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术语表

计算机导论术语表潜流湿地
前三章
1.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2.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及进行信息获取、标识、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3. 数制: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简称数制。
4. 十进制:是使用数字1、2、… 、9、0等符号来表示数值且采用“逢十进一”的进位计数制。
5. 二进制数:使用数字0和1符号来表示数制且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计数制。
6. 八进制数:使用数字0、1、2、3、4、5、6、7等符号来表示数值的,且采用“逢八进一”的进位计数制。
7. 十六进制数:使用数字0、1、2、3、4、5、6、7、8、9和A、B、C、D、E、F等符号来表示数值,其中A、B、C、D、E、F分别表示数字10、11、12、13、14、15。十六进制的计数方法为“逢十六进一”。
8. BCD码:是一种二-十进制的编码,使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数。
9. ASCII码:是由美国信息交换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字符编码方案。采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
10. 汉字输入码:由输入设备产生的汉字编码,如区位码、国标码、拼音码、新全拼、新双拼、五笔字型码、简码、表形码、自然码、智能ABC汉字输入码等。
11. 汉字内码:用于计算机内部存储和处理的汉字编码,通常由该汉字的国标码的两个字节(最高位置“1”)形成。
12. lvds屏线汉字字形码:确定一个汉字字形点阵的编码,用于汉字显示和打印输出。保留在存储介质中的全部汉字字形码称为字库。
13. 命题逻辑:又称为命题演算,研究以命题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
14. 命题:有具体意义且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agps15. 原子命题:不能分解为更为简单的陈述句的命题。
16. 复合命题:将原子命题用连接词和标点符号复合而成的命题。
17. 真值:命题所具有的值。
18. 命题公式: 由命题变元、连接词和括号组成的合式的式子称为命题公式。
19.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0. 运算器:对二进制数进行运算的部件。它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比较运算、移位运算以及字符运算等。
21. 寄存器:用来暂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或中间结果,常用的寄存器有累加寄存器、暂存寄存器、标志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等。
22. 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部件。
23. 内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简称为内存或主存,用来存放现行程序的指令和数据。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24. 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简称为外存或辅存,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信息。
25. 控制器:是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的部件。
26. 输入/输出设备:简称为I/O设备,是外部与计算机交换信息的渠道。
27. 输入设备:用于输入程序、数据、操作命令、图形、图像以及声音等信息。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以及语音输入装置等。
28. 输出设备:用于显示或打印程序、运算结果、文字、图形、图像等,也可以播放声音。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XY绘图仪以及声音播放装置等。
29. 指令: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某一种操作。
30. 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配料罐31. 指令的格式:一条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规定了该指令进行的操作种类;地址码给出了操作数、结果以及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32. 机器语言:由计算机的指令系统组成,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能够直接理解并执行,但编程和理解都十分的困难。
33. 汇编语言:使用“助忆符”来表示指令的操作码,并使用存储单元或寄存器的名字表示地址码,以便于记忆和书写。
34.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与机器的指令系统无关、表达形式更接近于被描述的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便于程序的编写。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必须经过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的处理后才能执行。
35. 程序设计:是一个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一系列的指令以告诉计算机该做什么的过程。
36. 结构化程序设计: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成分(顺序、分支和循环)。
隧洞衬砌
37. 算法:是由一系列规则组成的过程,这些规则确定了一个操作的顺序,以便能在有限步骤内得到特定问题的解。
38. 数据: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集合,如数值、字符、图形、图像、声音等。
39. 数据结构:带有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结构反映了数据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
40. 线性表:是n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41. 堆栈(stack):是一种受限的线性表,即只能在表的一端(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进栈和退栈操作按“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原则进行。
42. 队列(queue):也是一种受限的线性表,只能在表的一端(队尾)进行插入,在表的另一端(队首)进行删除操作。进、出队列操作按“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的原则进行。
43. 体系结构指的是,构成系统主要部件的总体布局、部件的主要性能以及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44. 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传送数据和指令代码的信号线,它是双向总线。
45. 地址总线:地址总线是传送CPU所要访问的存储单元或输入输出接口地址的信号线,它是单向总线。
46. 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管理总线上活动的信号线。控制总线中的信号是用来实现CPU对外部部件的控制、状态等信息的传送以及中断信号的传送等。
47. 系统主板:又称为底板或母板,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通信网,系统单元的每个元器件直接连接到系统主板,它们通过系统主板进行数据的交换。
48. 系统时钟:系统时钟以固定频率产生电脉冲信号,以决定计算机的操作速度。时钟频率决定了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这个速度用兆赫(MHz)表示。
49. 虚拟内存:计算机使用磁盘存储器模拟的内存。
50. 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是能对其存储的内容读出,而不能对其重新写入的存储器芯片。
51. 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是一个空白的ROM,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和程序永久地写入其中。完成编程后,其内容就不能再被改变了,其功能就等同于一般的ROM了。
52. EPROM(可删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类似于PROM,只是芯片上的内容是可以重写的。EPROM的改写可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紫外线照射,但时间比较长。另一种方法是用电气的方法将存储擦除,再重写,这种EPROM被称作EEPROM(电可删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53. 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直接存储器服务方式在外围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建立直接数据通路。
54. 片内总线:是CPU内部各功能单元的连线。延伸到CPU外,又称CPU总线。
55. 片总线:PC主板上以CPU为核心与各部件间的直接连线。
56. 系统总线:是主板上适配卡与适配卡之间连接的总线。
57. 外总线:是PC与PC之间通信的数据线。
58. 端口:是系统单元和外部设备的连接槽。
59. 串行口:用于连接鼠标、键盘、MODEM和许多其他设备到系统单元。
60. 并行口:用于连接需要在较短距离内高速收发信息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
61. 加速图形端口AGPs:连接显示器,支持高速图像和其他视频的输入。
62. 通用串行总线USB口:一个USB能同时连接多个设备,它提供快速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的连接。
63. 键盘:键盘上除了英文的26个字母和0到9数字等与打字机相同内容外,还增加了小键盘和一些特殊功能键。
64. 终端:一种连接大型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和服务器的输入输出设备。
65. 无处理能力终端:能输入和接收数据,但不能独立处理数据。
66. 智能型终端:包括一个处理器、内存和辅助存储设备,例如Net PC。
67. 网络终端:功能和价格低于智能终端,一般依赖网上主机和应用软件进行工作
68. Internet终端:又称Web终端,访问Internet并在一个标准电视机上显示Web页
69. 辅助存储设备(secondary storage)是主存储器的后援设备,又称作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
70. 软盘:主要用来存储和传输数据文件,包括电子文档、电子表格以及小型数据库文件。
71. 硬盘:硬盘能快速地存储和读取信息,并且其容量远远大于软盘。
72. 光盘:通过激光束改变塑料或金属盘片的表面来表示数据,即二进制的1由盘片表面的平坦区域表示,0由不平的区域表示。
73. 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类似音乐CD。
74. CD-R:又称WORM,它代表写一次、读多次,即空白光盘。
微孔板孵育器75. CD-RW:可写光盘或可删除光盘。
第四章
1. 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提高计算机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它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管理的控制中心。
2.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在主存储器中存放多道用户的作业,使其按照一定的策略插空在CPU上运行,共享CPU和输入输出设备等系统资源。
3. 分时操作系统:所谓分时是指多个用户终端共享使用一台计算机,即把计算机系统的CPU时间分割成一个个小的时间段(称其为一个时间片),从而将CPU的工作时间分别提供给各个用户终端。
4. 实时操作系统:在把计算机应用于过程控制系统时,通常要求计算机能够对外部事件做出及时的响应并对其进行处理。
5. 网络操作系统:使网络上的计算机能够方便而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服务软件和有关协议的集合。
6. 多点连接:是指在下载文件时,把一个文件分成几个部分,通过多条传输路径同时下载各部分的数据,从而达到充分挖掘现有线路的传输能力、提高传输速度的目的。
7. 断点续传:是指用户下载过程中如果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下载被中断,那么再次下载同一文件时可从中断处继续进行,而不必从头开始重新下载。
8.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既代表一种服务——支持在Internet上通过FTP传输文件,又表示一种协议——即详细描述文件如何在Internet上被上传到FTP服务器的主机或从FTP服务器的主机下载到用户计算机的约定。
9. 文件压缩:用某种新的更紧凑的格式来存储文件的内容,其目的是节省文件所占的磁盘空间,减少文件在通信线路上传输时所占的时间。
第八章
1. 数据通信系统:通过通信信道,在各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与信息的收集、传输、交换或重新分布的一个过程。这里通信信道是指在各个系统之间或一个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用来传递数据的信息路径及其相联系着的各类通信线路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1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34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计算机   进行   使用   数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