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研究过程

网络视频编码器血压病的研究
  高血压病是一个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发病率已达到13%以上。一旦确诊为高血压病,则为终身性疾病,需要不间断地。高血压病不仅由高血压本身引起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如果血压控制不好,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以影响大脑、心脏、肾脏,造成这些脏器的损害。如果与冠心,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等共同存在,将会导致更为不良后果,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一、高血压病的诊断问题
at89s52最小系统  (一)正确确立血压值
        诊断高血压时确定血压值,通常是用三次非同日同时的平均血压值、也就是说测三天不同时辰的三个血压,取其平均值。量血压时要注意在安静状态下,室温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在20C。左右,要以右手为准,取坐位,当然必要时可以测立位,甚至下肢血压。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目前采用1999WHO定的标准,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模杯轻度      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90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以上诊断标准适用于成人。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年龄>60岁的男性或绝经后的女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二、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传统的中医治病,依赖望、闻、问、切进行辨证论治。因此,传统中医书籍中没有高血压病名的记载。高血压病患者有许多症状,可有头痛、眩晕、心悸、胸痛等,由于有心、脑、肾等损害,甚至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综合这些现象,高血压病可归属于中医的美藤kou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国标规范病名:风眩
  类似于高血压病的描述,历代医家有了许多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是以头痛颠疾,下虚上实。《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则认为:是以木郁发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开创了因痰致眩的先河。金代刘元素认为:风气感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火。而木复火,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张子和认为:眩晕眼涩,胸中有宿元化的痰。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痰湿者,有火痰、七情郁而生痰火,随气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晕也。明代张景岳则强调无虚不作眩。认为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清代王清任认为:瘀血可以导致眩晕、头痛。历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相关症候的病因病机作了详细阐述。
根据中医理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内部肝、肾、心、脾、冲任两脉等脏器经脉阴阳失去平衡所致,引起这种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七情六欲过度、饮食劳伤及年老体衰等。
肝在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医所称的肝,不能与现代医学所称的肝混为一谈,它在作用上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了一部分西医所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精神情绪活动和肝的关系也很密切。古人以为大怒伤肝,也说明了高血压病与肝的关系。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影响到肝的阴阳失衡,可以产生肝阳上亢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肾阴精受到煎熬而亏损,产生肝肾阴虚。
肾在高血压病的中医发生机制中亦占重要地位,而与情绪关系相当密切。《灵枢·本神》: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说明七情与肾的关系。过度的酒烦劳是促使肾阴亏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这是饮食起居与肾的关系。中医所称的肾,与西医所称的肾不尽相同。它在机体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储藏五脏六腑的阴精,是真阴的根源,同时又蕴含着命门的真阳。这些都是人体物质与机能的基础,只宜保藏,不宜亏耗。因此肾病多属虚证。肾脏真阴亏损时,首先影响到肝,肾与肝是子母关系,肾水不足,便易导致肝阳上亢的病变。肾的阴阳相互依附,阴虚之后,则阳亦亏损,而成阴阳两虚。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环节。
心是内脏的主宰,它不仅指现代医学所谓的统帅全身血液循环。《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说明人体生命活动以及精神意识、思维都是心的功能表现,而且这些功能活动又关系到五脏六腑的活动,其中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肾属水,心属火,水火必须相济,如肾阴虚则心火上炎。另外,心主血,肝藏血,心与肝在生理上也有密切联系。当肝阴不足时,除了肝阳上亢外,同时也能使心火上炎,而心火过盛,反过来又使肝阴亏损,高血压病的病程演变中,很多环节都同心的功能异常有关。
脾为后天之本,主要表现为消化、吸收营养以及化生人体必需之气血水液,并统摄血液。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水液代谢障碍,聚湿成痰,也是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冲任是属于奇经八脉的范围之内,中医把它应用到高血压病是一个新的发展。冲任的生理作用,同现代医学内分泌作用有相似之处,冲、任脉与督、带脉相通,连成一体,同肝肾经相连接,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机体内阴阳失去平衡,不论发生在肝、肾、心、脾任何一脏,都能引起高血压病。冲任机能的不平衡,也可以成为形成和加剧高血压病的原因。
历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论述十分详细确切。综合历代医家的认识,联系目前临床实际,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肝阳上亢:多因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郁怒,使肝气郁滞,郁
                    久化火而肝火上炎、或劳伤过度或年老体衰,阴
                    血虚损,失于滋养,以致阴不涵阳,肝阳失去制
                    约引起肝阳上亢。
肝肾阴虚:肝肾同源,同居下焦。肝属木,肾属水,两者为
                    母子关系。两脏有病,往往相互影响。子病可以
及母,母病可以及子。若肝阳上亢,不但耗伤肝
                    阴,亦可损及肾水;而肾阴不足或纵欲伤精,则
                    水不涵木、枯涸肝肾。
痰湿中阻:脾主运化水谷,若嗜酒肥甘,饥饱无常,或思
                    虑劳倦,伤及于脾,可使脾失健运,聚湿成痰
多媒体教室讲台                    。痰浊阻滞中焦,清阳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
                    降,蒙蔽清窍,发为眩晕。痰浊郁而化热,痰
                    火相犯,蒙蔽窍隧,则眩晕加剧。肥胖之人患
                    高血压病,多属此种类型。
下载机心肾不交: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久病之人,肾阴暗耗,
                    不能上承于心,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或五志
                    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
                    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相火上炎,引动心火
                    ,心火不能下济于肾,肾水不能上滋于心,心
                    肾失交。此型在高血压病中常见。
气阴两虚: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或病久伤及脾胃,元气
                    无生化之源,导致气虚;肝火肝阳亢动日久,
                    伤津耗液;亦可在中误用过多寒凉之品,
                    伤及阴液,导致气阴两亏。
阴阳两虚:阴阳互根,阴平阳秘,人乃康健。阴虚日久,
                    则会影响阳气的充足,产生阴损及阳的病理过
                    程,导致阴阳两虚。高血压病后期,往往既有
                    阳虚症状,又有阴虚症状,病情比较复杂难治
冲任失调:妇女进人更年期,则可出现冲任失调,肝肾不足。
                    由此髓海不充,元神之府被扰,出现高血压病的诸
                    多症候。
瘀血内停: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瘀血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许多环节与瘀血有关。忧虑郁怒,五志
                    过极,肝气阻滞,血行不畅日久成瘀;痰浊内停,
                    影响气机,滞气碍血,可致瘀证;阴虚内热,煎熬
                    津血,血凝成瘀;阳虚内寒,血失温煦,行滞生瘀
                    。瘀阻脑络,清窍失聪,眩晕渐作。
三、中医基本原则
  高血压病的中医基本原则分治标及治本两个方面。
1、治标法则  治标法则针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表象,缓解高
            血压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见证,一般都应用于
            早期病员,也可贯通于高血压病的各个
            阶段。治标的法则包括平肝潜阳、宁心安神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3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143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血压病   不能   血压   眩晕   关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