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

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
滕磊 鄢阳
摘要:农村三产融合是基于“农产”的价值增值和利益分配过程,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抓手。我国农村已经形成了农业内部进行交叉融合的“农业+”模式,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的“1+2”模式,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1+3”模式,农业与二三产业交互融合的“1+2+3”模式等三产融合模式。坚持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持续改革和创新,实现要素流动、渠道建设、需求开发和市场创新多轮驱动,是农村三产融合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农村三产融合;价值增值;模式;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qgl.2021.05.008
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战略主线,也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终提升农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抓手[1]。农村三产融合是以农业自身母体发展为依托,通过新技术、新思路、新动能对产业链条进行深度挖掘,实现一二三产业及其链接环节的价值增值过程,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产出模式,最终实现产业链的纵向延展、产业范围的横向扩大,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战略支点。
一、核心内涵
热再生
农村三产融合是不同产业在农村范围和农业发展领域融合的具体体现,探讨其核心内涵要立足于农业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厘清三产融合中“农产”的核心基点和核心价值。
(一)不同视角下的三产融合分析
产业融合主要是指基于技术创新应用的融合,即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在不同产业中的持续扩散形成新的产业分支,从而形成在原产业自身和新产业之间的价值发现。在农村三产融合中,新的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农产品物流解决方案、农村文旅场景应用等,都对传统单一的农产品生产环节产生了价值增值作用,成为农村三产融合的技术基础。持续的融合过程引致了传统产业边界的扩张或收缩。如传统农业中地方特工艺品制作,经过文化内涵的持续植入,已经成为文化传承、旅游体验和工艺加工在内合而为一的新型产业,在这种价值挖掘过程中产业的边界自然被模糊化处置。
从产业融合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及其在不同产业中的应用实际上是技术融合过程,技术应用的成熟催生出业务融合新形态,形成基于技术创新的新市场需求,从而走向市场融合。农村三产融合同样遵循这样的融合过程,随着新技术、新理念在城乡间的扩散,基础农产品深加工产出的康养休闲产品消费市场、农村电商市场、农村田园直播和短视频市场等不断形成,成为农村三产融合的重要领域。
产业组织是三产融合的主体和推动者,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导致原来产业间的技术壁垒被打破,新的消费需求被激发,产业组织之间的竞合关系被重新改造,发生产业融合[2]。农村三产融合的发生,不仅使农业经营主体和二三产业的经营主体产生供销关系、竞争关系、协作关系,还催生了专门从事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产业组织,并建立了与之适配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机制,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
(二)农村三产融合的核心基点
农村三产融合是二三产业通过技术革新、资本注入、体制创新等与农业联动形成的涉农产业价值增值,其核心基点是农业产业本身。农村三产融合本质是通过对农业产业的深度挖掘,完善创新机制体制,对农业产业内部分工和产业利益的进一步合理分配。因此,必须限定在农业农村视域下讨论农村产业融合问题[3]。
农业是农村产业融合的核心,三产融合过程必须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一方面,注重农业产品的纵向价值挖掘,如优化农业产品产出布局,促进农产品产业链向更高价值延伸,精耕农产品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等。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产品的横向价值延展,立足于农村舞台和农业产出,发挥电商平台、物流体系、乡村新风等元素在农业产业价值延展中的作用,
为提升农产品品质提供多渠道支持。
农村产业融合效果评价必须坚持产业利益分配在农村内化为主原则。产业融合过程势必涉及到产业融合之后的价值增值即新生利益如何在产业主体之间分配的问题,同时也会对原有的利益分配机制产生影响。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出发点是确保产业融合的利益留存在农村,最终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村产业融合价值增值的本源在农业产业,其根本生产要素是农村土地,这也是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必须保证各产业主体与农民体紧密结合,形成农村产业融合的利益共同体,确保三产融合的利益共享机制稳妥推进、风险分担机制科学运行。如此,农村三产融合的根本宗旨得以贯彻,保证其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分配中的效果。
(三)农村三产融合的价值增值机制
产业融合是通过跨产业组织的技术与市场链接完成价值增值,农村三产融合就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点,跨越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产业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并合理分配。从其现实发展演变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是传统农耕价值向现代农业价值、农业价值向全产业链价值、农民个体价值向农业组织价值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其价值增值过程。
农村三产融合形在融合,根在农业,其本质是农村产业升级,而农村产业升级离不开农业生产在更大更广的社会领域的精细分工与协作。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农业劳动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分工,
其价值也向新劳动分工形成的涉农二三产业延展[4]。农业生产中关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价值包装等分工活动实际上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过程,既提升了农产品自身的价值又为第二产业提供了新的价值劳动对象,从而完成一二产业劳动的价值链接。而依托于农业生产进行的一系列农业资源开发,体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完成了一三产业的价值链接。而更多的创新融合,则模糊了一二三产业的价值边界,农业价值最终孵化出以农为基的全产业链价值。
自动排焊机传统农业生产中,以农民个体投入劳动、资金在土地耕作获取作物和畜力回报等为主要价值产出手段。而农村三产融合则主要通过涉农组织引入外部产业资金、创新技术和经营理念,围绕大农村概念获取资本价值回报为价值产出手段。各类涉农组织进行的农业价值增值活动,既能通过创新组织运行方式引入大规模农业产业基金为农村注入产业资本,也能够通过创新经营理念创造围绕农村展开的新型经营模式,还可以更好地抵御较高的涉农经营风险,降低农业经营中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等,无疑具有更高的价值增值效率。农民作为农村三产融合中的主体,从产业融合的组织价值中获得较传统农民价值更为丰厚的回报,这也是三产融合的核心意涵所在。
二、发展模式
农村三产融合的本质是基于农业产业的供应链协同、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挖掘和生态链共荣四个链条上的反馈机制[5]。具体表现为四种模式:(一)农业内部交叉融合的“农业+”模式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农业+”模式是基于农业自身优势在不同农业部门、发展模式及产品市场之间进行的农业内部交叉融合,其立足点是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开发,构建农业内循环,实现内部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包括形成绿生态农业体系、资源节约农业体系、规模质量并举农业体系。我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开发的“鱼稻蚕共生”“鱼菜共生”“虾稻共生”等新兴立体循环农业模式便是典型的不同农业部门之间的交叉开发融合。另
外,以畜禽粪便为纽带构建的“畜禽粪便-沼气工程-燃料-农户”“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沼渣、沼液-果蔬”“畜禽粪便-有机肥-果蔬”产业链,以及以秸秆为纽带构建的“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等,也都注重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农村三产融合模式的重要基点。
(二)一二产业融合的“1+2”模式
一二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价值深度挖掘和外溢的基本模式,核心是利用新型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制造技术、农业现代装备等,对传统农业进行工业化改造,从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现代加工制造技术通过对农产品价值充分挖掘,使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形成更大的消费市场。实践中,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深度介入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使农产品品质提升、产量增加、品种优化。农业与强大的农产品工业制造体系、技术设备创新体系和农用装备产品研发体系结合,即“1+2”融合模式延展了农业
产业链,形成农产品价值链条,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呈现新的价值发现功能,最终催生出农业产业生态链。
(三)一三产业融合的“1+3”模式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为农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乃至乡风乡貌都带来了新的价值增值。一方面,从单一农产品生产和初级农产品加工,扩展到农业文明传承、乡村旅游康养、优良传统教育等方方面面,即农业产业与交通业、旅游业、餐饮业、仓储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教育产业等紧密结合。在这一融合模式中,农村土地、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在内的所有涉农因素全部成为产业价值挖掘的本源。并且,服务业与农业结合所产生的价值在规模上远超农产品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农业产业升级为智慧农业。如我国已经建成的红壤资源信息系统、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北方草地产量动态监测系统、农业资源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在持续提高农业产业价值的同时,积累更多有价值的农业大数据信息,如农业不同产业关联耦合信息、上下游产业链作业联动数据等,并将成为未来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智慧程度的重要基础资源。
(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1+2+3”模式
“1+2+3”模式是一二三产业全部参与到农业价值增值过程的农村三产融合模式,相较于前三种模式,“1
+2+3”模式能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丰富生态链的各个环节,为价值增值提供更多的可能环节。从现实来看,我国各地根据自身土地资源禀赋、技术应用状况、农业产出特以及农业管理水平,探索了不同的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延展的融合模式,通过农业内部资源交叉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的充分运用,创造更多基于农产的产业价值增值空间[6]。如在无人机植保、基因育种等技术的持续应用下,形成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体验活动,增加了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配送、电商营销等各产业的组织活动,成为三产融合的典型模式。
三、动力机制
农村三产融合是以农业为基点,以农村农民受益为目的的价值增值过程。其融合过程本身是农村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因此,必须设计合理可行的动力机制,以确保其融合方向和价值取向的科学性,发展动能的充分性以及融合过程的高效率[7]。
(一)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是农村三产融合的定盘星
科学合理的农村三产融合顶层设计才能确保三产融合的发展方向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特别是价值增值之后的利益分配机制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农村三产融合的政策指引必须要在宏观层面确保以农民及其合作组织作为主体进行推进,在具体地区则需要根据资源禀赋做好整体规划,统筹管理各相关部门的职权和利益攸关方的关切。如出台能够实现农村三产融合特别是农业价值向二三产业延展
农业交易
增值的措施,通过机制设计保证其价值增值的利益分配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积极鼓励农村青年人才在习得知识和经验之后返乡创业,使农村成为新型农民真正生根发展的沃土。此外,出台适配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等,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资金支持,并使资金流向真正能够形成基于农业的产业融合领域;建
立先进要素在农村流动的激励机制,配合先进生产要素如农技知识、经营理念、信息技术等在农村和农业领域的扩散等。
(二)持续改革和创新是农村三产融合的底层动力
将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不同市场的交易过程转变为内部交易过程是农村三产融合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建立联合不同产业的新生产函数。通过改善新生产体系中的生产条件,产业融合可以提升生产函数中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并创新形成新的产出成果和成果评价市场。因此,必须打破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桎梏,为产业融合提供来自技术市场、产品市场、人才市场和组织变革的动力。
创新是农村三产融合的核心动力源。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将提高技术本身的边际贡献,从而形成“技术+农业”的价值增值。创新农村产业融合组织主体、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将提升农村三产融合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在农村组织主体内部对所获得的利益进行分配。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
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新型经营组织,不仅能够提高农村产业融合的效率,还可以从最为根本的主体——农民入手,更有效率地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思维扩展、经营意识提升等,最终实现农民体经济价值与思想价值的提升。
(三)要素流动、渠道建设、需求开发和市场创新是农村三产融合的驱动轮
农村三产融合既是产业发展和需求变化带来的自然结果,也是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引导过程,而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则为新产品新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保证,最终加速满足新需求。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在内的各类要素流动是农村三产融合的重要基础。而阻碍要素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渠道不畅,各类要素市场未成功建立或未发挥其价格发现和要素交易功能,要素需求和供给就不能在市场形成有效撮合,最终阻碍要素的高效流动。因此,打通要素流动渠道尤为必要。具体来看,农村物流通道是三产融合的基本渠道,农产品及其各类形态难以进行流通配送将直接制约三产融合的基本形态;资金流通道是三产融合的重要支持,低成本的资金能够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正常运行和交易行为畅通提供强力润滑作用;信息交流是三产融合的重要环节,在农村这一典型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只有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农民才能真正成为产业融合的主体;另外,农村供应链优化既是融合的结果,也是需要未来持续优化的优质要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对农产品功能提炼、乡村旅游、传统文化讲习、农村生态环母线夹
境等的需求逐步显现,农村三产融合有巨大潜力市场。但客观而言,这种需求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主观需求,需要农村主体的主观创造和激发,通过开发新的特农产品、产品功能、环境体验、创意演示等形成新的农业市场,从而吸引现代城市居民回归乡村、享受乡村,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来自城市的巨大市场,形成“城市反哺农村”的新局面,最终完成产业融合与城乡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重油燃烧器
[1]张厚安.深化改革——再从农村出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6):1-5.
[2]魏后凯,韩磊. 中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展望[J].China Economist,2016,11(4):46-67.
[3]阎世平,周晓光,龚大永.我国乡村发展的本质内涵、行为反思与出路探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11-116.
[4]谭丹.构建农村三产融合的动力系统[J]. 人民论坛,2019(8):116-117.
[5]姜天龙,舒坤良.农村“三产融合”的模式、困境及对策[J].税务与经济,2020(5):57-61.
[6]黄庆华,李亚美,潘欣欣.重庆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选择及多维效果评价[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0(2):10-19.
[7]姜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三产融合的动因、模式和对策[J].中州学刊,2019(10):46-52.
■ 编辑:李俊琦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42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融合   农村   农业   产业   价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