AMS2750E中文版

AMS 2750E高温测定法
5 年一次的更新,复查并重审了该规范以提高其使用量,技术革新导致了使用的变化。变化范围较大并且没有做标记。
目录
1.范围 (3)
2.引用文件 (3)
2.1 ASTM 出版物 (3)
2.2 定义 (3)
3.技术要求 (8)
3.1温度传感器 (8)
3.2 仪表(见表3, 4, 和表5) (12)
3.3 热处理设备: (16)
3.4 系统精度测试(SATs) (18)
3.5 炉温均匀性测试(TUS) (23)
3.6 实验室炉子 (33)
3.7 记录 (33)
3.8 取舍 (33)
4. 质量保证条款 (33)
4.1 检验职责 (33)
5. 交货准备 (42)
6. 接收 (42)
7. 拒收 (42)
8. 注释 (43)
图1  负载传感器的使用和重新校检 (13)
图2 不同类型炉子的炉温均匀性范围 (16)
图3 仪表类型要求 (17)
图4 每个区域最少传感器支数 (18)
图5固定的SAT传感器与在500℉ (260℃)以上温度测试的传感器的允许组合 (19)
图6 系统精度测试(SAT)计算的实例 (21)
表1 传感器和传感器校检 (34)
表2 热电偶和补偿导线 (35)
表3 使用仪器及校准 (36)
表4 炉子记录图表的确定要求 (38)
表5 记录器打印图表及速度 (38)
表6 零件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以及SAT校验周期 (39)
表7 原材料炉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以及SAT校验周期 (40)
表8 零件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以及和TUS校验周期 (41)
表9 原材料炉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和TUS校验周期 (41)
表10 校验或试验间隔延长的容许值 (42)
表11 TUS传感器数量要求 (42)
附录A:E版与D版变更内容说明 (42)
1.范围
1.1 本规范涵盖了热处理过程中用到的热处理设备的高温测量要求,包括温度传感器,仪器仪表,热处理设备,系统精度测试和温度均匀性测量。这些对于确保零部件或原材料的热处理符合适用规范要求是很
有必要的。
1.2 本规范不适用于加热或中间热处理,除非在材料或工程规范中具体引用了该标准。
1.3 本规范适用于在3.6条定义范围的实验室炉子。
2. 适用文件
下列对采购订单的日期有影响的文件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了本规范的一部分的,除非引用文件注明了发布日期,否则供应商可以参照引用文件随后的修订版本,文件的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2.1 ASTM 出版物
可以从ASTM International, 100 Barr Harbor Drive, P.O. Box C700, West Conshohocken, PA 19428-2959处获得,电话:610-832-9585,网址:
ASTM E 29  用实验数据中的有效数字来确认是否符合规范的规程
ASTM E 207  利用与相似电动势-温度特性的参考热电偶对比的结果,对单支热电偶
材料进行热电动势的测试
ASTM E 220 利用比较技术对热电偶进行校准
ASTM E 230 标准化热电偶的标准规范和温度-电动势(EF)对照表
ASTM E 608 金属皮绝缘,廉金属热电偶标准规格
ASTM E 1129 热电偶连接器标准规范
ASTM MNL 7 数据的表示和解析质量评估图
ASTM MNL 12 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使用
2.2 定义
AMS中使用的术语在ARP1917标准及下文中定义:
2.2.1 “精确度”:测量过程中测试仪表读数经标准修正后的最大偏差。
2.2.2 “廉金属热电偶”:主要由廉金属和他们的合金构成的热电偶,廉金属热电偶包括E、J、K、N和T型热电偶。
2.2.3 “双月检”:在本文件的上下文中表示平均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检定。
2.2.4 “双周检”:在本文件的上下文中表示平均每两周进行一次检定。
2.2.5 “校准”:指进行调准仪表或对实测值进行相关修正值记录的过程。
2.2.6 “连续加热炉”:包含产品从装料区到卸料区一整个连续传输过程的加热炉。
2.2.7 “控制仪表”:将仪表与传感器连接,用于控制温度过程的一种仪器(包括淬火槽和冷却装置)。仪表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温度记录。
2.2.8 “控制传感器”连接在加热炉上需要或无需记录温度的温度控制传感器。
2.2.9 “控制区域或加热炉控制区域”将热处理设备的工作区域分成若干个区,每个区域采用单独的传感器/仪表来控制温度的输入或温度的输出,加热炉的每个控制区都可独立控制。
2.2.10 “液体浴槽温度控制器”用于液体加热炉的温度控制器,指正常情况下液面以下的温度。
2.2.11 “修正系数”依据最新的计量标准,增加或扣除于传感器、仪表或一定的组合系统显示的温度读数以获取真实温度的一个数值,但使用组合系统时,传感器和仪表的修正系数通常被单独保存,并根据代
数法进行相加。
2.2.12“数据采集系统”类似电子记录的自动收集和存储数据过程的仪表组。
2.2.13 “不灵敏区”温度变化时仪表不能显示温度变大和变小的区域。
2.2.14 “偏差”记录过程中实际测量温度与真实温度的差值。
2.2.15 “数字仪器”测量过程中采用数字显示的仪表,典型事例有,数字显示的机械记录仪,数字指示仪,
数显控制器等。
2.2.16“电子记录”可在计算机上用数字显示其生成、改进、为此、历史记录、检索记录或分布状况等的测试过程中的图形、数据、频率、报表或其他资料的任何组合。
2.2.17 经过使用时间:从传感器首次使用算起的使用天数(不计循环使用次数)
2.2.18 “一次性热电偶”指由有织物或塑料包裹的线材制成的热电偶。线材的供货是以卷状或者在绕在工字轮上。绝缘层通常是在每个导体上覆盖玻璃布、石棉或者陶瓷纤维布
2.2.19 “热电偶失效”:明显失效是指热电偶示值高于最大量程,低于最小量程,和/或热电偶示值不稳定。
2.2.20 “现场校验仪表”满足表3要求的用于跟踪测试和校验或改善次级现场热处理设备的便携式仪表。
2.2.21“流化态炉”指加热介质在常压下变成悬浮或流化介质或者燃烧产物直接通向加热介质的加热炉,被加热物品正常情况下浸没在流化介质中。
2.2.22 “加热炉”用于原材料和零件保温过程,加热炉包含烘箱。
2.2.23 “接地接口”指安放端点采用融熔或焊接闭合的装有护套的热电偶的测温孔(测量接口)。
2.2.24 “加热槽”在热处理过程中等效于热交换的一种薄型块状物。加热槽可用于“TUS”测试(详见
3.5.10.1)和生产(见3.3.5)。
2.2.25 间隔: 两次测试或校检之间的时间. 比如包括:周或每周要求的到期日期是下一周的同一天-一个跨度为7天;月或每月表明下次测试日期为下个月的同一天;如果每月的测试是在一个月第三十一天和下个月只有30天,到期日是下个月的最后一天(和29-31测试日期一样–到期日试验下个月的最后一天。该定义适用于双周,季度,半年和年度的时间间隔时间的测试。)
2.2.26 .试验炉:一种仅仅用于确定当按照规范要求热处理时材料反应炉子。
2.2.27  “负载传感器”附着在产品或能代表产品的材料上,提供产品材料整个过程温度
数据的连接仪表的传感器。
2.2.28“最大允许偏差”以温度的电子反应程度或部分绿宝石的公差范围,多种类型的
热电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热电偶规范中的参考表。
2.2.29 “材料供应商”参照热处理技术要求生产符合材料技术条件要求产品的制造商,
材料供应商须经铸件、挤压件和锻件厂家和他们的买主批准。仓储业、经销商或者类似的
组织机构不应看作材料供应商。
2.2.30 “检测接口”供测温用热电偶进入,进行检测的区域,也称为测温孔。
2.2.31“监控仪表”对整个过程温度情况进行监控所连接的仪表或记录传感器,如:指
示装置,图案记录仪、电子数据记录器或数据采集系统。
2.2.32 “监控传感器”连接在监控仪表上的传感器。
2.2.33 “贵金属热电偶”主要由贵重金属(如:铂/铂-铑)和他们的合金组成的热电偶。贵金属热电偶包括R、S和B型热电偶。
2.2.34 “非一次性热电偶”指没有包覆编织物或者塑料绝缘层的热电偶。第一类非一次性热电偶是在裸露的热电偶线材上包覆陶瓷绝缘材料,有时为了稳定和其保护作用而插在管子里。第二类非一次性热电偶是将热电偶线材、矿质绝缘层和保护性金属鞘并压缩成直径很小的组合体。非一次性热电偶柔韧性好,收到良好的保护,在鞘体材料允许使用的温度限值内可多次重复使用而不损伤其绝缘层。这种热电偶符合SATM E 608的规定,有多种品牌可供选用。
2.2.35“仪表温度上限”用于实时监控可能出现和产生温度上限而安装在加热炉上的组合传感器/仪表,通过报警和/或缩短或停止加热达到控制温度上限的目的,保护材料和/或加热炉发生过热。
2.2.36 “零件热处理”零件热处理较原材料生产要复杂,零件热处理应与合同要求的热处理规范或合同允许的其他规范相一致。
2.2.37 “预防性维护计划(日常维护计划)或PM计划”依据技术文件的规定为消除对炉温均匀性潜在的不良影响所作的调整进行评价的计划。PM检查频率在确保日常维护期间不发生重大问题的基础上,凭经验而定。
2.2.38“一级测试传感器”直接用基准标准校验的传感器。通常用于校验二级测试传感器。
2.2.39“图表记录器”见记录仪表分辨率。
2.2.40 “一级测试仪表”用NIST或等效国家标准直接校验的仪表。通常用于校验二级测
试仪表。
2.2.41 “有效使用温度范围”测试温度一致并且符合
3.3条规定的允许误差的热处理设
备的使用温度范围
2.2.42“有效工作区”指限定的加热炉内温度变化与允许偏差一致的部分容积区域。
2.2.43质量部门批准:对接受/拒收报告的评审文件程序,还定义了任何授权批准/拒绝接受这一文件的代表。
2.2.44  “淬火系统”便于快速降温系统,通常使用油、水、水/聚合物混合液或者气态介质来达到淬火目的。淬火介质通常采用浸没,喷射或雾的形式进行。
2.2.45 “原材料热处理(如:薄片、板材、棒材、挤压件、锻件、铸件)”根据材料规范由原材料制造商自行进行热处理。
2.2.46“原材料加热炉”参考与材料制造商(或经材料制造商批准的供应商)达成一致的材料技术条件和相关热处理规范允许原材料使用的加热炉。
2.2.47 “记录仪表”记录设备在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固定数据的连接控制器、监视器、负载或记录传感器的仪表。如:图案记录仪、电子数据记录器或数据采集系统。
2.2.48“记录传感器”连接记录仪的传感器。
2.2.49“温度再现模型”循环控制加热炉温度。
2.2.50“基准热电偶(贵金属)”符合表1的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要求用于校验的标准热电偶。
2.2.51 “固定SAT传感器”,在系统校验时,检测位置固定不变的测试传感器。
2.2.52“马弗炉”指干馏罐或在保护气氛下进行产品热处理时所采用的马弗炉,通常指干馏窖炉。
2.2.53 “RTD”:热电阻温度计
2.2.54“盐浴炉”通过用熔盐加热来达到预定热处理温度的加热炉。待加热物品须浸没在熔盐液面下。2.2.55 “二级测试仪表”直接用原始标准或基准仪表校准的仪表。
2.2.56 “二级测试传感器”直接用一级测试传感器校验的传感器。通常使用标准测试传感器。
2.2.57 “半连续式加热炉”被加热产品可自动按一定时间间隔自装料区运送到出料区的加热炉。
2.2.58 “灵敏度”指在输入温度改变时允许的温度波动或者在仪表上出现信号放大或缩小的程度,灵敏度通常为不灵敏区数值的一半,类似:不灵敏区为2℉(1.1℃)的灵敏度为1℉(0.6℃)。
2.2.59 “传感器”在本文的上下文中出现的,用于检测或测温的器械(如热电偶、RTD等),本文主要指“热电偶”。
2.2.60 “铠装电偶”削减到一定长度的热电偶一头装入带有电子隔离层的一端封闭的保护套中的热电偶,该保护套的基准端采用防水处理,铠装电偶包含热电偶接线但不含参考接点和连接热电偶的补偿导线。
2.2.61“稳定(相当于平衡,均衡、稳恒态或浸没状态)”:加热炉在TUS中所有控制热电偶测定温度均在公差允许范围内,而且每个区控制器在重复测试和/或日常维护达到预期温度时也在公差允许范围内。
2.2.62 “系统精确度校验或抽检”对现场加热炉的记录或评价,诸如校准测试中使用仪表/leadwire/传感器等进行记录和评价,如果测量温度偏差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判定该加热炉在每个控制区的控
制和记录系统可靠准确。
2.2.63 “系统精确度校验(SAT)”在系统精确度校验中使用的跟踪和测量偏差的标准和基准热电偶。2.2.64 “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炉内温度用的仪表或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2.2.65 “超温”在加热炉工作区达到加热炉首次选点温度后上升的温度超过了TUS允差。
2.2.66 “温度均匀性”在有效加热区调节临界温度产生的温度变化(通常用±读来表示。对于使用控温传感器的马弗炉,温度均匀性指马弗炉上的传感器和可调温加热炉的温度变化。
2.2.67 “温度均匀性校验(TUS)”在温度均匀性校验中使用的跟踪和测量偏差的标准和基准热电偶。2.2.68 “TUS”用校准测试仪表和传感器测量现场加热炉有效加热区热平衡前后温度变化的试验或一系
列测试。
2.2.69“测试仪表”在实际生产中用于系统准确度测试、温度均匀性测量或校验的控制器、数据采集仪表
或监控仪表。
2.2.70 “测试用传感器”在实际生产中与测试仪表连接的用于系统准确度测试、温度均匀性测量的传感器。
2.2.71 “热处理”指为了改变材料或零件的组织性能、性质或状态,让金属承受受控的加热、浸泡或者冷却的一个过程。此术语不适用于预热、锻造、烘干和热成形的加热过程。
2.2.72 “热处理设备”用于控制材料温度过程的设备(如:箱式炉,烘箱、致冷器等),此术语仅供参考。
2.2.73 “热电偶”由两个不同导电特征电池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产生温差回路的一种传感器。
2.2.74 “热电偶校验”在生产过程中,按国家标准机构规定对热电偶通过电动势测定进行温度试验。
2.2.75 “可追溯性”在NIST标准或等效美国外的代理国家标准范围内,可追溯涉及到的测量结果。
2.2.76 “水平度”指在连续式或半连续式加热炉中转运产品过程中的水平度。
2.2.77 使用(热电偶–如
热电偶校验装置3.1.3.3 和3.1.5.2到3.1.5.3):一支热电偶的一个加热和冷却循环。
2.2.78 真空炉: 一种可以在任何低于大气压力(760毫米汞柱)的气压下操作的炉子A furnace capable of
2.2.79区域炉: 有单独的控温区域的炉子。
3. 技术要求
3.1 3.1 温度传感器
所有温度传感器必须满足表1及以下要求,在后面的章节中列出的用于特殊用途的除外。
3.1.1通用温度传感器的信息机要求
3.1.1.1 温度应该由表2所列的热电偶或其他热电偶、或与之等效的或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更好的温度传感器来测量。热电偶可能由裸线或涂丝或MIMS(矿物绝缘金属铠装电缆)制造而成。除非特别注明,要求适用于所有的温度传感器材料,本规范中所用的“传感器”等效于“温度传感器”。
3.1.1.2从毫伏到度数或从度数到毫伏之间的转换应符合ASTM E 230 或其他国家标准。
3.1.1.3从初始或随后校检中导出的传感器的修正系数可以用来提高测试温度的精度,当本规范要求时应
该使用修正系数。
3.1.1.4热电偶的使用
热电偶应该在ASTM MNL 12的表3.1(建议设置温度上限保护热电偶)或表3.5(建议设置温度上限保护热电偶)、ASTM E 230的表6(建议设置温度上限保护热电偶)或规范ASTM E 608的表1(建议为铠装热电偶设置上限温度)规定的所列范围内使用。
3.1.1.
4.1热电偶不均匀性推荐值的使用应在本文件表1 中所要求的校正和重复校正区间基础之上。
3.1.1.5 2006年9月1日以后设备的延长导线应符合ASTM E230或等效的国家标准,延长导线不得重叠链接,补偿导线不应重叠连接。插座、插头、插孔以及接线条如果型号兼容则允许,即热电性能与对应的热电偶型号相一致———ASTM E1129 为圆孔插座使用指南。热电偶结构及补偿导线要求见表2。
3.1.1.5.1无线发射器可以用来代替补偿导线。
3.1.2 传感器的校检
3.1.2.1传感器及其校检等级应符合表1。
3.1.2.2 校准技术应符合ASTM E 220,ASTM E 207,或其他国家标准。传感器必须有合格证标识。
3.1.2.2.1 校检日期
3.1.2.2.2 校检数据来源
3.1.2.2.3 名义测试温度
3.1.2.2.4 实际测试温度
3.1.2.2.5 校检技术
3.1.2.2.6合格证书应明确其是否标明了每一校检温度的偏差以及NIST或其它认可的国家标准可追溯的每
一校正温度的修正系数。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4:3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552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温度   热电偶   仪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