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搭载在车辆上的车辆用灯具,已知有由发光二极管(light emission diode:led)等光源和棒状或板状的导光部件组合而成的灯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备在一片板状导光部件的边缘一体地连接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及第二棒状导光部件而形成的导光体、和配置在两根棒状导光部件的端面附近的led光源。
3.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相对于延伸方向具有银杏叶形的截面的棒状导光部件。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棒状的导光部件的该截面包括配置在正面侧的第一面、配置在其相反侧的背面侧的第二面、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三面。第一面是向正面侧突出的半圆形状的凸曲面。第二面是用于使来自光源的光从第一面向正面侧射出的面,例如是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平坦面。第三面在上下方向上成对,是朝向导光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突出的凸曲面。
4.专利文献1:特开2018-055992号公报
5.专利文献2:特开2020-0310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通过具有银杏叶形的截面的棒状导光部件,能够增大从第一面射出的光量。但是,如果将具有银杏形的截面的棒状导光部件应用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第二棒状导光部件,将第二棒状导光部件与具有第一棒状导光部件的板状导光部件连接为一体,则从光源经由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及板状导光部件传播的光的至少一部分会向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第一面以外的部位射出,有可能从第二棒状导光部件泄漏到外部。这样,如果光从第二棒状导光部件以外的部位不经由第二棒状导光部件而泄漏到车辆用灯具的外部,则有可能因从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第一面向正面侧射出的光量的不足而无法实现车辆用灯具所要求的配光性能。即,在以往的具有导光部件的车辆用灯具中,不能积极地运用来自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规定的射出面以外的部位的漏光。
7.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能够积极地运用从光源经由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及板状导光部件传播的漏光,即,能够抑制从光源经由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及板状导光部件传播的光从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规定的射出面以外的部位泄漏,并使其从规定的射出面射出。
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备以下结构。
9.[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备:
[0010]
导光体,其包括第一棒状导光部件、第二棒状导光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和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之间的板状导光部件;
[0011]
第一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的端面附近;以及
[0012]
第二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端面附近,
[0013]
其中,
[0014]
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一体形成,
[0015]
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和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具有正面发光面、位于所述正面发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反射面、连结所述正面发光面和所述背面反射面的一对延伸面,
[0016]
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和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中,在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利用所述一对延伸面沿着所述正面发光面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和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进行引导时,所述光线的一部分被所述背面反射面反射而向所述正面发光面射出,
[0017]
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被引导的所述光线的一部分向所述板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被引导,并且在所述板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被引导并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的末端射出,
[0018]
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分体形成,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位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侧的延伸面构成为,使得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的末端射出的光射入到所述延伸面的至少一部分。
[0019]
[2]根据上述[1]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0020]
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位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侧的延伸面是向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突出的曲面。
[0021]
[3]根据上述[1]或[2]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0022]
所述车辆用灯具具备所述板状导光部件上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向与光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的末端射出的射出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而形成,
[0023]
所述支撑部具有连结部分和支撑部分,
[0024]
在所述连结部分形成有收纳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槽部,
[0025]
在所述支撑部分的上表面配置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由此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被所述支撑部支撑。
[0026]
[4]根据上述[3]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0027]
在所述连结部分设置有反射控制部,
[0028]
在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被引导的所述光线的一部分向所述连结部分被引导,在光在所述连结部分的内部被引导时,通过所述反射控制部使得光从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背面侧射入到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并从所述正面发光面射出。
[0029]
发明效果
[0030]
根据本发明,由于板状导光部件和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相互分离,因此不会像以往那样在一体形成板状导光部件和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结构中产生在板状导光部件和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边界部位可能产生的漏光,能够满足对于第二棒状导光部件所要求的射出光的配光性能。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板状导光部件上形成有引导面,因此不会使从光源经由第一棒状导光部件从板状导光部件被引导的光向射出侧的板面、或配置有第一棒状导光部件的一侧的边缘行进,从而能够抑制产生漏光,并且能够引导至第二棒状导光部件。因此,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能够积极地运用从光源经由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及板状导光部件传播的以往的漏光。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概要结构图。
[0032]
图2是沿图1所示的c1-c1线向视时的车辆用灯具的截面图。
[0033]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要部分的光的行为的截面图。
[0034]
图4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要部分的光的行为的另一截面图。
[0035]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截面图,是与沿图1所示的c1-c1线向视时对应的图。
[0036]
图6是图5所示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37]
附图标记说明
[0038]
11、12

车辆用灯具、20

板状导光部件、31

棒状导光部件(第一棒状导光部件)32

棒状导光部件(第二棒状导光部件)、101、102

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0]
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容易观察各结构要素,有时根据结构要素改变尺寸的比例尺。
[0041]
另外,以下在说明光线在车辆用灯具的导光体的内部行进的方向时,提及了符号d1、d2、d3、d4。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当将车辆用灯具安装于车体时,从正面观察灯具,d1表示车体的上下方向,d2表示车宽方向,d3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前方(照射方向),d4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前方(照射方向)。另外,在沿c1-c1线向视的情况下,d10表示从棒状导光部件向板状导光部件引导的光在板状导光部件内部的行进方向。但是,为了便于说明,采用了这些方向表示,但不限于此,例如,能够根据车辆用灯具或车体的形状等适当变更导光方向。
[0042]
(第一实施方式)
[0043]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进行说明。
[0044]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像车辆的日间灯(daytime running lights;drl)、前位置灯或点标志灯等那样,用于要求在白天明亮的环境下也会以较高的视觉辨认性来视觉辨认是点亮状态还是熄灭状态的车辆的灯具。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具有导光体35和光源40,该导光体35具有板状导光部件20、棒状导光部件(第一棒状导光部件)31和棒状导光部件(第二棒状导光部件)32。
[0045]
板状导光部件20具有板状部25和与板状部25一体连结的支撑部26。在图1中,为了使棒状导光部件32的整体可视化,用虚线表示支撑部26。板状部25具有大致长方形状,具有自由曲面状的板面(前表面板面)21和与板面21相反的一侧的板面22。板状导光部件20的自由曲面如上所述那样,是根据安装要求点亮状态及熄灭状态的高视觉辨认性的灯具的车辆的形状等而适当设计的。板状部25是能够在沿着板面21的d1方向(车体的上下方向)上导光的导光板。另外,在板面22的整面或一部分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反射构件(例如棱镜切面或纹理加工),用于使引导来的光的一部分从板面21射出。
[0046]
以下,对导光部件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0047]
《棒状导光部件》
[0048]
棒状导光部件31沿着与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中的一个长边部对应的边缘(边缘的一部分)24h和与边缘24中的一个短边部对应的边缘(边缘的一部分)24p配置。棒状导光部件31与边缘24h、24p连接,并与板状导光部件20一体形成。棒状导光部件31沿着轴线j31延伸,该轴线j31是依次沿着边缘24h、24p连续地描绘的自由曲线状的轴线。板状导光部件20和棒状导光部件31由在可见波长区域透明的树脂形成,例如由丙烯酸树脂形成。
[0049]
棒状导光部件32沿着与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中的另一个长边部对应的边缘24g配置。边缘24g是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中的在d1方向上与边缘24h相反的一侧的边缘。沿着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配置的棒状导光部件32相对于与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h连接的棒状导光部件31大致平行地延伸。棒状导光部件32从在沿着轴线j31的方向上与边缘24p交叉的交叉部分32j起,呈与沿着边缘24h的自由曲线连续的自由曲线状延伸。棒状导光部件31在棒状导光部件32的交叉部分32j汇合。棒状导光部件32由在可见波长区域透明的树脂形成,例如由丙烯酸树脂形成。
[0050]
光源40包括第一led(第一光源)41和第二led(第二光源)42。第一led41与棒状导光部件31的端面(一个端面)31a对置配置。端面31a是在沿着轴线j31的方向上距离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中的在沿着板面21的d2方向(车宽方向)上与边缘24p相反的一侧的边缘24q更近的端面。另外,棒状导光部件31的沿着轴线j31的方向上与端面31a相反的一侧的端面31b与棒状导光部件32的侧面32c抵接。另外,第一led41的位置只要是能够使自身射出的光至少从端面31a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1的位置即可,能够适当变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led41的光轴与端面31a的轴线j31一致,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高效地导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1中。
[0051]
第二led42与棒状导光部件32的端面(一个端面)32a对置配置。端面32a是在沿着轴线j31、j32的方向上距离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q更近的端面,并且是与棒状导光部件31的端面31a相同侧的端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二led42的光轴与端面32a的轴线j32一致,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高效地导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中。另外,从棒状导光部件32射出的光主要形成车辆用灯具11的功能所需的配光。
[0052]
如图2所示,棒状导光部件32与板状导光部件20分离配置。另外,图2是沿图1所示的c1-c1线向视时的车辆用灯具11的截面的一例,但即使变更向视的位置,也不存在棒状导光部件32和板状导光部件20的连结部。具体地,通过使棒状导光部件32与板状导光部件20分离,从而构成为使来自板状导光部件20的光线经由空气层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
[0053]
通过使棒状导光部件32与板状导光部件20分离,能够在对两根棒状导光部件31、32配置光源时进行位置调整。例如,即使是第一led41和第二led42的配置受限制于所采用的基板的情况下,也能够用一块基板使两根棒状导光部件31、32以及板状导光部件20发光,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0054]
如图2所示,棒状导光部件31的与轴线j31交叉的截面31x具有第一面(延伸面)51、第二面(延伸面)52、第三面(背面反射面)53、第四面(正面发光面)54,并且呈银杏叶形。第一面51和第二面52相对于通过轴线j31的基准轴ax31相互隔开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如果未图示的观察者观察车辆用灯具11的视线的方向是水平方向,则基准轴ax31与水平方向大致平行。即,基准轴ax31与观察者观察车辆用灯具11的视线方向大致平行。另外,第一面51和第二面52关于基准轴ax31具有对称性。
[0055]
第三面53是将第一面51上的在沿着基准轴ax31的d3方向(车辆用灯具的前方)上靠近近前侧的端51e和第二面52在d3方向上靠近近前侧的端52e连结的面。沿轴线j31观察时,第三面53是与基准轴ax31大致正交的平坦面。另外,在第三面53的整面或一部分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反射构件(例如,棱镜切面或纹理加工),使得被引导的光从第四面54射出。
[0056]
第四面54是以能够将第一面51的在d3方向(车辆用灯具的前方)上与端51e相反的一侧的端51f和第二面52的在d3方向上与端52e相反的一侧的端52f连结的方式延伸的面。即,第四面54的一端54s与第一面51的端51f连结。第四面54的另一端54t以能够连结到第二面52的端52f的方式延伸。第四面54在d3方向上配置在第三面53的相反侧,在基准轴ax31上配置在第三面53和观察者的眼睛(省略图示)之间。沿轴线j31观察时,第四面54是向观察者的眼睛所在侧、即光的射出侧突出的凸曲面。具体地,在第四面54中,在从端54s和端54t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移动时,在从d3方向的近前侧向远侧移动后返回近前侧。
[0057]
第一面51和第二面52只要是能够将该光向板状导光部件20反射的结构即可。与d2方向平行且从板面21的端21s朝向端21t的d10方向表示从棒状导光部件31射入到板状导光部件20的光的导光方向。
[0058]
棒状导光部件32的与轴线j32交叉的截面32x具有第一面(延伸面)71、第二面(延伸面)72、第三面(背面反射面)73、第四面(正面发光面)74,并且呈银杏叶形。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相对于基准轴ax32相互隔开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另外,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关于基准轴ax32具有对称性。
[0059]
第三面73是将第一面71的d4方向上的近前侧的端(一个端部)71e和第二面72的d4方向上的近前侧的端(与一个端部相同侧的端部)72e连结的面。沿轴线j31观察时,第三面73是与基准轴ax32大致正交的平坦面。另外,在第三面73的整面或一部分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反射构件(例如,棱镜切面或纹理加工),使得被引导的光从第四面74射出。
[0060]
第四面74是将第一面71的在d4(车辆用灯具的前方)方向上与端71e相反的一侧的端71f和第二面72的在d4(车辆用灯具的前方)方向上与端72e相反的一侧的端72f连结的面。也就是说,第四面74的一端74s与第一面71的端71f连结。第四面74的另一端74t与第二面72的端72f连结。第四面74相对于第三面73而言配置在d4方向上的与第三面73相反的一侧,并且在基准轴ax32上配置在第三面73和观察者的眼睛之间。沿轴线j32观察时,第四面74是向观察者的眼睛所在侧、即光的射出侧突出的凸曲面。具体地,在第四面74中,在从端74s和端74t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移动时,在从d4方向的近前侧向远侧移动后返回近前侧。
[0061]
另外,分别构成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的凸曲面的具体形状是根据对应于车辆用灯具11所要求的配光性能而设计的第四面74的凸曲面来适当设计的。
[0062]
在棒状导光部件31、32中,一对第一面51和第二面52、一对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用作在d2方向上引导光的反射面。第一面51、第二面52、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各自的结构只要能够反射从光源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的光并向棒状导光部件的另一端引导光即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沿轴线j31观察时,第一面51及第二面52是在与d3方向(车辆用灯具的前方)正交的方向上朝向基准线ax31突出的凸曲面。沿轴线j32观察时,第一面71及第二面72是在与d4方向(车辆用灯具的前方)正交的方向上朝向基准线ax32突出的凸曲面。
[0063]
另外,分别构成第一面51和第二面52、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的凸曲面的具体形状能够根据对应于车辆用灯具11所要求的配光性能而设计的第四面54、74的凸曲面来适当设
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调整第一面51和第二面52、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的各自的曲率,使得来自第一led41和第二led42的光高效地从第四面54、74射出。
[0064]
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灯具11中,从棒状导光部件32的一个端面32a射入的来自第二led42的光在被第三面73、第四面74以及上下一对第一面71、第二面72的内表面反射而向棒状导光部件32的另一个端面32b被引导时,通过设置在第三面73的反射控制构件(省略图示)而从第四面74向前面射出。
[0065]
同样,在棒状导光部件31中,从棒状导光部件31的一个端面31a射入的来自第一led41的光在被第三面53、第四面54以及上下一对第一面51、第二面52的内表面反射从而向棒状导光部件31的另一个端面31b被引导时,通过设置在第三面53的反射控制构件而从第四面54向前面射出,并且还向板状导光部件20侧射入。
[0066]
设置在第三面53、73上的反射控制构件只要是用于使在棒状导光部件31、32内被引导的来自第一led41、第二led42的光从第四面54、74射出的多个构造物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棒状导光部件、其他导光部件中使用的一般的透镜切面。
[0067]
<板状导光部件>
[0068]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纵截面观察时,棒状导光部件32配置在比棒状导光部件31更靠车辆用灯具11的前方侧的位置。以使来自棒状导光部件31的光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方式,沿着从棒状导光部件31向棒状导光部件32的板状导光部件20的延伸方向以如下方式设置,即与棒状导光部件32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相接的方式板状导光部件20从斜后方向着前方延伸。
[0069]
具体地,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面21、22相互平行,沿轴线j31观察时,相对于基准线ax31及d3方向和与基准线ax31及d3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者倾斜。板面21、22随着在d1方向上从与棒状导光部件31连结的端21s、22s向在d1方向上与端21s、22s相反的一侧的端21t、22t移动而向d3方向(车辆用灯具的前方)延伸。板面21的端21s与棒状导光部件31的第四面的端54t连结。板面22的端22s与棒状导光部件31的第二面的端52f连结。
[0070]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棒状导光部件32配置在比棒状导光部件31更靠近车辆用灯具11的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棒状导光部件31、32彼此也可以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相互的位置大致一致。
[0071]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棒状导光部件31、32各自的截面以银杏叶形构成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导光棒那样的圆形等形状。
[0072]
沿轴线j31观察时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形成得比支撑部26厚,但板状部25和支撑部26各自的厚度大致均匀。支撑部26具有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第三部分63、第四部分64。第一部分61与末端部20z连结,该末端部20z包含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面22的d10方向的远侧的端22t。沿轴线j31观察时,第一部分61从末端部20z与d4方向平行地朝向与d4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d4方向是与通过轴线j32的基准轴ax32平行的方向,与车辆用灯具的前方(照射方向)一致。基准轴ax32是与观察者观察车辆用灯具11的视线方向大致平行的轴,例如是与水平方向平行的轴。d4方向表示沿基准轴ax32且如后所述那样从棒状导光部件32射出光的方向。
[0073]
沿轴线j31观察时,第二部分62从第一部分61的d4方向的近前侧的端部与和d4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地向离开板状部25的方向突出。第三部分63随着从第二部分62的突出方
向的末端部向d4方向的远侧前进而向远离板状部25的方向弯曲并延伸。第四部分64从第三部分63的d4方向的远侧的端部向着d4方向的更远侧与基准轴ax32平行地延伸。
[0074]
板状导光部件20上的支撑部26的第一部分61具有第一连接面81和第一对置面85。第一连接面81大致沿着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一面71的至少包含端71e的端部形成。第一对置面85与第一连接面81对置。支撑部26的第二部分62具有第二连接面82和第二对置面86。第二连接面82沿着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三面73形成。第二对置面86与第二连接面82对置。
[0075]
支撑部26的第三部分63具有第三连接面83和第三对置面87。第三连接面83沿着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二面72的至少包含端72e的端部形成。第三对置面87与第三连接面83对置。支撑部26的第四部分64具有第四连接面84和第四对置面88。
[0076]
第四连接面84大致沿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四面74的至少包含端74t的端部形成。
[0077]
第四对置面88与第四连接面84对置。
[0078]
支撑部26的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和第三部分63作为连结部分与第四部分64相连。通过由这些连结部分构成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槽部190,能够收纳棒状导光部件32。连结部分与棒状导光部件32的形状相匹配地构成。在连结部分(即第三部分63)的末端连结有肋状的支撑部分(即第四部分64),棒状导光部件32配置在第四部分64的表面,被第四部分64支撑。
[0079]
如上所述,通过使连结部分从板状导光部件20的末端(即边缘24g)延伸出去,并从连结部分的末端起设定支撑部分,由此,棒状导光部件32虽然与板状导光部件20分体形成,但能够由支撑部26支撑。通过使棒状导光部件32由支撑部26支撑,由此棒状导光部件32的收纳良好、稳定,因此规定量的光会从后述的板状导光部件20的倾斜面顺畅地射入棒状导光部件32并且从棒状导光部件32的射出面即第四面74射出。
[0080]
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的边缘24中的在d10方向上与边缘(边缘的一部分)24h相反的一侧的边缘24g处,形成有引导面(倾斜面)101。通过引导面101,控制朝向边缘24g传播的光避免光线向板面21、22反射且随后从这些板面直接射出的方向行进、或者向与d10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射且从边缘24h射出的方向行进,从而抑制来自这些方向的漏光的产生。引导面101由将板面21的d10方向的远侧的端21t和板面22的d10方向的远侧的端22t连结的平坦的面构成。在d3方向和d4方向上,引导面101的端(第一端)101f与板面21的端21t连结。引导面101的端(第二端)101e与板面22的端22t连结。
[0081]
沿轴线j31观察时,引导面101是以随着从端101f向端101e移动而从d4方向的远侧向近前侧移动,同时接近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一面71或第二面72的方式形成的倾斜面。即,倾斜面相对于基准线ax32及d4方向、和沿轴线j31观察时与d4方向正交的方向这双方倾斜。关于倾斜面相对于基准线ax32及d4方向的具体的倾斜角度等,可以考虑构成板状导光部件20的树脂等材料在所引导的光的波长区域中的折射率、后述的光的行为等,基于光线追踪法等的数值计算来设计。
[0082]
在上述车辆用灯具11中,当第一led(第一光源)41点亮时,光在棒状导光部件31中从端面31a沿着轴线j31向端面31b传播。沿着轴线j31传播的光的一部分还照射到棒状导光部件31的第一面51上,通过第一面51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反射。被棒状导光部件31反射并引导来的光从边缘24h被导光到板状部25。被引导到板状部25的光的一部分在由于板状导光部件20与外部的空气的折射率差被板面21、22反射的同时沿着d10方向传播。未
图示的观察者将视线朝向从d4方向的远侧朝向近前侧的方向,接收在棒状导光部件31及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中传播的光的一部分。
[0083]
如图3所示,被引导到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的光l151的大部分朝向边缘24g传播,并且照射到引导面101。照射到引导面101上的光的大部分由于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与空气的折射率差而向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一面71折射,空气是板状导光部件20和棒状导光部件32之间的空气。通过引导面101而折射的光l152从引导面101射出到引导面101和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一面71之间的空气中,并且从第一面71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光l152中的一部分光l153被第二面72向第四面74反射,并作为光l154从第四面74向d4方向(车辆用灯具的前方)射出。
[0084]
沿轴线j31观察时,光l154射出到棒状导光部件32所要求的射出范围rl内。对于在行进方向上具有d4方向的成分的光,第四面74作为凸透镜面而发挥作用。第四面74的曲率、大小根据射出范围rl来设计。基准轴ax32位于射出范围rl的大致中心,并且是成为射出范围rl的基准的轴。
[0085]
从第一面71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光l152中的与光l153不同的一部分光l155在第二面72被折射,并在支撑部26的第三部分63的第三连接面83进一步折射。在第三连接面83被折射的光l155中的被第三对置面87反射的一部分光l156依次在第三连接面83和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二面72上再次折射,并且在第四面74上折射射出到比第四面74更靠d4方向的远侧的空间。沿轴线j31观察时,光l156射出到棒状导光部件32所要求的射出范围rl内。
[0086]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引导面101设定为规定的倾斜度,从板状导光部件20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光的大部分作为光l154从第四面74向前方照射。进而,通过使连结部分的一部分,例如第三部分63的面具有反射功能,从板状导光部件20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光能够作为光l156用于前方照射,能够进一步提高光利用效率。
[0087]
被引导到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并照射到边缘24g的光l151中的在引导面101折射的光以外的光被引导面101反射。如上所述,由于引导面101是随着从端101f向端101e移动而从d4方向的远侧向近前侧移动的倾斜面,因此被引导面101反射的光l157从引导面101向与射出侧相反一侧的板面22行进。即,被引导面101反射的光l157不直接向射出侧的板面21反射。由此,能够防止在正面观察时在板状导光部件20中从板面21产生漏光,并且能够实现正面观察时的均匀的发光面。
[0088]
图3示出了从棒状导光部件31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引导的光l151、和光l151在各面反射或折射后的光l152~l157的行进路径的一例,未图示全部光的行进路径。但是,通过在车辆用灯具11上形成引导面101,光l151中的大部分光量的光在各面反射或折射后,在射出范围rl内从第四面74向d4方向(车辆用灯具的前方)射出,因此在车辆用灯具11中能够积极地利用导光部件之间的漏光,实现车辆用灯具11整体的光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满足了车辆用灯具11的配光性能。
[0089]
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具备导光体35、配置在棒状导光部件31的端面31a附近的第一led41、和配置在棒状导光部件32的端面32a附近的第二led42,该导光体35包括棒状导光部件31、32、和配置在棒状导光部件31、32之间的板状导光部件20。棒状导光部件31和板状导光部件20一体形成。棒状导光部件31具有第一面51、第二面52、第三
面53、第四面54。第三面(背面反射面)53位于第四面(正面发光面)54的相反侧。第一面51和第二面52(一对延伸面)将第四面54和第三面53连结。棒状导光部件32具有第一面71、第二面72、第三面73和第四面74。第三面(背面反射面)73位于第四面(正面发光面)74的相反侧。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一对延伸面)将第四面74和第三面73连结。如图2所示,在棒状导光部件31中,在将来自第一led41的光线利用第一面51及第二面52沿着第四面54的延伸方向而在棒状导光部件31中进行内部导光时,光线的一部分(例如,图2所示的光l171)被第三面53反射而射出到第四面54。在棒状导光部件32中,在将来自第一led42的光线通过第一面71及第二面72沿着第四面74的延伸方向在棒状导光部件32中进行内部导光时,光线的一部分(例如,图2所示的光l172)被第三面73反射并射出到第四面74。棒状导光部件31的内部引导光的光线的一部分(例如,图2所示的光l173)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内部被引导,在板状导光部件20中被进行内部引导而从设置在板状导光部件20的末端的引导面(倾斜面)101射出。棒状导光部件32与板状导光部件20分体形成,并且棒状导光部件32的位于板状导光部件20侧的第一面71构成为,使得从引导面101射出的光l174射入到第一面71的至少一部分。
[0090]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中,将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引导的光l151通过引导面101向对棒状导光部件32射入的方向射出,而不是向设计时不希望的方向射出。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光l153主要通过第二面72向第四面74射出,在比第四面74更靠d3方向的远侧被观察及视觉辨认。
[0091]
例如,如图4所示的比较例那样,与在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上未形成引导面101,而是形成了在沿轴线j31观察时与引导面101不同的倾斜面的情况相比较来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省略了板状导光部件20的支撑部。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在形成于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的端面150上,形成有例如随着从更靠近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面21的端150f向更靠近板面22的端150e移动时,远离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一面71的倾斜面。
[0092]
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引导的光l151的一部分例如被端面150反射,在作为光l161被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面22再次反射后,有可能板状导光部件20的向未图示的边缘24h前进。根据情况的不同,到达端面150的光会被端面150反射,从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面21射出,在从灯具的正面观察时,会视觉辨认出点状光,导致美观性的恶化。另外,光l151的另一部分例如在端面150的倾斜面上向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四面74折射。在第四面74进一步折射而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光l162隔着基准线ax32传播到第四面74的远离板状导光部件20的一侧。其结果,光l162在第四面74折射,同时从第四面74射出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外部,从而沿着不希望的方向射出光线增加,因此光利用效率降低。
[0093]
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例如来自板状导光部件20的光l163不会射入到规定的受光面,而是从作为前表面的第四面的上表面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在这种情况下,光l163被第四面反射,并向棒状导光部件32的后方射出。
[0094]
图4示出了从棒状导光部件31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引导的光l151、以及光l151在各面反射或折射后的光l161~l164的行进路径的例子,并未图示全部光的行进路径。但是,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引导的光l151射出到从棒状导光部件32的射出范围rl偏离的范围,产生了相当的量的漏光或不希望的眩光等。
[0095]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能够积极地利用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
24g引导并通过引导面101从第一面71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光,使之向前表面发光面射出。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对板状导光部件20的引导面101向着灯具后方进行斜切的结构,并且调整了板状导光部件20相对于棒状导光部件32的位置关系,以使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一面71能够接收从引导面101射出的光线。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来自板状导光部件20的引导面101的光线被棒状导光部件32的受光面(例如第一面71)的至少一部分接收,并且不会射入到受光面以外的面,其结果,与比较例相比,能够通过引导面101增大从第一面71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光l151的比例。另外,能够极力减少在射出范围rl外从d4方向的近前侧向远侧射出的光量。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能够积极地运用从光源40经由棒状导光部件31及板状导光部件20传播的漏光。
[0096]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将来自板状导光部件20的射出光线全部向棒状导光部件射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基于希望至少利用漏光的一部分的技术性思想,仅使来自板状导光部件20的射出光线的一部分向棒状导光部件32射入。
[0097]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中,引导面101形成为向后方倾斜地延伸。引导面101由将板状导光部件20的靠射出侧的板面21中的d10方向(导光方向)的远侧的端(第一端)21t和与板面21相反的一侧的板面22的d10方向的远侧的端(第二端)22t连结的倾斜面构成。倾斜面随着从端21t向端22t前进,在沿着基准轴ax32的d4方向上接近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一面71。
[0098]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由于引导面101由上述的倾斜面构成,因此,能够利用不需要特殊加工等的简单结构的引导面101,使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引导的光l151向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一面71射出,而不是向设计时不希望的方向射出。由此,能够可靠地满足棒状导光部件32所要求的高配光性能。
[0099]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中,棒状导光部件32的位于板状导光部件20侧的第一面71是朝向棒状导光部件32的内部(例如,轴线j32通过的附近的大致中心部)突出的曲面。例如,在棒状导光部件32的与轴线j32交叉的截面32x中,第一面71和所述第二面72是向基准轴ax32突出的凸曲面。第四面74是从棒状导光部件32向d4方向突出的凸曲面。
[0100]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能够将由引导面110定向的光从板状导光部件20有效地引导至棒状导光部件32,并且能够从第四面74在规定的射出范围rl内向射出侧的空气中射出光。
[0101]
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具有支撑部26,该支撑部26从板状导光部件20的引导面101向与光l174的射出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支撑部26具有第一部分61~第三部分63(连结部分)和第四部分(支撑部分)64。在第三部分63上形成有收纳棒状导光部件32的槽部190。通过在第四部分64(的上表面)配置棒状导光部件32,棒状导光部件32被支撑部26支撑。板状导光部件20包括具有板面21、22的板状部25、和从在d1方向上与边缘24h相反的一侧的边缘24g延伸出的支撑部26。支撑部26通过对棒状导光部件32的一部分进行固定、来支撑棒状导光部件32,并且构成为能够对从板状部25引导来的光l151进行引导。
[0102]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棒状导光部件32被支撑部26支撑,由此棒状导光部件32相对于板状部25的相对位置稳定。由此,能够使光从第四面74在棒状导光部件32的射出范围rl出。另外,能够将支撑部26与板状部25一体形成,相较于支撑部26与板状部25分体形成的情况,能够抑制板状导光部件20及车辆用灯具11整体的大型化。
[0103]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中,支撑部26具有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和第三部分63。第一部分61具有沿着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一面71的包含端71e的端部(一个端部)侧而形成的第一连接面81。第二部分62具有沿着第三面73形成的第二连接面82。第三部分63具有沿着第二面72形成的第三连接面83。
[0104]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中,利用支撑部26的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及第三部分63,从d4方向的远侧包围棒状导光部件32,第一连接面81、第二连接面82及第三连接面83大致沿着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一面71、第三面73及第二面72形成。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能够以简单结构的支撑部26抑制支撑部26的大型化,并且能够使棒状导光部件32相对于板状部25的相对位置稳定。
[0105]
(第二实施方式)
[0106]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对支撑部26的连结部分的一部分赋予光学效果。
[0107]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相同的结构,标注与车辆用灯具11的该结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0108]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2具有板状导光部件20、棒状导光部件31、棒状导光部件32和光源40。虽然在图5中未示出光源40,但是如参照图1所述那样,光源40包括第一led41和第二led42。
[0109]
板状导光部件20具有板状部25和支撑部26。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2中,在棒状导光部件32的支撑部26的第二部分62的第二对置面86上形成有引导面102和切面103。在第二对置面86上加工出了棱镜切面120。通过棱镜切面120,形成相对于基准轴ax32倾斜的引导面102和切面103。在引导面102上,随着从更靠近第一部分61的端102s向远离第一部分61的端102t移动,引导面102从d4方向的近前侧向远侧移动。另一方面,在切面103上,随着从更靠近第一部分61的端103s向远离第一部分61的端103t移动,切面103从d4方向的远侧向近前侧移动。
[0110]
即,引导面102及切面103是相对于基准轴ax32及d4方向和沿轴线j31观察时与d4方向正交的方向而相互反向倾斜的倾斜面。切面103配置成比引导面102更远离第一部分61且更靠近第三部分63。切面103的端103s与引导面102的端102t连结。另外,如下面说明的那样,被引导至第二部分62的光几乎都通过引导面102向棒状导光部件32射出,因此切面103也可以例如与d4方向大致平行。
[0111]
另外,在棒状导光部件32的支撑部26的第一对置面85和第二对置面86之间形成有反射面105。反射面105的端105s与第一对置面85的d4方向的近前侧的端连结。反射面105的端105t与第二对置面86的靠第一对置面85一侧的端连结。沿轴线j31观察时,反射面105是随着从端105s朝向端105t而在d4方向上后退的倾斜面。反射面105利用外部与支撑部26的折射率差,将引导至第一部分61的光向第二部分62反射。
[0112]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2中,虽然未图示,但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引导的光l151的至少一部分向支撑部56的第一部分61被引导。被引导至第一部分61的光被反射面105反射到第二部分62,并通过引导面102反射,沿着d4方向从第三面73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光在图示省略的射出范围rl内从第四面74向d4方向
的远侧射出,并被视觉辨认。
[0113]
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共同的结构,因此该共同的结构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相同的作用效果。例如,能够通过引导面101使光从板状导光部件20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另外,利用支撑部26的第四部分64将棒状导光部件32支撑于支撑部26,从而能够容易地确认引导面101与棒状导光部件32的受光面(即,第一面71)的相对位置。
[0114]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2中,在第二部分(连结部分)上设置有作为反射控制部200的引导面102。在棒状导光部件32的内部被引导的光线(例如,图6中用点划线表示的光l151)的一部分被引导至由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及第三部分63构成的连结部分,在进行连结部分的内部导光时,通过反射控制部200,使光从棒状导光部件32的背面侧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内部,并从第四面74射出。
[0115]
引导面102形成在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二对置面86上。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2,由于由前述的倾斜面构成,因此能够通过与引导面101同样简单的结构的引导面102,将向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引导的光l151向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三面73射出,而不是向设计时不希望的方向射出。由此,能够使光在射出范围rl内从第四面74射出,并且有助于可靠地满足棒状导光部件32所要求的高配光性能。
[0116]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17]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2中,在第二对置面86上加工出棱镜切面120,并且在第二对置面86上形成引导面102,但例如也可以在第一对置面85上形成由棱镜切面等构成的引导面,该棱镜切面具有使被引导至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的光l151向第一面71折射的形状。另外,可以在第三对置面87上形成由棱镜形等构成的引导面,该棱镜形具有使光l151向第二面72反射的形状。作为引导面,也可以在第一对置面85、第二对置面86及第三对置面87中的至少一个面和反射面105上形成金属膜或反射镜结构。
[0118]
并且,也可以在第一连接面81上形成由透镜切面等构成的引导面,该透镜切面具有使光l151向第一面71折射的形状或反射的形状。也可以在第二连接面82上形成由透镜切面等构成的引导面,该透镜切面具有使光l151向第三面73折射的形状或反射的形状。也可以在第三连接面83上形成由透镜切面等构成的引导面,该透镜切面具有使光l151向第二面72折射的形状或反射的形状。
[0119]
上述各种引导面也可以适当组合。即,在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中,以使引导至板状导光部件20的边缘24g的光l151在射出范围rl内从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四面74向d4方向(车辆用灯具的前方)射出的方式,在第一连接面81、第一对置面85、第二连接面82、第二对置面86、第三连接面83及第三对置面87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使光向棒状导光部件32射入的引导面。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2同样,能够使光l151向棒状导光部件32的第四面74射出,而不是向设计时不希望的方向射出。因此,尽管板状导光部件20与棒状导光部件32分体形成,也能够实现使来自板状导光部件20的光射入到棒状导光部件32的意图,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1整体的光利用效率。这样,能够满足棒状导光部件32所要求的高配光性能。
[0120]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相关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
更。另外,多个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组合。
[0121]
例如,包含上述车辆用灯具11、12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广泛应用于要求即使在白天的明亮环境下也能够以高视觉辨认性来视觉辨认是点亮状态还是熄灭状态的车辆的灯具。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例如也可以用于尾灯或转向灯等。
[0122]
另外,针对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只要在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上形成有引导面,则板状导光部件20也可以不必具有与板状部25连结的支撑部26。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可以与板状导光部件20的板状部25分体地设置。另外,引导面的种类或形状不限于上述棱镜切面或透镜切面、倾斜面,只要是有助于使从板状导光部件20引导的光从棒状导光部件32的出光面(即第四面74)在规定的射出范围rl内向d4方向(车辆用灯具的前方)射出的结构,就可以采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备:导光体,其包括第一棒状导光部件、第二棒状导光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和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之间的板状导光部件;第一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的端面附近;以及第二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端面附近,其中,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一体形成,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和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具有正面发光面、位于所述正面发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反射面、连结所述正面发光面和所述背面反射面的一对延伸面,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和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中,在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利用所述一对延伸面沿着所述正面发光面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和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进行引导时,所述光线的一部分被所述背面反射面反射而向所述正面发光面射出,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被引导的所述光线的一部分被导向所述板状导光部件的内部,并且在所述板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被引导而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的末端射出,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分体形成,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位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侧的延伸面构成为,使得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的末端射出的光射入到所述延伸面的至少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位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侧的延伸面是向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突出的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所述车辆用灯具具备所述板状导光部件上的支撑部,该支撑部沿着与光从所述板状导光部件的末端射出的射出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所述支撑部具有连结部分和支撑部分,在所述连结部分形成有收纳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槽部,在所述支撑部分的上表面配置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由此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被所述支撑部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在所述连结部分设置有反射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被引导的所述光线的一部分被导向所述连结部分,在光在所述连结部分的内部被引导时,通过所述反射控制部使得光从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背面侧射入到所述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并从所述正面发光面射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能够抑制从光源传播的光从规定的射出面以外的部位漏出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导光体,其包括第一棒状导光部件、第二棒状导光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棒状导光部件和第二棒状导光部件之间的板状导光部件。在第一棒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被引导的光线的一部分向板状导光部件的内部被引导,并且在板状导光部件内部被引导并从设置在板状导光部件的末端的倾斜面射出。第二棒状导光部件与板状导光部件分体形成,第二棒状导光部件的位于板状导光部件侧的延伸面构成为,使得从板状导光部件的末端射出的光射入到延伸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研发人员:

丸山达也 胜吉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2.06.09

技术公布日:

2022/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3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29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部件   所述   射出   灯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