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的药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浅析

塑钢拉链·中医中药·
艾叶的药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浅析
袁林祥,吴航宇,邱彩玲*
金属弯管(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摘要]艾叶性温,味辛、苦,归肝经、脾经和肾经。艾叶内用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外用具有祛湿止痒的功效。此药主要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皮肤瘙痒等症。本文主要是探讨艾叶的药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艾叶;药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方剂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02-0171-03
A brief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active ingredi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temisia
argyi
Yuan linxiang, wu hangyu, qiu cailing *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
(school of pharmacy,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abstract] artemisia argyi leaves are warm, spicy and bitter, and go to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channels. The inner use of mugwort leaves has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meristem hemostasis, relieving cold and relieving pain, while the external use has the effect of relieving itching with clearing damp. This medicine is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omiting blood, epistaxis blood, avulsion and leakage, menorrhagia, fetal blood leakage, hypoabdominal coldness and pain, abnormal coldness, infertility, skin itching, etc.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active ingredi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temisia argyi.
[key words] artemisia argyi; Pharmaceutical active ingredi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prescriptions
眼部凝露艾叶是菊科植物艾草的干燥叶,是我国发现且认识较早的药用植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极广。艾草最早记载在《诗经》中,而用艾叶疾病的两个处方均记载在《五十二病方》中。另外,在《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名医别录》等医学著作中也有用艾叶疾病的记载。艾草的生长范围极为广泛,其中以湖北蕲州艾草的药性最佳,被称为蕲艾。临床上常用的艾叶炮制品有
艾叶绒、醋艾叶、炒艾叶炭、砂烫艾叶炭等。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辛、苦,归肝经、脾经和肾经,主要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皮肤瘙痒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的结果显示,艾叶的药物活性成分较多,有小毒。本文主要是探讨艾叶的药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艾叶的药物活性成分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艾叶的主要药物活性成分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鞣质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绿原酸等。有研究表明,艾叶中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这些组分既具有重叠作用也具有协同作用。艾叶中的挥发油具有平喘抑菌的功效,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的功效,鞣质类化合物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1]。有研究表明,艾叶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可抑制血管的收缩,舒张血管,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另外,艾叶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有研究表明,倍半萜二聚体及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蛋白转移酶活性的作用,可抑制HCT 15等肿瘤细胞株的增殖。赵志鸿等[2]的研究表明,艾叶水提物及采用水提法分离出的艾叶多糖均具有抗肝癌细胞活性的作用,其中艾叶水提物抗肝癌细胞的活性作用强于艾叶多糖。艾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的作用,其体外抗HBV活性的作用比艾叶挥发油的体外抗HBV活性的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艾叶具有抗HBV活性、抗肝癌细胞活性及保肝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艾叶多糖有较弱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降低血
糖的作用。艾叶水提物及艾叶挥发油具有较为明显的抗菌、杀虫作用。研究发现,砂烫艾叶炭可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李真真等[3]的研究证实,艾叶中的甾体类化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说明,艾叶可能具有促凝血和抗凝血的双向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效应远远高于维生素C的抗氧化效应。近30年来,临床上尚无关于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毒性的报道。这一方面表明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临床上对艾叶黄酮的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4]。
2 艾叶的药理作用
2.1 艾叶的止血与抗凝作用
有研究表明,艾叶的不同组分均具有体外凝血的作用,但其不同组分体外凝血作用的强度不同。艾叶中鞣质类化合物的凝血作用最强,艾焦油、艾炭、艾灰的凝血作用依次减弱。张袁森等[5]研究发现,艾叶挥发油具有活血的作用。采用传统炮制方法炮制的艾炭,其凝血、止血作用较强。这是因为,在炒炭或烘制的过程中可除去艾叶中的挥发油等活血组分。陈朝阳等[6]的研究表明,艾叶与艾叶炭均能缩短虚寒性出血证患者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艾叶炭的止血作用明显强于艾叶的止血作用。这证明艾叶的炮制方法与其药理作用具有相关性。石竹素
2.2 艾叶对子宫的作用
艾叶提取物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胶艾汤妊娠腹中痛的方法。此汤被称为安胎的祖方,艾叶也因此成为安胎药。但是,艾叶还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因此,在将艾叶作为安胎药时需采用适宜的炮制方法和用量,若超量使用艾叶会引起子宫出血或痉挛、收缩,进而可导致流产或先兆流产[7]。在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中规定了艾叶的服用量为3~9 g。
2.3 艾叶的抗菌作用和抗病毒作用
有研究表明,艾叶挥发油具有抗菌(细菌和真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艾叶黄酮具有抗氧化和抑菌的作用[8]。努尔比耶·奥布力喀斯木等[9]通过观察菌丝体生长的情况发现,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No.2017-1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建设基金资助项目[No.湘教通[2012]434号]
*通讯作者:邱彩玲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23: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377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