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的选药方式

中药处方的选药方式制吴茱萸
(一)按脏腑辨证选药
不论是外感病或是内伤病,最后诊断往往落实在某一脏腑上。例如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溏、舌苔黄腻,其病变性质属于湿热,而其病变的具体部分是在脾胃,诊断(辨证)为脾胃湿热证,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按脏腑辨证来进行选药组成处方,是初涉杏林者一种重要的方法。
1.心
(1)心气虚:面淡白无华,心悸,心中有空虚感,胸闷气短,活动则加重,体倦乏力,舌质较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治宜补心气,可选用人参、炙黄芪、党参、太子参、大枣、茯苓、刺五加、五味子、炙甘草等。
(2)心血虚:面萎黄或淡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唇舌淡,脉细弱。治宜补心血,可选用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阿胶、丹参、白芍、鸡血藤、龙眼肉、紫河车等。
(3)心阴虚:心悸,五心烦热,低热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健忘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心阴,可选用玉竹、天冬、生地黄、麦冬、阿胶、百合、五味子、酸枣仁、西洋参、龟甲等。
电动车电池制作>ccdp
(4)心阳虚:形寒肢冷,面苍白,心胸憋气,心悸,怔忡,气短,经常自汗,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治宜温阳,可选用人参、桂枝、肉桂、制附子、薤白、干姜、大枣、刺五加等。
(5)心神不宁:心血虚、心阴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健忘,易惊等症。除可用补心血、补心阴的药物以外,还可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宁神的药物。养心安神:可选用酸枣仁、首乌藤、炙远志、合欢皮、合欢花、麦冬、五味子、柏子仁等。镇心安神:可选用琥珀、煅龙骨、煅龙齿、煅珍珠母、磁石、铁落、生牡蛎等。
(6)心火旺盛: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疼痛,舌尖红或舌质红,脉数。治宜清心泻火,可选用水牛角、牛黄、黄连、生栀子、莲子心、百合、竹叶、连翘、生地黄、牡丹皮等。
(7)痰迷心窍:神志错乱,意识不清,或神呆目滞,自言自语,举止失常,脉沉弦滑,苔白腻。严重者可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鸣,漉漉有声。治宜开窍化痰,可选用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蟾酥、石菖蒲、远志、郁金、猪牙皂、竹沥、青礞石等。
(8)心血瘀阻: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向左臂内侧放射,时发时止,严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斑,苔少,脉微细或涩。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可选用丹参、桃仁、红花、川芎、三七、赤芍、郁金、毛冬青、银杏叶、荜茇、檀香、降香、沉香、丁香、乳香、人工麝香、苏合香等。
2.肝
(1)肝阴虚:头痛眩晕,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两胁隐痛,耳鸣失眠,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肢体麻木,指甲干枯,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养肝阴,可选用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桑椹、黑芝麻、菊花、白芍、生地黄、熟地黄、沙苑子、龟甲、鳖甲、何首乌等。
(2)肝血虚:眩晕,四肢发抖或震颤,失眠,两目干涩,月经少或经闭不行,面萎黄,唇舌淡,脉细弱,治宜补养肝血。可选用当归、熟地黄、白芍、制何首乌、阿胶、鸡血藤、枸杞子、川芎、桑椹等。
(3)肝气郁结: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情绪低落,食欲缺乏,头晕目眩,脉弦、舌苔薄白,妇女可有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作胀等症。治宜疏肝解郁,可选用柴胡、制香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木香、青皮、炒枳壳、金橘叶、佛手、绿萼梅、玫瑰花、沙苑子、娑罗子、八月札等。
(4)肝阳上亢:头痛头胀,眩晕,面部烘热,头重脚轻,时轻时重,耳鸣耳聋,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健忘,肢麻震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治宜平肝潜阳,可选用天麻、钩藤、桑叶、菊花、白蒺藜、草决明、珍珠母、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等。
视频抗干扰器(5)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耳赤,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甚则咯血,衄血。治宜清肝泻火,可选用桑叶、菊花、刺蒺藜、苦丁茶、白薇、决明子、龙胆草、生栀子、牡丹皮、夏枯草、青黛、大黄、茵陈、羚羊角(代)等。
水晶笔筒
(6)肝胆湿热:胁肋满闷疼痛,黄疸,小便短赤或尿黄而浑浊,或带下黄腥臭,外阴瘙痒,或睾丸红肿热痛,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肝胆湿热,可选用垂盆草、地耳草、平地木、蒲公英、龙胆草、黄芩、栀子、茵陈、泽泻、车前草、柴胡、金钱草等。
(7)肝风内动:头晕,肢麻,抽搐,震颤,舌体抖动,舌红而光,脉弦。肝阳化风可见突然晕倒,舌强,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热极生风可见高热抽搐,神志昏迷;血虚生风可见面萎黄,视物模糊,手足抽搐。治宜平肝息风,补养肝血。可选用天麻、钩藤、白芍、羚羊角(代)、山羊角、蜈蚣、全蝎、地龙、僵蚕、蝉蜕、天南星、沙苑子等。
(8)寒滞肝脉:小腹胀痛,牵及睾丸,或睾丸胀大下坠,或阴囊冷缩,舌润苔白,脉多沉弦。治宜温肝散寒,可选用吴茱萸、肉桂、小茴香、乌药、肉苁蓉、花椒、橘核、荔枝核、山茱萸、巴戟天、沙苑子等。
3.脾
edm石墨
(1)脾虚失运: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并伴有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萎黄,舌质淡嫩苔白,脉缓弱。治宜健脾益气,助消化,可选用党参
、白术、苍术、茯苓、山药、炒薏苡仁、炒扁豆、木香、砂仁、橘皮、鸡内金、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等。
(2)脾虚下陷: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并见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小腹下坠,体倦少气,气短懒言,面萎黄,舌淡苔白,脉虚。治宜健脾益气,补气升提,可选用炙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橘皮、升麻、柴胡、葛根、枳实等。
(3)脾不统血:面苍白或萎黄,饮食减少,倦怠无力,气短,肌肤出血,便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舌质淡,脉细弱。治宜补脾摄血,引血归经。可选用大枣、阿胶、黄芪、乌贼骨、仙鹤草、旱莲草、灶心土、艾叶炭、藕节炭、炮姜等。
(4)脾阳虚:形寒肢冷,身倦无力,面苍白,饮食减少,气短懒言,腹中冷痛,胀满,得温则舒,泄泻或完谷不化。治宜温补脾阳。可选用炮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肉豆蔻、砂仁、豆蔻、益智仁等。
(5)寒湿困脾:脘腹胀满,头身困重,饮食减少,泛恶欲吐,口不渴,便溏,小便不早,妇女带下过多,舌苔白腻或厚,脉迟缓而濡。治宜温脾化湿。可选用藿香、佩兰、苍术、姜厚朴、半夏、炒薏苡仁、茯苓、草豆蔻、白术、干姜等。
(6)脾胃湿热:面目皮肤发黄,鲜明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厌恶油腻,恶心呕吐,体倦身重,发热,口苦,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化湿热。可选用茵陈、柴胡、龙胆草、黄柏、栀子、大黄、猪苓、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草、垂盆草、地耳草、平地木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5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330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选用   治宜   气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