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临时通风施工方案2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2
1、通风设计依据    2
2、编制原则    2
二.工程概况    2
1、工程概况    2
2、区间工程地质     2
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2
4、水文地质条件    3
双向节流阀
三.通风设计标准     3
四.通风设计的原则    3
1、通风系统    3
2、通风设备    3
五.通风方案    4
六.施工通风检测     5
1、风速测定    5
2、风速测定要求    5
3、计算表速和隧道的平均风速    8
七.施工通风安全措施    8
1、施工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8
2、主要通风机司机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10
2、施工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11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施工通风是地铁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是地铁安全施工的关键。合理的通风系统、 理想的通风效果是实现地铁快速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 证。根据以往地铁通风经验及对当前通风设备技术性能的调研结果,按照自成体系的 原则,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地铁通风方案。
1、通风设计依据
⑴茶亭站-达道站施工图;
⑵《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⑶《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对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锅炉减温减压装置
盾构掘进起讫里程为K12+265.676,终止里程为K11+036.874,从大里程往小里程 掘进,总长度为2461.978m,其中上行线长1231.839m,下行线长1230.139m。区间隧 道覆土最大厚度24m,最小厚度13m。在SKU+450.0处设联络通道,覆土厚度为20m; SK11+845.518处设联络通道及泵站,覆土厚度为24m。
本区间有4个平曲线,最小曲线半径为299.851m,线间距从9.1m变化到16m;纵 断面均呈“V”字型,最大坡度25%°。
2、区间工程地质
区间隧道通过及影响范围内地层中淤泥、淤泥质土为软土,流塑,易产生蠕动变 形;粉质粘土,可塑,为硬土层,性质较好;中砂为饱和性砂土,松软,富含承压水, 易产生涌水、涌砂,极易坍塌变形;粘土、粉质粘土为残坡积层,硬塑,性质较好; 残积砂质粘土、全风化花岗岩为残积土及风化层,含石英颗粒,性质较好。
本区间所在地层主要有③1淤泥、⑦粉质黏土、⑧2中砂、b砂质黏土。
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等的规定, 并结合《石家庄市轨道交通1号线1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施工范围地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场地 类别为III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55s。
背胶橡皮布4、水文地质条件
达道站北端头从上向下地质依次为 4m厚杂填土、3m厚暗浜、4.5m厚砂质 粘土、10.5m厚残积砂质粘土、5.5m厚全风化岩。其中洞门范围内地质为残积 砂质粘土和全风化岩。地下水赋存于浅部的杂填土,地下水位为 4.3m。
三.通风设计标准
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职业健康及安全标准:
往复锯片⑴空气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⑵粉尘容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 2mg。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性粉尘不得大于4mg。
⑶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
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开挖工作 面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大于30min;
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⑷隧道内气温不得高于28℃。
⑸隧道内噪声不得大于90dB。
⑹道施工通风应能提供洞内各项作业所需的最小风量,每人应供应新鲜空气 4m3/min。
四.通风设计的原则
1、通风系统
隧道掘进工作面都必须采用独立通风,严禁任何两个工作面之间串连通风。隧道 需要的风量,须按照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并按允许风速进行检验,采用其中的最大 值。隧道施工中,对集聚的空间和台车附近区域,可采用空气引射器气动风机等设备, 实施局部通风的办法。隧道在施工期向,应实施连续通风。
2、通风设备
3.2.1压入式通风机必须装设在洞外或洞内新风流中,避免污风循环。通风机应 设两路电源,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应在15min内接 通,保证风机正常运转。
3.2.2必须有一套同等性能的备用通风机,并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3.2.3隧道掘进工作面附近的局部通风机,均应实行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 用线路及风电闭锁、瓦电闭锁供电。
3.2.4隧道应采用抗静电、阻燃的风管。风管口到开挖面的距离应小于5m,风管 百米漏风率应不大于2%。
五.通风方案
本隧道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采用压入式通风是在洞门安装主风机将新鲜空 气压入,新鲜空气由正洞流入, 将洞内正洞的污浊空气挤出洞内,形成循环风流。
风量和风压计算:
隧道正洞进口施工均按无轨运输,采用巷道通风,隧道正洞通过风筒压入式向工 作面通风。
⑴隧道正洞风管漏风损失修正风量
洞外风机通过通风管为工作面供风,通风计算取最大通风长度L= 1000m。风管
百米漏风系数B为2%,风机所需风量为Q机为:
B=L/100=1000/100=10
A二(1-p ) b= (1-0.02) 7=0.97
Q = Q /A=1000/0.97=1031m3/min
⑵风压计算
C=p XL=1X 1000=1000; W=C/2D=1000/(2X 1.5)=333.3
S 风管=n D2/4=1.77m2r=Q /S 风管=1031/1.77=582m/min
H XWX -2=0.0078 X 333.3 X 12.592=412Pa
式中:p ——空气密度,按=1.0kg/m3计。
0——风管内平均风速。
系统风压H=h+ h+ h+ h其他,为简化计算,取H=1.2H
H=1.2 H =1.2X412=494.4Pa。
⑶平导风量及风压计算
①计算参数:
计算参数如下:供给每人的新鲜空气量按m=4m3/min计;风管百米漏风率B =1%, 风管内摩擦阻力系数为=0.0078,风筒直径为1.0m。
②风量计算
按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要求计算风量
Q 风速=VminXSZX60s=1.0义 18义60s=1080(m3/min)
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风量
Q 人员半导体除湿=4XmX1.2=4X40X1.2=192(m3/min)
m一坑道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正洞按40人计。
风机选型
工区
立式鼓风机风机型号
高效风量 (m3/min )
风压Pa
功(kw)
数量
备注
进口
轴流风机
SDF-NO13
2691
930~5920
132X2
2
其中1台备 用
六.施工通风检测
隧道必须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对掘进工作面和其他用风 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 应根据测风结果采取措施,进行风量调节。必须有足够数量的通风安全检测仪表。仪 表必须由国家授权的安全仪表计量检验单位进行检验。
1、风速测定
对于隧道中的风速,一般应选用中速风表(0.510m/s )或低速风表(0.35m/s ) 进行测定。中速风表一般为翼式风表,图A1为AFC—121型翼式风表,测量时,手指 按下启动杆,风表指针回到零位,手指放开后红计时指针开始转动,此时风表指针 也开始计数,经1min后风速指针停止转动,计时指针转到初始位置也停止转动,风 速指针所示数值即为表速,单位为:格/min。
2、风速测定要求
由于空气具有粘性和隧道洞壁壁面有一定的粗糙度,使得洞内空气在流动时会产 生内外摩擦
力,导致了风速在隧道断面上的分布并非是均匀的。风速在洞壁周边处风 速最小,从洞壁向隧道轴心方向,风速逐渐增大。通常在隧道轴心附近风速最大。在 测量隧道平均风速时,如果把风速计(风表)停留在洞壁附近,测量结果将较实际值 偏小;风速计位于隧道轴心位置时又使测量结果偏大,因此测定隧道平均风速时,不 能使风速计停在某一固定点,而应该在隧道横断面上按着一定路线均匀地测定,其数 据才能真实地反映出隧道的平均风速。
为了测得隧道平均风速,测风时可按定点法(即将隧道断面分为若干格、风表在 每格内停留相等的时间)进行测定,然后求算出平均风速。图A2所示为风速测定点 布置示意图。
图A1 AFC—121型中速翼式风表
1—开关闸板;2—回零推杆;3—表头;4—外壳;5—底坐;6—风轮;7—提环
用机械式风表测量隧道平均风速步骤如下:
@、进入隧道内测风时,首先要估测隧道内的风速,然后再选用相应量程的风表 进行测定;
b、取出风表和秒表。将风表指针回零,然后使风表迎着风流,并与风流方向垂 直,待翼轮转动正常后,同时打开风表的计数器和秒表,在巷道内每个点每次测定 1min的时间,然后关闭秒表和风表,读取风表指针读数(格/min),并作记录;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4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106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隧道   通风   施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