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止嗽散,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桂枝汤麻黄汤

【方剂】止嗽散,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桂枝汤麻黄汤
方剂之解表剂之辛温解表剂之止嗽散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下午 04:32
止嗽散
《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各lkg)    甘草炒,十二两(375g)  陈皮水洗去白,一斤(500g)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g),食后、临卧开水调下;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每服6-9g,温开水或姜汤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过店客流统计分析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本方治证为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咳仍不止者。风邪犯肺,肺失清肃,虽经发散,因解表不彻而其邪未尽,故仍咽痒咳嗽,此时外邪十去八九,故微有恶风发热。治法重在理肺止咳,微加疏表之品。
君药紫菀、百部味苦,入肺经,性温而不热,润而不腻,皆可止咳化痰,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
臣药桔梗、白前,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性亦平,长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
佐药荆芥、陈皮,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祛在表余邪;陈皮理气化痰
佐使药甘草、桔梗,甘草调和诸药,桔梗利咽止咳
分析全方,药七味,量轻微,具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的特点。如《医学心悟》卷 3中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故对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加减运用得宜,均可获效。
地图标记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而致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外感风寒初起,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等表证较重者,加防风、紫苏、生姜以解表散邪;
湿聚生痰,痰涎稠粘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以除湿化痰;
燥气焚金,干咳无痰者,加瓜蒌、贝母、知母以润燥化痰。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 
4.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方剂之解表剂之辛温解表剂之小青龙汤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下午 04:19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    1、麻黄去节,三两(9g)    2、芍药三两(9g)    3、细辛三两(6g)    4、干姜三两(6g)    5、甘草炙,三两(6g)    6、桂枝去皮,三两(9g)    7、五味子半升(6g)    8、半夏洗,半升(9g)
[用法]    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苔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
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君药麻黄、桂枝相须,发汗散寒以解表邪,麻黄宜发肺气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利里饮之化。
臣药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助麻、桂解表祛邪。
佐药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五味子、芍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可增强止咳平喘,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芍药一散一收。
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药八味,配伍严,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诸症自平。
[运用]
1.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乃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辛散温化力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低温脱硝催化剂
2.加减变化
外寒证轻者,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
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
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紫铜电极
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
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3.现代运用  小青龙汤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
4.使用注意  小青龙汤多温燥之品,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不宜使用。
方剂之解表剂之辛温解表剂之九味羌活汤
2010年09月03日 星期五 下午 07:29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录自《此事难知》
[组成]          1、羌活一两半(9g)      2、防风一两半(9g)      3、苍术一两半(9g)      4、细辛五分(3g)    5、川芎一两(6g)      6、香白芷一两(6g)      7、生地黄一两(6g)      8、黄芩一两(6g)      9、甘草一两(6g)
[用法]          上九味水煎服。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缓汗,温服,不用汤投之(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颈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          九味羌活汤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
风寒湿邪侵犯肌表,郁遏卫阳,闭塞腠理,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里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
当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
君药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
臣药防风、苍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
佐药细辛、白芷、川芎、生地、黄芩,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细辛、白芷、川芎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九味配伍,既统治风寒湿邪,又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
临床应用需根据病情轻重,辅以羹粥。
寒邪较甚,表证较重,热服本方,药后应啜粥以助药力,以便酿汗祛邪;
寒邪不甚,表证较轻,不必啜粥,温服本方即可微发其汗
九味羌活汤配伍特点:一、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如《顾松园医镜》所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体现“分经论治虚拟地震台网
”思想。原书服法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明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
[运用]
1.辨证要点     九味羌活汤乃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化石工艺品2.加减变化 
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
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以加强宣痹止痛之力;
湿重胸满,去滋腻之生地黄,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宽胸;
无口苦微渴者,酌情裁减生地、黄芩;
里热甚而烦渴,配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
3.现代运用    九味羌活汤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4.使用注意    九味羌活汤为辛温燥烈之剂,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309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解表   发热   止咳   羌活   化痰   外感   风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