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生态河道建设及养护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加大生态河道建设及养护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摘要:河道具有排洪、灌溉等功能,也是生物生存和迁徙的重要通道,它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系统。为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要针对不同的河段进行适当改造,充分利用河流的地理特征,使其在现实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河道建设;养护力度;建设目标;治理措施
前言:
河道管理是我国水利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防洪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一环。要使其发挥功能,确保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大生态河道建设及养护力度,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1生态河道的建设目标
有些地区独特的水乡文化,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与以往的
经验比较,传统河道工程更多的是从安全和人的需求出发,忽略了对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河道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河流环境质量状况依然不理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河道的建设:
1.1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貌
河床的主要作用是泄洪,因此,在进行河道整治时,必须先把淤泥清理干净。通过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和其他垃圾,保证了航道的畅通,然后对河道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乡村河道的主干河流要按地区的特殊情况来划分,河道在自然的影响下,形成了各种深浅不一的、狭窄的、弯曲的河流。这种河道生态环境适宜水生植物的生长,总的来说,这条河流不但可以控制洪水,而且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具有河床自净特性,可以提高河段的水质。
1.2要还原水面,绿化河道超前止水后浇带
随着乡村的发展,土地资源也是越来越紧缺,很多地方都在扩张,农村道路建设都是水泥混凝土构成,这种水泥路面在推动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缩小着水体,不但使部分
区域丧失了许多景观,而且严重地损害了乡村的水环境。现在,人们对水环境和景观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其进行修复已经迫在眉睫。
1.3要进行丰富多彩的设计
在治水时要根据河道具体条件,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采取各种形式的护岸设计,以形成丰富多彩的乡村景观区,并确保动植物能在水中活下来。要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改善,必须重视工程与生态的协调,以实现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既能满足人的水环境需要,又能适应自然生态的需要。
这是他的请求。
2河道治理中水土保持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疏通河道时产生比较多的弃渣清理河道淤泥设备
相关部门在对河道进行大面积疏通的过程当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渣等,河道中的淤泥包含有害和有毒等物质,就需对弃渣来进行填埋、过滤的处理。还有运输弃渣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扬尘或撒落,必须做好防护的措施。
电视棒原理
2.2以生态自然修复原则对河流形态进行维护设备铭牌制作
良好的河流形态是保证河流健康的基础,在对河流进行治理时,要将生态自然修复作为出发点,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1)为了保证河流的自然流动,要保证河流有足够的水源。(2)由于河流是由于众多水系和支流汇聚而成的,因此要保持其畅通。(3)要适宜生物生长,保持河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4)河流要和湿地、湖泊沟通,实现生物和水流的交换。
2.3将植物措施和堤坝建设结合起来
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土石质堤坝。使用干砌石进行堤坡的修筑,并适当地进行绿化。在绿化时,主要进行道路绿化、堤岸绿化、景观环境绿化,要和城镇绿化联系起来创建河道环境的优美。
3提升河道治理的措施
3.1构建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
河道治理是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五水共治”目标的关键所在。河道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其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改善众生活条件、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所以,在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河道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同时,“五水共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推进,还需要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其中协同治理。河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河道治理责任体系,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推诿扯皮,职责交叉、监管困难,影响了治理效果。(2)由于部分河道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限制,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防洪排涝标准低以及管理保护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导致局部区域水患频发并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3)由于缺乏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河道治理技术和设施得不到有效保障,制约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由于部分河流管理保护基础设施薄弱且无人管护和管理经费不足,导致河湖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依然严重。(5)受利益驱动和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影响,部分众在参与河道治理中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在河道治理工作中,要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解决方案,包括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强化考核制度以及充分发挥众参与作用等。同时建立权责明确、协调一致的部门协同机制、
保障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等机制。一是建立权责明确、协调一致的部门协同机制。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要求逐步推进机构统一设置、职能优化配置,进一步明确区级部门权责范围和分工职责,切实解决多头管理或管不到、管不好的问题。二是加强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尽快建立由财政牵头、环保牵头和水务牵头的河长制工作保障体系并有效运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三是发挥众参与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调动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引导公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动员企事业单位参与水环境治理管理;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公众监督力度。
3.2构建生态河道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是生态河道的重要特征,而“清水”是河道基础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河道水环境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河流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而污染问题不仅会影响河道水环境,更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威胁着乡村居民的生存空间。“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把绿发展作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战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强河道管理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应从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三个方面着手加强构建生态河道。一是科学
规划,加强源头治理。在规划阶段,对水环境的污染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将规划纳入政府对各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考核;根据国家及省、市、县各级政府制定实施的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管理保护工作目标及任务分解,制定地方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道管理体系,以行政手段加强对河道水域的保护和监督;以河长制为平台,实行河(湖)长负责制,明确河(湖)长职责范围、任务分工以及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和要求等。二是因地制宜,统筹流域治理。要在治理污染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根据流域特征,进行“水—岸—景”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河流生态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其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上游是指从源头到河口或支流入河口的区域,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中游是指在河流下游河段及其附近。下游是指在河流入海口区域,针对不同流域特征,应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在治理过程中要坚持综合治理原则:即统筹规划、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等原则。三是综合治理,注重实效。(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2)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民参与意识。(3)严格环境执法、完善环境监测,增强监督力度。(4)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5)积极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3.3加强安全措施制定和打击力度
在河道治理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护岸措施,对堤防、涉水工程要建立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日常巡查,并及时发布公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河道内违法建设已被拆除,河道中未按照要求进行挖掘,需要改正违规行为,确保江河的安全问题。在进行河道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法规,所制定的施工计划、引用的施工设备、采用的施工技术等都要经过水利部门的严格审查。
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然而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却越来越差。河道治理是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镇防洪、抗旱、水利、航运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河道生态环境创造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发展,需要加大生态河道建设及养护力度,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卫星.乡村振兴的五个支点[J].人民论坛.2018,(23):33.
[2] 谭静.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的若干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1):687.
[3] 王鹤伟.大雅河河道治理中生态建设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12):68.
[4] 于坤烁.生态环境友好型河道整治工程对策探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5):7.
>信号浪涌保护器>物联网监控平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4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44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河道   治理   进行   生态   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