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与理性的认识石棉

辩证与理性的认识石棉
 
石棉有害健康,这早己是公知的话题了。
但有趣的是:世界上工业原料及其制成品有害健康的实在太多了,例如砖互盖房可挡风避雨,但房倒可砸死人;用煤或水力发电,电这玩意功劳实在太大了,但弄不好会电死人,或电气着火烧糊人;核能发电其核污染更不用提了;石油及其产品成千上万,对人类贡献大大的,但你无法出一种产品,它只有好处而没有毒或污染的功能;甚至不少药物,确能治病救人,但用不好照样会至人死命。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只有有利的一面,没有有害的一面的物质存在。问题只在于:看你——人们如何取其长,补其短,即如何辨证与理性的认识它和有控制的利用它
这是个大道理,人人都很明白。但意味深长的是,一触及到一个小小的石棉行业时,人们却犯糊涂了。这一糊涂,就中了“石棉恐惧症”的精神性“病毒”的圈套!
这是为什么?
1        “石棉恐惧症”的源起
石棉,是一类纤维状天然矿物,是石头中产出的“棉花”,因其矿物纤维具有可纺性,故统称为“石棉”。
可见,“石棉”一词,并没有界定它们的矿物学类型及化学成份,只是一个笼统的商品名称。
石棉类矿物,从矿物学的角度看,分多种类型。如有:纤蛇纹石石棉(温石棉)、角闪石石棉(兰石棉、直闪石石棉、透闪石石棉等等)、水镁石石棉、纤维海泡石石棉等。它们外观相似,都是“棉”状,但矿物成份与化学成份不同,纤维晶体结构也不同,从而其性能也有显著区别。因此,“为人民服务”的功能与利用途径不同;有害的负面表现也同样有别。
但是,由于石棉被人们利用的历史己有三千多年。近现代工业应用也有百年以上历史。在科学水平尚不高的很长历史阶段,人们分不清什么矿物成份,只知道都是石头中的棉花。久而久之,“石棉”一词就成了习惯性话语,到处混用。
这一乱用不要紧,却为以后的“张冠李戴”,“冤假错案”埋下了伏笔。
直到廿世纪中叶,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国内外都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反映在石棉生产及石棉应用过程中也均不重视石棉粉尘污染的防治,从而使有不少常期与高浓度石棉粉尘接触者,会产生以石棉肺、间皮瘤或石棉疣类的石棉沉着病,其中有少数人,因生活习惯(如吸烟)或环境因素(如吸附累积空气中的有机物有毒气体),会诱发癌症。
因此,反对和禁止使用石棉,似乎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了,也因此,一种特异的心理疾病:“石棉恐惧症”也就应运而生了。
带头引发“石棉恐惧症”的“病毒”并影响最大者,当首推经济与科技最发达、但石棉资源短缺的美国。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A)在1986年提出在十年内逐步禁止使用石棉及其制品的提案,并于1989球墨铸铁管qiumogg9月及1990年分两次颁布了禁止生产绝大部份的石棉制品的法规。这个提案及随后的禁用法规受到了各国的石棉生产及石棉制品行业的反对和抵制:闹上街头游行、提交法庭上诉,19911018,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第五巡回法院推翻了EPA的禁令,理由是:
1 提案有关石棉有害健康的论据不足;
2 推测危害数据大的离奇;
3 代用纤维危害小的结论是错误的;
4 没有与禁令对应的规章制度。
尽管这个经过公开辩论和反复论证的法院判决否决了盲目禁用的禁令;而且事后至今,主张禁用的一方也未能提供更充分的禁用论据;更不能提供代用纤维危害小的理由和证明。但是,作为一种属于心理与精神性的石棉恐惧症“病毒”,却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了。
其之所以能迅速与广泛的扩散,形成一种全球性的“石棉恐惧症”,并不是因为它有充分的否定能安全使用石棉的科学证据,也不是因为代用纤维有可以安全使用的科学事实与论据,而是利用了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广大民众的不知科学事实真相,却害怕得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世界石棉工业受到很大冲击,“石棉代用纤维”应运而生。石棉资源短缺国家可以放心大胆的发展属于自己的代用纤维工业了。
2、石棉与代用纤维关键区别比较
这个潮流,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似应是一件好事,它为复合材料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也因此对科技工作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用界面活性与粘结性能远不如石棉纤维的其他代用纤维来替代石棉,以无石棉化方式来实现与无机(如硅酸盐水泥)或有机(如树脂、橡胶、塑料、沥青等)粘结剂复合成型,并力图达到原有各种石棉制品的各类功能复合材料的性能。
经过廿多年的努力,用代用纤维制备多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制生产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至今尚没有一种代用纤维能在综合性能、广泛适应性,以及价格比上与石棉相匹敌。因此至今完全或大量替代石棉的愿望与现实相距甚远,而且可以预言,至少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会到这样的代用纤维。其原因是:
1          石棉(指用量占绝大多数的“温石棉”)是一种天然矿物纤维,其自然成矿条件良好的单纤维结晶体直径极细,仅00020003μm,达到或接近纳米级直径。这是任何人造矿物纤维或人造有机纤维远不能达到的。(如玻纤为815μm、超细玻璃棉34µm、碳纤维6070μm高速公路收费系统、Kevlar纤维1112μm)。这个特点至少使温石棉具有二个更优异的性能:一是同量纤维有更大的比表面,从而其界面可吸附更多的粘结剂分子,并因此使复合材料有更好的粘结强度;二是同量纤维中,石棉是有更多根单纤维复合成束集成,从而表现出比其他纤维有更好的抗拉强度,并表现出更好的弹性模量;
2          温石棉是一种硅酸盐(镁)类纤维状矿物结晶体,其晶体成份由氧化镁、二氧化硅及结晶水三部分组成,其中结晶水包括吸附水及沸石水(H2O)与大量结构水(H2O人工鱼礁)。因此,石棉纤维界面含大量不饱和氢氧基(-OH、-OH),故这种硅酸盐矿物极易于与硅酸盐粘结剂(如水泥)粘结;而石棉界面的活性基团(-OH)又与有机聚合物(树脂、橡胶、塑料)固有的活性基团(-OH)与碳键自由基(-CH3)或化学键(-SiO-等)有牢固的氢键联接与化学键接,从而能达到高效的复合粘结。
此外,温石棉在水界质中有较高的电动电位(ζ),在水中表现出带正电荷,而周围的水界质中则被电离而带负电荷。以上特征,使石棉纤维表现出优良的吸附活性。
以上几点,使温石棉既亲水,有很好的吸水膨胀性,能与亲水性无机材料有优良的结合;又具良好的亲油性,能很好的吸咐油剂并与有机材料有优良的粘结。另外在水、气或油介质中都有优良的密封性。
3          还有一个尚未曾引起人们注意的优异特性。现在世界上不是流行“纳米材料”热吗?成矿条件良好的富镁温石棉就是一种天然的纳米材料。但到现在止,人们只是利用了石棉宏观上的优异特性:如纤维增强性、耐热绝热性和与无机或有机物的优良粘结性等。其实,石棉宏观上表现出的特异优越性的原因,其根源就在于微观上的单纤维状纳米材料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石棉还有可被当一类纤维纳米材料来利用的特性,例如用于环境保护方面吸附储存有毒废气、污水,凝聚微粒废物,甚至存储与净化核污染、毒气污染、油污染等等。也可替代其他高成本的人工纳米材料用于高性能(微纤维增强)纳米级涂料,等等。可见,石棉工业在未来的科技进步中也还大有作为。
而当高科技的人工纳米材料被炒得火热时,有没有人想过和专题研究过:现代流行的纳米材料是否也有它的例如与石棉有害健康原理(如:高比表面与高吸附活性)类似的另一负面功能?!
所有人造矿物纤维(如岩棉、玻纤、陶瓷纤维等)及人造有机纤维(如碳纤维、Kevlar纤维、聚丙烯纤维、维伦纤维等)或金属纤维(钢纤维、硼纤维、铜纤维等)等,都是玻璃体(即是非结晶体材料),它们都是在高温下熔融矿物或聚合物再拉制或喷吹而成,其界面光滑,表面化学惰性,缺乏摩阻力及吸附活性,因此只能呈弱粘结力。
凡能被无机(水泥)或有机聚合物(树脂橡胶等)粘结牢固的纤维,就可以安全使用,反之就不安全。
这就是石棉应比其他代用纤维更安全的基本道理。
仅介绍此三点,已足以区别谁优谁次,谁更安全了。
因此,用代用纤维替代石棉,不仅要承担人工加工制备的高成本代价,而且要对代用纤维商品再对其界面进行改性,从而再次提高成本。同时还必须要选用高性能、高价格的聚合粘结剂,才可能有条件的弭补性能不足的缺陷,从而使在同样质量性能条件下,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而且并不能保证比石棉更安全。
3、代用纤维更安全吗?
人们往往误以为只要无石棉化了,其代用纤维及其制品就是安全的。几乎很少有人去追问代用纤维是否也有害。而实际上很多代用纤维也己被证实有害,也能诱发癌病变,有些己证实比温石棉更危险。例如玻纤、碳化硅、氧化铝、等,以及一些人造矿物纤维,和某一些有机聚合物人造纤维等,都有报道。
像钢纤、岩棉、矿渣棉、碳纤等笔者虽未见有致病的报道,但实际上也可能是有害的,只是没有人去关注与试验或宣传而己,因此它们也需要进行防护。典型而明显的例子是:在岩棉或矿棉用作建筑与工业保温中大量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人人都可以体会到它极易扬尘并刺激皮肤,留在皮肤上很难清除,结成间皮瘤等等,比用石棉保温材料更不受工人欢迎。其粉尘也同石棉一样会被吸入体内,沉积致病(此时通称(矽)尘肺)。而岩(矿)棉用量比石棉大得多,与城市与人的直接接触性更强,且粘结性很差,但没有官员与舆论站出来说要禁止生产使用岩(矿)棉!
大多非纤维类矿物也同样存在这种危害,如硅灰石、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高岭土、膨润土、硅酸盐水泥、粉石英、石灰、石膏……等等。
法定的尘肺污染物有十二种,如有矽肺、煤工肺、石墨肺、石棉尘肺、铸工肺、电焊工肺、陶肺、铝尘肺……等等,而其中(江西省数据)矽肺占73%,煤工肺占21%。为什么只对石棉要采取把整个行业完全封杀的态度,而对其他更广泛与普遍的危险,包括各类有机化工产物的污染只讲要预防,要自我保护,却不讲禁用?
廿世纪六十年代后,西方各石棉生产大国特别重视对石棉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控制,例如,加拿大规定石棉粉尘浓度应小于10根纤维/cm3,美国与日本规定应小于20根纤维/cm3,英国05根纤维/cm3,而我国与俄罗斯对石棉粉尘浓度控制的要求是小于2mgm3。而且国外一直控制得很好。
经西方不少学者的研究,以及石棉工业实践均证实:在小于1根纤维/cm3的环境下是绝对安全的。
而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据以加拿大某矿温石棉为样品,由瑞士毒理学顾问Durid M.Bernstein等美国与瑞士三位专家研究报告)温石棉不同于角闪石类石棉的又一特点是:经对各组动物实验,用公焦显微镜观察动物肺脏纤蛇纹石石棉,发现能迅速的从肺脏中清除。例如长度超过20μm纤维清除期(半衰期)为T1216天,小于5 μm纤维为T12107天,较短纤维不会聚集成块。没有发现纤蛇纹石石棉的存在会导致嗜中性介质的炎症反应。研究显示了温石棉的相对安全性。
这个实验成果,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因为温石棉耐碱不耐酸,而人体内是一个弱酸性环境,因此在体内既可沉积,又可发生溶解、浸出、渗透、转移并排出体外的物化过程。
但是,例如在中国,因为石棉矿业是个小小行业,且都“隐身”在西北的深山无林的不毛穷地,属于第三世界(指非金属矿工业)中的第三世界,无力自我保护。
而出于其他“一、二世界”的行业的自我竞争利益,代用纤维也有害的事实从不予像对石棉那样的采取完全封杀的宣传报道,甚至几乎没有人去讨论它、研究它。似乎有了一个石棉作替罪羊,环境保护就有了成绩,还可以让其他纤维工业都“蒙混过关”了。
还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重要情况:
石棉的生产过程比较单一:开采、选矿。因此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它的以粉尘形式的污染是很容易被控制的。
但人造纤维则不同,它的生产过程更复杂,“战线”很长。特别是各类人造有机纤维,它都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从油、气开采,长途运输,到复杂的多段中间体(原材料)的制备,再到制造成纤维,以及原生纤维的再改性(如预氧化、预应力处理、界面化学改性等)等等。每一阶段都会产生大量更致命的有毒及极易致癌的气体与废物。就是说:
人造的比天然的危险机率更大得多。
如果说现代科技具有控制这些有害气体等三废的扩散污染,那么现代科技难道没有办法防治石棉粉尘这一简单的物理源污染吗?
显然,问题出在人的思想的偏袒与不公正。
因此,想要禁止使用石棉,是否也应该同时考虑到,并预先分类研究各种代用纤维是否也安全的问题?
应该先做到:科学导向,公正对待,公平竞争。
4、代用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更安全吗?
到目前止,无石棉化走得最远最有成绩的是摩擦材料,因为它比较容易部分的做到,而且主要与小轿车等配套及出口有关。因此,其价格的再提高也因为是无石棉了,用户心理上也可能愿意接受,其次是少数某些品种的密封材料
但是,实际上这两大类制品中,真正的最危险的并不是石棉成份,而是占比例很大或更大的各种有机化工原材料,例如苯酚、甲醛、橡胶、树脂、以及各类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硫化物等等。
被这些有机粘结剂锁定在制品中的温石棉,它本身可以在550580C°以内长期使用性能基本稳定不变,也不会扬尘。超过这个温度后,开始逐步排出结晶水,留下的是无毒性的二氧化硅及氧化镁非晶质无机材料,因此,正确使用石棉应该是安全的。
而那些有机化工原料与材料,低者几十度(加工过程中)高者  150250C°或最高320 C°以内就会挥发或燃烧,向环境释放大量有毒气体,这些才是最容易污染、致病、致癌的物质。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百姓可能不懂,舆论制造者们与政府官员们也不懂吗?!
可见,这样的“无石棉化”,只有宣传上的和心理上的效果,只有某些行业商业竞争的利益,还只有环保部门官员取得纸上业绩的战果。
但却是不讲科学的,也是不公正的,是一种误导。
国内外廿多年实践无石棉化的研究与应用己经证明:绝大多数石棉制品要无石棉化是很难的,有些至少从质量及价值比上来衡量,也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从推销无石棉化以来,市场上出现的无石棉制品中,是否真的都是无石棉的,就成了问题。例如:
第一:有些研制成功的无石棉制品,在通过鉴定后,在实际生产中又不得不重新添加部分石棉。讲究社会良知的研制者,则改用了一个“非石棉”之词。所谓是“无石棉”了,实际上只是达到了产品推销的宣传效应。
由于对某些类代用纤维,要检测已经过与有机粘结剂复合了的制品中有无温石棉,一般的化学元素分析方法是行不通的,化学成份与温石棉的硅酸盐(镁)相同的矿物很多;
第二:自无石棉化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五花八门的无石棉产品名称。例如海泡石基摩擦制品纤维水镁石制品、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或制品、硅酸镁绝热材料、碳镁硅纤维、碳镁硅绝热毯、岩棉吸声隔音制品(某些高挡的岩棉吸声制品只有添加某类石棉才能做好)等等。
这里有两类情况:
一是,像纤维海泡石(坡缕石)及纤维水镁石,实际上都是石棉类矿物,而且从病理学实验的结果看(如: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朱惠兰.19878),它们与温石棉的致病机率与致癌原因是相同的。因此,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无石棉化,只是很多人(包括研制者)不明白而己;
而且,这两类(非温石棉的)石棉制品,实际上还是要添加温石棉才能做好。实践充分证明,对大多制品而言,温石棉是无可替代的;
二是,上述其他类所谓无石棉产品,实际上用的主要仍旧是温石棉,只是生产销售者迥避了“石棉”这个词,另外起了一个个叫人摸不着头脑的模糊名称而己。
由于以上原因,盲目追求无石棉化的结果是,有些企业产品因成本过高,因而保证不了质量,或质量不稳定。从而对用户造成难以预防的潜伏危机。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无石棉制动制品推广应用后,与此应用相关的国内外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加。
由此可见,在不少情况下的所谓无石棉化,不过是自己骗自己而己。
5、“石棉恐惧症”误导了盲目禁止使用石棉的决策   
  如果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石棉资源短缺国家主张全面禁止使用石棉,仅仅是一种商业与经济利益考虑出发,这恐怕是不全面的,因而也是不公正的。因为无论是各国政府决策者,还是广大民众百姓,主张或赞成禁用石棉,其原因不会如此短见。
关键问题出在对“石棉恐惧症”的宣传与扩散上。人们并不了解正如以上分析的几个学术性的观点,因为这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很难有机会了解到的。石棉,与直接同人接触使用的工业与民用制品不同,人们并不、也不必去了解它。因此,当舆论工具配合竞争者大力宣传石棉有害,要禁止使用时,就很容易信以为真,因而扩散传播了“石棉恐惧症”这种精神性“病毒”。
心理性的“病毒”,是不需要科学证据的;社会舆论也是不必对科学的理性承担责任的。
当现今世界对人类生命与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时候,各国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面临艰巨的环境保护任务,但是大多实施起来是困难重重的。但古老落后的小小石棉工业看起来比较容易:可以借为一个典型,一纸令下似就可以大功告成,取得战果。这才是石棉工业要被封杀的真正的关键原因。
盲从忘却了科学,恐惧替代了理性。
  国际上,主张是完全禁用还是安全合理的利用石棉,一直分两派:美国与欧洲石棉资源短缺国家为禁用派;加拿大、俄罗斯等石棉资源大国为反对禁用派。还有的经济大国例如日本,虽不是石棉资源大国,却照样大量进口使用石棉,不宣传禁用石棉。
中国是石棉资源第三大国,也是使用第一大国。那么,中国是什么“派”?
1998年,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公布了新的《汽车用制动器衬片》国家标准(GB5763-1998)。标准中明文规定在配方中不准再使用石棉。以此,开始了逐步禁止使用石棉的无石棉化的中国行动。这被认为是与“国际接轨”的一大举措。
几年过去了,这个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实行得怎样了呢?
据中国摩擦密封协会(前石棉制品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110家企业实施的成果是,非石棉制品分别为:摩擦材料563%、密封材料123%、“其他”40.3%、纺织保温制品 无、特种制品(电解布,隔膜布) 无。
如果你知道该协会成员单位有400多家,而且另外还有超过数百家地方个体企业(有的规模产量也不少)根本就没有参加协会,那么就可以知道这个无石棉化的进程是多么“艰难”了。
还有一点请特别注意:协会公布的这个数据时用的是“非石棉”一词,而未用“无石棉”之语。“无石棉”化为什么用“非石棉”之词呢?原来这里面有一个让协会两头为难的难言之隐:早在八十年代初,在石棉制品协会(该会仅包括摩擦密封制品类)行业中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制品中石棉用量不超过3衣架勾0%者,可称为“非石棉”制品。原来前辈们早已替后来人应付“无石棉”化留下了方便了。由此可知,“非石棉”制品并不等于真正的是“无石棉化”了。
比摩擦密封材料使用量大近八、九倍的石棉是石棉水泥制品行业,其石棉用量占全国总量的7075%。而此行业虽有少量石棉代用品的生产性试验应用,但总产量不足12%,且很难有新的突破。何况认清了石棉水泥制品本来就比代用纤维水泥制品更安全(胶结更好)这一点,代用纤维的使用的可否也不足影响大局了。
谁能举例出因石棉水泥制品,包括最新被指责的硅钙板在内,由于含石棉而使接触者至癌至死的?
而同样用于建筑与装修的各类有机化工产品,如涂料油漆等,其污染至人死命者常有报导。甚至被认为是现代高科技的无(?)苯酚甲醛的涂料,新装修后其毒仍在,不得不要停用多日才敢入住。那么为什么不全面禁用化工油漆类产品呢?!
另外一个石棉的大用户是除石棉纺织类保温制品外的其他石棉保温制品市场。它通常游离在保温协会与自由无协会约束的状态,是根本不讲无石棉化的。因为新一代石棉保温制品的保温性能与安全性能,并不比其他类保温材料差,有些方面还更好。
中国有多少石棉制品是要出口的?我们不反对为了迎合欧美洋人害怕“石棉恐惧症”而研制与输出一些无石棉制品:更双手赞成发展研制一些在某些性能上可能超过石棉制品的无石棉新品种,因为这也是一种科技进步。但是要立足于科学与理性的基点上。
必须认清:中国石棉制品的绝大部分用户是在国内。为什么要跟着西方片面与错误的观念来炒中国人自己工业的“尤鱼”呢?为什么要把中国人自己“放在火炉上烤”呢?
6、错误的宣传与政府决策阻碍了石棉工业健康的发展
即使廿多年来受到禁用石棉的无石棉化宣传与行为的干涉,中国石棉的产量及用量一直在上升,到2003年,全国石棉用量达420万吨,是1983年用量的31倍。这充分表明,禁用石棉及无石棉化是违反客观规律的,至少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但是,从逐年国产石棉与进口石棉的比例关系看,可以发现一个必须引起政府与行业关注的事实:
到廿世纪末,全国石棉矿山设计生产能力达45万吨/年,这个能力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石棉制品需求用量为4245万吨/年的要求。
过去几十年中,为了补充由于矿藏资源中中长棉比例少,加工中又易折损中长纤维的情况,国产石棉缺乏中长纤维优质棉,需要少量进口,进口石棉在几十年来一直保持051万吨/年左右的水平。
但是,从廿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口石棉量与比例逐步升高,到中国加入WTO后,石棉进口关税由120%下调到68%,进口量更迅速上升,以2003年为例,当年进口石棉高达1435万吨,从而使国产石棉由原42万吨下滑到337万吨。进口占总石棉需求量的298%。而且多年来一直保持进口量在714万吨/年的水平,并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廿多年来,石棉矿山企业忙于被动的应付因石棉恐惧症而宣传禁用石棉的舆论与行为的阻力。但禁用与无石棉化并没有从根本上压垮石棉工业,只能增加不少麻烦,因为开发代用纤维工作事实上收效甚微,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依旧离不开石棉。
但是,进口石棉将完全可能使中国石棉工业从根本上被挤垮,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请看以下事实:
1          国产石棉质量普遍而明显的比进口石棉差
这种现象几十年来虽有不少进步,但整体上看依然如此,因而缺乏质量上的竞争力:
最具有典型的事例是,我国原温石棉质量标准GB/T8071-1987《温石棉》在制定时为了便于与发达国家(加国、前苏联及美、日)标准接轨,是以这些国家的检验方法与水平,适当降低质量要求挡次而制定的(通常比国外同级别产品等级牌号低一个挡次级别,如国标四级棉类近似进口的五级棉)。但是,在十多年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少数重点大矿,及其少量出口产品是按此标准检验质量外,不少重点矿山及大多数中、小矿山根本无法(有些无专用设备和测试技术)或不执行。各石棉制品厂用户大体也是这种情况。实际供、需双方检验质量的方法与标准,很多基本上还是套用解放初期的建标5461(前建工部颁布)为依据。而这两种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检测装备上相去甚远。例如一个极重要的质量指标:粉尘含量。两种方法(一用湿法洗检,另一用干法筛检)两者可相差占总样量的2030%。
虽然2001年又重新修订,颁布了GB/T8071-2001《温石棉》国标,但该标准主要是修改与简化了检测方法,以尽可能的适应当前整体行业的低水平,在质量上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仅此一点,足见我国石棉工业的水平与国外相差有多远了。
2        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无法与进口石棉竞争
同等级牌号石棉,进口石棉比国产石棉市场价格要低1015%,(一般低300400元/吨棉),个别的优质特长纤维棉要低1000元/吨棉。这里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有:
第一:国外各主要大矿采选规模大,以规模生产取胜。例如加拿大或俄罗斯一个石棉矿山年生产能力可达5080万吨棉/年,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前苏联)共有年产372万吨的能力,加拿大年规模能力也达200多万吨。而且其采、选技术装备先进,大型化与超大型化,以及自动化与管理水平高,环境保护工作做的好,粉尘浓度控制极严格,因此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也好。
另外,这几个国家的石棉资源,原矿质量性能整体而言比中国多数矿床石棉质量好,易选,这也是一个先天的原因。
我国最先进的石棉矿山茫崖石棉矿,几个选厂合计年能力为8万吨,而甘肃阿克赛地区号称能年产16万吨,实际是很多个小矿的集合产量,有些号称是全国重点石棉矿山,实际年生产能力只有几千吨到一至两万吨。星罗棋布的个体户厂不少只有年产两三百吨。
可见,中国石棉工业要想通过规模效应与国外竞争,是根本不可能的。
3 石棉工业致命的冤家对头-粉尘问题
除少数几个重点大矿的重点厂外,石棉粉尘的污染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实际上至今仍是普遍严重存在的。
例如,最好的新建重点选矿厂,如茫崖新选厂及祁连万吨选厂,作业点粉尘浓度在0530mgm3,合格或接近合格(<20mgm3为达标)。而一般的选厂普遍的在1015mgm3或更高,有的达150mgm3,严重超标。更甚者很多矿山重点作业点常高到只见浓尘,难见人影的程度,这种现象不少重点大矿也存在,个体小厂就不用多说了。
全国大小石棉选矿厂约超个二百家(包括个体作坊式厂,另外还有很多家的所谓“配棉厂”)要出几个粉尘能达标的典型的厂及合格的作业点来并不难。但如果到处走走看看,就会让你大吃一惊!
谁都清楚,石棉粉尘问题,是致世界石棉工业于死地的无可抗辩的把柄,但在中国防尘防了半个世纪了,却依然如此可怕,实在是对石棉行业,更是对环境保护部门的一大讽刺。 手机防盗系统
但客观的讲,这种现象是有它很难避免的原因的:中国石棉工业目前这种小规模、超小规模、分散,个体、工艺又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之上下各方都在观望着:不知哪天官方会全面禁用的心态,不仅很难保证达到先进国家的产品质量,而且环境保护问题也无法根本上解决,积重难返。
4  国外倾销的商业竞争行为
另有一个重要因素也必须看到,从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石棉工业受到石棉恐惧症的打击,各石棉生产大国产量大幅下降,目前均维持在设计能力的50%左右生产,大量出口。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以及东南亚、中亚等国石棉用量明显上升。这些国家中只有中国具有丰富的石棉资源,年产量也己上升到世界第三位。
因此,当中国加入了WTO以来,俄、加、哈以及其他国家的质优价廉的石棉,如入无门之地,纷纷涌入。而要与中国本能自给自足的国产石棉竞争,无疑压低销售价格,是继质优的优势之外,又多了一个更具威慑力的手段。
由此可见,以俄、哈、或包括加国的商业战略目标,是很清晰的:就是要挤垮中国石棉工业,取而代之!
而且这个战略目标具有充分与具足的有利条件,按目前现状及趋势看,大约只需十年,就可以基本实现。
以上情况,只是反映了国外进口石棉的商业竞争的势头,属外力的因素。而再加上国内的“石棉恐惧症”带来的舆论和盲目无石棉化政策的误导,中国石棉工业就在内外夹击的困难处境下,风雨飘摇,艰难生存了。
5  无力回天的中国石棉工业
以上介绍的两点:因石棉恐惧症而引发的禁止使用石棉的社会舆论和行为;以及西方石棉大国乘机而入的低价倾销。都是当今中国石棉行业自身无法抵御的巨大外力。
对上述第一点,由于己经过了廿多年的折腾,无石棉化的能量与水平大体如此,只需继续宣传石棉虽然也有害,但同其他大多数同样有害的工业原材料一样,都是可以控制与防治的,并等待全面禁用者的觉醒。
对上述第二点,唯一可能抗争的,只有从行业自身做起,大幅度提高石棉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品种、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在质与价两方面均做到可与进口石棉竞争的水平。
但是,从中国石棉工业的历史与现状看,并不具备这个抗争的条件。
以下摘录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棉委员会《国内石棉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中有关部分内容:
1)石棉行业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
    石棉资源是一种有生命期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抓好石棉资源生命期内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作用是必要的。但目前国内石棉矿的开采中,部分中、小矿山乱采乱挖、采富弃贫的情况较为严重,既破坏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又扰乱了石棉市场。
2)矿山企业缺乏工程技术人员,科研院所缺乏应有的技术贮备。
    现在重点石棉矿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是矿山建设初期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近年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很少,出现了人才断档的情况,小型矿山技术人才更加缺乏,有的矿甚至连一个技术人员也没有,这已成为阻碍石棉工业技术水平提高的突出问题;另外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发展经历来看,真正有效组织起来的矿山技术研究不多,技术贮备不多,重大成果缺乏,可以说现在在重点矿山发挥作用的设备及技术还都是60年代的成果。
3)产品质量差,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品质量差已严重威胁到产品出路和企业生存,我国石棉质量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是难以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规格牌号少:如加拿大JM公司产品有125个牌号,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虽然也已有64个牌号,实际上全国批量生产的仅有10个牌号,此外相当一部分矿山生产混合棉,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标准。 
    砂尘含量高:国际中砂尘的含量要求本来就比较低,再加上一些小矿根本不按标准执行,砂尘含量已高达25-50%,制品厂必须进行二次加工,这样既增加了运输费用又污染了环境;
    ③由于我国石棉矿床生成条件和开采加工技术水平等原因,我国石棉长棉少,中短棉多。
4)石棉有害宣传夸大化,对石棉行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由于对石棉危害的过度宣传,从而造成人们谈棉变,应用开发停滞不前,代用品使用越来越多,石棉市场逐渐萎缩。
5)石棉企业负担过重,处境非常困难
    由于石棉矿山普遍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上历史的原因,社会负担较重,如四川石棉矿仅退休人员就有3500人,茫崖矿现在职工3400多人,退休职工1600余人,家属8000余人,由于地处偏僻、就业困难,基本上都是靠吃石棉饭。石棉矿山被推上市场经济后,由于负担重,加之市场不景气,普遍亏损,处境十分困难。
下面仅再对第2)条:科技与人才这一关键问题作一分析:
中国石棉工业的现状是,除极少数重点大矿的重点选矿厂(对西方而言还只属小矿)的总体水平接近国外外,绝大多数企业的选矿厂,依然是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而且严重的缺乏技术储备与科技人才:
一个典型的小例子是:有一个重点大矿,虽然购置了仿制国外已使用了半个世纪的某些石棉质量检测设备,但多年不会使用,只好停摆。这种现状实际上也是标准制定部门不得不从降低与简化质检方法与质量标准而重新修订标准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整体上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石棉矿山正规大学毕业的青年科技人才几乎滑到接近零点。在这个自由择业时,有几个青年知识分子有到艰苦偏远矿山工作吃苦的宏志?何况是一个前景渺茫的行业!
从宏观上看,由于长期以来石棉被社会舆论与某些不明实情的政策决策者视为是将被淘汰的行业,因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家与地方科技部门再也没有向石棉矿山科技开发研究投入一分钱。
近十多年来在中国石棉选矿行业上有两个引人注目的专利技术:一是“石棉湿法浮选改性”,另一是“石棉类矿物湿法重力选矿工艺”。前者适用于用表面化学法湿法回收尾矿中的短棉,后者既能回收尾矿,更可处理原矿。它们使长期困扰国内外石棉选矿工业的粉尘危害难题得到根本的治理。
但是,这两个发明专利都只是个人行为,在长期的研究开发阶段从未得到过政府、单位、科技部门以至行业内的组织支持。
其中第二个专利技术如果能得到真正全面的实施,不仅不会再产生石棉尘毒污染,而且无污水,无废气污染,更有价值的是:它可使一厂变两厂(精棉产率提高一倍以上,高出常规用干法检验原矿品位一倍),从而使生产成本也成倍下降,产品质量也完全可以与加、俄、哈等大国进口棉抗衡。
但是,这样一个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石棉工业面貌的重大专利成果,实施起来却因非技术本身问题的其他难于形容的各种阻力而困难重重,至今难以实施。推板炉
因此,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石棉矿山采选工业而言,几乎是一个己被遗忘的角落。
只有各石棉资源丰富的地方政府,为了扶植地方经济,同时也为了满足国内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才积极的组织资金,建设新矿新厂。但是,这种措施只能在原有科技水平上扩大产量,却无力大幅度的改善产品质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低水平、小规模重复。
低水平、小规模重复,虽然可以解决眼前利益,但从长远看,无法克服与西方进口石棉倾销竞争的挑战。反而背上了一个更沉重的包袱。
从以上汇集的情况看,中国需要石棉,离不开石棉。但中国石棉工业已进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艰难境地;石棉不会因石棉恐惧症而消失,只能增加一点麻烦。而真正的麻烦,是一个石棉资源大国和使用大国的石棉工业,却会在西方石棉强势倾销的潮流下,同时又在“自杀”政策的误导下,被入侵而可能遭到“灭亡”! 
一旦进入这个境地,中国的禁用鼓吹者与禁用决策者们将会有何感想?
7、路在何方
——关键在政府有关决策部门的观念上
舆论导向,这对中国人是很熟悉,也是很重要的。
要把中国的石棉工业导向何方?恐怕不能单纯的怪罪于新闻媒体及传媒人,因为它只是媒体,无权导向。
当我们大体上了解了廿多年来中国石棉工业的困境及所受不公正境遇时,就应该明白,真正造成这个状况的,是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政策上的严重失误,是这种自己无所作为,却盲从洋人整国人的错。
政府都己明确的发出了要逐步禁止使用石棉的具法律效率的信号,那么舆论工具配合着宣传禁用,不过是配合既定方针而己,有什么大错吗!
足见,中国石棉工业的前途,要看政府如何作为,看官员能否反省,会否觉醒!光批评报社舆论,也是不公正的。
包括四矿问题的报告在内,有关部门(如政协,以及相关矿业协会)不断的呼吁重视非矿工业及其石棉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由于对石棉认识上的偏面性,有关部门总是摆脱不了石棉恐惧症的阴影。至使廿多年来在是否允许继续生产与使用石棉的问题上摇摆不定。似呼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前途真的要依半批(禁或反禁)洋人来决定。虽然200262日国家经贸委公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第三批)》中又一次幸运的未将温石棉列入,而改写为禁用闪石棉(兰棉等)来替代,从而又一次摆脱了温石棉在中国能不能用的危运,这是非矿协会与石棉工业协会等部门力争说理的成果。
但这只是从人们还仍被动的离不开温石棉的现实观念出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石棉的认识与观念问题,因此中国石棉工业具体的应当如何生存发展,仍然是一个悬而未知的难题。潜伏的危机依然没有解决。
早在198611月在南京召开的中国石棉制品(石棉摩擦密封与纺织制品行业)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坚持石棉和石棉制品工业要发展,粉尘要治理的政策观点。随后于19877月四川温江由石棉制品协会组织全国各相关企业及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预防医学院所专家教授召开的石棉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进一步具体研讨了石棉致病病历,机理,危害程度及可能防治的措施。据此,进一步确认了石棉工业要发展,粉尘要治理,而且可以防治的科学论断。并同时确认代用纤维在以可能改善制品某些性能质量的前提下(不是借口石棉有害的前提下),也可以发展与开发研究,允许公平竞争,以丰富行业产品品种,推动石棉及无石棉制品共同进步。
十八年过去了,时间与事实都证明了这个政策性的观点与意见是实是求是的,是科学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但是这个由行业与专家共识的观点却一直未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致使石棉工业仍处于冤假错案不断的无奈境地。
当有关部门决策者一次又一次的想学习一部份美国人,要消灭一个行业(石棉)时,为什么不学学当年石棉制品协会:听听真正的专家学者们的集体共识的意见呢?!
还可以举个例子:从1987年四川温江会议,到1988年河南开封会议,石棉制品协会按1985年全国石棉产量为176万吨为基数,预测到2000年需求量将上升到3540万吨。而实际到1996年就达到4417万吨,到2000年全国总产量下降到3146万吨,是因近年来进口石棉迅速增加的原因。可见当时在一片禁用声中协会对需求量预测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而且这是在预测者们未曾预料到会受到自己的政府决策者方面来的阻力,在一片禁用声中展现出的成果。
最近的进展是,石棉工业协会调整了策略:要将指温石棉石棉之称改称(纠正)为蛇纹石纤维(简称蛇纤)。此举从纠正石棉一词的含混性带来的麻烦,和更符合矿物学名称的科学性方面看,无疑是正确的,对宣传温石棉不同于兰石棉也有效。     
但是,从纠正社会心理上的石棉恐惧症的精神性病毒,最多只能起辅助的作用,因为当问你什么叫蛇纤时,你必须如实告知:就是(温)石棉
而石棉工业长期以来所处的因不公正与恐惧症造成的危机状况,并未见有有关部门有具体的认识与有力的支持石棉工业的政策与行动,任其自然仍是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最省事的处理方式。
因此,要根本上解决中国石棉工业的危机:抵御进口石棉的优质低价的倾销;纠正石棉恐惧症带来的不公正竞争;改善石棉工业的粉尘污染现状与整体质量水平;防止乱采乱掘浪费资源;改变石棉矿山与职工的困难处境;提高行业的科技人才比例水平,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神等等。这一切,关键是要改变政府决策部门对石棉工业任其自然的政策态度。
政策一变,一切都变。石棉工业的前途就在于此。
但是,政府官员不是万能全知,如何让他们能?还是要靠行业内,特别是石棉相关协会的努力。多年来,相关各协会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功劳不小。但还有一点不足,这就是:
不要仅仅满足于向领导反映实情,而要在此基础上指出(包括批评)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上的偏面性与观念错误,即受石棉恐惧症病毒的危害的危险性。
老百姓会得,官员们有时也会得的,也需要医治
既要与时俱进,更要与真理同行!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2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948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复合 材料
标签:石棉   纤维   工业   中国   行业   使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