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导航在海上搜救的应用

卫星通信导航在海上搜救的应用
李洪烈;王倩;宋斌
【摘 要】针对海上搜救存在的定位难、通信难等问题,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于海上搜救以实现遇险主动报位和远距离通信.充分综合运用北斗卫星定位、通信和指挥等功能简化救生信息传递流程,缩减海上搜寻过程,为救援行动实施争取宝贵的时间.通过分别对人、物、平台以及不同平台对象的搜寻应用特点和模式的分析和讨论,形成海上搜救体系建设方案.该体系与现有体制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为救援行动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应用模式达到了预期效果.
【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
【年(卷),期】2017(047)006
【总页数】6页(P15-19,37)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海上搜救;主动报位
【作 者】李洪烈;王倩;宋斌
【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青岛26604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青岛26604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5工厂,重庆北碚4007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V249.32
海上环境的固有特性决定了海上搜救的问题和难点,为此国际社会一直在致力于改进提升相应技术手段和措施,提升海上搜救效能。国际上采用GPS卫星定位、卫星示位信标、卫星移动通信、船舶AIS系统、短波和超短波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了COMPASS系统、全球搜救卫星系统和国际海事卫星系统等全球化搜救系统,来解决海上遇险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问题,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国内由于存在信息保密和安全等问题,无法较好地利用国际化技术成果,迟迟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当前海上搜救仍在沿用超短波无线电示位信标示位、搜寻的机制,在新要求、新常态下,已不足以应对海上安全保障需求。主要体现在作用距离受限、不能主动报送遇险位置,导致搜寻时间长、人
力耗费大[1]。近年来,北斗广泛应用于军事方面,海上搜救上的应用也逐步在开展,实用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实用性不强,没有充分考虑应用场景主要应用特点和需求;二是设备单一不成体系,仅在救援端或平台端配备,且相互间没有建立起互联互通关系;三是用于人员搜救、舰艇、潜艇以及设备打捞方面应用较少[2-3]。本文结合原有的体制、设备现状和当前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对海上搜救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将原本孤立的技术、成果综合起来,并引入卫星定位、通信最新技术成果,成体系、成规模地融合北斗卫星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和信息通信等,形成综合化的海上搜救体系并提出系统模式,集寻人、飞参记录器和飞机、舰艇、船艇等残骸于一体的遇险及时、有效报位机制,且相互间互为备份补充。
1.1 海上搜救工作流程
目前海上搜救体制主要是由遇险救生通信岸基系统、作战值班系统、通信值班系统、搜救直升机、搜索引导飞机和搜救舰船等组成[4]。遇险救生通信岸基系统是海上险情统一监控中心,负责将遇险救生信息引接到各级作战单位的作战值班部位和通信值班部位。遇险救生通信岸基系统主要由短波、超短波电台接入综合业务承载网组成,短波、超短波收到遇
险救生信息后,通过网络传递到最高一级值班部位,再推送到各级值班部位,上报指挥机构,最后调派搜救兵力前往搜寻。
目前我国的海上搜救主要是以短波、超短波技术手段为主[5],搜救流程如图1和图2所示,搜寻时采用探寻手持救生电台,搜寻无线电示位信号的方式。
1.2 海上搜救存在的难点
目前海上搜救系统仍处于搜救力量、技术手段、体制机制建设的初级阶段,搜救模式单一,技术手段缺乏,尚未形成集通信、指挥、定位、报位、远程数据传输采集、飞参数据记录以及航迹推论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海上搜索救援体系,功能应用实战化、体系化水平较弱,未能充分解决海上准确定位、遇险及时报位和远程通信等难点,不能有效保障海上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
1.2.1 海上通信困难
海上通信是海上搜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目前海上任务情况看,海上搜救至少需要半径2 000 km的通信覆盖范围,且设备形态、能耗等应能普遍适用于飞机、舰船和人等
磁卡门禁机
各种平台。但目前这些设备的体积、重量和功耗都很大,仅能在较大的平台如陆地、大中型舰船上应用,且海上长波、中长波、短波设备的通信距离只能达到1 000 km左右,超短波仅能达到100 km,不能完全满足海上搜救行动范围的需要,特别是对于遇险飞机、飞行员和舰员的遇险远程通信问题亟待解决。
1.2.2 海上搜寻困难
获取被救对象的位置是海上救援行动的关键。海上面积广阔,大部分海域人迹罕至,没有任何参照或可依赖的环境,被救对象的位置还会跟随洋流随时发生变化,且被救对象还将面临海上生存的难题与各种危险,在不明位置的情况下即使跟随航线搜寻,也是以航线为半径的海域为范围进行,动辄几百上千平方千米的搜寻范围,救援行动极为困难,难以达到快速救援的能力要求[6]。
1.2.3 海上生存困难,搜救时间有限
海上遇险人员的生存环境及其恶劣,缺乏食物、淡水和保暖等生存必须物资,海上风浪大、温度低,保障海上遇险人员生还的救援时间冬天最长不超过4 h,夏天也不会超过12 h。
间戊二烯要达到4 h到达任何海上遇险位置施救的能力,需要有一支能快速响应、机动能力强、航速快、航程远的专业搜救力量和队伍,同时建立起海上巡航机制,以便于快速响应遇险事故,达到遇险位置施救[7]。在实际情况中,有可能存在距离远、实在无法在短时间到达的情况,还需要采用向被救对象空投物资的手段,以提高被救对象的生存能力,为救援行动争取时间。
共享空调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与国外其他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相比,除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外,还具有通信功能,这对于海上救援具有重要的意义[8]。
2.1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能解决的问题
北斗系统不仅能解决自身定位问题,还能解决位置共享问题,在此基础上扩展的指挥功能还能实现位置监控跟踪功能。卫星通信链路不受距离限制,受地理环境影响小,特别是空旷的海面几乎不受任何影响,能极大地解决海上遇险的远程通信报位问题[9],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① 解决远距离求救报位通信问题,只要卫星覆盖区域都可达。
② 解决遇险主动报位问题。北斗卫星定位、短报文通信可无视距离直接向地面、舰船、搜救飞机主动发布遇险位置。
③ 多目标同时快速救援。卫星通信链路可同时容纳成百上千用户通信使用,不存在相互干扰,可同时接收多个遇险求救信号和位置,同时派出多个搜救力量分别直达遇险位置施救。
④ 北斗卫星终端已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小型化,操作简捷,便携易用。茂发跳跳糖
2.2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海上搜救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RNSS(无源定位)体制提供给北斗终端用户的功能有定位、导航和授时;RDSS(有源定位)体制提供给北斗终端用户的功能有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指挥和位置报告。在海上搜救系统中主要使用的有RNSS的定位、授时,RDSS的定位、短报文通信、指挥和位置报告。
2.2.1 RNSS定位作用
RNSS定位精度优于RDSS定位精度,为岸基、海基、舰艇、飞机、遇险人员、ELT和飞参提供自身定位能力[11]。
2.2.2 RNSS授时作用
RNSS授时精度优于RDSS授时精度,为岸基、海基、舰艇和飞机提供统一时钟基准便于协同。
2.2.3 RDSS定位作用
全球定位寻人系统
RDSS定位作为RNSS定位的补充和备份,为岸基、海基、舰艇、飞机、遇险人员、ELT和飞参提供自身定位能力。
RDSS定位功能与RDSS指挥功能结合可实现位置的被动实时监控、跟踪。
2.2.4 RDSS短报文通信作用沙发工艺
RDSS短报文通信为卫星通信链路,不受距离限制,能实现海上远程信息传输。在海上搜救中主要用于遇险时的求救信息、位置信息发送和接收,在遇险的第一时间和遇险后持续
回传求救和位置信息,提升求救报位及时性和有效性。其次用于飞行器关键飞参信息传输。
2.2.5 RDSS指挥功能作用
在北斗系统中RDSS指挥功能是被动接收下属用户的RDSS定位、短报文通信信息。在海上搜救系统中可用于监控被管理级的实时位置、短报文信息。
2.2.6 RDSS位置报告功能作用
在北斗系统中RDSS位置报告功能是终端用户之间可互相报送位置。在海上搜救系统中主要用于向已知的非上级用户或平级用户发送遇险位置,便于更及时地获得救援[12]。
3.1 系统组成
海上搜索救援系统主要功能是海上遇险信息的及时告知、遇险准确定位并及时回传位置信息、及时派遣搜救力量前往救援打捞。
为减少信息流转环节,整个系统以岸基、海基、舰载搜救站、航空团监控站、机载双星多
模搜救台为上级管理级,形成了飞行员救生报位系统、飞行器应急定位系统、飞参远程数据传输系统、飞参记录器遇险报知系统、海上小分队出行保障系统等5个子系统,另外还需要预研新型无线通信系统、海上搜索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用于岸基、海基和舰载的双星多模搜救站。
飞行员救生报位机、飞行器应急定位设备、飞参远程数据传输设备、具有遇险报知的飞参记录器为下属被管理级。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9:1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403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搜救   系统   遇险   位置   定位   信息   应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