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放电(ESD)防护

静电放电(ESD)防护简述
2015.9.30
一、静电的产生
静电放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有:摩擦起电、离子溅射(单一极性)、接触充电、感应或极化,及其他如:剥离,破裂,点解,压电,热电等。
人体自身的动作或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静电在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摩擦起电人体静电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
1、摩擦起电
哪里有移动,哪里就有静电。人的走动,物料周转,甚至是空气、水流动,都会产生摩擦静电。
当液体、固体和气体颗粒接触又分离,起电量受“接触紧密度”,“分离速度”,“摩擦运动”的影响。
红外线测速仪
摩擦起电序列
玻璃
u型电动牙刷
+(失电子)
-(得电子)
尼龙
羊毛
丝绸
纸张
聚亚氨脂
棉花
木材
硬橡胶
聚酯薄膜
丙烯酸
聚酯
铁氟龙
2、接触充电
带电物体通过接触将电荷传导给未带电物体。带电绝缘体仅能从较小面积释放电荷,而带电导体能释放大量电荷给另一导体。
二、静电放电模型
因ESD产生的原因及其对集成电路放电的方式不同,经过统计,ESD放电模型分四类:人体放电模式、机器放电模式、组件充电模式、电场感应模式。
1、人体放电模式(Human-Body Model,HBM)
人体放电模式(HBM)的ESD是指因人体在地上走动摩擦或其它因素在人体上已累积了静电,当此人去触碰到IC时,人体上的静电便会经由IC的脚(pin)而进入IC内,再经由IC放电到地去。此放电的过程会在短到几百毫秒(ns)的时间内产生数安培的瞬间放电电流。此电流会把IC内的组件给烧毁,对于一般商用IC的2-KV ESD放电电压而言,其瞬间放电电流的尖峰值大约是1.33A。
人脸抓拍
有关于HBM的ESD已有工业测试的标准,表是国际电子工业标准(EIA/JEDEC STANDARD)对人体放电模式制定的测试规范(EIA/JESD22-A114-A)
class
Voltage Range
0
<250V
1A
250 to <500V
1B
500 to <1000V
1C
1000 to <2000V
2
2000 to <4000V
3A
4000 to <8000V
3B
≥8000V
2、机器放电模式(Machine Model,MM)
机器放电模式(MM)的ESD是指机器(例如机械手臂)本身累积了静电,当此机器去触碰到IC时,该静电便经由IC的pin放电。因为机器是金属,其等效电阻为0欧姆,其等效电
容为200pF。由于机器放电模式的等效电阻为0,故其放电的过程更短,在几毫微秒到几十毫微秒之内会有数安培的瞬间放电电流产生。
此机器放电模式工业测试标准为EIAJ-IC-121 method20,如下表。
热轧酸洗
CLASS
STRESS LEVELS
M0
0-50V
M1
50-100V
M2
100-200V
M3
200-400V
M4
400-800V
M5
≥800V
3、组件充电模式(Charged-Device Model,CDM)
此放电模式是指IC先因摩擦或其它因素而在IC内部累积了静电,但在静电累积的过程中IC
并未损伤。此带有静电的IC在处理过程中,当其pin去碰触到接地面时,IC内部的静电便会经由pin自IC内部流出来,而造成了放电的现象。此种模式的放电时间更短,仅约几毫微秒之内,而且放电现象更难以真实的被模拟。
CLASS
Voltage Range
C1静电消除装置
<125V
C2
125 to <250V
C3
250 to <500V
C4
500 to <1000V
C5
1000 to <1500V
C6
1500 to <2000V
C7
≥2000V
CDM模式ESD可能发生的情形显示:
(1)IC自IC管中滑出后,带电的IC脚接触到地面而形成放电现象;
(2)IC自IC管中滑出后,IC脚朝上,但经由接地的金属工具而放电。
IC内部累积的静电会因IC组件本身对地的等效电容而变,IC摆放角度与位置以及IC所用包装型式都会造成不同的等效电容。此电容值会导致不同的静电电量累积于IC内部。
在三种静电放电模式中,CDM的损害最大,前期工厂主要对人体进行静电防护(HBM),现在应该转移到对来料、转运、出货等的包装方式上来,首要关注重点在CDM上,其次对测试环节使用的设备、烙铁的管理控制(MM)。
高静电敏感器件失效原因中,ESD/EOS排首位,占59%的比例。而是ESD还是EOS,可以进行区分,但需要进行一系列极端实验,成本高,一般不采用。ESD问题集中体现为晶体管损伤,EOS问题集中体现在电路过载。
ESD损害的特点:隐蔽性(不可视性)、潜在性和累积性、随机性、复杂性。对静电累积进行排查,需要借助ESD相关设备,进行数据提取用于分析,并确认防护重点。
三、静电控制和防护措施
1、ESD防护系统的构成
(1)“硬件”系统:防静电装备、防静电材料、测试检测仪器设备
(2)“软件”系统:组织体系、规范制度、技术标准、培训考核、内审检查
ESD S20.20对ESD防护系统的划分
2、静电防护的基本技术手段
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为:等电位连接、接地、静电中和、静电屏蔽、增湿、材料控制、人体静电控制、设计ESD保护等。
(1)等电位连接
原理:让可能接触敏感器件的表面处于等电势,避免静电放电发生。
做法:所有可能接触器件的物体使用并联连接(共同连接点)。
(2)接地KU波可调电衰减器
基本原理:将静电通过接地线或接地装置传导泄放到大地。
接地类型:硬接地:直接接地或通过低阻抗同大地相连;软接地:通过足够的阻抗接地,从而把电流限制在人体安全范围(一般为5mA)下。
接地要求:仪器、金属体等必须连接到公共接地点上;接地线应采用黄绿或黄线;鳄鱼夹接地是不能被采用的;电批、电烙铁必须加强接地。
原理:将产生的静电通过接地线泄放到大地,避免静电累积,从而避免静电放电。
做法:在工厂建立静电接地系统,使用导电和耗散材料,硬接地与软接地并用,硬接地电阻需小于1欧姆,软接地电阻需小于1*109欧姆。
静电接地两种做法:单独连线接地、设备安全保护地接地,优先选择后者。若使用单独的接地线要与设备安全接地导通。
(3)静电中和(离子设备)
原理:电离空气产生正负离子,中和产生的静电荷。
做法:有源静电消除器, AC,Steady DC,Pulse DC;无源静电消除器,安全,但是残余电压高;放射性静电消除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0:5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370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静电   放电   接地   模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