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增压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2.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空气密度,以达到增加进气量的目的,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废气的动能来推动涡壳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后进入发动机,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会产生较多的废气,这时涡壳流道需要更大的截面来保证废气的顺利排出;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所产生的废气减少,这时涡壳流道需要较小的截面来利用废气做功,发动机的转速不同,对涡壳流道的进气流量需求不同,进气流量与涡壳流道截面的大小适配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如果为了适应低转速,涡壳流道截面设计的过小,提高低速性能就会影响高速性能;反之,为了适应高转速,涡壳流道截面设计的过大,提高高速性能就会影响低速性能,影响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并增加油耗。
3.根据中国专利网公开的公告号为“cn 216477560 u”的“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包括与压气机壳体相连的涡壳,涡壳内设有a流道和b流道,涡壳设有双阀结构,双阀结构包括流量调整阀和旁通溢流阀,a流道通往b流道之间设有流量调整阀;a流道或b流道上单独设有旁通溢流阀,或a流道和b流道共同使用一个旁通溢流阀,涡壳上设有联调装置,用于调节流量调整阀和旁通溢流阀的开度,一方面,实现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由a流道进入b流道参与做功,由此获取较大的流通能力和做功能力,另一方面,当发动机的进气压力超出设定值时,旁通溢流阀开启,直接排出不参与做功部分废气,充分保护发动机及涡轮增压器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燃油经济性,适用于内燃机配件技术领域。
4.上述专利中虽可根据流量对涡轮增压器进行改变,以此来增加涡轮增压器的适用范围,但为了达到上述效果需在涡轮增压器外侧设置两个执行机构,通过两个执行机构对涡轮增压器中调节阀、溢流阀进行控制,如此便会导致设备整体的运作成本增加,同时还需对两个执行机构进行单独控制,使用起来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无法更好的对涡轮增压器中的流通量进行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包括与压气机壳体相连的涡壳,所述涡壳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所述涡壳的外侧设置有执行装置,所述涡壳的一侧位于所述执行装置的一端分布有用于对所述涡壳内流通量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涡壳外侧的收纳仓,所述执行装置的一端连接有贯穿至所述收纳仓内侧的推杆,所述涡壳的内侧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板,所述涡壳的内侧位于所述第一阀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
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设置有溢流孔,所述限位槽的内侧位于所述溢流孔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阀板,所述第二阀板的底部设置有贯穿至所述收纳仓内侧的连接块,所述推杆的顶部位于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梯形块,所述收纳仓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二梯形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梯形块。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槽内侧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阀板的直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阀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流道一端的大小相等。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阀板的底部通过所述连接块、所述第一梯形块与所述推杆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梯形块、所述第二梯形块的顶部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相契合的滑槽,所述推杆的顶部同样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相契合的滑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梯形块顶部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梯形块底部宽度相等。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阀板、所述第二阀板的可移动距离分别与所述第一梯形块、所述第二梯形块的高度相等。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一个流道单独做功无法满足所需的废气流通做功时可通过执行装置来对推杆进行拉拽,推杆进行移动时便可通过带动第一梯形块进行移动,如此便可第一梯形块的斜面来使连接块对第一阀板进行拉拽,由此便可使两个流道同时用于废气流通做功;当发动机转速更高时,可通过推杆的移动来使第二梯形块进行移动,以此来使第二阀板失去对溢流孔的遮挡,如此便可直接排出不参与做功部分废气,充分保护发动机及涡轮增压器的正常工作,保证燃油经济性,同时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整个过程只需一个执行装置便可完成,如此便可减小设备的运作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涡壳一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块与第二梯形块的连接示意图。
16.图中:1、涡壳;2、执行装置;3、调节机构;301、收纳仓;302、推杆;303、第一阀板;304、第一梯形块;305、溢流孔;306、连接块;307、第二梯形块;308、限位槽;309、第二阀板;4、第一流道;5、第二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包括与压气机壳体相连的涡壳1,涡壳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流道4与第二流道5,涡壳1的外侧设置有执行装置2,涡壳1的一侧位于执行装置2的一端分布有用于对涡壳1内流通量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3,调节机构3包括有设置于涡壳1外侧的收纳仓301,执行装置2的一端连接有
贯穿至收纳仓301内侧的推杆302,涡壳1的内侧位于第二流道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板303,涡壳1的内侧位于第一阀板303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308,限位槽308的内侧设置有溢流孔305,限位槽308的内侧位于溢流孔30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阀板309,第二阀板309的底部设置有贯穿至收纳仓301内侧的连接块306,推杆302的顶部位于连接块30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梯形块307,收纳仓301的顶部位于第二梯形块30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梯形块304。
19.在本实施例中:在该设备进行运作时可使废气通过第一流道4单独进行做功,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废气仅通过第一流道4一个流道单独做功时,不再能满足所需的废气流通做功,需要较大的截面来保证废气的顺利流通,此时通过执行装置2来对推杆302进行拉拽,推杆302进行移动时便可通过带动第一梯形块304进行移动,如此便可第一梯形块304的斜面来使连接块306对第一阀板303进行拉拽,由此便可使两个流道同时用于废气流通做功,增大涡壳流道用于废气流通的截面积,在此过程中第二阀板309底部的连接块306仍位于第二梯形块307的顶部;当发动机转速更高时,可通过推杆302的移动来使第二梯形块307进行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一阀板303底部的连接块306在推杆302的顶部进行滑动,如此便可使第二梯形块307通过斜面来对第二阀板309进行移动,以此来使第二阀板309失去对溢流孔305的遮挡,如此便可直接排出不参与做功部分废气,充分保护发动机及涡轮增压器的正常工作,保证燃油经济性,同时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20.请着重参阅图2,限位槽308内侧的直径与第二阀板309的直径大小相等,第一阀板303的顶部与第二流道5一端的大小相等。
2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此结构可使第一阀板303与第二流道5进行遮挡,同时通过第二阀板309对溢流孔305进行遮挡。
22.请着重参阅图2、3,第一阀板303的底部通过连接块306、第一梯形块304与推杆302进行连接,第一梯形块304、第二梯形块307的顶部均设置有与连接块306相契合的滑槽,推杆302的顶部同样设置有与连接块306相契合的滑槽。
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此结构来使推杆302进行移动时带动第一梯形块304、第二梯形块307进行移动,如此便可通过第一梯形块304、第二梯形块307的斜面对连接块306进行拉拽,以此来使第一阀板303与第二阀板309进行移动。
24.请着重参阅图2,第二梯形块307顶部的宽度为第一梯形块304底部宽度相等。
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此结构来使第一阀板303移至第二梯形块307一端时,第二阀板309底部的连接块306仍位于第二梯形块307的顶部。
26.请着重参阅图2,第一阀板303、第二阀板309的可移动距离分别与第一梯形块304、第二梯形块307的高度相等。
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此结构来使第一阀板303、第二阀板309沿着第一梯形块304、第二梯形块307斜面移至最低处时失去对第二流道5、遮挡,而第二阀板309也会失去对溢流孔305的遮挡。
28.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包括涡壳(1)、第一流道(4)与第二流道(5)、执行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壳(1)的一侧位于所述执行装置(2)的一端分布有用于对所述涡壳(1)内流通量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涡壳(1)外侧的收纳仓(301),用于对第二流道(5)进行遮挡的第一阀板(303),用于防止进气压力过高的溢流孔(305)、第二阀板(309)、限位槽(308),用于使第一阀板(303)与第二阀板(309)进行移动的推杆(302)、连接块(306)、第一梯形块(304)及第二梯形块(3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08)内侧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阀板(309)的直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阀板(303)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流道(5)一端的大小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板(303)的底部通过所述连接块(306)、所述第一梯形块(304)与所述推杆(302)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梯形块(304)、所述第二梯形块(307)的顶部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306)相契合的滑槽,所述推杆(302)的顶部同样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306)相契合的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形块(307)顶部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梯形块(304)底部宽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板(303)、所述第二阀板(309)的可移动距离分别与所述第一梯形块(304)、所述第二梯形块(307)的高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流道蜗壳双阀联调的涡轮增压器,涉及涡轮增压器领域,包括与压气机壳体相连的涡壳,所述涡壳的一侧位于所述执行装置的一端分布有用于对所述涡壳内流通量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可通过执行装置来对推杆进行拉拽,推杆进行移动时便可对第一阀板进行拉拽,由此便可使两个流道同时用于废气流通做功;当发动机转速更高时,可通过推杆的移动来使第二梯形块进行移动,以此来使第二阀板失去对溢流孔的遮挡,如此便可直接排出不参与做功部分废气,充分保护发动机及涡轮增压器的正常工作,整个过程只需一个执行装置便可完成,如此便可减小设备的运作成本。如此便可减小设备的运作成本。如此便可减小设备的运作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张晓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无锡速必得涡轮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3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5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01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梯形   推杆   便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