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门』悬饮

『呼吸门』悬饮
悬 饮
悬饮是指肺气不足,外邪乘虚侵袭,肺失宣通,胸络郁滞,气不布津,以致饮停胸胁,出现咳唾胸胁引痛,或见胁肋饱满。多见于渗出性胸膜炎。
诊断依据
1.初期以咳唾胸胁引痛,或伴有恶寒发热为主症。发病缓急不一。
2.积饮形成后,胸痛减轻,胸闷逐渐明显。重者有呼吸困难。
3.积饮消退,可后遗胸胁疼痛,咳声不扬,少痰,迁延不已。
4.少量积液时,患侧可闻及胸膜摩擦音。积液量多时病侧呼吸运动受限制,胸满隆起,肋间隙增宽。叩诊呈浊音或实音。
5.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血沉增快。
6.胸部X线摄片检查,可见肋膈角变钝或消失。积液多者患侧有密度均匀致密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包裹性积液边缘光滑饱满,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超声波探查有积液。
7.胸水常规检查呈透明黄或微混,少数可呈血性;比重大于1.018,蛋白含量大于2.5%;细胞计数以淋巴为主。胸水结核菌培养可为阳性。
证治概要
悬饮的病位在肺与胸胁,与肝密切相关。多因素体不强,或原有其它慢性疾病,肺虚卫弱,外邪乘袭,肺失宣降,通调不利,气不布津,津停为饮,聚于胸胁而发病。初期以邪郁少阳,枢机不利为主;中期以饮停胸胁,肺失宣通为多;后期饮邪虽祛,肺络不畅,或气阴两伤。本病的当以攻逐水饮为大法,针对邪郁、饮停、气滞、阴伤的轻重主次,分别予以和解少阳、利水逐饮、理气和络、益气养阴等。若饮停胸腔过多,而见气息喘促不已者,当配合采用抽取胸腔积液等法,以救其急,慎防喘脱亡阳之变。
1.痰饮(饮停胃肠):多由素体脾虚,运化不健,复加饮食不当,或外湿所伤,而致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
脾阳虚弱证: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背寒。呕吐痰涎,水入易吐。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头昏目眩。食少、大便或溏。形体有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1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茯苓12克 桂枝9克 白术6克 炙甘草6克 半夏24克  生姜24克
1.如眩晕甚者,加泽泻、茯苓,利水消饮邪;
2.咳嗽呕吐稀涎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
3.脘部冷痛,干呕,巅顶疼痛,肝胃阴寒水气上逆者,加吴茱萸,以温中暖肝,开郁止痛;
4.身瞤动而水气上泛,加附子,以温散水气;
5.脾气虚弱者,加党参、黄芪以益气健脾。
6.脘部冷痛,吐涎沬(寒凝气滞,饮邪上逆),酌加干姜、吴茱萸、川椒壳、肉桂温中和
用户评论胃。
加减:
1. 眩冒、小便不利(水饮内阻,清气不升),加泽泻、猪苓以渗湿升清。
2. 脘部冷痛,吐涎沫(寒凝气滞,饮邪上逆),酌配干姜、吴萸、川椒壳,肉桂温中降逆和胃。
3. 心下胀满(水饮内结),加枳实开痞散结。
饮留胃肠证:心下坚满或痛。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肠间沥沥有声。腹满 ,便秘。口舌干燥,苔黄。脉 沉弦或伏,舌苔白腻。
甘遂半夏汤;甘遂5克 半夏8克(包) 白芍15克 炙甘草3克 蜂蜜12克(包)
1.胸满,加枳实、厚朴泄满。
2.口渴,加芒硝清热润下。
已椒苈黄丸:防己12g 椒目5 g葶苈子(炒)10 g大黄10g。(孕妇忌用。)
接地电缆【加减法】
A.如果水饮犯肺,兼见喘咳,加麻黄4 g杏仁12 g
滴胶标牌B.如痰涎雍盛,加紫苏子12g 莱菔子10g
C.气滞较甚,腹满较重,加川朴12g 槟榔10 g
D.如果病人久病体虚,中气不足者,加人参10g(另炖服) 白术15g 黄芪24g
脾阳虚弱:
2苓桂术甘汤: 茯苓四两(12克) 桂枝去皮三两(9克) 白术二两(6克)甘草炙二两(6克))咳嗽痰多者,加半夏、              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可消痰散水。
【1.冠心病:用本方加味:茯苓30g,桂枝10g,白术25g,甘草5g,丹参25g,半夏15g,鸡血藤25g,黄芪20g。日1剂水煎                        服冠心病心绞痛。
2.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用本方加味:茯苓20g,桂枝、葶苈子、车前草各15g,槟榔12g,白术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  煎服。6剂为1疗程。兼气滞胸闷加枳实、厚朴各10g;低热盗汗加鳖甲、桑叶各10g;大便干燥加当归、郁李仁各10g。    另配用抗痨西药0.1g,每日3次,共服1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3.秋季腹泻:用本方加味:茯苓9g,炒白术5g,桂枝3g,甘草2g,肉桂1-2g,车前子3g,泽泻4g,神曲3g。呕吐者加制半                        夏4g。日1剂,分2-3吹口服。。
4.器质性肝郁脾虚证:用本方加味:白术40-100g,桂枝15-20g,茯苓20g,甘草10g,三棱5-25g,莪术15-25g。文火水
煎3次,取药液600ml,早、晚各服1次,每次20ml,每疗程4-6周,用药期间,忌食生、凉、油腻食物。
5.美尼尔氏病:加味:云苓3O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5g,泽泻20g代赭石30g(先煎)。每日1剂,清水煎服。眩晕
剧烈者加天麻10g,夏枯草5g;恶心呕吐者加法夏10g,吴萸5g,生姜3片;耳鸣耳聋者加
远志10g,石菖蒲10g;肢冷
加熟附子159g,党参15g。。
6.病毒性角膜炎:用本方加附子:茯苓30g,桂枝10g,白术30g,甘草10g,熟附子10-15g。兼胞轮红肿,加甘菊花30g、
全自动电脑针织机车前子30g,腰膝酸冷等阳虚之作,重用附子20-30g,儿童剂量酌减,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7.异位性皮炎:用本方:茯苓4g,桂枝3g,白术2g,甘草3g。加水400ml,煎至200ml,去滓,分2次饭后服。异位性
智能拼图皮炎1例,经用药1年后获的痊愈,半年后随访,一直未见复发。】
小半夏加茯苓汤(组 成:半夏16克、生姜16克、茯苓6到16克 )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
2 饮留胃肠:
3甘遂半夏汤;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药15克 甘草6克(炙)若大便不畅者,加大黄、 芒硝,以泻下通便;若胃脘痞硬者,加桂枝、莱菔子,以通阳下气;若肠鸣明显者,加茯苓、泽泻,以渗利水湿等。
2.悬饮(水流胁下):多因素体不强,或原有其他慢性疾患,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致使肺失宣通,饮停胸胁,络气失和
;若饮阴气郁,久则可以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
邪犯胸肺证:寒热往来,身热弛张起伏,汗少。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剌痛,呼吸,转侧则疼痛加重,口苦,咽干。心下痞硬,干呕。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4柴积半夏汤;柴胡5克 黄芩5克 半夏6克 瓜蒌5克 枳壳5克 桔梗5克 赤芍5克 甘草3克 生姜3克 红枣3枚
1.咳逆气急,胁痛(痰饮内结且失宣肃),加白芥子、桑白皮化痰利肺。
2.心下痞硬,口苦,干呕(痰热中阻),加黄连、半夏、瓜蒌清热和胃,若降辛通。
3.热盛有汗,咳嗽气喘(气喘饮热郁于肺胃),去柴胡(升动),合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化痰。
饮停胸胁证:咳唾引痛。胸胁痛势初期减轻,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之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偏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
5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汤;椒目50粒栝蒌皮15克葶苈子6克橘红3克 半夏4.5克 茯苓6克 苏子4.5克 蒺藜9克 
生姜3片
1.胸部满 闷舌苔浊腻(痰浊偏盛),可加薤白、半夏泄浊化痰。大花石上莲
2.胸胁支满,体弱,食少(水饮久停,脾阳渐伤),加桂枝、白术、甘草通阳健脾化饮,并停用峻攻类药。
络气不和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胸痛如灼。或感剌痛,甚则迁延经久不已,天阴更为明显。病侧胸廓变形。脉弦,苔薄,质暗。
6香附旋复花汤;香附9g ,旋覆花9g,炒苏子9g,杏仁6克橘红6克陈皮6g半夏15g,薏苡仁15g,茯苓9g(包后下 )
1.胸闷苔腻(痰气郁阻),加瓜蒌、枳壳豁痰开痹。
2.痛势如剌(久痛入络),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郁金、元胡、归须、赤芍、降香行气和络。
3.胁痛迁延,经久不已(饮邪留恋未净),加通草、路路通、茯苓、冬瓜皮等祛饮通络。
1邪犯胸肺:
7和解宣利  柴枳半夏汤 热盛有汗,咳嗽气粗,去柴胡,
材料:柴胡9g,黄芩、瓜篓、半夏、枳壳、桔梗、赤芍各12g,白芥子、桑白皮各12g。
8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3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30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胸胁   茯苓   甘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