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300的3D 影片背景视差过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JournalofBiomedicalEngineeringResearch
2013,32(4):212~2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10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75107);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I23B07)。
△通信作者 E-mail:xldnuaa@nuaa.edu.cn
基于P300的3D影片背景视差过大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邢丽冬△,王笑,钱志余,金帅,李忠强,刘保玉
平面音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南京210016)
摘要:针对3D影片中出现的背景视差过大是否会引起人体不适的问题,我们分析了20名志愿者先后
观看明显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和不含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峰值和潜伏期的变化。发现志愿者在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的峰值略高于观看相应不含该问题的3D片段P300的峰值,然而,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的潜伏期略低于观看相应不含背景视差过大的P300的潜伏期。结合志愿者的主观评价,可以得出短时间内出现的背景视差过大不会导致人体不适。
关键词:3D影片参数;背景视差过大;舒适度;事件相关电位;P300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78(2013)04021205
TheEffectof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from
3DFilmbasedonP300onHumanDiscomfort
XINGLidong,WANGXiao,QIANZhiyu,JINShuai,LIZhongqiang,LIUBaoyu
(DepartmentofBiomedicalEngineering,CollegeofAutomatic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ofAero
nautics&Astronautics,Nanjing210016,China)
Abstract:Inordertoexplorewhetherthe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EBP)canleadtohumandiscomfort,20volunteersparticipatedinthisP300ERP(Event-RelatedPotential)experiment.Theywereaskedtowatchthe3DsegmentwithEBPfirstlyandthenwatchthesegmentwithoutEBP.TheresultshowedthatP300amplitudethatpeoplewatchedthe3DsegmentwithEBPwasalittlehigherthanthe3DsegmentwithoutEBP.However,therewasnochangeindelaytime.Combinedwiththesubjectiveevaluationof20volunteers,itcanbeconcludedthattheshort-timeEBPcannotleadtothehumandiscomfort.
Keywords:3DFilmParameter;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Discomfort;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P300
1 引 言
随着3D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在享受3D影片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同时,发现人在观看3D影片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疲劳、头晕、甚至呕吐等不适症状。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种不适感的发生,成了近几年3D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2008年Kuze和Ukai从272名志愿者的主观问卷中得出,人们在观看3D影片后会产生明显的身
体不适[1]。Celestine等[2]
通过让志愿者确定三维电
视上不同颜的球相对参考标记的位置,证实了随着三维电视景深的增加,视觉疲劳程度会显著上升。之后,Lambooij提出对于静态的场景,人体不适可由屏幕视差偏移范围造成;而动态的场景产生的人体不适除了与屏幕视差范围有关外,还与物体在屏幕
上水平运动视差的改变密切相关[3]。除了对视差
方面的研究外,一些研究者还对观看环境,影片内容,观看时间长短,显示屏幕的大小以及串扰对观看
 第4期邢丽冬,等:基于P300的3D影片背景视差过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4-6]
,发现这些因素都或多或
少的对人体产生了影响。除了用主观评价方法评价3D电视引起的疲劳外,研究者们还采取了一些客观方法对其进行研究。ChenLihai等运用心理物理的方法与VEP对比的方法对立体视觉进行了研究,发现N2峰和P3峰的潜伏期对判断体视存在具有重
要价值[7]。Hyung等发现,人们在长时间观看3D影片后注意度下降,因而产生P700[8]。Mun等同样
用SSVEP和P600证实了观看3D影片确实会使人
体产生疲劳[9]。
近几年国内也开始了对3D电影造成的不适进行研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邱章红教授及其团队就影片制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中国3D立体影视健康安全标准测试序列,并对3D电影中可能使人体产生不适的一些3D影片参数制作出了相应的测试片源,本研究就影片中会出现的背景视差过大进行了研究,对比志愿者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和不含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峰值和潜伏期的变化,来确定背景视差过大是否会使人体产生不适。
所谓背景视差过大是指由于拍摄或后期处理原因导致图像中的主要物体离镜头过近,而背景离镜头过远的现象,以3D效果播放时,会使人们在观看时产生一种压迫感,
造成眼部不适。
图1 背景视差过大测试片源样片
Fig1 Thesampleof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
2 研究方法
2.1 P300原理
P300通常是在靶刺激发生后300ms左右的时间出现的一个波幅约为5~20μV的正波(见图2),并且一般在Pz通道附近波幅最高。P300的范式中任务的复杂度会影响P300的潜伏期的大小,而人的
知觉和注意度则会影响P300的波幅[10]
。例如,科
学家们经过实验发现,随着大脑疲劳度的加深,
P300的波幅会下降,潜伏期会增加[11]
自熟粉丝机
图2 P300波形Fig2 TheP300wave
2.2 Oddball范式
通常,Oddball范式是获得P300成分的主要途径。经典的Oddball范式是指在一项实验中随机呈现同一感觉通道不同出现概率的两种刺激。出现概率大的刺激称为标准刺激,一般占所有刺激数量的80%;出现概率小的刺激称为偏差刺激,也被称之为
靶刺激,一般出现概率为20%[12]
。本文中,我们将
宽113像素,高175像素,白字黑底的阿拉伯数字图片“2”和“8”随机呈现在14寸的CRT显示器上,其中,“2”作为靶刺激出现的概率为0.2,而“8”作为标准刺激出现的概率为0.8。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为50ms,整个实验过程中显示器的背景为黑。相邻两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为1000±200ms内随机。志愿者需要在接收到靶刺激后尽快单击鼠标左键来做出响应。刺激前100ms和刺激后700ms的脑电数据用于叠加计算P300成分,叠加的数据共30个。2.3 主观问卷
除了运用P300的方法外,我们还对志愿者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以便记录志愿者在实验中各环节结束后的精神状态。问卷主要涉及志愿者当前眼部、头部等方面的感受。
3 实验内容
存取一体机
机械原理模型
3.1 实验准备
(1)志愿者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参与了本次实验,右利手,年龄在23~25岁之间;具有正常的立体视觉功能,视力或矫正视力在4.8以上。
(2)实验片源
12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第32卷 
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问题3D片段取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邱章红教授及其团队制作的中国3D立体影视健康安全标准测试序列的第一批测试序列片源;正常片段取自前期实验中观后感普遍反应较舒适
的影片“深海猎奇”中截取的相同时长且画面效果缓和的3D片段。影片片段时长均为220s,格式为左右通道的MPEG,画面大小为1920×1080。
(3)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采用的是快门式海信液晶电视LED46XT39G3D及其配套的3D眼镜FPS3D02。脑电信号采集采用32导联的Neuroscan脑电仪,电极选择国际标准的10~20导联,如图3所示,其中,30个通道用于采集脑电信号;2个参考电极A1、A2为双侧乳突;另有4个通道用来采集水平眼电和垂直眼电。实验中各电极电阻均保持在30kΩ以下。脑电采样频率为1000Hz
图3 脑电采集系统电极分布
Fig3 ThechanneldistributionofEEGacquisitionsystem
(4)实验条件
实验安排在下午2点开始。为了避免光线对实验的干扰,实验选择在一间密闭的房间内进行,且室温保持在24℃左右。实验前,志愿者被告知对头皮
进行清洁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所有志愿者均先被要求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问题3D片段和相应的正常3D片段,观看过程中各片段均为静音状态。
3.2 实验流程
图4为实验流程图。志愿者在实验开始前按照实验要求先填写一张主观问卷,问卷填写完毕后,进行第一次P300测试;之后,志愿者会观看一段问题3D片段;观看完毕后进行第二次P300测试并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再观看相应的正常3D片段;正常片段观看完毕后进行最后一次P300测试及主观问卷
的调查。
图4 实验流程图
Fig4 Theexperimentflowchart
3.3 实验数据
实验中所有P300脑电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均使用Neuroscan脑电仪自带的Curry7软件。测得的原始信号经过去基线、工频陷波后提取0.5~30Hz范
围内的脑电信号。将提取出的信号采用协方差的方法去除眼动伪迹,并剔出绝对值高于100μV的坏区信号;把最终得到的纯脑电信号进行数据融合,观察Pz电极产生的P300的各项参数,将得到的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图5为数据经过处理后Pz通道得到的P300
波形。
图5 实验所得P300波形
Fig5 TheP300waveacquiredfromtheexperiment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实验结果分析
图6是每位志愿者在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和不含该问题的正常片段后P300的峰值和潜伏期变化。从图6(a)中我们可以看出,60%的志愿者在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
的峰值均略高于观看不含该问题的正常片段后P300的峰值,幅度约为1μV见图7(a);然而在潜伏期上,图6(b)显示仅有50%的志愿者在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的P300的潜伏期比观看不含该问题的P300的潜伏期长,主要集中在100ms以内图7(b)。
12
 第4期邢丽冬,等:基于P300的3
D影片背景视差过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a
(b)
图6 20名志愿者观看背景视差过大问题片段后和正常片段后P300的变化趋势
(a)P300峰值;(b)P300潜伏期
Fig6 TheP300wavecomparisonafterpeoplewatchingthe3Dsegmentwith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andthe
3Dsegmentwithout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of20volunteers
(a)P300amplitude;(b)P300delaytim
(a
(b)
图7 20名志愿者观看背景视差过大问题片段后和正常片段后P300的相对变化趋势(a)20名志愿者P300峰值的相对变化趋势;(b)20名志愿者P300潜伏期的相对变化趋势
Fig7 TherelativechangeofP300waveafterpeoplewatchingthe3Dsegmentwith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and
the3Dsegmentwithout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of20volunteers
(a)therelativechangeofP300amplitudeof20volunteers;(b)therelativechangeofP300delaytimeof20volunteers
  图8a为20名志愿者分别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问题3D片段后和不含该问题的正常片段后P300的峰值的平均值。从图中可以看出,观看含有
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的峰值略高于观看相应不含该问题的3D片段,其中,观看含有
蚀刻液再生
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的峰值大概为5.55μ
V,而不含该问题的P300峰值约为5.38μV。从潜伏期上看,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
的潜伏期略低于观看相应不含该问题的3D片段的潜伏期,其潜伏期分别约为425ms和429ms(见图8b)。统计分析显示,不论是P300峰值还是潜伏
期,均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从图8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相对观看不含背景视差过大的正常3D片段,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的P300成分在潜伏期上有相对较小的波动范围,但是在峰值上,波动范围相对较大。
12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第32卷 
从主观问卷反应来看,大多数志愿者反应几乎没有不适感产生,仅有个别志愿者出现了眼部不适的症状,但均不严重,表示无过分视觉障碍。
(a
(b)
图8 20名志愿者观看背景视差过大问题片段后和正常片段后
P300均值对比
(a)P300峰值;(b)P300潜伏期
Fig8 TheaverageP300valueof20volunteersaftertheywatching
the3Dsegmentwith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andthe3Dsegmentwithoutexcessivebackgroundparallax
(a)P300amplitude;(b)P300delaytime
4.2 讨论
张崇等发现随着大脑疲劳度的加深,P300的波
幅会下降,潜伏期会增加[11]
,然而从实验的结果我
们发现,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的峰值略高于观看相应不含该问题的正常3D片段,并且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的潜伏期相对观看相应不含该问题的正常3D片段
稍有缩短,这与张崇等[11]得出的测量疲劳的结论是相反的。以上结果说明背景视差过大在短期内不会
给人体带来疲劳感;从20位志愿者的主观问卷来看,仅有个别志愿者在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眼部会稍有不适,但也不是特别明显,由于观影的持续时间仅为220s,因此,可以推断影片中出现短时间的背景视差过大不会使人体产生不适。然而,随着时间的积累,持续性的背景视差过大也许会
使人体产生不适,但是究竟多长持续时间的背景视
差过大可以给人体带来不适仍需进一步的探索。从20名志愿者个人的变化情况来看,仅60%的志愿者在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的峰值均略高于观看不含该问题的正常片段后P
300的峰值;50%的志愿者在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的P300的潜伏期比观看不含该问题的正常片段后P300的潜伏期要长,可见,个体对背景视差过大的反应相对比较平均,没有明显的一致性。
除了对P300的峰值和潜伏期进行分析,我们也对志愿者在观看问题片段和正常片段后P300的错误率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志愿者在观看问题片段后出现的错误率要略高于观看正常片段后出现的错误率,但统计分析显示,此结果并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本研究P300的各项参数均由理论上反应最明显的Pz通道获得,但也可以尝试通过观察Oz、Fcz、Cpz等其他相关通道P300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或许可以得到更好结果。
pvb边角料5 结论
从以上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3D影片中出现的
背景视差过大在短期内不一定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虽然志愿者在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的峰值略高于观看相应不含该问题的3D片段,但在潜伏期上,观看含有背景视差过大的3D片段后P300的潜伏期相对观看相应不含该问题的正常3D片段稍有缩短;再结合20名志愿者的主观评价情况,我们发现在3D影片中出现短时间的背景视差过大几乎不会对人体产生不适。
虽然背景视差过大几乎不会对人体不适产生影响,但是还是有部分人在观看后会产生轻微的不适症状,这说明人体自身对背景视差过大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是不同的人对背景视差过大的调节能力是不同的。虽然接受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背景视差过大的刺激不会使人感到太多不适,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不适可能会越来越明显,倘若能在今后的3D影片制作中采取一些手段避免或减少该现象,则应当尽量减少该效应在影片中的出现时间。
参考文献:
[1]KuzeJ,UkaiK.Subjectiveevaluationofvisualfatiguecausedby
motionimages[J].Displays,2008,29(2):159-166.
(下转第223页)
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6:2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298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观看   背景   视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