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机及其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增氧机及其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为外部环境提供氧气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为鱼塘的水提供氧气的增氧机,尤其是涉及用于增氧机上的电机。
[0003]


背景技术:



[0004]
目前,随着鱼塘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增氧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增氧机的作用是为鱼塘的水提供氧气,从而提高鱼塘的水中的含氧量,达到提高鱼塘养殖密度以降低养殖成本的目的。然而,传统的增氧机都是通过感应电机加上减速齿轮箱来驱动叶轮进行旋转,这样的设置具有以下的缺点:
[0005]

体积大、耗能大、效率较低和重量较重:在相同功率和转速下,传统的感应电机体积一般比永磁无刷电机要大,尤其在轴向长度方面比永磁无刷电机长2到3倍;传统的感应电机效率都不高,以当前增氧机中使用的感应电机为例,当感应电机额定输出功率为1.5千瓦,同步转速每分钟1500转,满负荷工作时,通过减速齿轮箱后叶轮转速为每分钟138转的增氧机输入功率达到1.9千瓦,加上减速齿轮箱后总重量达到约40公斤;
[0006]

因为是传统的感应电机,其输出转速高,输出力矩小,当需要低速和大力矩的情况下,必须采用齿轮减速机构式的减速齿轮箱,这更加增加了整个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还有减速齿轮箱结构较为复杂,运行噪音大,不易维修;而且减速齿轮箱的增加也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失效的可能,一旦减速齿轮箱出现漏油和/或齿部磨损现象,不但带来油污导致鱼塘被污染,还可能使整个系统出现噪音增大,出现堵转,损坏电机,造成停止增氧,给用户带来损失;
[0007]

感应电机配合减速齿轮箱的结构的输出效率较低,不利于节省能源;
[0008]

增氧机在运作过程中会在水面上溅起巨大水花,飞溅的水花可能对感应电机和减速齿轮箱造成损坏。
[0009]
因此采用不带减速齿轮箱的电机来取代现有技术的感应电机加上减速齿轮箱来给增氧机提供驱动力势在必行,而现有技术电机由于转速高,扭矩小又不适合直接给增氧机叶轮提供驱动力。
[0010]


技术实现要素:



[0011]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增氧机及其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 增氧机没有减速齿轮箱直接采用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该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采用特殊的结构比例关系,使该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在不需要使用减速齿轮箱的情况下,仍然能为增氧机提供驱动力,具有结构合理、转速低和扭矩大等优点,使得增氧机具有结构较为简单、重量较轻、易于维修、零件少、运行平稳及可靠、无油污污染、平衡度好和成本低等优点,并且不容易造成对鱼塘的污染。
[0012]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3]
提供一种增氧机,包括电机和叶轮;所述电机为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该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壳体、端盖、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端盖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轴承室,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端盖相对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轴承室,所述第一轴承
设置在所述端盖的第一轴承室内,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轴承室内;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设置在该定子铁芯上的若干个绕组线圈,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设置在该转子铁芯上的永磁体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固定在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心通孔处,所述输出轴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孔中,该输出轴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孔插入并从所述壳体穿越伸出形成输出端;所述转子铁芯及其上的永磁体位于所述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的中心通孔内;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呈扁平结构,具体是所述转子铁芯呈扁平结构,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长度为该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的5~10倍;所述叶轮固定在输出轴的输出端。
[0014]
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外环和内环,以及将所述外环和内环连接的多个连接轴,各连接轴间隔设置在所述外环和内环之间,相邻的两个连接轴之间形成一个通孔;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之外环的外壁上;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心通孔就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内环上。
[0015]
所述壳体与端盖相抵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该容纳槽中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输出轴穿越所述壳体处设置有密封件。
[0016]
所述增氧机还包括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固定连接的若干个浮体。每个所述浮体通过相应的连接杆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浮体以圆周均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周围。
[0017]
所述增氧机还包括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和控制器外壳;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外壳内部,所述控制器外壳密封设置在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端盖上。
[0018]
还提供了一种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用于增氧机上;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壳体、端盖、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端盖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轴承室,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端盖相对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轴承室,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端盖的第一轴承室内,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轴承室内;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设置在该定子铁芯上的若干个绕组线圈,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设置在该转子铁芯上的永磁体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固定在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心通孔处;所述输出轴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孔中,该输出轴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孔插入并从所述壳体穿越伸出形成输出端;所述转子组件位于所述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的中心通孔内;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呈扁平结构,具体是所述转子铁芯呈扁平结构,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长度为该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的5~10倍;所述叶轮固定在输出轴的输出端。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还包括与所述定子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和控制器外壳;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外壳内部,所述控制器外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端盖上。
[0019]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增氧机及其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之有益效果在于:
[0020]
一、本实用新型特意将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设计成扁平结构,具体是转子铁芯呈扁平结构,转子铁芯的径向长度为该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的5~10倍,采用该扁平结构就能够直接获取低转速和大扭矩(大力矩),这样本实用新型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不需要采用齿轮减速机构式的减速齿轮箱,就能够直接用于增氧机上,就能够很好地驱动叶轮旋转;由于
减少了减速齿轮箱这个零部件,也减少了装配的步骤,整个增氧机更易于维修,避免了减速齿轮箱对鱼塘的污染,降低了整个增氧机的运行噪音,也方便运输,重量也减轻了,本实用新型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重量仅为15公斤,相比现有技术感应电机加上减速齿轮箱后的总重量约40公斤,减少了约25公斤,极大的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量,同时体积也减小了;在叶轮尺寸和转速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增氧机能够约节电30%,降低了能源损耗,有效地提高了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节能的效果,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是内转子结构,飞溅的水花不容易进入到电机内部,也就不容易对电机造成损害;
[0021]
二、将转子铁芯设计成外环和内环,外环和内环采用多个连接轴来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连接轴之间形成一个通孔,这样可以减轻整个转子铁芯的重量,进一步降低整个电机和增氧机的重量;
[0022]
三、壳体与端盖之间设置容纳槽,容纳槽中设置密封圈,使得壳体与端盖之间密封效果好,有效防止了增氧机在运作过程中溅起的水花进入到电机内部,避免对电机造成损害,提高了整个增氧机的运行寿命;
[0023]
四、输出轴穿越壳体处设置有密封件,进一步提高了壳体与输出轴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防止了增氧机在运作过程中溅起的水花进入到电机内部,避免对电机造成损害,提高了整个增氧机的运行寿命;
[0024]
五、控制器外壳与端盖之间也采用密封设置,也有效防止了增氧机在运作过程中溅起的水花进入到电机内部,避免对电机造成损害,提高了整个增氧机的运行寿命;
[0025]
六、采用若干个所述浮体并以圆周均布的方式设置在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周围,使得整个增氧机较为平衡地漂浮在水面上,平衡度好。
[002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不需要使用减速齿轮箱,仍然能为增氧机提供驱动力,具有结构合理、转速低和扭矩大等优点,使得本实用新型增氧机具有结构较为简单、重量较轻、易于维修、零件少、运行平稳及可靠、无油污污染、平衡度好和成本低等优点,并且不容易造成对鱼塘的污染。
[0027]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29]
图2是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
[0030]
图3是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分解后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31]
图4是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32]
图5是所述定子组件之线圈骨架分解后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33]
图6是所述定子铁芯与线圈骨架装在一起时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34]
图7是所述定子组件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35]
图8是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之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位置关系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36]
图9是所述转子组件、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位置关系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37]
图10是所述转子组件、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位置关系另一个方向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38]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增氧机的正投影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9]
附图标记:
[0040]
外壳100、壳体110、端盖120、第一轴承140、第二轴承150、密封件160、第一密封圈180、密封圈190、定子铁芯200、齿部210、绕线槽220、定子铁芯200的中心通孔290、绝缘线架300、凸部310、通槽311、让位槽320、绕组线圈400、转子铁芯500、外环510、内环520、连接轴530、永磁体600、输出轴700、控制器800、叶轮900、浮体1000、控制器外壳1100、连接杆1200。
[0041]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3]
参见图1至图11,一种增氧机,包括电机和叶轮900;所述电机为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该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壳体110、端盖120、定子组件(未标出)、转子组件(未标出)、第一轴承140和第二轴承150;所述端盖120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轴承室,所述壳体110内与所述端盖120相对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轴承室,所述第一轴承140设置在所述端盖120的第一轴承室内,所述第二轴承15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第二轴承室内;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200和设置在该定子铁芯200上的若干个绕组线圈400,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500、设置在该转子铁芯500上的永磁体600和输出轴700,所述输出轴700固定在所述转子铁芯500的轴心通孔(未标出)处,输出轴700的两端分别位于转子铁芯500的两侧;所述输出轴700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承140的内孔中,该输出轴700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轴承150的内孔插入并从所述壳体110穿越伸出形成输出端;所述转子铁芯500及其上的永磁体600位于所述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200的中心通孔290内,所述转子组件的外侧面与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铁芯200之中心通孔290的内壁形成径向间隙(未标出);所述端盖120固定在所述壳体110上,端盖120与壳体110的一侧是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端盖1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壳体110实现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铆接、卡扣连接或焊接等方式;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呈扁平结构,具体是所述转子铁芯500呈扁平结构,所述转子铁芯500的径向长度为该转子铁芯500的轴向长度的5~10倍;所述叶轮900固定在输出轴700的输出端。在图1和图11中标号100为外壳,该外壳100包括壳体110和端盖120。
[0044]
参见图2至图10,转子铁芯500的径向长度实际就是转子铁芯500的内转子直径,即转子铁芯500的外径,转子铁芯500的轴向长度实际就是转子铁芯500的厚度;转子铁芯500呈扁平结构,所述转子铁芯500的径向长度为该转子铁芯500的轴向长度的5~10倍,例如转子铁芯500的径向长度为该转子铁芯500的轴向长度的7倍,转子铁芯500的径向长度与其轴向长度的具体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根据电机原理和图2可以看出,定子铁芯200的轴向长度(即定子铁芯200的厚度)与转子铁芯500的轴向长度差不多,而定子铁芯200之中心通孔290的内径比转子铁芯500的径向长度要大,因为定子铁芯200之中心通孔290的内径等于转子铁芯500的径向长度+两倍的永磁体600厚度+两倍的径向间隙,定子铁芯200的径向长度(即定子铁芯200的外径)等于定子铁芯200之中心通孔290的内径+两个齿部210的高度,也就是说,定子铁芯200的径向长度比转子铁芯500的径向长度大得多,所以定子铁芯200的径向长度比该定子铁芯200的轴向长度的比例会更大,定子铁芯200也呈扁平结构,这样一来,定子铁芯200和转子铁芯500都呈扁平结构,采用了该定子铁芯200和转子铁芯500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也是呈扁平结构;本实用新型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采用了扁平结构,即该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轴向长度较短,而转子铁芯500的内转子直径比现有技术
永磁电机更大,就能够直接获取低转速和大扭矩(大力矩),这样本实用新型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不需要采用齿轮减速机构式的减速齿轮箱,就能够直接用于增氧机上,就能够更好地驱动叶轮900旋转,有效地提高了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节能的效果。以一台现有技术额定输出1.5千瓦的感应电机加减速齿轮箱耗能1.9千瓦/小时为例,当采用本实用新型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后耗能仅为1.3千瓦/小时,可节约用电0.6千瓦/小时,按每年365天,每天运行12小时计,一年可节电约2600度,不但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由于省掉了减速齿轮箱,整个增氧机更易于维修,避免了减速齿轮箱对鱼塘的污染,降低了整个增氧机的运行噪音;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是内转子结构,飞溅的水花不容易进入到电机内部,也就不容易对电机造成损害。
[0045]
参见图8和图9,所述转子铁芯500包括外环510和内环520,以及将所述外环510和内环520连接的多个连接轴530,各连接轴530间隔设置在所述外环510和内环520之间,相邻的两个连接轴530之间形成一个通孔(未标出),这样可以减轻整个转子铁芯500的重量,进一步减轻整个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和增氧机的重量;所述永磁体600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500之外环510的外壁上;所述转子铁芯500的轴心通孔就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500的内环520上。
[0046]
参见图2、图8和图9,永磁体600包括首尾相连的2n片磁瓦,磁瓦的材料为烧结钕铁硼。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子铁芯500采用导磁材料一次压铸成型的方式,减少了高成本硅钢板的用量,同时也降低了车削加工量和保证了尺寸精度;而永磁体600则采用瓦片型烧结钕铁硼,其片数为2n,则极对数为p=2n/2=n,n为正整数,磁瓦用高强度粘接胶沿转子铁芯500外表面粘接后,在高温条件下烘烤,一般采用80℃左右的温度烘烤,达到所要求的粘接强度即可。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永磁体600与转子铁芯500的安装变得更为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47]
参照图2至图7,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线圈骨架;定子铁芯200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齿部210,每相邻两个齿部210之间设置有绕线槽220;线圈骨架包括两个绝缘线架300,每个绝缘线架300朝向定子铁芯20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凸部310,每个凸部310上设置有通槽311,每相邻两个凸部310之间设置有与齿部210相适配的让位槽320,两个绝缘线架300相对嵌设于定子铁芯200的两侧;若干个绕组线圈400绕设于线圈骨架上,每个绕组线圈400分别穿设于两个绝缘线架300的两个绕线槽220内。
[0048]
具体地,请参照图4至图7,两个绝缘线架300分别嵌设于定子铁芯200的两侧,两个呈镜像的绝缘线架300刚好拼接成线圈骨架,此时定子铁芯200的每个齿部210恰好位于对应的让位槽320中,凸部310上的通槽311与定子铁芯200的绕线槽220形成让绕组线圈400穿过的空间,以便进行绕线,每个绕组线圈400会分别穿过相邻的两个绕线槽220并套设在线圈骨架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定子铁芯200的绕线槽220的总数量为3n,n为正整数,便于设置三相的绕组线圈400;同时,为了提高设置绕组线圈400的效率,不再采用传统的在每个绕线槽220中独立插入绝缘纸的方式,而是采用一次注塑成型的绝缘线架300,可快速扣装在定子铁芯200上,这样设置还便于利用自动绕线机直接进行绕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0049]
参见图2,所述壳体110与端盖120相抵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该容纳槽中设置有密封圈190,也就是说,壳体110与端盖120之间在固定时还采用密封圈190进行密封,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壳体110与端盖120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防止了增氧机在运作过
程中溅起的水花进入到电机内部,避免对电机造成损害,提高了整个增氧机的运行寿命。
[0050]
参见图2,所述输出轴700穿越所述壳体110处设置有密封件160;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密封件160为油封密封件,进一步提高壳体110与输出轴700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防止了增氧机在运作过程中溅起的水花进入到电机内部,避免对电机造成损害,提高了整个增氧机的运行寿命;当然,也可以采用密封圈或是其它的密封方式。
[0051]
参见图11,所述增氧机还包括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固定连接的若干个浮体1000,若干个浮体1000主要是与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外壳100固定连接,例如若干个浮体1000与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外壳100之端盖120固定连接,整个增氧机靠若干个浮体1000漂浮在水面上。
[0052]
参见图11,为了更方便地设置浮体1000,每个所述浮体1000通过相应的连接杆1200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固定连接,各连接杆1200的一端主要是与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外壳100固定连接,当然各连接杆1200的一端也可以与下一段所描述的控制器外壳1100下端固定连接,例如各连接杆1200的一端与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外壳100之端盖120固定连接,各连接杆1200的另一端则与相应的浮体1000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浮体1000以圆周均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周围,使得整个增氧机较为平衡地漂浮在水面上。
[0053]
参见图1、图2和图11,所述增氧机还包括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电性连接的控制器800和控制器外壳1100,所述控制器800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外壳1100内部,所述控制器外壳1100密封设置在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端盖120上,例如控制器外壳1100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端盖120采用第一密封圈180密封设置。或者是,控制器800和控制器外壳1100作为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一个零部件,即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还包括与所述定子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器800和控制器外壳1100,所述控制器800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外壳1100内部,所述控制器外壳1100密封设置在所述端盖120上。控制器800用于控制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控制器800上设置有预先设定的程序,按照预设设定的程序驱动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工作,进而通过输出轴700驱动叶轮900转动。
[0054]
本实用新型增氧机通过采用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代替了传统的感应电机加减速齿轮箱的驱动结构,使得整个增氧机的结构变得更为简单,整体重量较轻,并且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输出功率要远大于感应电机加减速齿轮箱的输出功率,有利于节能;同时,避免了减速齿轮箱可能发生漏油或者损坏的情况,整个增氧机更为环保,易于维修。
[005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增氧机,包括电机和叶轮(9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该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壳体(110)、端盖(120)、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第一轴承(140)和第二轴承(150);所述端盖(120)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轴承室,所述壳体(110)内与所述端盖(120)相对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轴承室,所述第一轴承(140)设置在所述端盖(120)的第一轴承室内,所述第二轴承(15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第二轴承室内;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200)和设置在该定子铁芯(200)上的若干个绕组线圈(400),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500)、设置在该转子铁芯(500)上的永磁体(600)和输出轴(700),所述输出轴(700)固定在所述转子铁芯(500)的轴心通孔处;所述输出轴(700)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承(140)的内孔中,该输出轴(700)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轴承(150)的内孔插入并从所述壳体(110)穿越伸出形成输出端;所述转子铁芯(500)及其上的永磁体(600)位于所述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200)的中心通孔内;所述端盖(120)固定在所述壳体(110)上;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呈扁平结构,具体是所述转子铁芯(500)呈扁平结构,所述转子铁芯(500)的径向长度为该转子铁芯(500)的轴向长度的5~10倍;所述叶轮(900)固定在输出轴(700)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500)包括外环(510)和内环(520),以及将所述外环(510)和内环(520)连接的多个连接轴(530),各连接轴(530)间隔设置在所述外环(510)和内环(520)之间,相邻的两个连接轴(530)之间形成一个通孔;所述永磁体(600)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500)之外环(510)的外壁上;所述转子铁芯(500)的轴心通孔就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500)的内环(52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与端盖(120)相抵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该容纳槽中设置有密封圈(190);所述输出轴(700)穿越所述壳体(110)处设置有密封件(1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固定连接的若干个浮体(10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浮体(1000)通过相应的连接杆(1200)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浮体(1000)以圆周均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周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电性连接的控制器(800)和控制器外壳(1100);所述控制器(800)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外壳(1100)内部,所述控制器外壳(1100)密封设置在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端盖(120)上。7.一种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壳体(110)、端盖(120)、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第一轴承(140)和第二轴承(150);所述端盖(120)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轴承室,所述壳体(110)内与所述端盖(120)相对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轴承室,所述第一轴承(140)设置在所述端盖(120)的第一轴承室内,所述第二轴承(15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第二轴承室内;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200)和设置在该定子铁芯(200)上的若干个绕组线圈(400),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500)、设置在该转子铁芯(500)上的永磁体(600)和输出轴(700),所述输出轴(700)固定在所述转子铁芯(500)的轴
心通孔处;所述输出轴(700)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承(140)的内孔中,该输出轴(700)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轴承(150)的内孔插入并从所述壳体(110)穿越伸出形成输出端;所述转子铁芯(500)及其上的永磁体(600)位于所述定子组件之定子铁芯(200)的中心通孔内;所述端盖(120)固定在所述壳体(1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呈扁平结构,具体是所述转子铁芯(500)呈扁平结构,所述转子铁芯(500)的径向长度为该转子铁芯(500)的轴向长度的5~10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500)包括外环(510)和内环(520),以及将所述外环(510)和内环(520)连接的多个连接轴(530),各连接轴(530)间隔设置在所述外环(510)和内环(520)之间,相邻的两个连接轴(530)之间形成一个通孔;所述永磁体(600)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500)之外环(510)的外壁上;所述转子铁芯(500)的轴心通孔就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500)的内环(520)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与端盖(120)相抵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该容纳槽中设置有密封圈(190);所述输出轴(700)穿越所述壳体(110)处设置有密封件(160)。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之任一项所述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定子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器(800)和控制器外壳(1100);所述控制器(800)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外壳(1100)内部,所述控制器外壳(1100)密封设置在所述端盖(120)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氧机及其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该增氧机包括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和叶轮;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上的端盖、设置在壳体内的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设置在端盖之第一轴承室内的第一轴承和设置在壳体之第二轴承室内的第二轴承;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设置在该转子铁芯上的永磁体和固定在转子铁芯之轴心通孔处的输出轴,输出轴一端插入第一轴承的内孔中,输出轴的另一端从第二轴承的内孔插入并从壳体穿越伸出形成输出端固定有叶轮;转子铁芯呈扁平结构,转子铁芯的径向长度为轴向长度的5~10倍。本实用新型增氧机具有结构较为简单、重量较轻、易于维修、零件少、运行平稳及可靠、平衡度好和成本低等优点。低等优点。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石雷 吴声勇 黄森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珠海市柏瑞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14

技术公布日:

2022/1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3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转子   增氧机   定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