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导师介绍 电力系

电力工程系
一、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力工程系是我校的骨干院系,成立于1958年建校之初。四十多年来无数电力人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累累硕果。
电力工程系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授予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
与电力传动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5个学科均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电
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工理论新技术是部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实验室是教育部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高电
压技术与电磁兼容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磁场分析、测试实验室是
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
今天的电力工程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着一支学术造诣高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杨以涵教授是
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杨奇逊教授是我国微机继电保护方向的奠基人。目前本系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9人,副教授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6人。
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近300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和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5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获专利6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7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电力工程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已与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硕士论文选题90%以上是来自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生产实际的攻关项目,学位论文水平较高,得到了校内外同行的好评。一大批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多项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大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二、专业介绍
(一)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与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使用、控制、管理等有关的专业。它涉及
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运行、信息处理等工程技术。把传统的电工技术与计算机、电子、信息、控制、测试、新型电工材料等学科与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我校是我国最早开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院校之一。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长期以来,一直在该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经过多年的建设,该专业己形成了以杨以涵、杨奇逊、贺仁睦等著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并涌现出张粒子、张建华教授等一批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目前,该专业方向现有1名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9人。同时,聘请的校外著名教授多人,如宋永华教授(英国)、倪以信教授(香港)、郭志忠教授等。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注重面向我国电力工业生产运行分析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注重前沿学科与交叉学科领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的格局。为适应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本学科不断加大建设的速度和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信息分析与处理、新型输配电系统、电力系统仿真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已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10部。有1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
正在筹建的“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进展顺利,与即将落成的3万平米的教五楼一起成为该专业方向的又一亮点。
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每年都邀请一些世界著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或短期工作,同时积极选派优秀人员出国访问进修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在研究生培养中,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论文选题90%以上是来自于生产实际的科研项目;毕业生分配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能已成为现代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能源
形式。现代社会一方面对高效环保的电能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更
加依赖稳定、可靠、高质量的电力供应。这种高效环保的电能利用与高质量供电依赖于对电能的精确控制和灵活变换,这正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电力电子技术所能实现的目标。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包括电力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发展、拓扑结构及控制理论与算法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新材料与新器件的研发、拓扑结构的不断更新及灵活可靠的算法与控制策略的实现。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整个电能产生、传输及利用的各个环节。电能在用电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随着高效节能、绿环保概念的推进,电力电子技术在用电领域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配电系统则是近年来随着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发展起来的。直流输电作为电力电子技术在输电网中的应用已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其他技术,如可控串补、静态无功发生装置等正在得到快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发电领域的应用则主要包括传统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技术、辅机高压变频技术及新近发展起来的可变速发电技术及分散电源技术。
中国电网具有地域跨度大、结构复杂、控制要求高的特点。中国资源特别是一次能源相对紧缺、而又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目前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许多世界高精技术加工企业纷纷落户中国,这就对中国的供电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中国电能的安全稳定、可靠供应及高效环保利用成为当务之急,电力电子技术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华北电力大学是最早开展电力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高校之一。我国直流输电最早的中译本、第一台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模型机、第一台工业运行的混和滤波器等都是华北电力大学的成果。1993年开始招收电力电子专业本科生、2000年作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建立了专业教学实验室,专业研发实验室,成立了电力电子研究所、柔性电力技术与电能质量研究所,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20余人。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多项。
华北电力大学紧密结合电力系统的实际需要,开展了具有电力系统特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电领域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a)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
b)分散电源技术中的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
2、输电领域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c)直流输电技术;
电力测量
d)FACTS技术;
3、配电领域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e)电能质量检测与分析;
f)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4、用电领域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g)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h)环境保护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5、电力电子基础理论的研究:
i)拓扑结构的分析;
j)控制算法;
k)应力分析与失效性;
l)测试与试验;
(三)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该专业在电网络理论和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主要研究电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磁场数值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基于微机的现代电磁测量技术、电力系统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该专业下设5个研究方向。
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基于电磁场基本原理,研究各类电磁场工程建模、各类电磁场边值问题的表述、各类电磁场数值分析方法,利用电磁场分析方法进行电气设备和电磁装置性能分析、方案改进和优化设计。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
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电路的新型元件、多口网络、网络方程、网络的灵敏度分析等。主要分析方法包括小波分析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等。
现代电磁测量技术:基于单片机和DSP技术结合小波分析、神经网络等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电力系统电流、电压、功率和电能信号的传送和测量方法,研究电能质量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方法,研究谐波电能的计量方法,研究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改进和补偿方法,研究稳态和瞬态电磁场的测量方法。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研究电力系统稳态和瞬态电磁环境的测量与仿真、微电
子设备对瞬态电磁场的抗扰性、电磁干扰防护技术。特别研究核电磁脉冲对电力系统一、二次线路和设备的影响、雷击和开关操作所产生电磁脉冲对电力系统二次电缆的耦合机理及防护措施。
电力信息分析与处理:研究信号分析及处理方法、信号的频域特性、信号的采样与恢复、故障诊断、滤波器设计等。
(四)080801电机与电器
研究领域既包括电力系统中的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又包括各领域广泛使用的中小型电机;前者侧重于运行分析、建模仿真及监测诊断,后者侧重于理论分析、设计方法以及现代节能控制技术。
培养目标为能胜任以下工作的高级科技人员:1、在电力系统相关单位胜任大型电机运行分析、监测控制或故障诊断相关科技工作;2、在其它行业从事电机设计以及运行控制和节能技术开发;3、在相关科研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4、与电机及其运行控制相关的管理人员。
要求:掌握电机及其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在熟练地应用中外文文献,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的基础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或技术问题;具有拼搏精神、钻研精神、奉献精神及协作精神,既能独立从事科技工作,又善于在团队方式下出完成任务。在专业科技方面,具备较强的书面及口头的学术交流能力。在学期间,至少完成(或共同完成)1项有一定难度的科技工作,1篇(硕士生)或多篇(博士生,按学校要求)科技论文或专利。
主要研究方向:
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主要研究在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情况下,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运行行为,将电机内部过程的有限元分析和系统动态分析相结合,并进一步结合试验研究方法,为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和控制提供更准确的模型和参数。目前正在承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步发电机的异常非线性及其对系统稳定影响的研究”
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交流电机基于在线监测的实时故障诊断理论和方法。
3、电机控制及现代节能技术:主要研究交流电动机过渡过程的实时控制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目前正在研究抽油机电动机动态自适应节能控制系统。
(五)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本专业培养掌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现状及发展动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专门技术问题能力的研究生。培养电力系统、电工制造和技术物理等领域中从事高电压、强电流技术、绝缘技术、放电应用技术、过电压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研究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计算机及相应的实验手段,可在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及工程技术工作。
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2名博士生指导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近3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纵向研究项目8项,年均在核心及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近60篇次,年均科研经费280多万元,拥有多个专利授权,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
本专业目前主要开展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气绝缘技术、放电理论及应用新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三、博士生导师:
杨奇逊,男,1937年10月30日生,汉族,上海市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四方研究所所长。
杨奇逊教授是中国微机继电保护的创始人,是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的著名专家,在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主持研究了国内第一台“微机距离保护”及第一套“微机高压线路保护”,填补了国内在微机保护研究领域的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并获得河北省“科技精英”、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全国电力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主编的《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教材,于1992年获能源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现任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继电器标准化委员会静态继电器分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组成员,全国电力类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512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电力   研究   电子   分析   专业   领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