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


背景技术:



2.人们在使用照相机拍摄物体或风景时,为使成像更加清晰,需要进行手动对焦。目前的镜头手动对焦方式,一般是通过转动对焦环带动全部镜组一起移动才可进行对焦,对于镜片数量少的镜头,此种方式还可采用。但当镜片数量较多时,若还采用这种方式,则镜筒的长度会显著增大,不仅增大了照相机的体积,也会导致对焦不便。因此,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方便对焦,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包括镜筒,所述镜筒自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固定镜组、第一移动镜组以及第二移动镜组,所述第一移动镜组包括滑动设置在镜筒内的第一镜座,所述第一镜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钉,所述第二移动镜组包括滑动设置在镜筒内的第二镜座,所述第二镜座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钉,所述镜筒上开有供第一导向钉、第二导向钉穿过的导向槽,所述镜筒转动套接有对焦筒,所述对焦筒上开设有第一曲槽和第二曲槽,所述第一导向钉穿过导向槽与第一曲槽,所述第二导向钉穿过导向槽和第二曲槽。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对焦时,转动对焦筒,在第一曲槽和第二曲槽的作用下,第一移动镜组和第二移动镜组沿导向槽相对镜筒移动,从而改变第一移动镜组与第二移动镜组之间的距离。根据成像距离,转动对焦直至完成对焦,使得胶片上成像清晰。因此,通过驱使第一移动镜组与第二移动镜组也能实现对焦,从而有利于缩短镜筒的长度,从而缩小镜头的体积。且使得对焦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7.优选的,所述第一曲槽和第二曲槽均沿对焦筒的周向倾斜开设,所述导向槽沿镜筒的长度方向开设。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焦筒转动时,第一导向钉在第一曲槽的作用下在导向槽内移动移动,第二导向钉在第二曲槽的作用下在导向槽内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移动镜组、第二移动镜组在镜筒内移动,实现对焦。
9.优选的,所述第一曲槽和第二曲槽自起始端至终止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焦筒转动时,第一移动镜组、第二移动镜组朝相向或相背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有限的空间,方便调整第一移动镜组和第二移动镜组之间的间隙。
11.优选的,所述对焦筒上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镜筒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将第一曲槽与第二曲槽遮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将第一曲槽、第二曲槽遮挡,从而使得灰尘不易进入镜头内,提高了镜头的密封性。
13.优选的,所述固定镜组包括固定在镜筒进光端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所述第一镜座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第二镜座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九透镜、光阑、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第十三透镜以及第十四透镜,所述第十透镜与第十一透镜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正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均为弯月负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平凹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弯月正透镜,所述第九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为平凸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四透镜为双凸透镜。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通过各组透镜对射入的关系进行多次的光路调整,并校正球差、像散以及畸变,使得像差可以得到校正,有利于提高不同物距下物品的成像质量。
16.优选的,所述镜筒在对应光阑所在位置处设置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转动套接在镜筒上,所述第二镜座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供光阑的调节杆穿过的第一通槽,所述镜筒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供调节杆穿过的第二通槽,所述调节环的内环面凹陷有供调节杆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沿调节环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调节杆依次穿过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并插入插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调节环即可改变光阑大小,从而改变进光量,以便调节画面明暗。同时,插槽的存在,使得光阑能够相对调节环沿光轴方向发生位移。
18.优选的,所述镜筒的出光端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用于与相机的机身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镜头安装在相机的机身上。
20.优选的,所述对焦筒上套接固定有对焦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设定的工作距离,方便通过对焦环精准调节第一移动镜组与第二移动镜组之间的间距,从而有利于精准对焦。
22.优选的,还包括锁紧螺栓,所述对焦筒上开设有供锁紧螺栓穿过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环上开有供锁紧螺栓穿过的第二螺纹孔。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焦筒和调节环均通过锁紧螺栓与镜筒锁紧连接,通过拧紧锁紧螺栓,即可锁死对焦筒和调节环,从而不易失焦或改变进光量。通过拧松锁紧螺栓,即可转动对焦环和调节环,从而方便对焦或改变光阑大小。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中镜头的剖视图;
25.图2是本技术中镜头的爆炸图;
26.图3是本技术中光学系统构成图;
27.图4是本技术中镜头的mtf曲线图,其中纵轴表示对比度的优劣,横轴表示与成像中心的距离;
28.图5是本技术中镜头的轴向差图;
29.图6是本技术中镜头的垂轴差图;
30.图7是本技术中镜头的场曲与畸变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镜筒;2、固定座;3、第一压圈;4、第一透镜;5、第二压圈;6、第二透镜;7、第三透镜;8、第四透镜;9、第五透镜;10、第六透镜;11、第一镜座;12、第一隔圈;13、第七透镜;14、第三压圈;15、第八透镜;16、第二镜座;17、第四压圈;18、第九透镜;19、光阑;191、调节杆;20、第十透镜;21、第十一透镜;22、第二隔圈;23、第十二透镜;24、第三隔圈;25、第十三透镜;26、第四隔圈;27、第十四透镜;28、封圈;29、第一导向钉;30、第二导向钉;31、导向槽;32、对焦筒;33、对焦环;34、第一曲槽;35、第二曲槽;36、第一螺纹孔;37、锁紧螺栓;38、第二螺纹孔;39、固定环;40、第一通槽;41、第二通槽;42、调节环;43、插槽;44、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参照图1,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包括镜筒1,镜筒1内自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固定镜组、第一移动镜组以及第二移动镜组。
35.参照图1,固定镜组包括固定在镜筒1进光端的固定座2,固定座2的两端贯通设置,固定座2的一端与镜筒1插接固定,固定座2的另一端呈二级阶梯状逐步扩口设置。固定座2自物侧至像侧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圈3、第一透镜4、第二压圈5、第二透镜6、第三透镜7、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以及第六透镜10。其中,第五透镜9和第六透镜10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
36.参照图1,第一移动镜组包括第一镜座11,第一镜座11滑动设置在镜筒1内,第一镜座11的两端贯通设置。第一镜座11自物侧至像侧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圈12、第七透镜13、第三压圈14以及第八透镜15。
37.参照图1,第二移动镜组包括第二镜座16,第二镜座16滑动设置在镜筒1内,第二镜头16的两端贯通设置。第二镜座16自物侧至像侧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四压圈17、第九透镜18、光阑19、第十透镜20、第十一透镜21、第二隔圈22、第十二透镜23、第三隔圈24、第十三透镜25、第四隔圈26、第十四透镜27以及封圈28,封圈28与第二镜座16螺纹连接。其中,第十透镜20与第十一透镜21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
38.固定镜组、第一移动镜组以及第二移动镜组共同构成镜头的光学系统,而各压圈用于固定对应的透镜,各隔圈则使得对应的透镜之间具有足够距离,从而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效果。
39.参照图1和图2,第一镜座11的外周壁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导向钉29,三个第一导向钉29圆周均匀分布在第一镜座11上。第二镜座16的外周壁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导向钉30,三个第二导向钉30圆周均匀分布在第二镜座16上,第二导向钉30与对应的第一导向钉29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镜筒1的轴线平行。镜筒1上开设有供第一导向钉29、第二导向钉30穿过的导向槽31,导向槽31呈腰圆孔状并沿镜筒1的长度方向开设。镜筒1上转动套接上对焦筒32,对焦筒32上套接有对焦环33,对焦环33的长度小于对焦筒32的长度,对焦环33与对焦筒32一体成型。对焦筒32上开有供第一导向钉29穿过的第一曲槽34和供第二导向钉30穿过的第二曲槽35,第一曲槽34、第二曲槽35均沿对焦筒32的周向倾斜延伸,且第一曲槽34和第二曲槽35自起始端至终止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通过转动对焦环33即可带动
对焦筒32同步转动,对焦筒32通过第一曲槽34、第二曲槽35带动导向钉在导向槽31内朝相向或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焦。
40.参照图2,对焦环33和对焦筒32在对应位置处还贯通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6,当完成对焦后,将锁紧螺栓37放入第一螺纹孔36内并拧紧,即可保证不失焦。
41.参照图1和图2,对焦筒32上套接有固定环39,固定环39的一端延伸至超出对焦筒32的端部并与镜筒1固定连接,对焦筒32可相对固定环39转动。固定环39将第一曲槽34和第二曲槽35遮挡,使得灰尘不易从第一曲槽34、第二曲槽35进入镜筒1内部,提高了密封性。
42.参照图1和图2,第二镜座16还开设有供光阑19的调节杆191穿过的第一通槽40,调节杆191用于光阑19的开口大小,第一通槽40沿第二镜座16的周向延伸。镜筒1上开有供光阑19的调节杆191穿过的第二通槽41,第二通槽41沿镜筒1的周向延伸,第二通槽41与第一通槽40连通。镜筒1在对应光阑19所在处转动套接有调节环42,调节环42沿长度方向开有供光阑19的调节杆191的插入的插槽43,调节杆191依次穿过第一通槽40、第二通槽41并插入插槽43内。通过转动调节环42即可带动调节杆191转动,从而改变光阑19开口大小,方便调整进光量,进而方便调整成像画面的明暗度。而插槽43的存在,则使得光阑19能够相对调节环42沿光轴方向移动。
43.参照图2,调节环4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锁紧螺栓37穿过的第二螺纹孔38,当完成光阑19的调节后,拧紧锁紧螺栓37即可锁死调节环42,从而不会影响成像画面的明暗度。
44.镜筒1靠近像侧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与相机的机身连接的接头44,接头44采用镜头行业常用的c口接头44,这里就不再赘述。
45.参照图3,第一透镜4为弯月正透镜,第二透镜6为弯月负透镜,第三透镜7为弯月负透镜,第四透镜8为平凹透镜,第五透镜9为双凹透镜,第六透镜10为双凸透镜,第七透镜13为双凸透镜,第八透镜15为弯月正透镜,第九透镜18为双凸透镜,第十透镜20为双凹透镜,第十一透镜21为双凸透镜,第十二透镜23为平凸透镜,第十三透镜25为双凸透镜,第十四透镜27为双凸透镜。
46.各透镜的各项参数如表1所示:
47.表1
48.[0049][0050]
第九透镜18与光阑19之间的空气间隙为1.937mm,第十透镜20与光阑19之间的空间间隙为5.152mm。光阑19为浮动光阑19,可根据不同场景调试,光阑19满足以下条件,当最小光圈f=2.4时;其光阑19口径=7mm;当最大光圈f#=16;其光阑19口径=1.04mm。
[0051]
本技术的工业镜头在满足以上各透镜参数后综合得出此镜头光学总长为103.16
±
2mm,镜头焦距efl=8mm。
[0052]
参照图4~图7,第一移动镜组作为前组移动,第二移动镜组作为后组移动,通过改变前组移动基础点与后移动基础点之间的空气间隔即可实现不同工作距离下成像,这种对焦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各种工作距离成像质量,经过测试最佳成像范围为100mm-无穷大范围内。如表2所示:
[0053]
表2
[0054][0055]
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的实施原理为:
[0056]
本技术中的镜头在进行对焦时,根据成像距离转动对焦环33以驱使第一移动镜组和第二移动镜组移动,直至物体在相片上清晰成像。因此,通过移动镜筒1内的部分镜组也能实现对焦,不仅有利于缩小镜头的体积,也使得对焦更加方便。
[0057]
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1),所述镜筒(1)自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固定镜组、第一移动镜组以及第二移动镜组,所述第一移动镜组包括滑动设置在镜筒(1)内的第一镜座(11),所述第一镜座(1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钉(29),所述第二移动镜组包括滑动设置在镜筒(1)内的第二镜座(16),所述第二镜座(16)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钉(30),所述镜筒(1)上开有供第一导向钉(29)、第二导向钉(30)穿过的导向槽(31),所述镜筒(1)转动套接有对焦筒(32),所述对焦筒(32)上开设有第一曲槽(34)和第二曲槽(35),所述第一导向钉(29)穿过导向槽(31)与第一曲槽(34),所述第二导向钉(30)穿过导向槽(31)和第二曲槽(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槽(34)和第二曲槽(35)均沿对焦筒(32)的周向倾斜开设,所述导向槽(31)沿镜筒(1)的长度方向开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槽(34)和第二曲槽(35)自起始端至终止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筒(32)上套接有固定环(39),所述固定环(39)与镜筒(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39)将第一曲槽(34)与第二曲槽(35)遮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镜组包括固定在镜筒(1)进光端的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4)、第二透镜(6)、第三透镜(7)、第四透镜(8)、第五透镜(9)和第六透镜(10),所述第五透镜(9)和第六透镜(10)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所述第一镜座(11)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七透镜(13)和第八透镜(15);所述第二镜座(16)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九透镜(18)、光阑(19)、第十透镜(20)、第十一透镜(21)、第十二透镜(23)、第十三透镜(25)以及第十四透镜(27),所述第十透镜(20)与第十一透镜(21)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4)为弯月正透镜,所述第二透镜(6)、第三透镜(7)均为弯月负透镜,所述第四透镜(8)为平凹透镜,所述第五透镜(9)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六透镜(10)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七透镜(13)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八透镜(15)为弯月正透镜,所述第九透镜(18)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透镜(20)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21)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23)为平凸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25)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四透镜(27)为双凸透镜。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1)在对应光阑(19)所在位置处设置有调节环(42),所述调节环(42)转动套接在镜筒(1)上,所述第二镜座(16)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供光阑(19)的调节杆(191)穿过的第一通槽(40),所述镜筒(1)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供调节杆(191)穿过的第二通槽(41),所述调节环(42)的内环面凹陷有供调节杆(191)插入的插槽(43),所述插槽(43)沿调节环(4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调节杆(191)依次穿过第一通槽(40)、第二通槽(41)并插入插槽(43)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1)的出光端设置有接头(44),所述接头(44)用于与相机的机身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筒(32)上套接固定有对焦环(3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螺栓(37),所述对焦筒(32)上开设有供锁紧螺栓(37)穿过的第一螺纹孔(36),所述调节环(42)上开有供锁紧螺栓(37)穿过的第二螺纹孔(38)。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镜头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对焦的工业镜头,包括镜筒,镜筒自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固定镜组、第一移动镜组以及第二移动镜组,第一移动镜组包括滑动设置在镜筒内的第一镜座,第一镜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钉,第二移动镜组包括滑动设置在镜筒内的第二镜座,第二镜座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钉,镜筒上开有供第一导向钉、第二导向钉穿过的导向槽,镜筒转动套接有对焦筒,对焦筒上开设有第一曲槽和第二曲槽,第一导向钉穿过导向槽与第一曲槽,第二导向钉穿过导向槽和第二曲槽。本申请本通过驱使第一移动镜组和第二移动镜组移动即可实现对焦,提高了镜头对焦时的灵活性,从而提高用户体验。高用户体验。高用户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

王振鹏 胡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州市小萤成像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8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3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78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透镜   所述   对焦   导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