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双腔引流管”适用于脑出血的微创血肿清除、颅脑外科术前、术中或术后的脑室外引流;梗阻性脑积水、不明原因脑积水的脑室外引流;颅内各部位(硬膜下、硬膜外、脑内等)血肿、脓肿、囊肿的液状物引流。
[0003]
临床常用的引流管多为单腔,医生通过开颅手术将引流管远端置入患者颅内需引流部位,单腔管近端采用皮下导引针牵引,通过建立的皮下通道引出,与体外收集装置连接,从而实现引流。单腔引流导管的优点是导管不通过开颅部位直接引出,而是通过皮下通路引出,大大降低了颅内感染的概率,缺点是单通道引流容易被血肿堵塞,导致引流失败。之后,双腔引流导管的出现,解决了单通道引流容易被堵塞的缺点,临床使用时,医生可以通过双腔引流导管的主腔引流,副腔可以注射生理盐水或者抗凝溶栓药物,冲洗管腔,同时抗凝和溶栓,保证了引流的顺利进行。
[0004]
但是目前上市的双腔引流导管普遍存在的缺点是:双腔引流导管为y型结构,其双腔引流导管分叉为主腔和副腔,分叉的主腔和副腔阻挡着双腔引流导管通过皮下通道引出,而只能从开颅创口部位直接引出,这就导致病患部位的开刀口直接暴露在外,容易引出脑膜炎及感染症状,增大了患者颅内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旨在解决引流导管的近端不能通过皮下通道引出,只能从开颅创口部位直接引出,患者颅内感染风险增大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包括:
[0007]
双腔主管体,所述双腔主管体内设有用于引流的两个通道,所述双腔主管体一端设有对接管口
[0008]
次管体,所述次管体对应所述对接管口的一端设有接头,所述接头插接于所述对接管口,所述次管体的另一端分设有第一分叉管体和第二分叉管体;以及
[0009]
紧固夹具,所述紧固夹具夹持所述对接管口,以使所述次管体与所述双腔主管体相连接。
[0010]
可选地,所述紧固夹具包括环形夹、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环形夹用以套设于所述对接管口,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与所述环形夹连接并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卡接,以夹持所述对接管口。
[0011]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两围合部和第一手柄部,两所述围合部和所述第一手柄部围成卡接槽,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手柄部和卡块,所述手柄部与所述环形夹连接,所述卡块相对于所述手柄部凸出设置,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接槽。
[0012]
可选地,所述卡块外边缘设有凸起结构,两所述围合部位于所述卡接槽的边缘处
凹设有凹槽,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槽凹凸配合。
[0013]
可选地,所述紧固夹具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块间隔设置,且所述限位部能够抵靠所述围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围合部、所述环形夹围成一夹持空间,以将所述对接管口夹持于所述夹持空间。
[0014]
可选地,所述对接管口包括导引环、套管和阻位环,所述套管与所述双腔主管体相通,所述导引环和所述阻位环均相对于所述套管凸出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管两端,所述紧固夹具夹持所述套管。
[0015]
可选地,所述接头包括连接管和接合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次管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接合管与所述连接管连接并相对于所述连接管外凸设置。
[0016]
可选地,所述接合管包括第一接合管和第二接合管,所述套管设有第一对接口和第二对接口,所述第一对接口和所述第二对接口均与所述双腔主管体连通,所述第一接合管插接于所述第一对接口,所述第二接合管插接于所述第二对接口。
[0017]
可选地,所述第一手柄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均凸出设置有防滑凸起。
[0018]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叉管体和所述第二分叉管体均安装有止流夹,所述第一分叉管体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分叉管体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均安装有鲁尔接头。
[0019]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双腔主管体设有两个通道,且双腔主管体的一端设有对接管口,又在次管体对应所述对接管口的一端设有接头,接头插接于对接管口,之后,通过紧固夹具夹持对接管口,次管体可拆卸地安装于双腔主管体。在实际引流操作中,将双腔主管体通过导引针植入开刀的患病处,便于引流和冲洗;再切割皮下组织,建立皮下隧道,通过导引针牵引双腔主管体,穿过皮下隧道引双腔主管体,通过紧固夹具连接双腔主管体和次管体后,缝合开刀口处的创口,不让病患部位的开刀口直接暴露在外,减少脑膜炎及感染症状的发生,降低患者后续维护的感染风险。可见,本发明的双腔主管体设置两个通道结构,便于临床引流和冲洗注药操作;且双腔主管体与次管体采用可拆卸的组装方式,双腔主管体可经皮下隧道引出,以便缝合原本的病患部位开刀口,不让病患部位的开刀口直接暴露在外,减少脑膜炎及感染症状的发生,降低患者后续维护的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现有的双腔引流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在双腔主管体植入颅内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在双腔主管体牵引出皮下隧道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在双腔主管体安装紧固夹具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在双腔主管体与次管体连接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紧固夹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8为本发明双腔主管体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0029]
图9为本发明次管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0为本发明接头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1]
附图标号说明:
[0032][0033]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
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6]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7]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参照图1至图10,图1为现有的双腔引流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在双腔主管体10植入颅内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在双腔主管体10牵引出皮下隧道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在双腔主管体10安装紧固夹具30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在双腔主管体10与次管体20连接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紧固夹具3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双腔主管体10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次管体2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接头21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9]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包括:
[0040]
双腔主管体10,双腔主管体10用于引流的两个通道11,且双腔主管体10的一端设有对接管口12;
[0041]
次管体20,次管体20对应对接管口12的一端设有接头21,接头21插接于对接管口12,次管体20的另一端分设有第一分叉管体22和第二分叉管体23;以及
[0042]
紧固夹具30,紧固夹具30夹持对接管口12,以使次管体20与双腔主管体10相连接。
[0043]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双腔主管体10设有两个通道11,且双腔主管体10的一端设有对接管口12,又在次管体20对应对接管口12的一端设有接头21,接头21插接于对接管口12,之后,通过紧固夹具30夹持对接管口12,次管体20可拆卸地安装于双腔主管体10。在实际引流操作中,将双腔主管体10通过导引针60植入开刀的患病处,便于引流和冲洗;再切割皮下组织,建立皮下隧道,通过导引针60牵引双腔主管体10,穿过皮下隧道引双腔主管体10,通过紧固夹具30连接双腔主管体10和次管体20后,缝合开刀口处的创口,不让病患部位的开刀口直接暴露在外,减少脑膜炎及感染症状的发生,降低患者后续维护的感染风险。可见,本发明的双腔主管体10设置两个通道11结构,便于临床引流和冲洗注药操作;且双腔主管体10与次管体20采用可拆卸的组装方式,双腔主管体10可经皮下隧道引出,以便缝合原本的病患部位开刀口,不让病患部位的开刀口直接暴露在外,减少脑膜炎及感染症状的发生,降低患者后续维护的感染风险。
[0044]
现有的双腔引流管为一体成型结构,不可拆卸。在实际引流操作中,如附图1所示,双腔引流管只能从开颅创口40直接引出,开颅创口40直接暴露在外,容易引起脑膜炎及感染症状,增大了患者后续维护的感染风险。
[0045]
而本发明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双腔主管体10内腔是两个通道11结构,以便临床引流和冲洗注药操作;且双腔主管体10与次管体20采用可拆卸的组装方式,双腔主管体10走皮下通道11的术式,降低患者颅内感染的风险。
[0046]
如附图3至图6所示,具体的引流操作为:
[0047]
1.切割出开颅创口40,单独将双腔主管体10植入到颅内,双腔主管体10通过导引针60植入开刀的患病处进行引流及冲洗;
[0048]
2.切割皮下组织,以切割出皮下创口50,建立皮下隧道,通过导引针60牵引双腔主管体10,以穿过皮下隧道引出双腔主管体10;
[0049]
3.将次管体20与双腔主管体10通过紧固夹具30连接,缝合开颅创口40。
[0050]
可见,本发明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可用于皮下组织的植入、后续可缝合开颅创口40,而不是直接植入颅内的病患处、后续不能缝合开颅创口40。双腔主管体10与次管体20可拆卸地连接的设计,便于将双腔主管体10经皮下隧道引出并与次管体20连接,方便缝合开颅创口40,降低患者后续维护的感染风险。
[0051]
为了将双腔主管体10与次管体20连接在一起,如附图7所示,紧固夹具30包括环形夹31、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33,环形夹31用以套设于对接管口12,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33均与环形夹31连接并相向设置,第一夹持部32与第二夹持部33卡接,以夹持对接管口12。
[0052]
在一实施例中,如附图2至图7所示,环形夹31根据对接管口12的外径进行设计,环形夹31设计为环形,方便将环形夹31套设于双腔主管体10。接头21插接于对接管口12,将环形夹31套设于双腔主管体10,然后将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33相卡接,以通过紧固夹具30对所述对接管口12和所述接头21进行紧固和夹持,连接在一起的双腔主管体10和次管体20,保障了在注药或引流时对接管口12和接头21不泄漏。
[0053]
如附图7所示,第一夹持部32包括两围合部320和第一手柄部321,两围合部320和第一手柄部321围成卡接槽324,第二夹持部33包括第二手柄部332和卡块330,手柄部与环形夹31连接,卡块330相对于手柄部凸出设置,卡块330卡接于卡接槽324。
[0054]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32凸出设置有第一手柄部321,第二夹持部33凸出设置有第二手柄部332,便于医务人员通过捏住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将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33卡接,进而将环形夹31紧紧套住对接管口12和接头21,避免发生对接管口12和接头21连接不稳而滑落。
[0055]
为了将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33卡接在一起,如附图7所示,卡块330外边缘设有凸起结构331,两围合部320位于卡接槽324的边缘处凹设有凹槽323,凸起结构331与凹槽323凹凸配合。
[0056]
在一实施例中,两围合部320位于卡接槽324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凹槽323,多个凹槽323设计成反向齿牙形;卡块330外边缘设有多个凸起结构331,多个凸起结构331设计成凸出的齿牙形,凸起结构331卡接于凹槽323,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33卡接在一起,且减少了在手松开时、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33松脱的情况发生。
[0057]
为了紧紧套住对接管口12,如附图7所示,紧固夹具30还设有限位部34,限位部34与卡块330间隔设置,且限位部34能够抵靠围合部320,限位部34与围合部320、环形夹31围成一夹持空间340,以将对接管口12夹持于夹持空间340。
[0058]
在一实施例中,接头21对准对接管口12,以使得接头21和对接管口12插接在一起。限位部34与围合部320、环形夹31围成一夹持空间340,将对接管口12夹持于夹持空间340后,捏住第一手柄部321和第二手柄部332,以将所环形夹31收紧,对接管口12和接头21被紧紧夹持,以使得对接管口12和接头21连接紧密、不泄露。
[0059]
如附图2和图8所示,对接管口12包括导引环13、套管14和阻位环15,套管14与双腔主管体10相通,导引环13和阻位环15均相对于套管14凸出设置,且分别设置在套管14两端,紧固夹具30夹持套管14。
[0060]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对紧固夹具30和接头21进行限位,对接管口12凸出设置有导引环13和阻位环15,紧固夹具30套接于套管14并位于导引环13与阻位环15之间,导引环13和阻位环15阻挡紧固夹具30左右移动。接头21插接于对接管口12,阻位环15阻挡次管体20继续往双腔主管体10的方向移动,紧固夹具30夹持对接管口12和接头21,以使得次管体20通过接头21与双腔主管体10相连接。
[0061]
如附图2和图9所示,接头21包括连接管210和接合管211,连接管210与次管体20的内腔相连通,接合管211与连接管210连接并相对于连接管210外凸设置。
[0062]
在一实施例中,接头21与次管体20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管210与次管体20的内腔相连通,接合管211用以插接于对接管口12,接头21通过接合管211与双腔主管体10连接。
[0063]
如附图2、图9和图10所示,接合管211包括第一接合管2110和第二接合管2111,套管14设有第一对接口141和第二对接口142,第一对接口141和第二对接口142均与双腔主管体10连通,第一接合管2110插接于第一对接口141,第二接合管2111插接于第二对接口142。
[0064]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双腔主管体10设有两个通道11,对接管口12的套管14对应两个通道11设置有第一对接口141和第二对接口142,接头21的第一接合管2110和第二接合管2111插接于第一对接口141和第二对接口142,进而使得接头21插接于对接管口12。
[0065]
如附图7所示,第一手柄部321和第二手柄部332均凸出设置有防滑凸起322。
[0066]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手柄部321和第二手柄部332设置有防滑凸起322,可使用拇指和食指按压第一手柄部321的防滑凸起322和第二手柄部332的防滑凸起322,进而将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33扣紧,操作便捷。
[0067]
如附图2至图6所示,第一分叉管体22和第二分叉管体23均安装有止流夹24,第一分叉管体22远离接头21的一端和第二分叉管体23远离接头21的一端均安装有鲁尔接头25。
[0068]
在一实施例中,医生在手术中使用本发明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时,使用导引针60将双腔主管体10从皮下引出,紧固夹具30套进双腔主管体10,管体与双腔主管体10连接,按压紧固夹具30加以紧固,将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100固定后,根据需求连接第一分叉管体22或第二分叉管体23。
[0069]
在一实施例中,双腔主管体10、对接管口12均采用硅胶材质,接头21采用pc(聚碳酸酯)材质,紧固夹具30采用pe(聚乙烯)材质。因对接管口12采用的是硅胶材质,硅胶材质具有软弹性,对接管口12通过紧固夹具30的紧固,以使得接头21插入对接管口12内,被紧固夹具30和对接管口12夹紧,从而达到了双腔主管体10与接头21连接的作用。双腔主管体10
与接头21通过紧固夹具30进行紧固连接,以使双腔主管体10与接头21连接后,保障了在注药或引流时对接管口12和接头21不泄漏。
[00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腔主管体,所述双腔主管体内设有用于引流的两个通道,且所述双腔主管体的一端设有对接管口;次管体,所述次管体对应所述对接管口的一端设有接头,所述接头插接于所述对接管口,所述次管体的另一端分设有第一分叉管体和第二分叉管体;以及紧固夹具,所述紧固夹具夹持所述对接管口,以使所述次管体与所述双腔主管体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夹具包括环形夹、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环形夹用以套设于所述对接管口,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与所述环形夹连接并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卡接,以夹持所述对接管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两围合部和第一手柄部,两所述围合部和所述第一手柄部围成卡接槽,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手柄部和卡块,所述手柄部与所述环形夹连接,所述卡块相对于所述手柄部凸出设置,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接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外边缘设有凸起结构,两所述围合部位于所述卡接槽的边缘处凹设有凹槽,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槽凹凸配合。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夹具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块间隔设置,且所述限位部能够抵靠所述围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围合部、所述环形夹围成一夹持空间,以将所述对接管口夹持于所述夹持空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口包括导引环、套管和阻位环,所述套管与所述双腔主管体相通,所述导引环和所述阻位环均相对于所述套管凸出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管两端,所述紧固夹具夹持所述套管。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包括连接管和接合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次管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接合管与所述连接管连接并相对于所述连接管外凸设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管包括第一接合管和第二接合管,所述套管设有第一对接口和第二对接口,所述第一对接口和所述第二对接口均与所述双腔主管体连通,所述第一接合管插接于所述第一对接口,所述第二接合管插接于所述第二对接口。9.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均凸出设置有防滑凸起。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叉管体和所述第二分叉管体均安装有止流夹,所述第一分叉管体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分叉管体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均安装有鲁尔接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组装连接的双腔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双腔主管体和次管体,双腔主管体设有两个通道,且双腔主管体的一端设有对接管口,次管体对应所述对接管口的一端设有接头,接头插接于对接管口,紧固夹具夹持对接管口,次管体可拆卸地安装于双腔主管体。如此设置,双腔主管体的两个通道结构,便于临床引流和冲洗注药操作;再加上双腔主管体与次管体可拆卸地安装,可将双腔主管体经皮下隧道引出,方便缝合病患部位开刀口,不让病患部位开刀口暴露在外,减少脑膜炎及感染症状的发生,以降低患者颅内感染风险。以降低患者颅内感染风险。以降低患者颅内感染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

李嘉辉 卢金华 夏圣恩 劳雪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京美德(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4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夹具   紧固   管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