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基点的测定

透镜基点的测定
一、关于本实验的几个概念:
1. 透镜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薄透镜或厚透镜组成的共轴球面系统。
2. 基点:为了描述透镜组物像之间的共轭关系的点就是基点,包括一对焦点,一对节点和一对主点。
3. 焦点:透镜组的焦点和焦面的的定义与薄透镜的焦点和焦面相同,即与无穷远物平面共轭的为像方焦面,轴上的点就是像方焦点,与无穷远像平面共轭的为物方焦面,轴上的点就是物方焦点。
主点和主平面:横向放大率恒为1的一对共轭面,就是主平面,属于物方的叫物方主面,属于像方的叫做像方主面,其轴上的对应的点分别是物方主点和像方主点。
节点和节平面:当系统入射的光线(或延长线)通过第一节点(物方节点)时,则系统出射的光线一定通过第二节点(像方节点),并与入射光线平行,即节点是角放大率为1的一对共轭点,通过节点做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就是节平面。
二、实验目的
1、加强对光具组基点的认识。
2、了解焦距仪中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3、用测节器法和焦距仪法测量透镜组的基点和焦距。
三、实验仪器
测节器光具座、光源、物屏、白屏平面反射镜透镜组
四、实验原理:
由于透镜组两边的物质都是空气,所以物方和像方的媒质上网折射率相等时,节点与主点相同。
焦距仪测量透镜组的基点:
如图一所示,设L为已知焦距等于f0的凸透镜L0S0为待测透镜组,其主点(节点)为H、H(N、N),焦点为F、F。当AB(其长度已知)放在L的前焦点F0处时,它经过L以及L0S0成像AB于L0S0的后焦面上。因为AO//AN, AB//AB, OB//NB,所以△AOB∽△ANB,即AB:f0=AB:f
∴ 
设通过 R0M0看清某一物体a时,a与R0M0的距离为c,此时R0M0位置读数为X0,假设通过R0M0先后看清参考点Q和F时,R0M0的位置读数分别为XQ和XF,则
QF= XF-XQ
F的位置相对于Q点的位置确定,NF=f,此时就可以确定节点的位置
测节气法测量透镜组的基点:
图二图三图四
如图二一束平行光从透镜组左方入射时,光束中的任意一根光线,经过透镜组 L0S0后出射光线一般与入射管线的方向不平行。但是其中有一根特殊的光线,即经过N点的光线 SN,根据节点的定义,折射后的方向不变,即NS//SN。设 NS和 LS的后焦面相较于F’’点。若
入射光线SN改变为L0S0光轴的方向,则平行光束将于后焦点F重合。
如图三所示如果保持入射平行光束方向不变,将L0S0绕N点并垂直于光轴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则光束汇聚点的横向位置将不会发生改变;这是由节点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汇聚点的横向位置不会改变。至于汇聚点的前后位置虽然有差别(主要是图像的清晰度会有差别),但是影响不大。反之如果透镜组绕N以外的点转动时,则F’’的位置会发生横向移动,如图四。利用节点这一“转动不变”的特性,可以确定节点的位置。
测量方法是:先设法确定节点架转轴的位置(利用R0M0确定出O的相对位置)X0。再把节点转移到转轴上,即X0=XN,定下此时(N处在转轴上O上)F的位置XF,然后,定出参考点Q的位置XQ,于是
QF= XF- XQ(F的位置就能确定)
QN=XN-XQ=X0- XQ(N点的位置即确定)
f=NF=XF-XN= XF- X鸡蛋托盘0(f即得出)
把透镜组绕垂直轴旋转180o,使光线由L2抓瓜进,由L1出,利用同样的方法测量N点以及F点的位置。
五、实验步骤:
焦距仪法测量透镜组基点:
1. 由自准法出L的位置,将毫米尺放在L的前焦面上。
2. 将透镜组L0S0固定在光具座上,并使透镜组较接近透镜L。
3. 调节毫米尺,透镜L,透镜组L0S0,读数显微镜R0M0.整体等高,共轴。
4. 测定f:在光具座上前后移动读数显微镜R0M0的位置,从而使通过R0M0可以清晰的看见毫米尺的像,并且与R0M0的叉丝没有视差,读下像的长度AB(做三遍取平均值),计算出f的数值。
5. 测量QF: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不动L0S0的前提下,记录读数显微镜R0M0的位置XF,在不移动L0S0的情况向横向移动R0M0少许,并在导轨上前后整体移动R0M0,直到可以清
晰的看见参考点Q的像为止,记录此时R0M0在光具座上的读数XQ,得出QF= XF-XQ
6. 测量f、PF。将待测光具组绕转轴转动180o,重复上述步骤就可以测出f、PF。
根据测量的数据,按照一定比例画出透镜组基点以及参考点的相对位置图。
测节气法测量透镜组基点:
1. 由自准法出L的位置,将毫米尺放在L的前焦面上。
2. 调节毫米尺,透镜L,透镜组L0S0,读数显微镜R0M0.整体等高,共轴。
3. 将读数显微镜调焦到F,此时可以清晰的看见毫米尺的像在视场的中央。
4. 确定节点架转轴O的位置。调节透镜组L0S0上的参考点Q到节点架N0S0的转轴上:首先依靠目测将Q点移动到转轴上,然后用R0M0进行观察,当节点架转动时,Q点的像不懂就说明Q点已经调节到了转轴上。然后仔细调节R0M0的前后位置,使Q点的像与十字叉丝没有视差时记录此时R0M0在光具座上的位置XO.
5. 调节透镜组L0S0在节点架上的位置,使得N刚好落在节点架的转轴上(当节点架转动时,平行光成的像没有横向移动,但是像的清晰度会发生变化)。此时XN=XO
6. 确定F的位置。将透镜组L0S0的光轴放在与透镜L光轴平行的方向,准确的调节R0M0的前后位置,使F与R0M0的十字叉丝没有视差,记录此时R0M0的在光具座上的位置读数XF,就可以计算透镜组的焦距。
f’=NF=XF-XN=XF-XO。
7. 确定参考点Q的位置。在不移动L0S0的情况下,整体移动R0M0在在光具座上的位置直到看清Q点的像,记录此时R0M0在光具座上的读数XQ,则QF=XF-XQ
8. 将光具组旋转180°,重复上诉步骤可以得到
f=NF=XF-XO    PF=XF-XP
根据测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画出透镜组基点以及参考点的相对位置图。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焦距仪测量数据
以Q为参考点A’B’=X1-X2
油品分析
X1/mm
X2/mm
AB/mm
A’B’/mm
A’B’/mm
f0/mm
f’/mm
XF’ /cm
转轴XQ/cm
QF/cm
6.435
3.030
5.0
3.405
3.347
196.5
131.5
77.20
88.65
11.35
5.692
2.356
3.336
5.089
1.789
3.330
AB=X1-X2可分别得出AB的三个值,取平均值可得 =3.347mm。
得f=196.5×3.347÷5.0mm=131.5mm。
Q点与F点的距离QF双向推车=|XQ-XF|=|88.65-77.20|cm=11.35cm
以P为参考点A’’B’’=X1-X2
X1’/mm
X2’/mm
AB/mm
A’’B’’/mm
A’’B ’’/mm
f0/mm
f/mm
XF/cm
XP/cm
PF/cm
6.481
3.271
5.0
3.211
3.265
196.5
128.3
78.50
88.10
9.60
5.686
2.428
3.258
6.721
3.395
3.326
A ’ ’B ’’=X1-X2可分别得出A ’’B ’’的三个值,取平均值可得 =3.265mm。
得f=196.5×3.265÷5.0mm=128.3mm。
P点与F点的距离PF=|XP-XF|=|88.10-78.50|cm=9.60cm
透镜组基点以及参考点相对位置图


节点架测量数据
Xo/cm
XF’ /cm
XQ/cm
QF/cm
f’/cm
88.20
75.45
85.10
9.65
12.75
Xo’/cm
XF/cm
XP/cm
PF/cm
f/cm
88.15
75.15
86.45
11.30
13.00
QF=|XF’-XQ|=|75.45-85.10|cm=9.65cm
QN=|XN-XQ|=|XO-XQ|=|88.20-85.10|cm=3.10cm
f=NF=XF’-XN’= XF’- X0=|75.45-88.20|=12.75cm
PF=|XF-XP|=|75.15-86.45|=11.30cm
PN=|XN-XP|=|XO-XP|=|88.15-86.45|cm=1.70cm
f=NF=XF-XN= XF- X0’=|75.15-88.15|cm=13.00cm
透镜组基点以及参考点相对位置图
数据比较
物方
像方家用电视天线
QF/cm
f/cm
PF/cm
f /cm
焦距仪法
11.35
13.15
9.60
12.83
侧节器法
11.30
13.00
9.65
12.75
透镜组的间距d=4.95,两个透镜L1和L2的焦距分别为190mm和300mm,所以理论计算
f=f=12.93cm。
焦距仪法: =1.70%, =0.77%
测节气法: =0.54%, =1.39%
总体来看,两种方法结果近似相等,但与标准值比较,焦距仪法稍稍偏大。
七、误差分析:
偶然误差:
1、 测微目镜以及刻度尺读数的误差。
系统误差;
1、 实验室必须保证测微目镜牢固的固定在光具座上,在移动测微目镜时,其与光具座的
相对位置不得发生变化,由于实验室可能固定不牢或者实验过程中造成二者发生相对位移,导致测量不准确;
2、 实验时由于是人眼进行成像清晰度的判定,而像的清晰度在某一小距离范围内的变化时人眼无法察觉的,这就引进了误差;
3、 采用焦距仪测量时,节点的位置是在焦距测量出以后进行计算的,这会引起计算的误差;
4、 测微目镜螺距纹造成的误差。
八、注意事项
1.测节点的底座要紧固在光具座的适当位置,以防测节器翻倒。
2.注意消除视差。
3.各底座游标读数精度不一,注意正确读数。
4.调节各光学仪器共轴。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51: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460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透镜   位置   节点   测量   基点   焦距   转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