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是青、草、鲢、鳙鱼和鲮、鲤、鲫鱼等。为了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率,首先必须了解它们食性、生长、繁殖和栖息习性等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主要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
比例电磁铁一、鲢鱼
又名白鲢,体侧扁头长的1/4,眼下位,腹棱自胸鳍下方直至肛门,胸鳍末端不超过腹鳍基部,体呈银白。
磁疗被二、 鳙鱼
又名花鲢,大头鲢,体形接近鲢,但头大,头长约为体长的1/3,腹棱只在腹鳍在之后,体侧有许多不规则黑斑点。
三、 草鱼
又名鲩 ,白鲩 ,体长,呈圆筒性,腹部无腹棱 ,头前端园钝,体呈草黄。
四、 青鱼
  又名黑鲩 ,体型近似草鱼,但头比草鱼尖,背部及体侧上半部青黑,各鳍均灰黑。
五、 鲤鱼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口端位、马蹄形,有两对短须,背鳍和臀鳍前部的第三硬刺强大,后缘有锯齿,体背部黑,侧线下方带金黄,雄鱼的尾鳍和臀鳍橙红。
离心制丸机六、 鲫鱼
  体形似鲤鱼,但头较少,体较高,无须。背、臀鳍也有带锯齿的硬刺。
七、 鲮鱼
  体梭形,腹部圆。口下位,上下颌有角质物,有须两对,咽齿3行。体侧上部每一个鳞片后方有一黑斑,胸鳍基部后上方有8—12个鳞片有深黑斑聚成菱形斑块
第二节 食 性
    鱼类的食性包括取食器官的形态结构、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每种鱼的食物组成取决于摄食器官的形态特征和摄食机能。
一、 电容液位鲢、鳙鱼的食性
  鲢、鳙鱼是典型的吃浮游生物的鱼类它们靠滤食器官滤取食物。
  鲢、鳙鱼的滤食器官是由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上器官(鳃耙管)组成。
  鲢、鳙鱼的鳃弧与其他鱼类相似,有4对典型的鳃弧骨,每个鳃弧骨由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和不成对的基鳃骨组成。鳃弧骨是鳃耙和鳃丝附着的基础,也是构成鳃耙管的支架,腭褶构成鳃耙管的管壁,鳃耙管上的鳃耙是辅助吞咽食物。
鲢、鳙鱼滤取食物主要是靠鳃耙。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两者吃的食物相对不同,它们在食性上的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滤取食物的鳃耙形状、结构、排列致密程度不同所致。
lanm鲢、鳙鱼的第一、二、三、四鳃弧背缘两侧都附有两列鳃耙,分别称外列鳃耙和内列鳃耙。
同一鳃弧的内外两列鳃耙呈锐角排列,中间的空隙称鳃耙沟,与其相对应的腭褶适嵌于其中。除第一外列鳃耙的后端终止于第一上鳃骨的侧突起处,其他各列鳃耙都沿着上鳃骨进入鳃耙管中。第五对鳃弧只有外列鳃耙,管外部分排列在单一的下鳃骨的两侧,其间的空隙是第五鳃耙沟,此沟向后伸至咽底。同一鳃弧的内外列鳃耙,在鳃耙管外部以基部接触,尖端分离,在鳃耙管中则尖端相接触并游离地垂在管腔中。
鳙的鳃耙比鳃丝略长或略短。一条体长42.7厘米的鳙鱼,第一外列鳃耙共计695条,每毫米鳃弧平均有3.2-7条鳃耙。每一鳃弧前、中、后三段的鳃耙密度(条/毫米)也不相同,一般是后段最密,前端次之,中段最稀。两相邻鳃耙的平均距离为57—103微米。鳃耙管中的鳃耙平均密度为4~9.8条/毫米,平均耙间距为46~69微米。由管口至末端的鳃耙密度递增,耙间距则递减。
鳙鱼的鳃耙呈佩刀状,分基部、颈部和杆部。基部为三角形,是附着鳃弧骨的部分。颈部细而短。杆部呈刀形,是鳃耙的外形。杆部的一边加厚,称背部(向鳃耙沟的一面),另一边薄,称刃部。鳃耙管中的鳃耙结构与管外的相同,但管末端的鳃耙基部特别宽大。
鳙鱼鳃耙的杆部分为宽窄两种。第一列鳃耙中段,每隔3—6条窄鳃耙有一条宽鳃耙。鳃耙
管中也有宽窄鳃耙之分,管末端的鳃耙都是宽的。
鳙鱼鳃耙杆部的两侧各有一列突起,称侧突起(其尖端没有侧突起)。相邻鳃耙的侧突起通常是交错排列的,偶尔也有对生的。第一外列鳃耙中段的侧突起,每毫米平均16.3—17.3个,两突起之间的距离是33.7—41.25微米。鲢鱼的鳃耙比鳃丝长,两者比值是1:0.82—0.83。鳃耙宽约为鳙的1/2。一条体长36厘米的鲢鱼,第一外列鳃耙共1781条,平均每毫米有10.1—16.8条,耙间距平均为33.75—56.25微米。鳃耙杆部的背侧也有侧突起。第一外列鳃耙的中段,平均每毫米有30—30.3个突起。突起间距18.75微米,为鳙的1/2。
鲢鱼鳃耙的排列方式、宽窄两种类型的比例以及在鳃弧骨上的分布规律,都同鳙鱼的相似,但形状与鳙鱼不同。
鲢鱼的鳃耙同鳙鱼不一样,各个鳃耙不是分离的,而是用横连结连成特殊的网。鳃耙刃部把各个宽鳃耙连在一起的横连结称宽鳃耙网或筛膜。它位于每列鳃耙的外侧,又称外鳃耙网。连接窄鳃耙的较窄的横连结,称窄鳃耙网。因为它在宽鳃耙网的内侧,又称内鳃耙网。内外鳃耙网之间也以结缔组织相联系着。外鳃耙网很厚,在自鳃弧骨至鳃耙尖端的1/2—
2/3处有椭圆形穿孔。在筛膜穿孔处可以看出:筛膜向着鳃耙基部和身体后方的方向呈锐角倾斜。这种结构可以使由口进入口腔的水流顺利地通过鳃耙,并向其下部和后方流去。内鳃耙网较细,其内持有薄骨片。每个横连结与窄鳃耙刃部的各个小齿相联结,并连接外鳃耙网和宽鳃耙。
鲢鱼鳃耙管中鳃耙的形状、结构同管外的差别很大。管口处的鳃耙分宽窄两种,宽鳃耙杆部呈“S”形,硬骨质的基部在“S”的中央处,并有一薄片状物把基部和杆部的末端连接起来。杆部的上半部自由悬垂在鳃耙管腔中。管末端的鳃耙网则都是一种类型。管中的鳃耙侧突起不明显。
鲢、鳙鱼的滤食器官的各部分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地完成滤取食物的任务。在生活时,每个鳃弧的内外两列鳃耙不断张开和合拢。张开时和水一起进入口腔中的食物,通过鳃耙、侧突起和鳃耙网,把一定大小的浮游生等滤积在鳃耙沟中,水和较耙间隙更小的物体从鳃孔流出体外。积留在鳃耙沟中的浮游生物等,被水流不断地向后冲击,加上腭褶的波动,使其沿鳃耙沟向咽喉移动。食物到了腭褶变低处靠近咽喉底时,鳃耙管壁肌肉收缩,从管中压出水流把食物驱集一起而进入咽底。
如上所述,鲢鳙在同一水域中摄取的食物相对不同,它们在食性上表现的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两者的滤食器官形态结构不同之故。鳙鱼的鳃耙间距约为57—103微米,侧突起间距为33—41微米;鲢鱼的鳃耙间距为33—56微米,侧突起间距为11—19微米。这就是说,鲢鱼的鳃耙象一片滤取浮游生物的筛绢,但鲢比鳙约密一倍。因此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同水一起进入鳙鱼的滤食器官中,大多数的浮游植物通过该器官排出体外,而大多数的浮游动物被滤积在滤食器官中。所以,鳙鱼肠管中的食物组成主要是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个数比值为1:4.5,但两者体积之比则浮游动物较大)。同水一起进入鲢鱼口腔中的浮游动、植物都被滤积在鳃耙沟中。由于一般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个数多于浮游动物,并由于鲢鱼鳃耙更致密,对水流的阻力相应增大,滤水速度较鳙慢,故滤取水中浮游动物的相对数量比鳙小,因此鲢鱼肠管中的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浮游植物个数:浮游动物个数为248:1,体积相比也是浮游植物大)。
鲢、鳙除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外,并滤食有机腐屑及其它的细菌。在池塘饲养条件下,也取食人工投喂的饲料。
鲢、鳙不能消化纤维质、果胶质和几丁质等,因而对所吃下的具有这些物质构成的密闭外
壳或外膜的浮游生物很难利用。对不具上述物质的构成的壳、膜,或壳、膜上有孔、缝者则能较好地消化利用。
鲢、鳙自鱼苗至成体,随着取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食性也有明显的变化。
二、 青、草鱼的食性
青草鱼的摄食方式为吞食式,主要吞食较大型的水生动、植物。因此,它们的鳃耙短而少,咽齿强壮,角质垫发达。
(一)、草鱼的食性
草鱼吃水草,是典型食植物性的鱼类。它所吃的草类通过咽齿和咽磨切磨成小块后,才吞进消化管,被消化的主要是被磨研破裂的细胞内的原生质,而草类的纤维素利用率很低,故粪便中很多,对水质影响很大。
草鱼的摄食量通常为体重的40%,最大日食量达60—70%。日食量随水温、水质状况有所变化。
草鱼的食物组成随个体长大而变化。当鱼苗体长达9—10毫米时,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它的开口饵料是轮虫和无节幼体。当体长达15毫米时饵料为枝角类、摇蚊幼虫、轮虫。当体长达20毫米时主要吃幼嫩的高等植物。当体长达30—100毫米时,吃幼嫩的水生植物。当体长达10厘米时可吃各种水草、旱草、人工饲料。
(二)、青鱼的食性
青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取食底栖动物,如蚌、蚬、螺等,也食虾和昆虫幼体。它吃的螺、蚌类是以砧状咽齿与角质垫压碎其硬壳后才吞食的
青鱼的食量跟草鱼一样通常为体重的40%,最大日食量达到体重60—70%。日食量随水温、水质状况有所变化。
青鱼的食物组成随个体发育而变化,当体长达7—9毫米时,它的食物组成是轮虫、无节幼体,当体长达13—15毫米时,其食物组成为枝角类、轮虫,当体长达17毫米时,其食物组成为枝角类、小型底栖动物,当达到10厘米时其主要食物为软体动物。
(三)、鲤、鲫鱼的食性
鲤、鲫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鲤鱼的食性偏动物性,鲫鱼则偏植物性,其摄食方式都是吞食。
(四)、鲮鱼的食性
鲮鱼的摄食方式是吞食兼滤食,利用上下颌的角质边缘在水底的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生硅藻、绿藻和丝状藻类。食物组成和消化性与鲢鱼相似,摄食量与水温和溶氧量有密切关系。
第三节 生 长
我国主要养殖鱼类都具有生长快或较快的优点,一般说生长速度是评定养殖生产效率高低的主要标志,从个体大小和生长速度来看,四大家鱼和鲤鱼个体大,生长快,而鲮鲫鱼个体小,生长也较慢一些,一般来说在性成熟前生长快,然后便慢,但各种鱼的生长规律不完全相同,除了与种的遗传性有关,而且与环境条件和放养密度等有密切关系。
一、鲢鱼的生长
鲢鱼由于食物链短,故生长速度较快,雌雄个体的生长没有显著的差异,其生长速度为第二年生长最快,4龄后生长明显变慢。年增重在1—6龄间逐年增加,其中3—6龄增重最快。
二、 鳙鱼的生长
鳙鱼生长比鲢鱼稍快些,4龄前雌雄个体生长速度相似,5龄后雌鱼体重增长比雄鱼大,体长增长1—3龄最快,4龄开始下降。体重增长2—7龄较快,其中3龄增重最大。
三、 草鱼的生长
草鱼生长快,体长增长最快时期为1—2龄,体重增长则以2—3龄,5龄后生长明显变慢。
四、 青鱼的生长
青鱼生长快,体长增长在1—2龄最快,3—4龄变慢,5龄开始急剧下降。体重增长在3—4龄最快,以后仍然持续增长。
五、 鲤鱼、鲫鱼、鲮鱼的生长
鲤鱼生长快,体长增长在1—2龄时最快,体长增长则以4—5龄最快,雌体生长比雄体快一些,不同水体的鲤鱼,生长速度差异很大。
鲫鱼生长较慢,一般到第二年才达到0.1—0.2kg,第三年才达到0.3—0.4kg北方的银鲫比一般的鲫鱼生长快2倍左右,异育银鲫的生长比较快。
乳化柴油鲮鱼的生长速度比四大家鱼慢一些,常见个体为0.5—1kg,一般一冬龄鱼体长增长最快,体重增长较小,二冬龄鱼体长和体重增长都较快。
第四节 繁殖习性(天然繁殖)
一、 青、草、鲢、鳙、鲮鱼的繁殖
这几种鱼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水系中自然繁殖,其中鲮鱼主要分布在两广,福建南部地区,鳙鱼则限于长江,淮河及珠江流域,其它分布很广,在这些江河中,珠江和长江流域的四大家鱼的鱼苗最多,产卵场规模也最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236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长   食物   基部   组成   体长   器官   鳙鱼   摄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