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主要用于将振动冲击源衔接安装到相应的安装结构上,且能够有效形成充分的减振降冲击效果。


背景技术:



2.为实现数据的采集、或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许多设备都会配置有相应的精密敏感部件,且由于设备运行、或其他使用需要,设备上一般还配置有相应的振动源,振动源所导致的振动传递至精密敏感部件的安装位置时,会对精密敏感部件的正常使用和使用精度造成影响。比如航天器上一般会固定装置有比较多的精密传感器、或数据采集仪器,以便于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和进行相关数据采集,而且为了实现航天器的相关部件的展开需求,其安装有精密传感器、或数据采集仪器的安装结构上一般还配置有火工分离装置(振动冲击源),火工分离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爆炸冲击波会使附近的精密敏感部件的使用性能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失效。
3.为降低火工分离装置工作时所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对附近的精密敏感部件的振动冲击量,现有的做法是:于精密敏感部件与火工分离装置之间的安装平面上进行粒子阻尼器安装,即在安装平面进行隔离腔、或隔离槽设置,然后于隔离腔、或隔离槽内进行阻尼粒子填充,通过阻尼粒子之间的摩擦耗能,以减轻爆炸冲击波对精密敏感部件的振动冲击量。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对精密敏感部件、以及火工分离装置的安装结构造成结构破坏,不仅较为麻烦、且易破坏原有安装结构的结构稳定性;且由于航天器的安装结构的安装面积有限,因此精密敏感部件与火工分离装置之间的间距一般均相对较为有限,于有限的安装区域内进行粒子阻尼器设置,不仅难度较大,且效果较为有限。
4.因此,在不破坏航天器的安装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一款能够有效将振动冲击源衔接安装到航天器的相应安装结构上,且能够有效形成充分的减振降冲击效果的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该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包括
8.冲击源安装板,用于将振动冲击源衔接安装到相应的安装结构的安装平面上;
9.若干个第一安装件,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背向所述安装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件未连接于冲击源安装板的一侧向上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冲击源上;
10.若干个第二安装件,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面向所述安装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件未连接于冲击源安装板的一侧向下延伸并固定装置于所述安装结构的
安装平面上;
11.粒子阻尼器,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上,用于减轻由所述第一安装件传导至第二安装件的振动冲击量。
12.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件均匀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的外缘边处,所述若干个第二安装件均匀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的中部。
13.所述粒子阻尼器包含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上的粒子安装腔,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填充有诸多相应的阻尼粒子。
14.所述粒子安装腔围设于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件与所述若干个第二安装件之间的冲击源安装板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
15.或者,所述粒子安装腔设置于各个第一安装件外围的冲击源安装板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分别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
16.或者,所述粒子安装腔设置于各个第二安装件外围的冲击源安装板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分别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
17.所述冲击源安装板包含蜂窝芯格,所述蜂窝芯格的上、下侧面,以及外围分别通过胶粘方式固接有相应的蒙皮。
18.所述粒子安装腔为连续设置的蜂窝芯格的蜂窝孔。
19.所述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均分为预埋部和安装部,所述蜂窝芯格和蒙皮在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预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预埋部分别插设于相应的安装孔内,且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预埋部与相应的安装孔之间分别填充有相应的发泡胶。
20.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振动冲击源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安装件与安装结构的安装平面之间分别通过胶粘方式、或螺丝锁紧方式进行固接。
2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22.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航天器的安装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有冲击源安装板,尔后,于冲击源安装板上进行若干个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安装,通过若干个第一安装件对振动冲击源进行固定安装,再通过若干个第二安装件将安装有振动冲击源的冲击源安装板固定安装到航天器的安装结构的安装平面上。
23.因此,能够在不破坏航天器的安装结构的基础上,有效将振动冲击源衔接安装到航天器的相应安装结构上;且振动冲击源爆炸所产生的爆炸冲击波需经第一安装件传导至冲击源安装板,尔后,再经第二安装件传递至航天器的安装结构上,从而有效延长爆炸冲击波的传递路径,通过传递过程所形成的能耗即可初步形成减振降冲击效果。加之,本实用新型于冲击源安装板上进一步设置有粒子阻尼器,其可进一步减轻由所述第一安装件传导至第二安装件的振动冲击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减振降冲击效果。
24.2)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第一安装件均匀设置于冲击源安装板的外缘边处,而若干个第二安装件则均匀设置于冲击源安装板的中部。既能够通过较小规格的冲击源安装板实现对较大规格的振动冲击源的安装,且能够将振动冲击源所产生的振动冲击的传递路径固定为:经第一安装件与冲击源安装板的连接位置向内传递,再由安装机构与第二安装件的连接位置向外扩散,以进一步延长爆炸冲击波的传递路径,从而在能够有效进一步提升减振降冲击效果。
25.3)本实用新型的粒子阻尼器包含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上的粒子安装腔,粒子安装腔内填充有诸多相应的阻尼粒子。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改进,因此,可将本实用新型的粒子阻尼器的粒子安装腔围设于若干个第一安装件与若干个第二安装件之间的冲击源安装板上、或将粒子安装腔设置于各个第一安装件外围的冲击源安装板上、或将粒子安装腔设置于各个第二安装件外围的冲击源安装板上,或上述设置方式的任意组合,用户可根据工况要求,选用不同的粒子阻尼器的设置方式和设置位置,从而有效大幅提升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
26.4)本实用新型的冲击源安装板包含蜂窝芯格,蜂窝芯格的上、下侧面,以及外围分别通过胶粘方式固接有相应的蒙皮,粒子安装腔为连续设置的蜂窝芯格的蜂窝孔。从而能够在不影响粒子阻力器的设置的基础上,有效通过蜂窝芯格的介入来确保冲击源安装板的整体刚性,且能够降低其整体重量,以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适应性。
27.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均分为预埋部和安装部,蜂窝芯格和蒙皮在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预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安装孔,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预埋部分别插设于相应的安装孔内,且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预埋部与相应的安装孔之间分别填充有相应的发泡胶。既能够有效便捷对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进行安装,且能够有效确保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源安装板的剖视图。
31.图4为实施例二的冲击源安装板的剖视图。
32.图5为实施例三的冲击源安装板的剖视图。
33.图6为实施例四的冲击源安装板的剖视图。
34.图7为实施例五的冲击源安装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6.实施例一:
37.参考图1-3,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包括
38.冲击源安装板1,用于将振动冲击源2衔接安装到相应的安装结构3的安装平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3为蜂窝板,具体为蜂窝芯格外表面粘接蒙皮);
39.四个第一安装件4,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背向所述安装结构3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件4未连接于冲击源安装板1的一侧向上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冲击源2上;
40.四个第二安装件5,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面向所述安装结构3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件5未连接于冲击源安装板1的一侧向下延伸并固定装置于所述安装结构3的安装平面上;
41.粒子阻尼器6,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上,用于减轻由所述第一安装件4传导至第二安装件5的振动冲击量。
42.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航天器的安装结构3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有冲击源安装板1,尔后,于冲击源安装板1上进行四个第一安装件4和四个第二安装件5安装,通过四个第一安装件4对振动冲击源2进行固定安装,再通过四个第二安装件5将安装有振动冲击源2的冲击源安装板1固定安装到航天器的安装结构3的安装平面上。
43.因此,能够在不破坏航天器的安装结构3的基础上,有效将振动冲击源2衔接安装到航天器的相应安装结构3上,且振动冲击源2爆炸所产生的爆炸冲击波需经第一安装件4传导至冲击源安装板1,尔后,再经第二安装件5传递至航天器的安装结构3上,从而有效延长爆炸冲击波的传递路径,通过传递过程所形成的能耗即可初步形成减振降冲击效果。加之,本实用新型于冲击源安装板1上进一步设置有粒子阻尼器6,其可进一步减轻由所述第一安装件4传导至第二安装件5的振动冲击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减振降冲击效果,以降低对安装于安装结构3的安装平面上的精密敏感部件7的损害。
44.所述四个第一安装件4均匀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的外缘边处,所述四个第二安装件5均匀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的中部。因此,能够通过较小规格的冲击源安装板1实现对较大规格的振动冲击源2的安装,且能够将振动冲击源2所产生的振动冲击的传递路径固定为:经第一安装件4与冲击源安装板1的连接位置向内传递,再由安装机构3与第二安装件5的连接位置向外扩散,以进一步延长爆炸冲击波的传递路径,从而在能够有效进一步提升减振降冲击效果的。
45.所述粒子阻尼器6包含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上的粒子安装腔,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填充有诸多相应的阻尼粒子。
46.所述粒子安装腔围设于所述四个第一安装件4与所述四个第二安装件5之间的冲击源安装板1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
47.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包含蜂窝芯格101,所述蜂窝芯格101的上、下侧面,以及外围分别通过胶粘方式固接有相应的蒙皮102。所述粒子安装腔为连续设置的蜂窝芯格101的蜂窝孔。从而能够在不影响粒子阻力器6的设置的基础上,有效通过蜂窝芯格101的介入来确保冲击源安装板1的整体刚性,且能够降低其整体重量,以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适应性。
48.所述第一安装件4和第二安装件5均分为预埋部和安装部,所述蜂窝芯格101和蒙皮102在与所述第一安装件4和第二安装件5的预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件4和第二安装件5的预埋部分别插设于相应的安装孔内,且第一安装件4和第二安装件5的预埋部与相应的安装孔之间分别填充有相应的发泡胶。通过安装孔的设置,能够有效便捷对第一安装件4和第二安装件5进行安装,再通过发泡胶的设置,能够有效确保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件4和第二安装件5的安装稳定性。
49.所述第一安装件4与振动冲击源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安装件5与安装结构3的安装平面之间分别通过胶粘方式进行固接。
50.实施例二:
51.参考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粒子安装腔设置于各个第一安装件4外围的冲击源安装板1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分别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
52.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相应内容。
53.实施例三:
54.参考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粒子安装腔设置于各个第二安装件5外围的冲击源安装板1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分别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
55.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相应内容。
56.实施例四:
57.参考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粒子安装腔设置于各个第一安装件4、以及各个第二安装件5外围的冲击源安装板1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分别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
58.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相应内容。
59.实施例五:
60.参考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粒子安装腔围设于所述四个第一安装件4与所述四个第二安装件5之间的冲击源安装板1上、以及设置于各个第一安装件4、第二安装件5外围的冲击源安装板1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分别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
61.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相应内容。
6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源安装板(1),用于将振动冲击源(2)衔接安装到相应的安装结构(3)的安装平面上;若干个第一安装件(4),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背向所述安装结构(3)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件(4)未连接于冲击源安装板(1)的一侧向上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冲击源(2)上;若干个第二安装件(5),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面向所述安装结构(3)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件(5)未连接于冲击源安装板(1)的一侧向下延伸并固定装置于所述安装结构(3)的安装平面上;粒子阻尼器(6),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上,用于减轻由所述第一安装件(4)传导至第二安装件(5)的振动冲击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件(4)均匀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的外缘边处,所述若干个第二安装件(5)均匀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阻尼器(6)包含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上的粒子安装腔,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填充有诸多相应的阻尼粒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安装腔围设于所述若干个第一安装件(4)与所述若干个第二安装件(5)之间的冲击源安装板(1)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安装腔设置于各个第一安装件(4)外围的冲击源安装板(1)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分别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安装腔设置于各个第二安装件(5)外围的冲击源安装板(1)上,所述粒子安装腔内分别填充安装有所述阻尼粒子。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1)包含蜂窝芯格(101),所述蜂窝芯格(101)的上、下侧面,以及外围分别通过胶粘方式固接有相应的蒙皮(10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安装腔为连续设置的蜂窝芯格(101)的蜂窝孔。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4)和第二安装件(5)均分为预埋部和安装部,所述蜂窝芯格(101)和蒙皮(102)在与所述第一安装件(4)和第二安装件(5)的预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件(4)和第二安装件(5)的预埋部分别插设于相应的安装孔内,且第一安装件(4)和第二安装件(5)的预埋部与相应的安装孔之间分别填充有相应的发泡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4)与振动冲击源(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安装件(5)与安装结构(3)的安装平面之间分别通过胶粘方式、或螺丝锁紧方式进行固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型减振降冲击装置,包括冲击源安装板,用于将振动冲击源衔接安装到相应的安装结构的安装平面上;若干个第一安装件,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背向所述安装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件未连接于冲击源安装板的一侧向上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冲击源上;若干个第二安装件,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面向所述安装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件未连接于冲击源安装板的一侧向下延伸并固定装置于所述安装结构的安装平面上;粒子阻尼器,设置于所述冲击源安装板上,用于减轻由第一安装件传导至第二安装件的振动冲击量。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振动冲击源衔接安装到相应的安装结构上,且能够有效形成充分的减振降冲击效果。充分的减振降冲击效果。充分的减振降冲击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肖望强 詹镕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9

技术公布日:

2022/8/4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7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粒子   结构   蜂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