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2314-2022

DB41/T 2314—202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地质勘察、管桩规格、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476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T 327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JGJ/T 330  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JGJ/T 406—20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以车代磨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及以上的管桩为高强混凝土(PHC)管桩,主筋配筋形式为预应力钢棒和普通钢筋组合布置的高强混凝土管桩为混合配筋混凝土(PRC)管桩。
3.2
贯入度
用落锤锤击管桩一定击数后,管桩进入土(岩)层中的深度。
1
DB41/T 2314—2022
3.3
收锤标准
将桩端沉至设计要求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
4 地质勘察
4.1
一般要求
4.1.1 地质勘察应详细调查工程场地周围环境,查明地层分布、岩土分类、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水和土对管桩及连接件的腐蚀性,以评价桥位处管桩的适用性。
4.1.2 管桩基础地质勘察宜采用钻探与静力触探相结合的勘探方式。
4.1.3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试验应符合GB 50021、JTG C20—2011的规定。
4.1.4 勘探孔的布置和数量应符合JTG C20—2011中
5.11.4和
6.11.3的规定,其中静力触探孔比例宜为1/3~1/2,特大、大桥取大值。
4.1.5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需符合下列规定:
——勘探孔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土层均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其中遇中密-密实砂层、硬塑-坚硬粘性土层、残积土层及全风化岩层时,宜沿深度方向每2 m测试一次,拟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
(岩)层宜每1 m测试一次;
——在拟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岩)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当锤击数已达到50击而贯入深度不足30 cm时,可终止试验。
4.1.6 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达到设计桩端平面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 m;
——外径不小于800 mm时,达到设计桩端平面5 m以下深度;
——持力层中存在软弱夹层时,穿透夹层;
——当遇断层破碎带时,钻穿断层破碎带进入相对稳定土层不小于4 m;
——对膨胀土、遇水易软化岩石以及沉桩破坏岩土结构性且不易恢复的岩土层,达到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10 m。
4.1.7 重要工程(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应进行静力触探和钻探对比试验。
4.2
勘察报告
4.2.1 管桩基础地质勘察报告应符合GB 50021、JTG C20—2011的规定,并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情况编写。
4.2.2 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对工程概况、场地、地形及地貌、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分布的描述;
——场地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对管桩稳定性影响的判断结论;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地基土冻胀性、融沉性、湿陷性、膨胀性评价;
——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特征值,当桩端为黏性土、粉土时,提供高压固结曲线;
——静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成果,静力触探成果包括实测贯入曲线;
——抗震设防区按地震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分布和判定资料;
——场地地下水类型、稳定水位埋深、标高及其变化幅度;
简易信号发生器中频淬火变压器——场地地下水、土对管桩腐蚀性评价的结论;
——桩端持力层选择和沉桩可行性评价;
DB41/T 2314—2022
3 —— 沉桩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价; —— 沉桩挤土效应评价; —— 场地交通运输条件。 5 管桩规格 管桩外径
5.1 桥梁用管桩基础宜选用的管桩外径为600 mm 、700 mm 、800 mm 、1000 mm 、1200 mm 、1400 mm ,具体外径和壁厚尺寸应根据桩基受力、施工工艺、地质条件等情况确定。 主筋配筋形式
5.2 管桩按主筋配筋形式可以分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 )管桩和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PRC )管桩,其中PRC 管桩用于对延性要求较高的结构。 有效预压应力值
5.3 PHC 管桩按桩身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 型、AB 型、B 型和C 型,其对应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 MPa 、6 MPa 、8 MPa 和10 MPa ,分类标准应符合JGJ/T 406—2017的规定。 6 管桩基础设计 一般规定
6.1 6.1.1 管桩基础的设计应符合JTG 3363、JGJ/T 406—2017的规定。 6.1.2 桥梁用管桩基础管桩沉桩工艺分为锤击法、静压法、植入法。 6.1.3 管桩的布置应符合JGJ/T 406—2017中5.1.3和表1的规定。
表1 管桩的最小中心距
6.1.4 同一桩基础中,管桩直径、壁厚和桩端深度宜保持一致。 6.1.5 管桩构造应符合JGJ/T 406—2017中5.3的规定。
6.1.6 管桩基础设计时,应根据承载力和变形控制的要求进行下列计算或验算:
DB41/T 2314—2022
——管桩基础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桩身强度验算;
——桩身抗裂验算;
——桩基沉降计算。
6.1.7 管桩基础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其作用效应组合应符合JTG D60和下列规定:
——桩身强度验算采用作用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
——桩身抗裂验算采用作用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桩基沉降计算时,基础底面的作用效应采用准永久组合效应,考虑的永久作用不包括混凝土收缩及徐变作用、基础变位作用,可变作用仅指汽车荷载和人荷载。
管桩受力计算
6.2
6.2.1 管桩与承台连接时,承台作用于桩顶的竖向力、水平力计算应符合JGJ/T 406—2017中5.2.1的规定。
6.2.2 管桩单桩承载力验算应符合JGJ/T 406—2017中5.2.2的规定。
6.2.3 管桩基础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应符合JGJ 106的规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JGJ/T 406—2017中5.2.4的规定。
6.2.4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时,按照
7.2.5~7.2.7计算。羽毛球发球机
6.2.5 锤击法或静压法管桩基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按公式(1)~(5)计算。
R a=u∑q ik l i+q rk A+λp q rk A p1 (1)
当ℎc/ <5时,λp=0.16ℎc/ (2)
当ℎc/ ≥5时,λp=0.8 (3)
(2−12) (4)
A=π
4
2 (5)
A p1=π
41
式中:
R a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单位为千牛(kN);
打印机芯u  ——桩身外径周长,单位为米(m);
q ik  ——与l i对应的各土层与桩侧摩阻力特征值,宜按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取值,当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2选用,单位为千帕(kPa);
l i  ——管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单位为米(m);
q rk ——桩端处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宜按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取值,当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3选用,单位为千帕(kPa);
A  ——管桩桩身横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λp ——桩端土塞效应修正系数,对于闭口桩λp=1;对于敞口管桩,按公式(2)、公式(3)计算;
A p1——管桩空心部分敞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ℎc ——管桩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包括桩尖),单位为米(m);
——管桩外径,单位为米(m);
1 ——管桩内径,单位为米(m)。
DB41/T 2314—2022 表2 管桩侧摩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q ik
单位为千帕
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337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管桩   混凝土   预应力   勘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