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的研究

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的研究
摘要:储能系统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可以平衡系统的电源输出功率和负载需求功
率之间的差异。对于间歇性发电能源,其输出的变化性较大,会造成储能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导致负载失控或者损坏。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减少后续变换器的偏差,以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结构作为蓄电池的充放电回路,采用母线电压外环和电感电流内环相结合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来抑制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关键词:直流微电网;蓄电池;双闭环控制中图分类号:TM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9(2019)03-0139-03
(池州学院
安徽池州
247000)
直流微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组成部分包括光伏电源、蓄电池与负载。蓄电池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起到
能量的缓冲作用,当光照较强或者外界条件适宜光伏输出更多功率时,它可以储存一部分能量,当光照较弱或者光伏电源供能不足时,它可以补充能量,满足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蓄电池的控制系统主要对其充放电进行控制,传统控制方法是充电与放电回路分离,且基于模拟电子线路设计方法,在稳定性、灵活性和快速性上有所欠缺。为了使蓄电池在分布式电源发电过量或缺乏时能够迅速吸收或补充电能,同时由于直流母线电压一般高于电池输出电压,需要对其升压,因此采用双向Buck/Boost 变换器,以满足能量双向流动可以在一个电路上进行充放电的需求[1-3]。
为了保持蓄电池的控制系统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将控制器设计为双闭环控制方式,并在控制器的内环和外环分
别引入PI 控制补偿环节。
一、双向Buck/Boost 变换器建模
双向BuckBoost 变换器电路拓扑如图1。其中:L 为变换器的滤波电感,C 为输出滤波电容,R 为线路阻抗,u i 为变换器输入电压,i L 为输入电流,u dc 为变换器的输出电压,i o 为输出电流,u o 为直流母线电压。
图1Buck/Boost 变换器原理图
时国平钱叶册
孙佐
BIFEI∗∗∗第39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19年3月Vol.39
No.3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Mar .2019
收稿日期:2018-11-01作者简介:时国平(1974-),女,河南滑县人,池州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J2017A577);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7sxzx42);池州学院自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7ZRZ006)。
139
在电感L 电流连续情况下,通过开关管S 1、S 2交替通断,双向Buck/Boost 变换器电路可工作在以下三种模式:当直流母线电压u o 大于其参考值时,开关管S 2导通,开关管S 1截止,蓄电池充电,变换器电路工作在Buck 模式下;当直流母线电压u o 小于其参考值时,开关管S 1导通,开关管S 2截止,蓄电池放电,变换器电路工作在Boost 模式下;当直流母线电压u o 等于其参考值时,开关管S 1、S 2同时截止,蓄电池与电源无能量交换[4-6]。
直流微电网正常运行时,双向Buck/Boost 变换器都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状态。设D 为上管S 2的占空比,双向Buck/Boost 变换器的开关平均模型为:
ìíî
ïïïïïïïï
钢管扩口机L di L dt
=u i -(1-D )u
dc C du dc
dt =(1-D )i L -i o i o =u dc
-u o R (1)
二、双向Buck/Boost 变换器控制器
DC/DC 控制器控制对象是蓄电池的充电状态SOC ,当SOC 超过参考值或者电池充电达到上限时,需要将能量重新分配和管理。控制器结构为Buck-Boost 电路,在电池充电时工作为buck 状态,放电时工作为boost 状态,为了减少后续变换器的偏差,需要尽量控制直流侧电容电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将控制器设计为双闭环控制方式:控制器比较直流侧电压和参考值电压的值得到偏差经过PI 调节后得到参考电池电流,参考电池电流与被测电流进行比较得到偏差经过PI 调节后产生PWM 信号给开关管[7-10]。
(一)电流内环控制器的设计。内环控制中采用电流环实现电感电流的控制,其控制框图如2所示。
图2电流内环控制器框图
定义:占空比到电流的传递函数为G id (s );G ci (s )为PI 补偿器的传递函数;G m (s )为PWM 脉宽调制器的传递函数。
G id (s )=i L d =CV dc s +V o
R LCs 2+L
R
s +(1-D )2
(2)
G ci (s )=k pi +
k ii s
(3)
G m (s )=
1
V m
(4)
加入补偿器后电流闭环传递函数为:
G i ,cl ()s =
G ci ()s G m ()s
G id ()
s 1+G ci ()s G m ()s G id ()
s (5)
加入PI 补偿器前后电流环传递函数的bode 如图3所示:
图3
反垃圾邮箱加入PI 控制器前、后电流环传递函数的bode 图
由图3的bade 图可知:传递函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求
得幅值裕度为-105dB ,相角裕度为51.7°,系统表现为不稳定,带宽为56.3KHZ 。不满足大于开关频率的要求和系统稳定性的要求。PI 控制器加入后电流环的截止频率为7.8KHZ ,相角裕度为172°,幅值裕度为∞。满足系统稳定的要求,截止频率小于开关管频率,满足要求。
(二)电压外环控制器的设计。电压环的控制目标是确保输出电压不受电流变化的影响。为实现电压环与电流环的解耦,电压环的截止频率关,必须小于电流环的截止频率的1/4。电压环的控制框图如
4所示,
图4
电压外环控制器框图
定义:G cv 为电流补偿函数;G vi 为电流到电压的传递函数。
G vi =
U dc i L =1-D
Cs +
1
R (6)
G cv =k pv +
k vi
s
(7)
加入补偿器后电压闭环传递函数为:G v ,cl ()s =
G cv ()s G i ,cl ()s G vi ()s 1+G cv ()s G i ,cl ()s G vi ()
s (8)
袜子定型机加入PI 补偿器前、后电压环传递函数的bode 图如下:
140
图5
加入PI 控制器前、后传递函数的bode 图
由图5的bode 图可知:由于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阶次相同,因此系统的稳定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幅值裕度为-10.3dB ,相角裕度为-84.8°,系统不稳定。系统加入PI 补偿器后,电池电流到直流侧电压的传递函数的截止频率为16.5hz ,幅值裕度为∞,相角裕度为167°。根据电压外环设计的要求可知,满足,同时系统也由不稳定变成稳定。
三、储能系统的仿真分析
为了验证双环控制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测试电池的SOC 特性,需要对电池进行仿真与分析。根据图1建立MATLAB 动态模型,将直流母线电压用电压源代替。实验中,不同参考电压下电池特性:初始参考电压为600V ,在0.4s 改为800V ,0.8s 改为1000V ,1.2s 改为1200V 。蓄电池的充电状态SOC 、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图形如图6
所示。
图6
蓄电池输出特性
烟囱脱硫
如图6可知:每次改变参考电压输出,蓄电池都会进行放电调节变换器输出,因为输出电压比电池电压高,每次增加电压,对于电池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当参考电压输出由600V 增为1200V 时,电池SOC 变为先最小充电到放电状态,然后
一步一步下降。而蓄电池的输出电流和电压基本维持恒定,参考电压的变化对其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综合以上结果可知:双向Buck-Boost 控制器可以满足稳定直流侧电压的需求,同时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也满足一定要求。
四、结语
本文对蓄电池作为储能系统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进行说明,对双向Buck/Boost 变换器进行了建模,建立了双闭环控制系统,对控制系统内、外环都引入了PI 补偿器,并进行了频域分析。最后对双向Buck/Boost 变换器系统
进行仿真,仿真验证了带双闭环控制变换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捷,金新民,吴学智,等.一种适用于直流微电网的改进型电流负荷分配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1):59-67.
[2]陆治国,祝万平,刘捷丰,等.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向DC/DC 变换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12):39-46.[3]田明杰,吴俊勇,郝亮亮,等.基于多端口DC/DC 变换器的混合储能系统白适应能量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5,
39(12):3378-3385.
[4]李霞林,郭力,土成山,等.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6):2-17.
[5]李玉梅,查晓明,刘飞,等.带恒功率负荷的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稳定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34(8):57-64.[6]翟登辉,黄伟,李国栋,等.基于功率前馈的光储系统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方法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6,33(2):
41-43.
ic卡防水水表
[7]李欣然,徐婷婷,谭绍杰,等.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动态综合等效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16,28(4):783-792.
[8]孙孝峰,刘飞龙,申彦峰.单BUCK/BOOST 集成三端口双向DC/DC 变换器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6,37(1):24-31.[9]魏岩,沈爱弟,高迪驹.船舶混合系统双向DC/DC 变换器模糊PID 控制[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6,37(2):72-77.
[10]张国驹,唐西胜,齐志平.基于互补PWM 控制的
BUCK/BOOST 双向变换器在超级电容器储能中的应用[J].中
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6):15-20.
[责任编辑
郑丽娟]
141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6:2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904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电压   电流   直流   蓄电池   电池   输出   控制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