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村”的时代脚印

“难民村”的时代脚印
    他是一枚栗子,在这片土地扎根。春风化雨,傲雪斗霜,一片林成焉,一座山获焉。
  生活于斯,奋斗于斯,他也站成了一座山。
  ――采访手记
  上篇:问山
  难民村在呼唤
  有时,抉择决定人生。1991年,时双印走在人生十字路口。
  正是仲冬时分,太阳从蛤蟆石岭那面的河北天空滚过来,慵懒地俯瞰这方土地。洪川村冷风凛冽,寒气袭人。
  就在几小时前,观音台这个农家院的北房,时任丁峪乡党委书记王来锁的话语还在响起。
  “双印,我们认为你接任洪川支部书记最合适。”
  “王书记,不是我不想当,实在是客观情况不允许。老婆教书,家里家外都得我来做。我不想因为我耽误村里的工作。”
  时双印态度诚恳,说话实在。
  “知道你有困难。可是,你也知道,村党支部正是青黄不接时候,实在挑不出合适人选担任支部书记。乡党委经过再三考虑,才做出这个决定。”
  时双印低头不语。手指间夹着的石林烟丝丝袅绕,烟灰积了老大一截。
  “你是个党员,关键时刻,能给党组织讲条件?”
  既然党委书记放了狠话,时双印只得点头,答应代理支部书记七天。
  王书记走后,时双印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妻子不在家,女儿在30里外的丁峪念初中。一连几天,送走在五里远的朱石铺读小学的儿子,便坐在街门口发呆。
  居高临下,眼前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一个89户270口人的晋冀边境小村。远处,北面的段岭、神虎岭和东面的蛤蟆石岭构筑起屏障,将村庄团团围定,只在东南角留个豁口通往河
北省赞皇县的黄北坪、王家坪、虎寨口,再就是西面的出口,迂回曲折连接着山外。再远,则有古长城遗迹。时间的大树将一片叶子遗落于深山中,任其飘零,自生自灭。时代的大纛随风摇曳,把一个孰去孰留的两难命题抛给这个刚逾不惑、虎背熊腰的山里汉子,令他五内熬煎,寝食难安。
  妻子从学校回家,见他焦躁不安,便说,“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愁头?该决定就决定,还没见过你这样拖泥带水呢!”
  妻子胡翠花比汉子小一岁,温柔贤淑,有知识女性气质。两人青梅竹马,结婚生子,一路走来。知夫莫若妇,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是个坚强果断自信,可以信赖托付的真汉子。
无人机吊舱>缎纹织物  十九年前,她念平定师范中师,他在丁峪中学高中毕业后留校任事务长。一纸征兵命令,他辞去工作,非报名参军不可,任是谁都劝不住。此一去,就是六年。
  1978年,她已有了五年教龄,他却复员回到农村。一条红线将早已相识相知的两人牵到了一起。他问她,“咋样?”她红着脸,抿嘴笑,“你说怎样?”面对不对称的天平,汉子一言九鼎,“婚事就这么定了。我就不信,我这辈子会窝在农村!”
升华仪
  家里穷,结婚时只给新娘做了一身新衣服。买下的两双新袜子,双印说,给大嫂一双吧,她家太穷。结婚头天晚上,她说,我还没鞋呢!他笑了,“你在娘家时就不穿鞋?”随后正言,“只要努力,以后咱什么都会有的!”
水库闸门
  往事如烟,誓言若磐。他的决断总是有根有底,言出行随,谁听谁信,花见花开。而今这是咋的啦……
  若干年前,洪川还不是村落。据说有条山西通往河北的古道,就在附近的红石崖间。村里有人见过青石路上有斑斑驳驳的牲口蹄印,路面也被磨得溜光。古道旁有个杀牛岗,晋人贩牛至此,常在附近的集市宰杀,血流成河,故名洪(红)川。蛮荒之地,偏远闭塞,却难得山高皇帝远,远离官戎匪盗,冀晋两省的赞皇、元氏、武安、井陉、平定、昔阳六县常有逃荒、避役、躲兵之难民,乞讨至此,聚族而居,开荒种地,苟且偷安,此地便成为有名的“难民村”。洪川何时建村,已无从考证,据传村中观音庙挂一口清代大钟,上面铸刻有“洪川村”字样,后来一场山洪,寺庙被毁,钟被冲到15里外的李家庄河滩,有人捞起,吊在戏楼,又毁于匪患。村里有人盖房,掘土时曾发现年代不详的大板瓦。时家先人从元氏县逃荒而来,至双印已然六代。照此推算,至迟二百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这里便有人居住。
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
  斗转星移,世事更易,多少桑田成沧海,这里却似乎仍为世外桃源。双印、翠花都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山外人的生活早有了现代气息,而这里的乡亲们还住着原始的草房。这种房屋,用木头搭架子,上面苫盖着厚厚的谷草,一年加一层,倒是不怕下雨下雪,但潮湿阴暗,不宜人居。双印、翠花都在这样的草房里长大,15岁前没见过砖瓦房什么样子。没有土地,满山遍野的原始森林,人们硬在石头缝间刮土,造成“巴掌田”、条条地,满打满算不过180亩,人均仅6分。土薄地寡,种着几十年一贯制的老品种二黄玉茭,打下粮食交了公粮就不够吃了。糠菜半年粮,留给时双印的记忆太多太深。而山上原始森林资源丰富,砍山卖木头、劈柴烧木炭便成为洪川人谋生的重要手段。山间无路,木头、木炭需远走五里,到朱石铺才能运出。时双印在朱石铺读书时,上学常要捎扛一木炭或一捆(4根)抬杆。舍此便没有赚钱门路,用核桃仁、桃杏仁当油炒菜司空见惯。这种状况,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仍没多少改变。1992年,村会计的账面上,全村人均收入仅区区120元。反正哪里也受穷,不少人觉得此地无望,解放后或另择高枝,或迁返原籍,洪川因此减少了一百多口人。
速录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2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04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在   木头   决定   支部书记   双印   木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