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汉地蒙古族族内秘传蒙古拳八段锦,养生健身见奇效

河南汉地蒙古族族内秘传蒙古拳八段锦,养生健身见奇效
河南镇平县的蒙古拳,是元朝蒙古族后裔留传下来的。1368年,朱明王朝建立,元朝一些来不及北归的蒙古人滞留中原民间,数百年来繁延生息,形成了镇平、邓州一带的蒙古族支系。蒙古族人在长期与汉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擅长的摔跤和射箭技艺与中原武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的蒙古拳训练体系代代习练。
蒙古族拳师王俊三先生(1908――1980)自小练习少林和心意拳械,功夫过人,并向同族人学得蒙古拳,具有很深的造诣。据《镇平县志》记载:“民国20年(1931年)武师王俊三、吴佩林,经省第四届国术考试后,选拔出席在开封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大会……民国25年(1936年)武师王俊三在省第二届骑射及比武大会上,获全能第二名,被吸收为中华国术研究社会员……1985年省举办武术挖掘整理成果展览……王俊三珍藏的民国25年(1936年)在省第二届骑射及比武大会上获得的纪念章和中华国术研究社会员证等4件珍品,被国家体委选中,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武术馆内。”
王喜安先生是王俊三的独子,从小接受系统的蒙古拳训练,成年后在镇平医院任医师,并积极参加各类武术活动。1982年参加河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获优胜奖;1984年赴洛阳参加河南省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录相活动,其蒙古拳的录相资料保存在洛阳档案馆,自1978年以来,历任镇平县武术比赛裁判、裁判长、顾问等职,年过八旬之后,还为了蒙古拳的传承,收了一个品行好、悟性好年轻人做了学生。
本文征得王先生同意,从其所传的蒙古拳系列功法中整理出“蒙古拳八段锦”,以飨读者。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套效果很好的医疗保健体操。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美而华贵,其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适合于男女老少,经常练习,可加强人体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循环,从而养五脏六腑之气产生丹田之气,达到调理内养五脏六腑,以及对各种慢性病皆有一定的疗效,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功效。
镇平蒙古拳是以蒙古族摔跤的晃过架演变的滑步为基本步法,以拉弓射箭演变的脊椎发力为根本,以八仙醉酒式为母式,讲究起打落合、闪战腾挪、惊颤抖擞,融合了传统武术的踢、打、摔、拿之技法,总体上体现了避实击虚、以弱胜强的精巧。蒙古拳八段锦,结合
了传统的八段锦和内家拳法,习者可于日常的习练中,细细品味从中沁出的蒙古拳独特的风格。
此功可据个人的情况,一段一段盘练,可分合一个套路练习,总之,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不必拘于定法。
【蒙古拳八段锦口诀】
开天掘地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手扳足尖固肾腰
固体破碎机怒目攥拳增气力背手七颠百病消
自古神仙无妙术朝朝夕夕不辞劳自动喷香机
【练法图解】
预备式
动作: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随着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朝前,约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1)。
动作要领:头向上顶,下颔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功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
第一式开天掘地理三焦
动作一:两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开,中指尖相对,如托天般向上托起,徐缓挺膝提踵,同时吸气。上动不停。两臂继续上托,双手似插入云霄之中,肘关节伸直,提踵到最大限度,全身挺拔,目视上方,吸气尽,动作略停(图2)。
动作二: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弯屈;同时,十指慢慢分开,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腿前,掌心向上,两掌似乎插入地球内部,要把地球抱起;同时呼气(图3)。
肘型电缆头
本式托举、下落为一遍,共做六遍。
动作要领:上托时吸气,头部领劲,使大椎上拔与尾骨下坐下拉做到脊椎的上下节节拔伸;下落时呼气,全身放松。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动作要缓慢进行,不可过快过急,否则易引起头晕!
蒸汽分水器双手在身的带动下先抱合到胸,从胸到口向上分开,此一开一合可调节人体三焦。因三焦是手三阳(腑)的经脉,起始于无名指,靠小指的末端,向上走出在第四和第五掌骨的中间,沿着手背到腕关节外侧,走过前臂挠骨和尺骨,两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部,沿着上臂外侧分布到肩部,与督脉会于大椎穴,从足少阳经的后面,交会足少阳经于肩井穴,进入锁骨窝,分布两乳当中,膻中穴,脉气分散同心气包相联络,向下通过横膈,纯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锁窝中,再上达顶部,并分布到耳后,一直上走出耳角,与足少阳经交会,另一支从耳朵进入耳中,再走出来行于耳朵面前,交接于面颊部抵达眼睛外角部位,三焦经络心包,联络脏腑,故双手一开一合有调理三焦的作用。
功用:可调理人体三焦,从而达到内养的妙用,因三焦腑与小肠、大肠、膀胱等同为六腑
之一,即能摄入五味而化生营养,不能排泄糟粕,故称“传化之腑”。
三焦有上中下三焦,主要指人体躯干部的划分,即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二脏,胸部和头面部,横膈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小肠膀胱等脏器和下腹及阴部,上焦可呼吸,主血脉将经气敷布于全身,益养肌肤筋骨,通调腠理,以“开发”、“宣化”为其主要生理特点,《内经》将这一切功能形容为“上焦如雾”吸入清气和食物之水谷,必通过上焦而纳入人体,所以又说“上焦主纳”。中焦是消化水谷,并将精微物质上输肺化生营血,《内经》将中焦消化水谷的功能,形容为“中焦主化”,水谷必须腐熟消磨,沤烂等消化过程才能化生为人体的所需的精微,所以说“中焦如沤,”实际包括了脾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故有人说中焦有“泌糟粕,燕津液”之用,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下焦主要是化别清浊,并将糟?以及代谢后的水液排泄于体外,《内经》将这一功能形容为“下焦如渎”,体内的糟?与废水必经下焦而排出,所以又说“下焦主出”。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元气、宗气、卫气通过三焦而敷布于全身,以发挥其生理效应,所以三焦“主持诸气”实际上是元气、营气、卫气、宗气的通络之意,三焦不仅为气之道路,并有气化的功能,使水谷精微输布营养于周身,使津液从玄府(即汗孔)泄出而为汗,从膀胱排出则为尿。三焦有通行水液,为水道,有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络,水液代谢的过程,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完成的,其中三焦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水液代谢是在三焦内进
左右摇头摆行的,它把肺脾胃,膀胱腠理密切联系在一起,完成水液的吸收输布和排泄过程,所以称三焦为“水道”中读之俯。
综上所述,说明三焦是遍布于全身内外,肌腠之间的通道。关系到水谷精微,特别是水液的吸收输布与排泄的全过程,三焦的这些作用,统称为“气化”,从现代医学观点分析,“三焦”似指遍布于全身的组织间隙和细则间隙,是细胞外液循环的通道,通过细胞外液的循环代谢供给细胞以进行新陈代谢,所必须的氧气,各种营养物质和酶、水、盐类以及各种激素,并把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从上可以看出三焦在人体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此一式长盘,可调理三焦,从而增加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的脏、脾、胃、肠、心、膀胱、肝等都有调节功用,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内养功用,日久功深,丹田气足,在实战中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此式除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能量传送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3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42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蒙古   全身   人体   八段锦   水液   动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