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


背景技术:



2.机床、机械手为精密设备,成本高,操作不当容易引起重大财产损失及人身安全事故,随着机床、机械手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其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精密设备操作方面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要。
3.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真实的场景设备供学员进行操作,由于机床、机械手一般体积都较大,导致学生对其了解不够深入,且现有的上下料实训设备内部结构多为封闭式,实训操作过程中很难讲解其中的具体结构,不利于实训教学的讲解,且学员在不熟悉的情况下,与机床、大型机械手直接接触,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学生会有畏惧心里,不能放手学习;另外,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人工送料,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不仅工作效率低,还会影响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
5.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包括实训台、机械臂、接线板、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传送机构、加工机构及定位机构,所述机械臂、所述接线板、所述上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实训台的预设位置上,所述加工机构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上并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上方,所述定位机构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上并位于所述加工机构的下方,且所述加工机构与所述定位机构设有一定间距。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支架、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和若干托板,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实训台上,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位于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位于所述支架的底部,且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平行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所述托板位于所述支架上,并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沿着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循环移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至少两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上。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轨、滑块和输送板,所述滑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所述滑块的一侧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滑轨的一侧通过连接板与所述输送板连接,所述输送板的顶部设有第三传送组件,所述输送板的底部设有伸缩支杆,所述伸缩支杆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板连接固定,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实训台上。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三角加强筋。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工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压紧组件和钻孔组件,所述
第一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横梁和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其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横梁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方,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固定,
11.所述钻孔组件包括第一钻孔组件和第二钻孔组件,所述第一钻孔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二钻孔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直线轴承位于所述第一钻孔组件和所述第二钻孔组件之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其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部两端设有第二直线轴承,所述第二直线轴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顶部两端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的顶部设有导向定位凸起,所述托板的底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导向定位凸起相适配。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板安装于所述实训台上,且所述接线板上设有若干接线端子。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实训台的底部四角设有脚杯。
16.上述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通过所述机械臂、所述接线板、所述上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所述传送机构、所述加工机构和所述定位机构的配合设置,可以模拟真实的设备工作场景,使学员可以快速地从设备的机构运转情况看出整个装置的原理,能够更容易地学习了解设备的构造以及各组件是如何运转的;此外,该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避免学员的不当操作而对其自身造成伤害,能够有效地保护实训人员的安全,并且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的传送机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的移动组件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的加工机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的定位机构示意图。
23.其中,100、实训台,110、脚杯,200、机械臂,300、接线板,310、接线端子,400、上料机构,500、下料机构,600、传送机构,610、支架,620、第一传送组件,630、第二传送组件,640、托板,650、移动组件,651、滑轨,652、滑块,653、输送板,654、第三传送组件,655、连接板,656、伸缩支杆,657、三角加强筋,700、加工机构,710、第一支撑板,720、压紧组件,721、第一气缸,722、第一横梁,723、第一安装板,724、第一连接块,725、第一直线轴承,730、钻孔组件,731、第一钻孔组件,732、第二钻孔组件,800、定位机构,810、第二支撑板,820、定位组
件,821、第二气缸,822、第二安装板,823、第二连接块,824、第二直线轴承,825、定位柱,8251、导向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如图1至图2所述,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包括实训台100、机械臂200、接线板300、上料机构400、下料机构500、传送机构600、加工机构700及定位机构800,所述机械臂200、所述接线板300、所述上料机构400、所述下料机构500、所述传送机构600分别安装在所述实训台100的预设位置上,其中,所述机械臂200在所述实训台100上沿直线导轨左右移动,所述上料机构400、所述下料机构500在所述实训台100上上下移动,所述加工机构700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600上并位于所述传送机构600的上方,所述定位机构800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600上并位于所述加工机构700的下方,且所述加工机构700与所述定位机构800设有一定间距。
28.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板300上设有若干接线端子310,所述接线板300的设置,可以使学员先进行自主接线,然后再启动整个实训装置,便于学员了解整个装置的工作原理;另外,所述实训台100的底部四角设有脚杯110,所述脚杯110的设置,能够减少该装置与地面的摩擦,使其能够平稳运作。
29.如图3所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支架610、第一传送组件620、第二传送组件630和若干托板640,所述支架610安装在所述实训台100上,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位于所述支架610的顶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630位于所述支架610的底部,且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平行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630,所述托板640位于所述支架610上,在工作过程中,所述托板640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移动到所述第二传送组件630,再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630移动到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以此进行循环上下料。
30.具体地,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63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第四从动轮、第五从动轮、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和第三同步带,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安
装于所述支架610的外侧,所述第一主动轮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第一同步带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上,且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三从动轮、所述第四从动轮、所述第五从动轮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架610的内侧,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三从动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四从动轮与所述第五从动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从动轮、第四从动轮上,所述第三同步带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三从动轮、第五从动轮上。
31.结合图4所示,所述支架610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组件650,所述移动组件650包括滑轨651、滑块652和输送板653,所述滑轨651安装在所述支架610上,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所述滑块652的一侧与所述滑轨65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652远离所述滑轨651的一侧通过连接板655与所述输送板653连接,所述输送板653的顶部设有第三传送组件654,所述输送板653的底部设有伸缩支杆656,所述伸缩支杆656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板653连接固定,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实训台100上。在工作过程中,当所述托板640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移至所述第三传送组件654上时,所述输送板653往下移动,此时,所述第三传送组件654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630平行,并将所述托板640移至所述第二传送组件630,所述托板640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630上继续移动,当移动至另一侧的移动组件650上时,该移动组件650的输送板653会上升,此时,该移动组件650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平行,并将所述托板640传送至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上,实现自动循环操作,节省人力物力;另外,为了保证在移动托板640时能够平稳进行,所述输送板653与所述连接板655之间还设有三角加强筋657。
32.结合图5所示,所述加工机构700包括第一支撑板710、压紧组件720和钻孔组件730,所述第一支撑板710安装在所述支架610上,所述压紧组件720包括第一气缸721、第一横梁722和第一安装板723,所述第一安装板723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710上,所述第一气缸721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723上,且其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724,所述第一横梁72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723的下方,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直线轴承725,所述第一直线轴承7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722连接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723与所述第一连接块724连接固定;所述钻孔组件730包括第一钻孔组件731和第二钻孔组件732,所述第一钻孔组件73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722的一端,所述第二钻孔组件73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直线轴承725位于所述第一钻孔组件731和所述第二钻孔组件732之间。
33.结合图6所示,所述定位机构800包括第二支撑板810和定位组件820,所述第二支撑板810安装在所述支架610上,所述定位组件820包括第二气缸821和第二安装板822,所述第二安装板82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810上,所述第二气缸821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822上,且其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823,所述第二连接块823的底部两端设有第二直线轴承824,所述第二直线轴承824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板822与所述第二连接块823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823的顶部两端设有定位柱825,所述定位柱825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块823上。
34.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825的顶部设有导向定位凸起8251,所述托板640的底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导向定位凸起8251相适配。
35.另外,所述支架610上安装有至少两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上,当所述托板640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移动时,便于所述定位机构800能够准确对
所述托板640进行定位,进而提高加工精度。
36.需要说明的是,在加工过程中,当所述托板640通过所述移动组件650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630上升至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620平行时,所述机械臂200从所述上料机构400抓取待加工零件移至所述托板640上,当第一感应器检测到第一块托板640且第二感应器检测到第二块托板640时,所述定位机构800会往上顶,此时,所述导向定位凸起8251抵接在所述定位槽内,对托板640进行定位,定位后,所述压紧组件720往下压,同时所述钻孔组件730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所述压紧组件720带动所述钻孔组件730往上移动,停止加工,接着,所述定位机构800往下移动,松开托板640,使托板640继续流动,当托板640流至另一侧移动组件650时,所述机械臂200从托板640上抓取加工完成的零件移至所述下料机构500,完成出料,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37.上述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通过所述机械臂200、所述接线板300、所述上料机构400、所述下料机构500、所述传送机构600、所述加工机构700和所述定位机构800的配合设置,可以模拟真实的设备工作场景,使学员可以快速地从设备的机构运转情况看出整个装置的原理,能够更容易地学习了解设备的构造以及各组件是如何运转的;此外,该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避免学员的不当操作而对其自身造成伤害,能够有效地保护实训人员的安全,并且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加工质量。
3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训台、机械臂、接线板、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传送机构、加工机构及定位机构,所述机械臂、所述接线板、所述上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实训台的预设位置上,所述加工机构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上并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上方,所述定位机构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上并位于所述加工机构的下方,且所述加工机构与所述定位机构设有一定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支架、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和若干托板,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实训台上,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位于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位于所述支架的底部,且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平行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所述托板位于所述支架上,并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沿着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循环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至少两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轨、滑块和输送板,所述滑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所述滑块的一侧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滑轨的一侧通过连接板与所述输送板连接,所述输送板的顶部设有第三传送组件,所述输送板的底部设有伸缩支杆,所述伸缩支杆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板连接固定,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实训台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三角加强筋。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压紧组件和钻孔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横梁和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其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横梁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方,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固定,所述钻孔组件包括第一钻孔组件和第二钻孔组件,所述第一钻孔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二钻孔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直线轴承位于所述第一钻孔组件和所述第二钻孔组件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其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部两端设有第二直线轴承,所述第二直线轴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顶部两端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顶部设有导向定位凸起,所述托板的底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导向定位凸起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板安装于所述实训台上,且所述接线板上设有若干接线端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训台的底部四角设有脚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循环上下料的机器人实训装置,包括实训台、机械臂、接线板、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传送机构、加工机构及定位机构,所述机械臂、所述接线板、所述上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实训台的预设位置上,所述加工机构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上并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上方,所述定位机构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上并位于所述加工机构的下方,且所述加工机构与所述定位机构设有一定间距;该装置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员可以快速地了解整个装置的原理,能够清楚地了解设备的构造以及各组件运转配合;该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少学员操作,保护实训人员的安全,且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加工质量。加工质量。加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

姜海青 张振春 童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联嘉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3

技术公布日:

2022/1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2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组件   机构   实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