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液结构、雾化液输出组件及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稳液结构、雾化液输出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2.储液组件用于存储雾化液体,雾化液体可以为烟油或药液或其他雾化液体。对于雾化液体的导出需要设置稳液件,尤其对于热辐射型的电子雾化器,即便如此,电子雾化器内的稳液件表面仍然存在漏液问题,尤其是在稳液件与储液组件安装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避免漏液的稳液结构、雾化液输出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稳液结构,用于设置于中心管内,所述稳液结构包括:
6.稳液件,用于安装于所述中心管内,且所述稳液件的外周壁用于与所述中心管的进液孔对应设置,所述稳液件形成有安装过孔;
7.吸热抱箍件,包括吸热固定套、第一抱箍部及第二抱箍部,所述吸热固定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抱箍部及所述第二抱箍部连接,所述吸热固定套位于所述安装过孔内并与所述稳液件连接;所述第一抱箍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过孔之外,且所述第一抱箍部包覆固定于所述稳液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抱箍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过孔之外,且所述第二抱箍部包覆固定于所述稳液件的另一端;所述吸热固定套形成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用于收容热辐射加热体,所述雾化腔与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之间存在间隙。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抱箍部及所述第二抱箍部均与所述吸热固定套为一体成型结构。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抱箍部及所述第二抱箍部均与所述吸热固定套套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热固定套形成有雾化出气孔,所述雾化出气孔于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出气孔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雾化出气孔间隔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热抱箍件为金属抱箍件或陶瓷抱箍件;及/或,
13.所述稳液件为导液棉或导液陶瓷。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抱箍部的远离所述吸热固定套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延伸抵接部,所述第一延伸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稳液件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延伸抵接部用于抵接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及/或,
15.所述第二抱箍部的远离所述吸热固定套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延伸抵接部,所述第二
延伸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稳液件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延伸抵接部用于抵接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
16.一种雾化液输出组件,包括存储管、中心管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稳液结构;所述存储管形成有储存腔、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储存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中心管形成有相连通的进液孔及固定槽,所述进液孔还与所述储存腔连通,所述稳液件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并与所述中心管连接。
17.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热辐射加热体及上述的雾化液输出组件,所述雾化腔与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之间存在所述间隙。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并与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与所述固定槽的内周壁形成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与所述间隙连通。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0.1、上述的稳液结构,由于稳液件安装于中心管内,且稳液件的外周壁与中心管的进液孔对应设置,稳液件形成有安装过孔,吸热固定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抱箍部及第二抱箍部连接,吸热固定套位于安装过孔内并与稳液件连接,第一抱箍部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之外,且第一抱箍部包覆固定于稳液件的一端,第二抱箍部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之外,且第二抱箍部包覆固定于稳液件的另一端,使吸热抱箍件压紧固定于稳液件的两端,如此使稳液件的外周壁紧贴于中心管的内周壁,同时使稳液结构可靠地固定于中心管内,避免了稳液件表面存在漏液问题;
21.2、吸热固定套形成有雾化腔,热辐射加热体收容于雾化腔内,且雾化腔与热辐射加热体之间存在间隙,使热辐射加热体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吸热固定套进行加热,吸热固定套快速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作用于稳液件的表面,以对稳液件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提高了雾化液体的雾化效率,进一步地降低了稳液件表面存在漏液问题。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器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雾化器的稳液结构的示意图;
25.图3为图2所示稳液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本技术提供一种稳液结构用于设置于中心管内,所述稳液结构包括稳液件及吸热抱箍件;稳液件用于安装于所述中心管内,且所述稳液件的外周壁用于与所述中心管的进液孔对应设置,所述稳液件形成有安装过孔;吸热抱箍件包括吸热固定套、第一抱箍部及第二抱箍部,所述吸热固定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抱箍部及所述第二抱箍部连接,所述吸热固定套位于所述安装过孔内并与所述稳液件连接;所述第一抱箍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过孔之外,且所述第一抱箍部包覆固定于所述稳液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抱箍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过孔之外,且所述第二抱箍部包覆固定于所述稳液件的另一端;所述吸热固定套形成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用于收容热辐射加热体,所述雾化腔与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之间存在间隙。
30.上述的稳液结构,由于稳液件安装于中心管内,且稳液件的外周壁与中心管的进液孔对应设置,稳液件形成有安装过孔,吸热固定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抱箍部及第二抱箍部连接,吸热固定套位于安装过孔内并与稳液件连接,第一抱箍部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之外,且第一抱箍部包覆固定于稳液件的一端,第二抱箍部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之外,且第二抱箍部包覆固定于稳液件的另一端,使吸热抱箍件压紧固定于稳液件的两端,如此使稳液件的外周壁紧贴于中心管的内周壁,同时使稳液结构可靠地固定于中心管内,避免了稳液件表面存在漏液问题;吸热固定套形成有雾化腔,热辐射加热体收容于雾化腔内,且雾化腔与热辐射加热体之间存在间隙,使热辐射加热体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吸热固定套进行加热,吸热固定套快速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作用于稳液件的表面,以对稳液件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提高了雾化液体的雾化效率,进一步地降低了稳液件表面存在漏液问题。
31.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32.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雾化液输出组件10包括存储管100、中心管200及稳液结构300。其中,存储管100形成有储存腔102、第一安装孔104及第二安装孔106,储存腔102分别与第一安装孔104及第二安装孔106连通,中心管200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04及第二安装孔106。中心管200形成有相连通的进液孔202及固定槽204,进液孔202还与储存腔102连通,使储存腔102与固定槽204连通。稳液结构300位于固定槽204内并与中心管200连接。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稳液结构300设置于中心管200内。稳液结构300包括稳液件310及吸热抱箍件320;稳液件310安装于中心管200内,即稳液件310位于固定槽204内并与中心管200连接,且稳液件310的外周壁与中心管200的进液孔202对应设置。吸热抱箍件320包括吸热固定套322、第一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吸热固定套3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
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连接。稳液件310形成有安装过孔312,吸热固定套322位于安装过孔312内并与稳液件310连接,使稳液件310与吸热抱箍件320套接固定。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抱箍部324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312之外,且第一抱箍部324包覆固定于稳液件310的一端。第二抱箍部326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312之外,且第二抱箍部326包覆固定于稳液件310的另一端。如此,使第一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共同压紧固定于稳液件310的两端,避免稳液件310与吸热抱箍件320相互脱落的问题。吸热固定套322形成有雾化腔3222,雾化腔3222用于收容热辐射加热体20,使热辐射加热体20位于雾化腔3222内以对吸热固定套322进行加热。雾化腔3222与热辐射加热体20之间存在间隙,以便空气气流进入间隙内形成雾化气体。
35.上述的稳液结构300,由于稳液件310安装于中心管200内,且稳液件310的外周壁与中心管200的进液孔202对应设置,稳液件310形成有安装过孔312,吸热固定套3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连接,吸热固定套322位于安装过孔312内并与稳液件310连接,第一抱箍部324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312之外,且第一抱箍部324包覆固定于稳液件310的一端,第二抱箍部326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312之外,且第二抱箍部324包覆固定于稳液件310的另一端,使吸热抱箍件320压紧固定于稳液件310的两端,如此使稳液件310的外周壁紧贴于中心管200的内周壁,同时使稳液结构300可靠地固定于中心管200内,避免了稳液件310表面存在漏液问题;吸热固定套322形成有雾化腔3222,热辐射加热体20收容于雾化腔3222内,且雾化腔3222与热辐射加热体20之间存在间隙,使热辐射加热体20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吸热固定套322进行加热,吸热固定套322快速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作用于稳液件310的表面,以对稳液件310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提高了雾化液体的雾化效率,进一步地降低了稳液件310表面存在漏液问题。
36.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均与吸热固定套322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吸热抱箍件320的结构较紧凑,同时使第一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均与吸热固定套322牢固连接。
37.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均与吸热固定套322不仅限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均与吸热固定套322套接,使第一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均与吸热固定套322牢固连接,同时使第一抱箍部324、第二抱箍部326及吸热固定套322能够各自成型。
38.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热固定套322形成有雾化出气孔3224,雾化出气孔3224于与雾化腔3222连通,以便吸热固定套322对稳液件310加热产生的雾化气体的流出。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出气孔3224的数目为多个,多个雾化出气孔3224间隔设置,以便雾化气体快速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为两个以上。
39.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热抱箍件320为金属抱箍件或陶瓷抱箍件,使吸热抱箍件320具有较好的吸热性能,进而使吸热抱箍件320更好地对稳液件310进行加热雾化。在本实施例中,吸热抱箍件320为不锈钢钢抱箍件。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稳液件310为导液棉或导液陶瓷。在本实施例中,稳液件310为导液棉。
40.如图2至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抱箍部324的远离吸热固定套32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延伸抵接部325,第一延伸抵接部325抵接于稳液件310的第一端面,第一延伸抵接部325用于抵接于中心管200的内壁,进一步更好地避免稳液件310表面存在漏液的
问题。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抱箍部326的远离吸热固定套32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延伸抵接部327,第二延伸抵接部327抵接于稳液件310的第二端面,第二延伸抵接部327用于抵接于中心管200的内壁,进一步更好地避免稳液件310表面存在漏液的问题。
41.如图1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30,包括热辐射加热体20及上述的雾化液输出组件10,雾化腔3222与热辐射加热体20之间存在间隙。
42.上述的电子雾化器,由于稳液件310安装于中心管200内,且稳液件310的外周壁与中心管200的进液孔202对应设置,稳液件310形成有安装过孔312,吸热固定套3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连接,吸热固定套322位于安装过孔312内并与稳液件310连接,第一抱箍部324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312之外,且第一抱箍部324包覆固定于稳液件310的一端,第二抱箍部326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312之外,且第二抱箍部324包覆固定于稳液件310的另一端,使吸热抱箍件320压紧固定于稳液件310的两端,如此使稳液件310的外周壁紧贴于中心管200的内周壁,同时使稳液结构300可靠地固定于中心管200内,避免了稳液件310表面存在漏液问题;吸热固定套322形成有雾化腔3222,热辐射加热体20收容于雾化腔3222内,且雾化腔3222与热辐射加热体20之间存在间隙,使热辐射加热体20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吸热固定套322进行加热,吸热固定套322快速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作用于稳液件310的表面,以对稳液件310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提高了雾化液体的雾化效率,进一步地降低了稳液件310表面存在漏液问题。
43.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辐射加热体20位于固定槽204内并与中心管200连接,热辐射加热体20与固定槽204的内周壁形成有过流通道22,过流通道与间隙连通,使热辐射加热体20固定安装于中心管200内,且外围的空气气流可以通过过流通道流入间隙内。在本实施例中,过流通道与外围连通。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45.1、上述的稳液结构300,由于稳液件310安装于中心管200内,且稳液件310的外周壁与中心管200的进液孔202对应设置,稳液件310形成有安装过孔312,吸热固定套3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抱箍部324及第二抱箍部326连接,吸热固定套322位于安装过孔312内并与稳液件310连接,第一抱箍部324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312之外,且第一抱箍部324包覆固定于稳液件310的一端,第二抱箍部326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过孔312之外,且第二抱箍部324包覆固定于稳液件310的另一端,使吸热抱箍件320压紧固定于稳液件310的两端,如此使稳液件310的外周壁紧贴于中心管200的内周壁,同时使稳液结构300可靠地固定于中心管200内,避免了稳液件310表面存在漏液问题;
46.2、吸热固定套322形成有雾化腔3222,热辐射加热体20收容于雾化腔3222内,且雾化腔3222与热辐射加热体20之间存在间隙,使热辐射加热体20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吸热固定套322进行加热,吸热固定套322快速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作用于稳液件310的表面,以对稳液件310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提高了雾化液体的雾化效率,进一步地降低了稳液件310表面存在漏液问题。
4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稳液结构,用于设置于中心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液结构包括:稳液件,用于安装于所述中心管内,且所述稳液件的外周壁用于与所述中心管的进液孔对应设置,所述稳液件形成有安装过孔;吸热抱箍件,包括吸热固定套、第一抱箍部及第二抱箍部,所述吸热固定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抱箍部及所述第二抱箍部连接,所述吸热固定套位于所述安装过孔内并与所述稳液件连接;所述第一抱箍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过孔之外,且所述第一抱箍部包覆固定于所述稳液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抱箍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过孔之外,且所述第二抱箍部包覆固定于所述稳液件的另一端;所述吸热固定套形成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用于收容热辐射加热体,所述雾化腔与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部及所述第二抱箍部均与所述吸热固定套为一体成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部及所述第二抱箍部均与所述吸热固定套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固定套形成有雾化出气孔,所述雾化出气孔于与所述雾化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出气孔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雾化出气孔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抱箍件为金属抱箍件或陶瓷抱箍件;及/或,所述稳液件为导液棉或导液陶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部的远离所述吸热固定套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延伸抵接部,所述第一延伸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稳液件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延伸抵接部用于抵接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及/或,所述第二抱箍部的远离所述吸热固定套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延伸抵接部,所述第二延伸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稳液件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延伸抵接部用于抵接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8.一种雾化液输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管、中心管及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稳液结构;所述存储管形成有储存腔、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储存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中心管形成有相连通的进液孔及固定槽,所述进液孔还与所述储存腔连通,所述稳液件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并与所述中心管连接。9.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辐射加热体及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液输出组件,所述雾化腔与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之间存在所述间隙。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并与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与所述固定槽的内周壁形成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与所述间隙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液结构、雾化液输出组件及电子雾化器。上述的稳液结构用于设置于中心管内,稳液结构包括稳液件及吸热抱箍件;稳液件用于安装于中心管内,且稳液件的外周壁用于与中心管的进液孔对应设置,稳液件形成有安装过孔;吸热抱箍件包括吸热固定套、第一抱箍部及第二抱箍部,吸热固定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抱箍部及第二抱箍部连接,吸热固定套位于安装过孔内并与稳液件连接;吸热固定套形成有雾化腔,雾化腔用于收容热辐射加热体,雾化腔与热辐射加热体之间存在间隙,使稳液件的外周壁紧贴于中心管的内周壁,同时使稳液结构可靠地固定于中心管内,避免了稳液件表面存在漏液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

吴成琴 刘慧 方同兴 江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86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热辐射   中心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