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莓栽培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蓝莓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李亚东 刘海广 张志东 吴林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长春130118
摘要:我国蓝莓生产面积在最近的7年内从24ha增加到1323ha,并在2010年有望达到14900ha,平均增长率从2001-200570%2005年以后为161%。目前,从东北到西南已有10多个省开始蓝莓商业化栽培。各个省份根据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蓝莓栽培品种,矮丛和半高丛蓝莓主要栽培东北地区,分别占总栽培面积的20%15%,北高丛蓝莓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江苏北部以及云南的部分地区种植,,占总栽培面积的37%,而占总栽培面积的28%的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主要栽培在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蓝莓设施生产面积从2001年的0.13ha增加到2007年的30ha,预计在2010年能达到750ha。蓝莓产量从2001智能蓝牙遥控器年的2吨增加到2007年的390吨,预计在2010年达到12300吨。其中超过2/3的果实用于鲜食,而鲜食中80%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香港,不到1/3的果实加工成IQF,出口到其他国家。我国蓝莓生产中问题和发展趋势本文也作了分析预测。
关键词:蓝莓;生产面积;产量
本世纪之前,尽管吉林农业大学和南京植物研究所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对蓝莓的引种、品种选育、苗木繁育、栽培生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果树树种,蓝莓一直没有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我国蓝莓的产业化生产开始于2000年,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与青岛杰诚食品公司合作在山东省胶南建立了10ha的北高丛蓝莓基地。2001年在南京植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贵州省的麻江县建立了8ha的兔眼蓝莓基地。这两个基地作为中国最早的蓝莓产业化基地,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在2000-2005年之间,我国蓝莓发展速度较慢,仅仅由不到3个公司逐步地发展蓝莓基地,然而自从2006年以后,由于国内和国际公司的对蓝莓生产和蓝莓栽培的大量投资,蓝莓栽培成为中国发展最迅速的果树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nyhyzx07-028, 2006-G25), 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50212-2)
李亚东电话:(0431) 84522132
   
我国蓝莓最初于1983年由吉林农业大学引种,经过10年多的研究,共选育出了5个矮丛和半高丛蓝莓栽培品种,1999年鉴定了第一个蓝莓品种美登’,200520062007年又分别鉴定了‘北空’、‘北蓝’和‘圣云’三个品种。南京植物研究所从1998年开始于兔眼蓝莓的研究,引进了12个兔眼蓝莓品种,并在三个不同的地区进行栽培试验,经过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兔眼蓝莓能够成功在中国南部栽培,产量可达到22.5 t/ha。吉林林学院在Chad Finn博士的支持下,于1999年引入了大约20个蓝莓栽培品种,经过4年的试验,审定了爱国者奇伯瓦北土三个蓝莓品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在1999年引进了10个高丛蓝莓品种并进行了品种评价和转基因研究。大连理工大学也于1999年开始在辽宁省大连市进行蓝莓栽培和植物生理方面的研究。2004年后,大连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及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研究单位根据各自的气候特点,开始了蓝莓品种引种和评价,这些研究工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不同地区蓝莓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主要报道了我国蓝莓产业现状,包括发展面积、种植类型(北高丛或南高丛蓝莓、兔眼蓝莓和矮丛蓝莓以及栽培品种)、产量状况、现存的问题、市场状况,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1 我国蓝莓生产现状和生产中的主要问题
11 生产面积和主要产区
200120077年时间内,我国蓝莓种植面积从24ha增加到1323ha(表1),由于国内和国际公司在蓝莓产业上的投入,预计在2010年全国的蓝莓栽培面积将发展到14900ha 在这个期间从20012005平均增长量为70%,但是2005年之后为161%。目前,我国蓝莓的商业栽培区从东北的黑龙江省到西南的云南省已经超过了10个省份,使蓝莓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新型果树。
山东省坐落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属于海洋性气候,沙质酸性土壤类型,由于生长季节长,适于所有高丛蓝莓生长,吉林农业大学技术支持的青岛杰诚食品公司北高丛蓝莓栽培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公司从事于蓝莓产业。从20012004年期间,仅有青岛杰诚食品公司从10ha发展到33ha。然而,2005年到2007
回收钽电容三年间,由公司投资在山东省的烟台到青岛发展蓝莓总计达到了193ha,增加了近5倍。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山东省栽培面积将达到2000ha
表1我国蓝莓栽培面积(ha)
省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增加%
2006
碗形垫片2007
年增加 %
2010预计面积
山东省
10
20
39
33
43
43
107
193
75
2000
辽宁省
7
11
28
45
71
178
378
148
5000
吉林省
2
14
16
36
69
185
136
176
63
300
黑龙江省
3
0
9
76
472
4500
江苏省
4
4
4
21
26
224
58.
72
74
300
浙江省
7
0
73
273
608
2000
贵州省
8
8
8
8
8
0
8
93
531
2000
重庆市
17
17
17
0
17
17
0
曼越橘100
云南省
5
0
11
45
214
1000
合计
24
53
95
143
198
72
597
1323
161
14900
辽东半岛地区的丹东到大连,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蓝莓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另外一个原因是丹东地区有草莓和树莓的生产基础。据统计,参与草莓和树莓加工出口的企业有30余家,国际市场和加工生产对原料的需求极大的促进了该地区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蓝莓栽培面积从2002年的7ha快速发展到2007年的378ha。预计2010年将达到5000ha
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和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蓝莓栽培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这一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5-12%PH4.0-5.6, 而且用于土壤改良的草碳土锯末等资源极其丰富, 发展蓝莓将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该地区降雨量丰沛(800-1000mm)且分布均匀,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产品的品质增加。 野生蓝莓在这一地区广泛分布。吉林省蓝莓的产业化生产开始于2001年,从2ha增加到2007年的176ha。黑龙江省起步较晚,2006年才开始栽培,但发展速度较快,2年时间栽培面积达到了76ha,而且呈现了快速发展势头,预计2010年将会发展到4500ha
在我国南方地区,浙江和贵州是目前蓝莓发展较快的2个省份。浙江省由贝莱特公司一家大面积栽培,2005年开始栽培,2007年达到了273ha,并计划2010年达到2000ha。贵州省栽培起步较早,但由于苗木供应不足,2006年以前发展缓慢,2007年以后开始快步发展。
表2 我国蓝莓设施生产栽培面积(ha)
气力提升机
省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10年预计
山东
0.13
4
8
8
8
10
12
150
辽宁省
0
1.6
5超微电极
5
5
7
18
500
吉林省
2
100
合计
0.13
5.6
13
13
13
17
30
750
蓝莓的设施生产进行反季节栽培,鲜果提早上市成为我国蓝莓生产的一大特点,并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早中晚熟品种配套,温室栽培果实采收期可以提前到3月底-5月中旬,冷棚生产果实采收期为5月中旬-6月下旬,而露地生产为6月底到8月底。三种栽培模式配合,全年可以实现连续5个月的鲜果供应期。另外,在设施生产中由于生长期延长,花芽分化好,比露地生产可提高产量30%。从2001年试验栽培开始,蓝莓的设施生产在我国从仅有的0.13ha发展到2007年的30ha,预计2010年将达到750ha。目前蓝莓的设施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和吉林三省。栽培的品种有“都克”、“蓝丰”、“北蓝”和 “北陆”。
12 主要栽培品种
    不同产区根据各自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产业化栽培生产。矮从蓝莓和半高丛蓝莓主要在东北地区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栽培,分别占全国栽培面积的20%15%;北高丛蓝莓主要在沿海地区的胶东半岛、辽东半岛、苏北地区和云南部分地区栽培,占全国栽培面积的37%; 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主要在浙江、贵州和云南地区栽培,占全国栽培面积的28%。主要栽培的品种南高丛品种有‘夏普兰’、、‘奥尼尔’和‘米斯梯’;兔眼蓝莓主要品种有‘粉蓝’‘园蓝’,‘梯芙蓝’和‘顶峰’;北高丛品种有‘都克‘’、‘蓝丰’、‘埃利奥特’、‘达柔’和‘伯克利’;半高丛品种有‘北陆’、‘北蓝’和‘圣云’;矮从蓝莓品种有‘美登’和‘芬蒂’。在长江以北地区,‘蓝丰’、‘北陆’和‘美登’已成为三大主栽品种,据2005年统计,其栽培面积分别占北方栽培面积的29%15%13%(图1)。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5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40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蓝莓   栽培   生产   地区   品种   面积   发展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