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要点

1 监测目的
在基础施工及维护阶段,由于工程的基础深,开挖面积大,基坑边坡服务时间长,需要在开挖前根据支护形式准确放线定位、在开挖过程中不断监测,掌握基坑变形发展趋势,防止基坑过大变形,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和工程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基坑边坡变形动态,为基坑施工提供信息反馈。同时,请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对基坑进行第三方监测。
2 基坑监测内容及要求
2.1工程监测项目
超级管道根据本工程特点,现场监测项目如下。
现场监测项目及精度表
本工程现场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表
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或遇恶劣天气时,则需进行加密监测。
3 周边道路、地表沉降监测
3.1测点布置原则
本工程地表沉降监测与建筑物沉降观测变形监测基准点共用,将地表监测点纳入其中构成闭合环、或
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详见图6.7.3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2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1)测点埋设方法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与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共用。为保护测点不受碾压影响,地表沉降测点标志采用窖井测点形式,采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
2)埋设技术要求
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埋设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响人员及车辆通行,同时,测点埋设稳固,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
3.3监测方法、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
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同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相关内容。
4  桩(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4.1基准点及监测点布置
1)测点的布置原则
①监测网布设形式
本项目桩(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采用导线网,测点监测采用极坐标法。采用附合或闭合导线形式,起始并闭合于精密导线上。控制点根据场地围挡条件及基坑位置合理分布,一般不少于3个测点,同观测点一起布设成监测网。
②控制点布置原则
支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点布置的原则为:
A 控制点是监测点稳定性的基准,应设立于施工基坑开挖深度2~4倍距离之外的稳定区域,为提高监测精度,应埋设强制对中观测墩或专门观测标石;
分布式存储数据保护B 控制点位的分布应满足准确、方便观测定全部观测点的需要;
C 每个相对独立的测区控制点个数不应少于3个,以保证必要的检核条件。
③工作基点布置原则
支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布置的原则为:
测斜管A 工作基点点位的分布应满足准确、方便联测控制点的需要;
B 工作基点点位的分布应满足准确、方便观测定全部观测点的需要。
④测点布置原则
桩(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在基坑四周坡顶以及桩顶冠梁上设置,布置的原则为:
A 测点应尽量布设在基坑边坡、圈梁、围护桩或地下连续墙的顶部等较为
固定的地方,以设置方便,不易损坏,且能真实反映基坑支护桩顶和边
坡顶部的侧向变形为原则。
B 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C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低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
⑤基点、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A 基点及测点埋设方法
现场监测基准点采用强制归心的水泥观测墩,顶面长宽各0.4米,地下部分埋深大于1.2米,地面部分高1.0米;监测点埋设时先在冠梁的顶部用冲击钻钻出深约10cm的孔,再把强制归心监测标志放入孔内,缝隙用锚固剂填充。
基坑冠梁
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B 埋设技术要求
测点标志埋设时应注意保证与测点间的通视,保证强制对中标志顶面的水平,测点埋设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保护、防锈处理,并作明显标记。
4.2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测点标志埋设时应注意保证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保证强制对中标志顶面的水平,测点埋设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保护、防锈处理,并作明显标记。
支护桩顶水平位移基准点观测采用导线测量方法,监测点水平位移观测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极坐标法,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
控制网及监测点观测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等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该规范表10.2.4.。
观测注意事项如下:
1)对使用的全站仪、觇牌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尤其是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的检验与校
正;
2)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
3)仪器、觇牌应安置稳固严格对中整平;
4)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5)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
6)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严格按精度要求控制各项限差。
静态破碎剂4.4数据处理及分析
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
观测记录采用全站仪多测回测角观测记录程序进行,观测时可完成各项限差指标控制,观测完成后形成电子原始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使用控制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坐标。
平差计算要求如下:
①平差前对控制点稳定性进行检验,对各期相邻控制点间的夹角、距离进
行比较,确保起算数据的可靠;
②使用华星测量控制网平差软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
分丝辊
③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0.1mm。
通过各期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计算投影至垂直于基坑方向的矢量位移,并计算各期阶段变形
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变形量等数据。
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和含义5 边坡沉降监测
5.1基准点及监测点布置
边坡沉降监测的基准网与建(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共用。测点与边坡水平位移测点共用。
监测方法及数据采集与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相同。
5.3数据处理及分析
数据处理及分析与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相同
6 轴力(锚杆)拉力监测
6.1测点布置原则
对有锚杆支护的基坑,锚杆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应不少于3根。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6.2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1)埋设方法
①施工锚索钻孔并注浆,等待水泥浆凝固;
②在墙体受力面之间增设钢垫板,保证测力计与墙体受力面之间有足够的刚度,使锚索(杆)受力后,受力面位置不致下陷;
③将测力计套在锚杆外,放在钢垫板和工程锚具之间。
④将读数电缆接到基坑顶上的观测站;电缆统一编号,用白胶布绑在电缆线上作出标识,电缆每隔两米进行固定,外露部分作好保护措施。
锚杆测力计安装示意图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1:1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345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监测   观测   基坑   测点   监测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