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行业绿低碳发展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决策部署,紧密衔接《“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推动“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行业绿低碳高质量发展,赋能全社会节能减排促达峰,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着力推进重点设施能效水平和行业绿用能水平提升,着力推进行业赋能全社会节能降碳技术供给能力和行业绿低碳监测管理能力提升,全面系统提高信息通信行业绿低碳发展质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转型,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基本原则
——
—统筹发展。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全面贯彻绿低碳发展理念,循序渐进、安全有序推进行业节能减排降碳,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挥数字技术对节能减排的助推器作用,赋能全社会节能降碳。
——
—目标导向。把助力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行业绿低碳发展总体指引,遵循产业和技术发展客观规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制定目标和行动方案,务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
—创新引领。将创新作为引领行业绿低碳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推进绿低碳科技革命,引领网络架构绿转型和重点设施能效提升,推动行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
—协同联动。下好绿低碳发展“一盘棋”,加强信息通信行业内、行业间深度协同,深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提升绿低碳发展整体合力。
——
—双轮驱动。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不断完善行业绿低碳发展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增强绿低碳的数字技术和产品高质量供给能力。
——
—开放合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信息通信行业绿低碳发展国际交流,积极推动国内外科技、产业及投融资合作和成果分享,在对话交流中互
信息通信行业绿低碳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5年)
8
学互鉴有益经验和成功实践。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绿低碳发展管理机制基本完善,节能减排取得重点突破,行业整体资源利
用效率明显提升,助力经济社会绿转型能力明显增强,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0%,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期末下降15%,遴选推广30个信息通信行业赋能全社会降碳的典型应用场景。
硫醇甲基锡展望2030年,信息通信行业绿低碳发展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整体能效全球领先,绿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全面绿转型发展。
(四)实施路径
准确把握“十四五”碳达峰关键期,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瞄准“优布局、抓重点、促协同、强赋能、统管理”五大方向确立实施路径,在行业现有绿发展能力基础上,优化绿发展总体布局、聚焦三类重点设施绿发展、协同推进绿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强化行业赋能经济社会绿发展供给能力、加强行业绿发展统筹管理,将行业整体能效和绿用能水平提高引向深入,全面推进信息通信行业绿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优化绿发展总体布局
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深化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和架构优化,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基础设施能效和绿能源使用水平,加快形成布局完善、适度超前、架构先进、能效优化的信息基础设施。
行动1:优化基础设施体系架构
统筹信息基础设施集约部署。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区域布局,探索建立区域统筹协作、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绿低碳发展机制,提高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效率。在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中融入绿
低碳要求,推动能耗监测与信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部署。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与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电力设施等规划有效衔接。
打造绿低碳信息基础设施。稳步推进网络全光化,鼓励采用新型超低损耗光纤,规模部署200G/400G 光传输系统和1T以上大容量低功耗网络设备,引导100G及以上光传输系统向城域网下沉,减少光电转换能耗。推进网络架构优化,精简网络层级和网络设备节点数量,逐步形成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扁平化、云网融合、云边端协同的网络架构和算力设施体系,推动实现异构云集中管理和协同共享。推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规模应用,提高网络和算力资源智能调度能力。
行动2:强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深入推进通信网络设施共建共享。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开展5G接入网共建共享,深入推进管道、杆路
、光缆、机房、室分等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维,充分利用已有各类资源,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降低能源及资源消耗。到2025年,新建5G站址共享率不低于80%。
全面开展与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加强跨行业沟通合作,促进与市政、交通、公安、电力等领域在管孔、杆塔、站址、机房等资源的双向开放共享,鼓励在有条件区域规模部署室外一体化机柜、智慧灯杆等资源共享性载体,提高资源集约利用。
行动3:提升基础设施整体能效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绿化水平。推进企业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设备,鼓励应用《国家通信业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的节能技术产品。加快业务平台和信息技术系统云化,建设完善数字化运营平台,提升各类设施能耗精准化、智能化管控水平。优化跨层级跨地区业务处理流程,提升各类设施运行维护效率。
加快高耗能老旧设施绿升级。鼓励企业利用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技术手段实施网络设施智能化改造和绿升级。完善高能耗、低能效网络设备管理,重点针对技术相对落后、能耗较高的老旧网络设备和效率低的电源、电池、空调等基础设施产
品,有序开展退网,逐步形成科学完备的老旧设备回收、处理及循环利用体系。
行动4:提高行业绿用能水平
鼓励企业积极使用绿电力。推动畅通绿电力采购渠道、建立绿电力碳排放抵消机制,鼓励企业积极购买绿
电力。强化企业主动消费绿电力的意识,鼓励通过自建拉专线或双边交易、购买绿电力证书等方式提高绿电能使用水平,逐步提升绿电力在整体能源消耗中的占比。
加大绿能源推广使用。鼓励企业在自有场所建设绿能源设施,与绿能源方案提供方合作就近消纳。有序推广锂电池使用,探索氢燃料电池等应用,推进新型储能技术与供配电技术的融合应用。支持智能光伏在信息通信领域示范应用。试点打造一批使用绿能源的案例。
三、加快重点设施绿升级
聚焦数据中心、通信、通信机房三类重点设施,以全方位全过程的集约化布局、高效化设计、绿化建设、低碳化技术、智能化运维为手段,加快实现重点设施绿低碳发展。
行动5:推进绿数据中心建设
推动绿集约化布局。加强数据中心统筹布局,推
企业私有云定制开发进“东数西算”工程,梯次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省内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鼓励一线城市周边地区承接城市外溢需求,建设热数据聚集区。引导承载高时延业务的数据中心优先向气候适宜、可再生能源富集的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部署。加快国家绿数据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建设绿集约型数据中心,加快“老旧小散”存量数据中心资源整合和节能改造。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降到1.3以下。
加大先进节能节水技术应用。强化绿设计,加快自然冷源、近端制冷、液冷等制冷节能技术应用,鼓励采用预制模块化机房及高密度、虚拟化等高效IT系统方案,推广高压直流供电、高效交流不间断电源、集成式电
力模块等技术和产品,发展智能化能源管控系统。根据
自然气候条件差异,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
发光材料鼓励加强面向代码的软件能耗优化,提高算法效率,挖
掘业务层降碳潜力。鼓励优化减配冗余设施,自建余
热、冷却水回收设施,加快应用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和10
装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全绿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提高IT设施能效水平。积极应用液冷型、高温型IT设备,提高数据中心IT设备能效。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将IT设备的风扇、电源等运行情况及中央处理器(CPU)、存储等资源利用情况纳入监控和管理范围,实现IT全节点与数据中心联动节能。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创新计费模式,开发客户IT能效评估、诊断和能效提升服务,引导用户提升IT能效水平。
行动6:促进通信能效提升
推动主设备节能技术应用推广。推进硬件节能技术应用,采用高制程芯片、利用氮化镓功放等提
升设备整体能效。逐步引入液体冷却、自然冷源等新型散热技术。加强智能符号静默、通道静默等软件节能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推广集中化无线接入网架构,进一步节省机房、电源、空调等配套需求。到2025年,5G能效提升20%以上。
提升配套设施能效水平。推广室外型小型智能化电源系统在的应用。结合市电情况优化备电蓄电池配置,加强应用差异化备电,推广市电削峰填谷、电力需求实时响应等节能措施。加大空调节能管控技术应用,提升空调运行状态精准调节能力。
推动节能监测及效果评估。引导企业建设完善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对设备和总能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统计和分析。完善设备能效评估体系,探索制定主设备、供电设备等不同层级设备能效评估方法,适时组织第三方机构积极开展能效评估测试。
行动7:推动通信机房绿改造
加快核心机房绿低碳化重构。推进传统通信机房数据中心化改造,优化机房气流组织,缩短送风距离,加快推广机房冷热通道隔离、微模块、整机柜服务器、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在满足业务安全需求下,加快推广不同供电保障等级的节能技术方案。推动机房通信主设备能效在线测试及更新换代。到2025年,改建核心机房PUE降到1.5以下。
加速接入和汇聚机房绿化改造。推进机房设备和系统使用高压直流、高效交流不间断电源等供电方案,减少电能转换环节,提高系统能效及资源利用率。加大推广机房机柜一体化集成技术,以及新风、热交换和热管技术等自然冷源利用技术。积极开展机房能效实时监测管理。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接入及汇聚机房资源,统筹布局边缘数据中心和边缘节点。
四、完善绿产业链供应链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引导力,协同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绿供给能力提升,完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加快形成以管理制度为引领、以绿采购为关键、以评估认证为抓手的绿产业链供应链格局。
行动8:引导绿化生产和采购
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制造。支持设备供应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实现源头节能,为开展设备层减排奠定基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协同开展绿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探索建立信息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能效标准体系和开展能效等级评估,引导设备供应企业提供绿低碳产品和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绿采购制度。支持企业在采购中加大对网络设备、IT设备、电源设备及空调等设施的用能效率、绿制造工艺、使用寿命等要求,引导设备供应企业加大绿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供给,降低全
生命周期平均碳排放水平。鼓励企业在采购中强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要求,引导设备供应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意识和能力。引导行业开展绿低碳技术产品评测,鼓励企业依据评测优先采购,引导供应链绿生产,支撑网络绿低碳运营。
行动9: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推动各环节绿包装循环再利用。支持企业逐步推行统一的绿包装材料,加大环保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的应用。鼓励运输过程中集约化包装,推行集合包装代替独立包装,避免消费过程中过度包装。
收获时间到
提高废旧信息通信设备回收利用水平。支持企业加强网络主设备、配套等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包括终端在内的各类设备以旧换新和售后回收,支持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分级分类处置竞拍。鼓励企业在通信备电等领域有序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提升全过程安全管理能力。在设备报废处置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数据销毁处理,防范数据泄露。
五、赋能全社会降碳促达峰
以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化转型需求为导向,以产业绿低碳转型、居民低碳环保生活和城乡
绿智慧发展等领域为重点,加快提升数字技术与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服务供给能力,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绿化转型。
行动10:赋能产业绿低碳转型
强化工业节能降碳供给能力。鼓励信息通信企业加强与工业企业产业合作和供需对接,加大工业数字化绿化协同发展技术和服务供给力度。推动重点用能设备、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培育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工业能效管理中的应用,打造数
字化赋能工业能效管理解决方案资源
库。推广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以能效
管理为对象的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
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
延伸、数字化管理等融合创新模式。
助力重点行业绿化转型。鼓励
信息通信企业积极配合电网企业推进
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打造5G智能电
网,推广5GSA切片智能分布式配电、移动门
5G削峰填谷供电等绿低碳应
用。支持企业赋能钢铁、有金属、石
浮油回收机化化工等行业,加快物联感知+大数
据平台建设,推动打造能耗云平台,助
力行业用能安全和精细化管理。鼓励
企业在农业大棚管理、粮食仓储等场景深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降低农业生产能耗。到2025年,面向产业绿低碳转型挖掘推广10个典型应用场景。
行动11:赋能居民低碳环保生活
强化公共服务绿低碳供给能力。鼓励信息通信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5G、北斗、车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交通路网等设施进一步深度融合,提升出行效率。鼓励企业探索试点低碳零碳配送站试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推广最优减塑、减包材配送方案。
助力打造居民绿生活方式。鼓励信息通信企业推广线上会议、线上办公、线上医疗、信息消费等应用,减少出行带来的碳排放。以平台、APP等为依托,设计绿消费宣传、绿积分兑换等产品应用。鼓励企业向居民提供生活废旧物品回收优惠、回馈、交易等多元化服务,引导居民绿消费。到2025年,面向居民低碳环保生活挖掘推广
10个典型应用场景。
行动12:赋能城乡绿智慧发展
增强城乡节能降碳供给能力。鼓励信息通信企业积
极参与城乡碳足迹感知等技术方案提供,助力实现对区
域碳排放的监测和服务。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城乡节能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252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绿色   技术   企业   发展   信息   鼓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