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垃圾分类现状及优化配置研究——以安阳工学院为例

2021年7月 安阳工学院学报
第 20 卷第 4 期(总第 112 期) Joumal  o£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ly, 2021
Vol.20 No.4(Gen.No.ll2)
D01:10.19329/jki.l673-2928.2021.04.011
高校垃圾分类现状及优化配置研究
—以安阳工学院为例李航,刘然,张洁
(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沙发工艺
摘要:采用调查法■对安阳工学院不同功能分区的垃圾类型、数量、垃圾桶配置进行研究,探讨常见垃圾产生的变化规 律并分析校园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研究优化垃圾桶配置对校园垃圾处理的影响。
关键词:垃圾分类;高校;优化配置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 (2021) 04-0043-04
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师生生活水平的提升 以及高校与校园周边商业、娱乐、运动等行业形成 愈发密切的生态圈,校园垃圾的类型和数量迅速 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生活垃圾分类制 度实施方案》等政策的陆续发布正在推动垃圾分 类在校园内全面实施",依据“源头减量”“推行分 类”的要求,研究高校垃圾分类的特点、产生原因 以及处理存在的问题,对推广实施垃圾分类有积 极的推动作用。
1校园概况及研究方法
安阳工学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西邻 彰德路,东、北两侧紧靠洪河,共分主校区以及南、 北两个校外住宿区,总面积约919 080 m 2,当前在 校师生约2.47万人,其中学生2.33万人,男女学生 比1.15:1,校北宿舍区约0.85万人,校南宿舍区约 0.54万人,校内宿舍区约0.84万人,以及0.1万非住
校生。为方便调研,根据功能属性将校区分为行
政办公区、教学科研区、宿舍区、餐饮区、公共区, 未统计教师生活区、洪河滨河区以及校园周边餐 饮区。实验共设计17个观察点,于2019年3月-6 月、2019年9月-12月以及2020年9月中旬-10月 中旬
进行实验,每个观测点每15天收集1次数据, 并主要关注厨余、纸张、塑料等垃圾类型,对校区 内主要垃圾类型、数量、垃圾桶分布、垃圾容重进 行取样和分析,并研究垃圾产生量的变化曲线,为 校园开展垃圾分类提出优化配置方案。
2数据分析
各分区由于功能属性的不同,产生的垃圾类 型和数量差异较大,从表1可知,园区日均垃圾产 生量为7 041 kg,人均约0.3 kg,从数据看该值仅为 文献公布的居民日均垃圾产生量平均值的25%- 30%旧」。由于一定数量的垃圾在校外餐厅等地产
表1安阳工学院日均生活垃圾调查
注:*该表仅统计观测点收集垃圾,实验废料、由部门统一处理的纸张、工程基建废料等未计
入。**此处的其他垃圾与国家垃圾分类中"其他垃圾(或干垃圾)”不同,该处指除厨余、纸张等以外 的常见类型,包括植物枝叶、废木材、橡胶制品、织物等。***宿舍区的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分 拣较困难,实际数值应略高于该值
功能分区垃圾平均日产量*
(kg/d)校区日产主要垃圾类型及垃圾重量/kg
厨余
纸张塑料
有害其他**
行政办公区23.1  1.814.7
2.10.5
4.0
教学科研区154.9
3.639.726.2  1.883.6宿舍区3 111.22 158.1***51.1
180.5
2.1719.4餐饮区3 637.63 620.0
2.314.4
0.9-
公共区114.2
患者管理系统
14.6  3.950.9-
44.8
总计
7 041.05 798.1111.7
274.1
5.3851.8
收稿日期:2020-11—20
基金项目:安阳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公用、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设计)
作者简介:李航(1981-),男,河南省安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44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年
生并未被统计,因此实际数据应高于该数值。
厨余垃圾是校园最主要垃圾类型,占垃圾日
均产量的82.3%,宿舍区和餐饮区产生了日厨余垃
圾总量的99.6%,高达37.2%的厨余垃圾来源于宿
舍区,主要原因是学生有外卖和带餐在宿舍用餐
的习惯。目前学校的厨余垃圾有两种处理方式,
食堂采用垃圾车统一回收,而宿舍区的厨余垃圾
不分类,常与一次性筷子、塑料包装、餐巾纸、纸张
等一同丢弃,加之厨余垃圾的平均含水量高达
61.2%,极大地增加了垃圾后期处理难度"。公共
区也检出厨余垃圾,主要检岀物包括面食、粥类、
果皮等,主要由学生上课途中丢弃而成。
塑料垃圾日产生量较大,反映出限塑令在校
园实施收效甚微⑴⑵,此类垃圾主要检出物是餐饮
包装,其次包括电子产品包装、快递包装用气泡
纸。宿舍区、教学科研区和公共区是塑料类垃圾
主要产生地,餐饮区反而数量相对较少,宿舍用餐
及途中买餐是造成塑料袋使用量巨大的主要原
因,且带餐用食品垃圾袋未达到0.0025g的标准,
人均每天使用塑料袋4.2个、塑料杯0.4个、塑料瓶
0.12个,折合重量约为11.8g/do分析餐饮区、宿舍
区以及公共区、教学科研区的数据可以看到塑料
垃圾数量与校园活动及季节有较大关联性,如图
1-图4所示,5月初至6月底、11月中旬至12月底
两个时间段塑料制品的使用量迅速增加,两个增
加段均与天气变化以及网络购物有关,冷饮和热
饮购买量增多、网络促销成为刺激饮品包装、零食
包装以及快递包装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另外,
西侧公共区的变化曲线略有不同,该区以体育场
为主,受4月上旬体育赛事、6月上旬文娱演出以及
9月下旬新学期系列活动影响出现三个明显的峰
值。教学科研区的变化曲线与宿舍区相似,但塑
料垃圾存在差异,该区塑料垃圾主要是气泡纸、塑
料水杯等。
( 5妄)
凶恋探
校内餐饮区
校南餐饮区
校北餐饮区
采样标号
图1餐饮区塑料垃圾日均产生屋
毛细管数100
90
80
70
60
50
40
(p/bh)
B
采样标号
图2宿舍区塑料垃圾日均产生量
40
35
30
25
20
15
10
4
(
p
>3
)
B
1X11
4K Q
1
-•一北侧公共区
-•—南侧公共区
「AL东侧公共区
+西侧公共区
采样标号
图3公共区塑料垃圾日均产生量
p
/
6
5
凶®
半焊板式换热器掃
采样标号
图4教学科研区塑料垃圾日均产生量
纸张类垃圾的产生量也较高,教学科研区产
生的纸张类垃圾主要是绘图纸、作业纸、稿纸、报
纸、宣传页,宿舍区和公共区的纸张垃圾类别繁
杂,既包含餐巾纸、卫生纸、一次性纸杯等干垃圾
也含有食品包装纸、体积小且破损严重的瓦楞纸
包装盒等可回收垃圾,使得分拣极其困难。从图5
第四期李航,刘然,张洁:高校垃圾分类现状及优化配置研究45
和图6可知,纸张垃圾产生有5月-6月、11月-12月2个明显的高峰以及9月下旬1个较小峰值,5月开始受
中期检查、期末考试、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影响,纸张使用量和垃圾产生量急剧上升,11月-12月因相同原因又一次出现升高,前者高于后者的原因是5月底毕业答辩结束后,毕业生集中处理废旧报纸、杂志、作业本等无交易价值的纸张。9月下旬新生入校拉动纸张使用量小幅上涨。教学科研区的变化趋势与宿舍区相似,其中中部艺术教学区由于不承担考试任务,因此变化幅度较为平缓,其他教学科研区因6月下旬、12月下旬的考试,垃圾产生量均有加大增幅。
(PH
工)
B
4-14-25-15-26-16-29-19-210-110-211-111-212-112-213-113-2
芯棒
采样标号
图5宿舍区纸张垃圾日均产生量
有害垃圾日均总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宿舍区和教学科研区,教学科研区产生的实验用废料采用统一回收处理的方式,观测点分拣出的有害垃圾主要是电池、颜料、灯管等,宿舍区则主要有电池、化妆品及过期药品,有害垃圾常与厨余垃圾等混在一起丢弃,增加了分拣难度。其他常见类型的垃圾类
型复杂,在教学科研区以实习实验的废弃物为主,常见废弃石膏粉、废旧木材、橡胶制品、玻璃、陶瓷等,公共区则主要是植物枝叶、渣±,均未进行分类并随意倒置在垃圾桶内,对塑料、纸张等造成二次污染,增加了分拣难度。
(p
/妄
)
釆样标号
图6教学科研区纸张垃圾日均产生量
校区垃圾桶常见规格、容重、填充系数等数据如表2所示。餐饮区容重较大于国家平均值卩均,这表
明厨余垃圾回收设施的数量及单位容积略低,在日清理次数为2的条件下,处理负担较重o 宿舍区的容重相对较低,这得益于垃圾桶的投放量巨大,但是由于未经任何分类处理,宿舍区垃圾几乎无分拣可能,行政办公区、教学科研区、公共区的实际垃圾填充系数均较低,日清运次数为1的情况下,垃圾袋浪费率极高。
表2安阳工学院校园垃圾桶情况
功能分区垃圾桶容积
m3
实际容重
g/n?)
理论容重
(kg/m3)
日清运次数
/
实际垃圾
填充系数
理论垃圾
填充系数
行政办公区  1.912.210010.30.75教学科研区1&98.210010.30.75宿舍区26.8116.122510.90.75餐饮区9.4387.036020.90.75公共区  6.218.410010.50.75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校园内合理的垃圾桶配置数量。
式中N为垃圾桶设置数量(个),W为垃圾产生量(kg),B为单个垃圾桶容积(m3),3为日清运次数(次),&为理论垃圾容重(kg/m,)也为理论垃圾填充系数,结果表明在维持清运次数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加垃圾同分类并降低单体垃圾桶容积的方法提垃圾填充系数,进而减少垃圾桶投放量,同时由多分类替换现有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双分类垃圾桶设置,即可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垃圾的处理。
3结论
安阳工学院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未根据高校生活、教学、科研的特点制定园区内垃圾分类相应标准,师生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较为薄弱闪绚,使得垃圾混合放置无法有效的进行分拣,二是垃圾桶配置简单,
园区内常见两种类型的
46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年
垃圾桶,即“可回收/不可回收”的两分类垃圾桶以及不分类圆形垃圾桶,垃圾桶数量与垃圾产生量不相匹配,部分区域垃圾填充率不足0.5,部分区域高达0.9,造成垃圾桶分布不均衡,为改善现状,建议在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依据高校特点颁布校园垃圾分类相关标准、政策和管理制度,通过课堂教育、普及宣传、竞赛活动、劳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培养师生的节约意识和资源回收意识处幻,重点关注厨余垃圾的产生和处理,一方面按照“限塑令”的相关规定着力控制食品用塑料袋的使用,降低塑料垃圾的产生量;另一方面改善厨余垃圾回收的预处理,做好厨余垃圾油水分离,降低垃圾的含水量。在校园引入兑换机制,学校设立资源垃圾兑换点,鼓励学生将自身产生的纸张和塑料等资源垃圾进行整理,兑换文具等物品,提高师生垃圾分类回收的参与度和资源垃圾的回收率。
偏心井口优化设置垃圾桶数量和分布,校园不同功能分区垃圾日产生量差异较大,受填充系数、清运次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垃圾桶在不同功能分区分布极其不均衡,在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可以优化垃圾桶配置,一是根据不同分区的垃圾特点设置垃圾桶类型在行政办公区、教学科研区以及宿舍区采用四分类垃圾桶、公共区采用三分类垃圾桶、餐饮区采用双分类垃圾桶;二是采用小容积垃圾桶,维持现有清
运次数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垃圾桶填充效率,降低成本投入;三是根据校园活动周期和人员分布,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弹性调整不同分区内垃圾桶数量和分布,增加垃圾回收率和处理运力。
参考文献:
[1]曾煜.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分析[J].硅谷,2013,16:127-12&
[2]罗颖诗.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研究述评[J].山东农业 工程学院学报,2013(4):63-65.
⑶沈颖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环境,2011,23(8):13-14.
[4]延爱萍.完善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0.
[5]魏惠荣.小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研究[叨.兰州:兰州大学,2010.
[6]何品晶,章骅,吕凡,等.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基础条件与适宜模式[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 (2):116-120.[7]薛立强,范文宇.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公共管理问题:国内研究述评及展望[J].公共行政评论,2017,10(1):172-196.
[8]徐栋,沈东升,冯华军.厨余垃圾的特性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2011,27(1):130-135.
[9]汪慧,马鸿志,王旭明,等.厨余垃圾的资源化技术[J].现代化工,2004,24(7):56-59.
[10]秦学,李宁,李贵霞,等.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现状及进展[J].煤炭与化工,2015,38(7):35-40.
[11]宋海生.“限塑令”政策评估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2]吴怡青.“限塑令”发布后的变化与反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8-20.
[13]李雅洁,王丹青,刘晓燕,等.高校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优化配置研究:以烟台大学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 (3)
:101-102.
[14]刘芬,李瑞杰,韩瑞霞.高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优化及其可行性分析:以西南大学为例[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3(8):95-99.
[15]张宏艳,王卓然.高校生活垃圾资源化管理的思考[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1):338-340.
[16]董超,曾洁.垃圾分类应从高校做起[J].教育教学论坛,2018(6):7-8.
[17]汪文俊,宾晓蓿,郭宁,等.率先进行高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0(10):31-34.[18]马凤霞,赵权.高校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14(1):11-13.
[19]王然,孙楞娴,成金华,等.髙校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基于全国152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5):21-27.
[20]孙福胜.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人学思考[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4):34-39
[21]王丹青,李雅洁,王长明,等.高校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调查研究:以烟台大学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 (3)
:9-11,
[22]崔炜,孔少飞.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的可行性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26-26.
[23]何雪,白晓燕.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初步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11(3):32-36+40.
[24]霍保全,曾现来,李金泽.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2):28-30.
[25]刘贺,方晓波,麻培侠,等.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机制的研究[J].西部大开发:旬刊,2012(1):34-36,
(责任编辑:郝安林)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2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220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垃圾   分类   垃圾桶   研究   产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