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记李玉院士和他的食用菌团队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考察期
快速厌氧胶间,前往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看着当地黑木耳、玉木耳喜获丰收,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硬核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柞水木耳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小木耳,大产业!”
柞水李玉院士工作站
柞水木耳与李玉院士有着“千里之
缘”——柞水木耳产业正是李玉研究团队在当地对口科技帮扶的精准扶贫产业。
秦岭南麓大山腹地,因柞树多而出名。
柞树又叫“耳树”,顾名思义就是生长木耳的
opbi
树,这种树上生长的木耳品质高,也很珍贵,当地农民也一直有种植黑木耳的习惯。然而由于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柞水县贫困面广且程度深。全县有脱贫任务的村79个,2014年初,当地贫困发生率高达44.04%。从2017年开始,柞水县开始把木耳产业作
谭碧生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制定了“1153”发展计划,即1万亩土地、1亿袋规模、5千吨产量、3亿元产值。那时,柞水木耳产业的现状是起步晚、基础弱、链条短,在关键核心环节上缺乏技术支持,面临的困难很多。
经科技部第30届科技扶贫团柞水执行团牵
线搭桥,柞水李玉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李玉
——记李玉院士和他的食用菌团队
文/许彦鹏  吉林农业大学
指导学生实验
北香菇的主要出口力量,“南菇北移”基本实现。自蛟河县黄松甸到珲春市的吉林东北部“百里食用菌长廊”基本建设成型,形成了一条东部木腐菌的优质产业带。
为更好地推广蘑菇种植技术,李玉创建了政府、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中试基地、协会会员“五位一体”推广示范模式,探索出以“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食用菌“五位一体”科技扶贫新模式,培训技术骨干8000多人,辐射带动菇农3万余户,累计推广面积50多亿袋,创
3个“R”,即Reduce、Reuse、Recycle,翻译成中文就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什么经济模式能真正符合这3个“R”?食用菌产业当之无愧——以秸秆为代表的农业废弃物,在生产完食用菌之后再还田、再入池、再做燃料,这个过程就非常好地体现了3个“R”的标准。李玉院士还为食用菌产业总结了5大特:
不与人争粮。喂养牲畜是需要粮食的,不管是养牛还是养猪,不用粮食喂养牲畜就长不大,就没有产出,但是食用菌的生产就不需要粮食,只要有秸秆,有菌种,创造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就可以了;
不与粮争地。种植食用菌可以不选择好地,对于粮食生产来说,良田才能高产,可是食用菌不需要,只要创造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戈壁滩、山洞中也可以种植食用菌。与此同时,食用菌还是非常好的粮食,菌类蛋白的质量要远远高于大豆蛋白,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
不与地争肥。菌类的种植不需要上肥,并且菌类生产中产生的下脚料还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用它培肥的土壤生产出来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质量要明显高于其他产品,就是说菌类生产不但不争肥料,
还能提供肥料;
不与农争时。食用菌的种植不需要配合时间,任何季节,只要想种就能种得出来,农民农忙的时候可以不种食用菌,农闲的时候再种植,所以食用菌的种植是给“懒汉”干活儿创造条件;
不与其他争资源。同其他农业产业相比,菌类生产是节水的。生产同比例的干物质,比如水稻、小麦、玉米,食用菌的用水量是其几百分之一。
李玉说食用菌生产是“利万物而不争”的一个产业,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和很好的市场前景。
厚积薄发建设菌类种质资源库
30多年前,李玉师从被尊称为菌物学始祖的周宗璜教授。周宗璜于1934年获法国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开创了我国菌物学研究。菌物即蘑菇,这是一个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第三世界”。黏菌,是菌物的一种,颜艳丽,个体小;黏菌学,是菌物学的一个分支。现在,李玉是这个学科的领军者。30多年来,李玉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并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的菌类种质资源库。迄今李玉搜集的黏菌种数超过世界已知黏菌数的2/3。他发现并命名了38个菌物新种,建立了一个新属,发现了148个新记录种。2007年,李玉主持的“重要黏菌类系统分类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的黏菌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菌类研究的空白,使我国黏菌事业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线基地指导玉木耳生产
李玉研究团队深入全国所有省区开展菌物资源调查,系统开展菌类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等基础研究。获得1.2万份标本与菌株,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400余种,率先对黏菌纲目中所有的重要科、属、种进行了超微结构、个体发育、化学成分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并成为我国第一位对黏菌进行属、科、目3级系统分类的专家,使我国黏菌的研究跃居世界前列。2015年,李玉院士荣获中国菌物学会首届戴芳澜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表彰其在中国菌物研究上的突出贡献。
野苹果园
李玉先后主持科技部、农业部等科研项目40余项,带领学生筛选和驯化、选育出适宜东北地区气候的白阿魏菇、雪茸等39个珍稀蘑菇品种;创新和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尤其是对北方6个主要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和体系进行了总集成和全面创新,解决了北方食用菌发展中的工程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国家“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的食用菌发展战略。
投注系统李玉怀揣食用菌产业强国梦,在菌物研究的道路上潜心钻研,围绕作物秸秆基质化利用,突破了食用菌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和高效育种两大技术瓶颈,在国内率先建立食用菌原生质体制备和遗传转化技术体系,选育黑木耳、玉木耳等广适性品种45个;集成创新出两棚制花菇生产、米菇间作、全株高值化利用等9项生产工艺或标准体系,全日光间歇迷雾栽培黑木耳、小孔出耳等12项原始创新关键技术,颠覆了食用菌须棚室遮光保湿栽培传统理念,填补多项世界空白,为做大做强我国食用菌产业,
维护国家食物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李玉带领团队相继开展了符合北方生产环境的黑木耳、榆黄蘑、元蘑、香菇的系统研发,创建了从种质评价直到形成产业化的食用菌工程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了6个北方主要食用菌标准技术体系,建设了21个产业化示范基地,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化。
119b40年来,李玉经历并见证了我国食用菌产业从简陋的地沟、菇棚,到花园式的基地;从传统的庭院式生产,到现代化的工厂化生产的发展过程。
应俄罗斯邀请,李玉出版了俄文版《传统中医药学中的蘑菇》,由俄国基洛夫出版社出版,非常受欢迎。他和两个助手先用中文写成,再译成英文,把主要和专用名词翻译成俄文,还配以大量的珍贵图片,一起提供俄方,由俄方把书稿集成后正式出版。俄罗斯专家们非常欣赏李玉的成就。2005年2月15日,李玉成为第5位获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科学家。
(责编:朱广清)
指导学生实验一线基地指导黑木耳生产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120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食用菌   生产   菌物   研究   菌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