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

木板削削削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致病,但它是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原核生物的主要特征:细胞核为拟核,无核膜,细胞质中缺乏象高等动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为70S,以二分分裂繁殖。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其大小为:0.5~0.8μm×1.0~3.0μm。周身鞭毛,能运动,具致育因子的菌株还具性菌毛。
1.形态结构
1.1 细胞壁  位于大肠杆菌的最外层,厚约11um,分为两层,即外膜和肽聚糖层。外膜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占细胞壁于重的80%,厚约8nm,位于肽聚糖层的外侧,主要由磷脂、蛋白质和脂多糖组成。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也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和其抗原性、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肽聚糖层由1~2层网状的肽聚糖组成,占细胞壁干重的10%,厚约2~3nm,是细菌等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成分。大肠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链、短肽和肽桥三部分组成。聚糖链由N-乙酸葡糖胺和N-
乙酚胞壁酸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短肽由L-丙氨酸→D-谷氨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D-丙氨酸组成,并由L-丙氨酸与胞壁酸相连。一条聚糖链短肽的D-丙氨酸与另一条聚糖链短肽的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直接形成肽键(肽桥),从而使肽聚糖形成网状的整体结构。由脂蛋白将外膜和肽聚糖层连接起来,从而使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内衣消毒柜1.2 细胞膜  大肠杆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其它生物细胞膜的结构相似。但其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且种类多。其细胞膜具选择透性,从而可控制营养物质进出细胞。大肠杆菌细胞的生物活性非常活跃,含有丰富的酶系。如各种脱氢酶系,氧化磷酸化酶系,电子传递系统,透性酶等。因此细胞膜是原核生物能量转化的场所,并能通过它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并可传递信息,参与细胞壁的合成等。
距离保护1.3 细胞质  细胞质是细菌的内环境,是蛋白质、各种酶类和核酸生物合成的场所,也是吸收营养物质后进行物质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场所。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含有糖原颗粒、核糖体和质粒等结构。
l.3.1 核糖体  核糖体是细胞质中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大肠杆菌的
核糖体呈椭圆球形,体积为13.5nm×20nm×40um。由65%的核糖核酸和35%的蛋白质组成。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分散在细胞质中,完整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30S和50S两个大小不同的亚基组成。
l.3.2 质粒  在大肠杆菌中,除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体之外,还有一种闭合环状的双链DNA遗传因子,即质粒。质粒具有自我复制的特性,不同质粒的基因及质粒和染体基因均可发生基因重组,质粒可通过细菌的接合而转移,也可随细胞的分裂而传递或丢失。由于质粒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中质粒经常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大肠杆菌中已发现的质粒有F因子、R因子和Col因子等。
F 因子
又称致育因子,是最早发现的质粒。分子量63×106D,94.5Kb,约为大肠杆菌染体的2%。F因子的基因含有3个主要基因,分别负责插入、复制和转移的功能。含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为雄性,用F+表示,不含F因子的大肠杆菌称为雌性,用F-表示。通过F+和F-细菌的接合F因子可经性菌毛传递给F-菌株,使F-菌株转变为F+菌株。F因子可单独存在,也可以通过同源重组整合到细菌的染体上。
R 因子
最早于50年代由痢疾志贺氏菌中发现,后来发现大肠杆菌也含有这种质粒。R因子常由相连的两个DNA区段组成。一个为抗性转移因子,它含有调节DNA复制和拷贝数的基因。转移基因及四环素抗性基因。另一个为抗性决定因子,其上含有青霉系、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等抗性基因。
Col 因子
即产大肠杆菌素因子。它编码有控制大肠杆菌素合成的基因。大肠杆菌素的化学成分为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它能通过抑制复制、转录、转译或能量代谢而专一性地杀死不含Col因子的其它肠道细菌。
ysn-2641.4 拟核  大肠杆菌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没有固定的形态,结构简单,称为拟核,也称细菌染体。拟核具有高度紧密的结构,由RNA、蛋白质和超螺旋环状DNA组成。大肠杆菌的全部基因都包含在这条DNA上。环状DNA的总长度可达1300μm,分子量为2.8×109D,大约含有3000~4000个基因,目前已经确定了1400多个基因的结构、功能及
在基因图上的位置。通过研究大肠杆菌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可揭示其它生物的遗传现象和规律。
1.5 特殊结构
1.5.l 荚膜  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外分泌的并位于细胞壁外侧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大肠杆菌的荚菌的荚膜主要由多糖组成,具有抗原性,构成了大肠杆菌的表面抗原,即K抗原。
1.5.2 鞭毛  鞭毛是某些细菌长在细胞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状的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根,长为菌体的苦干倍,最长可达70μm,直径一般为10~20nm。鞭毛由鞭毛蛋白组成,构成了细菌的鞭毛抗原。大肠杆菌为周身鞭毛,和其运动有关。若将大肠杆菌穿刺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它将沿穿刺线向周围扩散生长。大肠杆菌的细胞表面还含有一种比鞭毛更细、较短且直硬的丝状体叫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主要用于吸附于动植物、真菌以及各种细胞的表面,有的是噬菌体吸附的位点。性菌毛是在F因子的控制下形成的,它是细菌接合的“工具”。通过性菌毛的接合,可在细菌之间传递质粒或染体基因等。
2.生理生化
2.1 产能代谢  大肠杆菌为兼性厌氧菌,其营养类型为化能异养。呼吸类型为: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和发酵产能。
2.1.1 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大肠杆菌可以利用葡萄糖等作为碳源和能源。葡萄糖经EMP途径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经TCA循环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并从中获得大量能量。在此过程中,底物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最后交给氧。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其功能之一是传递电子,功能之二是将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ATP,即电子传递磷酸化作用。大肠杆菌呼吸链的组分与线粒体呼吸链的组分有所不同,但详细组分还不是十分清楚。大肠杆菌的呼吸链上有两个部位释放质子(线粒体呼吸链上有3个部位释放质子)。因此大肠杆菌呼吸链的P:O比为2,即一对电子经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可得到两个分子的ATP。
2.1.2 无氧呼吸  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下的氢经部分呼吸链传递,最后交给氧化态的无机物(个别为有机氧化物)的呼吸类型。大肠杆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酶,在无氧条件下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金属防护罩2.1.3 发酵  发酵是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在此过程中,有机质氧化释放的电子不经电子传递链而是直接交给另一内源性有机物。基质在发酵过程中氧比不彻底,发酵的结果仍积累某些有机物。大肠杆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混合酸发酵,通过发酵将葡萄糖转变成琥珀酸、乳酸、甲酸、乙醇、乙酸、H2和CO2等多种产物。大肠杆菌将丙酮酸分解成乙酰辅酶A与甲酸。甲酸在酸性条件下(pH6.2以下)经甲酸氢酶进一步分解为CO数据抽取2和H2,因此大肠杆菌发酵葡萄糖既产酸又产气。
2.2 生化反应  由于上述大肠杆菌进行混合酸发酵产生较多有机酸,使发酵液pH下降到4.2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红。故大肠杆菌甲基红反应阳性。产气气杆菌发酵葡萄糖形成的丙酮酸经缩合脱羧转变为乙酰甲基甲醇,进一步还原为2.3-丁二醇。乙酸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氧化生成二乙酸,二乙酸与精氨酸中的胍基起反应生成红化合物,此反应为V.P.反应。产气气杆菌发酵葡萄糖的V.P,反应阳性。由于大肠杆菌发酵葡萄糖不产生2.3-丁二醇,故大肠杆菌V.P.反应阴性。V.P.试验、甲基红试验对大肠杆菌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大肠杆菌还具有氧化酶阴性、不液化明胶、产生吲哚、不利用柠檬酸盐以及在三糖铁琼脂培养基中不产生H2S等生化反应特性。
早期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研究大肠杆菌,揭示了许多生命的现象和规律。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设想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1958年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材料,用实验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的有效性。1969年凯恩斯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证明了大肠杆菌环状DNA的半保留复制。1968年冈崎发现了冈崎片段。至20世纪70年代,大肠杆菌的复制过程已相当清楚,从而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细胞分裂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2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027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因子   细菌   基因   质粒   发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