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病

1  病毒病
1.1  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病灶里稍黑褐.轮廓清晰,表面干燥,突出于体表。雌蛇多发于腹部,而雄蛇多发于颈部和胸部。通常情况下,患蛇临床上表现健康,仅在后期,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蛇的健康状况才下降。当继发真菌感染时,病灶的颜将变为灰。如果真茵侵害到周围的皮肤,病灶的边缘将变得不再那么清晰。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核内嗜酸性颗粒,而在电镜下则能看到疱疹病毒。时可以手术切除单个的突起,然后缝合皮肤。也可用硝酸银腐蚀,先在病灶上滴上蒸馏水,然后再滴上硝酸银,连续处理5—8d,突起最后就会脱落。
1.2  由病毒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某些病毒能侵害蛇的消化系统,临床上表现为以厌食、腹痛、腹泻为特征的肠炎和消化平衡紊乱,尸体剖检组织学检查可见肠绒毛萎缩,簿层的固有层细胞浸润。做细菌培养试验,没有细菌生长。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时,能看到两种类型的包涵体,一种是腺病毒,
另一种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小核糖核酸病毒。此病的病程约为数局到数月以上。病毒性消化系统疾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严重性远比现在报道的大得多。
1.3  由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此病对蛇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在多数病例中,都能从电镜下观察到或分离到一种称为副粘液病毒的病毒。此病的死亡率为8%一87%,老龄蛇易感,通过唾液飞沫传播,感染后3d之内表现临床症状.病期约为5—12d。病蛇的前期症状为:不排尿、呕吐、排绿的带粘液的粪便;随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肌肉弹性消失(蛇体呈伸展状态),头部震颠,共济失调。最后,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突然地呼吸停顿,接着出现剧烈地痉挛,身体蜕缩在一起,气管中排出褐分泌物。尸体副检可见,肺水肿,有粘液性或于酪性分泌物。组织病理学检查能看到伴有上皮细胞增生的间质性肺炎,血管局口袖脑炎和胰腺炎。耐过蛇的血清学检查能查到存在的抗体。
    为防止病毒进一步扩大传播,应早期隔离病蛇。末感染蛇的笼子用3%次氯酸钠溶液或2%烧碱溶液或季铵盐类消毒液消毒。如果继发细菌感染,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效果较理想。
2  细菌病 
医用呼叫器
  75%的蛇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且某些细菌是肠道菌的常在菌,在某些情况下能引起机体发病甚至成为主要的致病菌。
    引起蛇发病的细菌多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极少一部分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蛇口腔中的常在菌包括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埃希氏杆菌、细球菌和棒状杆菌;粪便中的常在菌有变形杆菌、沙门氏茵、亚利桑那菌和球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细菌感染一旦发生,最好先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再选用合适药物进行。如果没有条件或来不及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话.可临时选用庆大霉素,剂量为2.5mg/kg体重,每72h用一次。
    从临床病例中分离培养的细菌和药敏试验表明:思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新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四环素几种抗生素的抗菌抑菌活性较强。
    确诊蛇被细菌感染后,除实施措施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对于全身性细菌感染,温度至少应升高到最适温度的上限,清除旧垫料,换上清洁的、易于打扫的新垫料,大一点的蛇可以饲养在光滑而干净的地板上。饮水器应经常彻底地清洗干净,最好提供常流水。
3  真菌病
    真菌感染较常见,环境卫生不良和机体衰弱是特别重要的致病因意,易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皮肤表层和深层感染时,都能查到不同种同的真菌,包括孢子菌属、地丝菌属和毛孢子菌属。
    腹部是常发部位,腹面出现一块块或一点点的黑霉斑。如不及时可蔓延至全身,引起皮肤糜烂,严重者数天内即死亡。
钢管加工    措施常规应用抑制真茵剂如制霉菌素、克霉唑、灰黄霉素和卢戈耳氏溶液(即浓碘溶液)。对于继发细茵感染表现渗出的病例,可以联合应用制霉菌素和新霉素。 导游扩音器
4  寄生虫病
化纤丝4.1  裂头蚴
    裂头蚴是绦虫的幼虫,蛇类是孟氏裂头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裂头蚴多在皮下寄生,一般对蛇类危害不大。若裂头勘寄生在蛇体表皮下,可用利刀剖开皮肤取出,然后在伤口涂上1%一2%碘酐。裂头蚴寄生在其它部位,不用专门,可在其它寄生虫时附带。
4.2  鞭节舌虫病
    寄生于蛇的肺部和气管中,危害很大,能使蛇窒息致死。对此种寄生虫可用兽用溶液灌入胃中,按10 mg/kg体重给药,连续灌胃3d。
4.3  棒线虫
    寄生于肺泡腔内,多时密布患部,使蛇肺部糜烂而死。用四咪唑,0.1一0.2g/kg体重灌服。
4.4  蜱虱   
    蜱虱是由笼台及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差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蜱虱可使蛇体血清蛋白减少,并传播病原体,给宿主带来强烈的不良刺激,降低免疫力,常导致发生全身性疾病。虱一般寄生在眼睛周围的凹陷处、咽喉部及泄殖腔周围。一旦在蛇体上发现蜱虱,就必须不断,对接触过病蛇的蛇也应全面。蛇体涅在水中数分钟后即可从水中发现蜱虱,据此可判断蛇体表有无蜱虱寄生。
    可用0.15%-1%的溶液喷洒蛇体。由于蜱虱离开蛇体也能在环境中繁衍生存,故在蛇园中除宿主外,周围环境(包括笼箱、垫物等)也应彻底杀灭蜱虱。尤其是箱的裂缝处蜱虱极易产卵,可用3%石炭酸溶液仔细清洗,水槽、食槽应浸泡25h。其它不必要的垫革、杂物要烧尽。
1、 病毒病
1.1 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病灶里稍黑褐,轮廓清晰,表面干燥,突出于体表。雌蛇多发于腹部,而雄蛇多发于颈部和胸部。通常情况下,患蛇临床上表现健康,仅在后期,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继发细菌
或真菌感染时,蛇的健康状况才下降。当继发真菌感染时,病灶的颜将变为灰。如果真菌侵害到周围的皮肤,病灶的边缘将变得不再那么清晰。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核内嗜酸性颗粒,而在电镜下则能看到疱疹病毒。时可以手术切除单个的突起,然后缝合皮肤。也可用硝酸银腐蚀,先在病灶上滴上硝酸银,连续处理5-8天,突起最后就会脱落。
1.2 由病毒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某些病毒能侵害蛇的消化系统,临床上表现为以厌食、腹痛腹泻为特征的肠炎和消化平衡紊乱,尸体剖检组织学检查可见肠绒毛萎缩,薄层的固有层细胞浸润。做细菌培养试验,没有细菌生长。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时,能看到两种类型的包涵体,一种是腺病毒,另一种是存在于细胞中的小核糖核酸病毒。此病的病程约为数周到数月以上。病毒性消化系统疾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严重性远比现在报道的大得多。
1.3        由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此病对蛇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在多数病例中,都能从电镜下观察到或分离到一种称为副粘液病毒。此病的死亡率为8%-87%,老龄蛇易感,通过唾液飞沫传播,感染后3
之内表现临床症状。病期约为5-12天。蛇病的前期症状为:不排尿、呕吐、排绿的带粘液的粪便;随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肌肉弹性消失(蛇体呈伸展状态),头部震颤,共济失调。最后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突然的呼吸停顿,接着出现剧烈的痉挛,身体退缩在一起,气管中排除褐的分泌物。尸体副检可见,肺水肿,有粘液性或干酪性分泌物。组织病理学检查能看到伴有上皮细胞增生的间质性肺炎,血管局口袖脑炎和胰腺炎。耐过蛇的血清检查能查到存在的抗体。
为防止病毒进一步扩大传播,应早期隔离病蛇。未感染蛇的笼子用3%氯酸钠溶液或2%烧碱溶液或季铵盐类消毒液消毒。如果继发细菌感染,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效果较理想。
2            细菌病
75%的蛇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且某些细菌是肠道菌的常在菌,在某些情况下能引起机体发病甚至成为主要的致病菌。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引起蛇发病的细菌多是革兰氏阴性菌,极少一部分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蛇口腔中的常在菌
包括假单包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埃希式杆菌、球细菌和棒状杆菌;粪便中的常在菌有变形杆菌、沙门氏菌、亚利桑那菌和球菌。细菌感染一旦发生,最好先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再选用合适药物进行。如果没有条件或来不及做的话,可临时选用庆大霉素,剂量为2.5mg/kg体重,每72小时用一次。
从临床病例中分离培养的细菌和药敏试验表明:斯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新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等几种抗生素的抗菌抑菌活性较强。
确诊蛇被细菌感染后,除实施措施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对于全身性细菌感染,温度至少升高到最适温度的上限,清除旧垫料,换上清洁的易于打扫的新垫料,大一点的蛇可以饲养在光滑而干净的地板上。饮水器应该经常传递地清洗干净,最好提供长流水。
3、真菌病
      真菌感染较常见,环境卫生不良和机体衰弱是特别重要的致病因素,易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皮肤表层和深层感染时,都能查到不同种的真菌,包括孢子菌属、地丝菌属
和毛孢子菌属。腹部是常发部位,腹面出现一块块或一点点的黑霉斑。如不及时可蔓延至全身,引起皮肤糜烂,严重者数天内即死亡。措施常规应用抑制真菌剂如制霉菌素、克霉唑、灰黄霉素和尔是溶液(即浓碘溶液)。对于继发细菌感染表现渗出的病例,可以联合应用制霉菌素和新霉素。
4、 寄生虫病
渣油加氢4.1 裂头蚴 裂头蚴是绦虫的幼虫,蛇类是孟氏裂头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裂头蚴多在皮下寄生,一般对蛇类危害不大。若裂头蚴寄生在蛇体表皮下,可用利刀剖开皮肤取出,然后在伤口涂上1%-2%碘酐。裂头蚴寄生在其它部位,不用专门,可在其它寄生虫时附带。
4.2 鞭节蛇虫病
    寄生于蛇的肺部和气管中,危害很大,能使蛇窒息致死。对此种寄生虫可用兽用溶液灌入胃中,按10mg/kg体重给药,连续灌胃3天。
4.3 棒线虫
    寄生于肺泡内,多时密布患部,使蛇肺部糜烂而死。用四咪唑,0.1-0.2g/kg体重灌服。
4.4 庳虱
庳虱是由笼台及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差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庳虱可使蛇体血清蛋白减少,并传播病原体,给宿主带来强烈的不良刺激,降低免疫力,常导致发生全身性疾病。虱一般寄生在眼睛周围的凹陷处、咽喉部及泄殖腔周围。一旦在蛇体上发现庳虱,就必须不断,对接触过蛇的蛇也应该全面。蛇体浸在水中数分钟后即可从水中发现庳虱,据此可判断蛇体表有无庳虱寄生。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1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752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菌   治疗   感染   引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