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水防滴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凝水防滴漏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的一些船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在换热过程中外部会产生冷凝水,为了避免冷凝水随意滴落,通常设置有凝水防滴漏装置。凝水防滴漏装置主要包括接水盘,蒸发器的底部设置于接水盘内,冷凝水顺着蒸发器流到接水盘内,最后通过与接水盘的容腔连通的排水通道排走。上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若冷凝水较多,或者排水通道排水不畅时,接水盘内会积聚有冷凝水,导致蒸发器的底部浸在冷凝水中,锈蚀蒸发器,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凝水防滴漏装置,对蒸发器的保护较好。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凝水防滴漏装置,其包括:第一接水盘,设置有第一排水通道以及开口朝上的第一容置腔;蒸发器承载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底壁的上侧,所述蒸发器承载板为网孔板,所述蒸发器承载板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底壁之间围合形成排水腔,所述第一排水通道与所述排水腔连通。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凝水防滴漏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将蒸发器的底部固定于蒸发器承载板,蒸发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将流下至蒸发器承载板,由于蒸发器承载板为网孔板,从而冷凝水可以穿过蒸发器承载板进入排水腔,排水腔中收集的冷凝水则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走。上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由于蒸发器承载板为网孔板且其下侧为排水腔,从而能及时排走蒸发器底部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在蒸发器底部附近积聚,减少对蒸发器的锈蚀,对蒸发器的保护较好。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底壁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一侧相对于远离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一侧更靠下。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器承载板相对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蒸发器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往下伸出,所述蒸发器承载板通过两所述支撑板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底壁。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侧壁具有间距并围合形成侧排液通道,所述支撑板设置有缺省部,所述侧排液通道通过所述缺省部与所述排水腔连通。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缺省部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缺省部为圆弧凹口。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有外扩部,所述外扩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开口周缘位置,所述外扩部为朝斜上方延伸的板体。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设置有第二
排水通道以及开口朝上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排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一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k-k方向的剖视图;
18.图4为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发器承载板及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1所示结构的m-m方向的剖视图;
21.图7为图6的b处放大示意图;
22.图8为图6的c处放大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蒸发器1,第一接水盘100,第一排水通道110,第一容置腔120,外扩部130,蒸发器承载板200,排水腔300,支撑板400,缺省部410,侧排液通道500,第二接水盘600,第二排水通道610,第二容置腔62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参照图1至4的一种凝水防滴漏装置,其包括:第一接水盘100以及蒸发器承载板200。第一接水盘100设置有第一排水通道110以及开口朝上的第一容置腔120,蒸发器承载
板20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20并位于第一容置腔120的腔底壁的上侧,蒸发器承载板200为网孔板,蒸发器承载板200与第一容置腔120的腔底壁之间围合形成排水腔300,第一排水通道110与排水腔300连通。
30.使用时,将蒸发器1的底部固定于蒸发器承载板200,蒸发器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将流下至蒸发器承载板200,由于蒸发器承载板200为网孔板,从而冷凝水可以穿过蒸发器承载板200进入排水腔300,排水腔300中收集的冷凝水则通过第一排水通道110排走。上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由于蒸发器承载板200为网孔板且其下侧为排水腔300,从而能及时排走蒸发器1底部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在蒸发器1底部附近积聚,减少对蒸发器1的锈蚀,对蒸发器1的保护较好。
31.在实施例中,蒸发器1固定于蒸发器承载板200的方式例如可以是插接、卡接、螺纹紧固件连接等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32.参照图4,第一容置腔120的腔底壁倾斜设置,且靠近第一排水通道110的一侧相对于远离第一排水通道110的一侧更靠下,从而能快速排走冷凝水,减少冷凝水的积聚。
33.参照图5,蒸发器承载板200相对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板400,两支撑板400沿蒸发器承载板2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往下伸出,蒸发器承载板200通过两支撑板400架设于第一容置腔120的腔底壁。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以实现蒸发器承载板200与第一容置腔120的腔底壁的间隔设置,从而围成上述的排水腔300,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可以想象的是,也可将蒸发器承载板200水平方向的一侧固定于第一容置腔120的腔侧壁的预定高度,固定的方式例如是焊接或螺纹紧固件连接,也可实现蒸发器承载板200与第一容置腔120的腔底壁的间隔设置。
34.在实施例中,蒸发器承载板200与两支撑板400为一体式钣金结构,两支撑板400具体是蒸发器承载板200两侧的折弯边,从而便于生产制造。可以想象的是,支撑板400也可以与蒸发器承载板200为分体制造的结构,分体制造后通过后期组装连接在一起。
35.参照图6和图7,在实施例中,支撑板400与第一容置腔120的腔侧壁具有间距并围合形成侧排液通道500,支撑板400设置有缺省部410,侧排液通道500通过缺省部410与排水腔300连通。通过上述的结构,可以避免支撑板400的两侧与第一容置腔120的腔侧壁之间存在排液盲区,从而减少冷凝水的积聚。
36.在实施例中,缺省部410沿支撑板40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具体的,缺省部410为圆弧凹口。可以想象的是,缺省部410的数量和形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37.参照图8,第一接水盘100设置有外扩部130,外扩部13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20的开口周缘位置,外扩部130为朝斜上方延伸的板体。通过设置外扩部130,可以扩大第一容置腔120接受冷凝水的范围,减少因设备倾斜或震动导致部分冷凝水甩出第一容置腔120接受范围的概率。
38.在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接水盘600,第二接水盘600设置有第二排水通道610以及开口朝上的第二容置腔620,第二排水通道610与第二容置腔620连通,第一接水盘100位于第二容置腔620内,从而形成双重冷凝水防滴漏的结构,即使第一接水盘100存在破损也能通过第二接水盘600收集冷凝水。在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600的面积比第一接水盘100的面积要大,多余的面积可以用于收集设备其他装置所产生的冷凝水。在实施例中,第一排水通
道110和第二排水通道610可以通过外接管路来排走冷凝水。
39.在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00固定于第二容置腔620的腔侧壁,具体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焊接、卡接等等方式进行固定。
4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凝水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水盘(100),设置有第一排水通道(110)以及开口朝上的第一容置腔(120);蒸发器承载板(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20)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20)的腔底壁的上侧,所述蒸发器承载板(200)为网孔板,所述蒸发器承载板(200)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20)的腔底壁之间围合形成排水腔(300),所述第一排水通道(110)与所述排水腔(30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20)的腔底壁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一排水通道(110)的一侧相对于远离所述第一排水通道(110)的一侧更靠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承载板(200)相对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板(400),两所述支撑板(400)沿所述蒸发器承载板(2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往下伸出,所述蒸发器承载板(200)通过两所述支撑板(400)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20)的腔底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00)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20)的腔侧壁具有间距并围合形成侧排液通道(500),所述支撑板(400)设置有缺省部(410),所述侧排液通道(500)通过所述缺省部(410)与所述排水腔(300)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省部(410)沿所述支撑板(40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省部(410)为圆弧凹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100)设置有外扩部(130),所述外扩部(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20)的开口周缘位置,所述外扩部(130)为朝斜上方延伸的板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水盘(600),所述第二接水盘(600)设置有第二排水通道(610)以及开口朝上的第二容置腔(620),所述第二排水通道(610)与所述第二容置腔(620)连通,所述第一接水盘(100)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620)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凝水防滴漏装置,其包括:第一接水盘以及蒸发器承载板。第一接水盘设置有第一排水通道以及开口朝上的第一容置腔,蒸发器承载板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并位于第一容置腔的腔底壁的上侧,蒸发器承载板为网孔板,蒸发器承载板与第一容置腔的腔底壁之间围合形成排水腔,第一排水通道与排水腔连通。上述的凝水防滴漏装置,由于蒸发器承载板为网孔板且其下侧为排水腔,从而能及时排走蒸发器底部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在蒸发器底部附近积聚,减少对蒸发器的锈蚀,对蒸发器的保护较好。对蒸发器的保护较好。对蒸发器的保护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

邓承杰 李玉华 华云霞 肖嘉裔 李永雄 余培 赖梓良 陈梓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山诺普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4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蒸发器   所述   实用新型   通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