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丁石发 余春美 李万成
(于都县农业农村局,江西于都 342300)哺乳外衣
摘 要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会对牛的饲养造成极大影响。基于此,就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特征、机理与流行现状进行简单剖析,对当前我国针对该病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进行介绍,明确其流行的现状与防控方法,为指导养殖户做好流行病的防控提供有效指导。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现状;生物传播媒介;防控策略
土豆炮点火装置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患病畜体特征为发热、皮肤水肿等。该病具有传染性,在我国被划归为二类动物疫病。若养殖场饲养的牛发生该疾病,会给养殖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该流行性疾病的监测,提高养殖从业人员对该流行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该疾病防控措施的宣传,同时加强疾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基础条件,为避免该病在我国流行奠定基础。
1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现状与危害
1.1 流行现状 引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毒分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该病毒仅1个血清型,代表毒株为南非Neethling株。该病毒存活期长,干燥条件下可存活数月,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
甚至数十年,不耐热,加热至55℃、2 h 或65℃、30 min即可灭活病毒。大部分杀菌消毒药、光照与酸碱溶液均可杀灭该病毒。该病毒的主要宿主是各品种的牛,其他偶蹄类动物亦可感染,但属于非人畜共患病。该病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非洲津巴布韦地区被首次发现,之后因重视程度不足而蔓延到整个非洲大陆。2006年,埃及地区暴发该病,近30万头牛染病,为了控制该病在埃及的流行,埃及畜牧养殖行业使用羊痘弱毒苗对牛接种,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15年,该病首次在俄罗斯暴发,并在3个月的时间内传遍周边国家,至2019年8月传入我国西北地区[1]。
钢管切割1.2 疾病的危害 病程之初,患体表现为鼻炎、结膜炎或角膜炎症状,在病程7 d左右,患体体表皮肤变硬,有圆形突起性结节,直径约3 cm,结节触之有强烈的痛感,分布全身各个部位的表皮和真皮处,随着病程加长可形成聚集性不规则肿块,直至坏死。病体体表各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各器官处黏膜也会出现结节或溃疡。泌乳期奶牛会因此发生乳房炎,从而使产奶量下降,怀孕期母牛会因此而流产,感病公牛会不育,感病肉牛则产肉性能下降,各种类型的病畜体表皮毛均会无利用价值。病畜皮下组织浆液呈灰红,结节腔中组织坏死,呈干酪样灰白或脓血状,严重的可延伸至皮下或肋骨组织,全身内部脏器表面也会形成类似结节状。依据机体指征与临床症状可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依赖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该病在牛中的发病率在5%~85%,发病后死亡率约20%,且泌乳期奶牛易发,感染也最严重[2]。2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方式与特点
2.1 患病动物的传播与特点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接触性传播疾病,传播比例不大,效率不高,有
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干燥或寒冷的季节传播媒介减少,发病率低。动物引进或水源共用可以带来疾病风险。另外,该病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或哺乳传播,与患病公畜交配也可以传播疾病给母畜,人工授精的母畜也会因使用带毒的精液感染疾病。皮内接种动物的发病率约为20%,静脉接种的发病率约70%,证明接种病毒到血液中的感染率更大,成功感染的可能性更高。疫苗接种过程中使用的针头可能实现疾病在不同畜体之间的传播,因此接种疫苗必须对针头进行消毒或更换针头。疫苗接种一般晚于疾病流行期,因此较难评估医源性传播风险。接种疫苗到患病动物,会加重感染或出现生物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疾病的传播与感染情况进行实验室 确认。
2.2 疾病的传播媒介与特点 疾病的广泛传播都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来实现的,如昆虫、硬蜱等。昆虫可以实现多种疾病的传播与流行,主要通过其采食活动或叮咬宿主的频次来实现不同畜体之间的疾病传播,且目前蚊子的机械性传播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直接相关已经被证实。昆虫在有病机体吸饱血后即开始寻新的宿主,为病毒在畜体间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感染病毒严重的动物破损的皮肤表层会携带大量病毒,是昆虫携带病毒的良好仓库。此外,非叮咬类传播媒介苍蝇也可传播疾病。它可从病死畜体的尸体上携带病毒感染健康畜体,造成疾病发生与流行。非洲硬蜱也是传播该疾病的媒介。硬蜱的不同生长阶段可以寄居在不同的宿主上,以传播病毒。硬蜱幼虫采食宿主后从宿主上脱离,寻新的宿主再次采食,成年雄蜱交配时可多次采食血液,且雄蜱可通过交配将病毒传给雌性,扩大传播范围。
2.3 其他传播方式与特征 牛结节性皮肤病还可通过环境或饲养器具传播,在被病畜污染的环境中生活,使用被病畜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等,或接触病畜的粪便、尿液、畜体、皮毛等,都可能间接感染疾病。
3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现状与建议
3.1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现状 南非地区针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采用接种弱毒疫苗的方式,但一半的接种对象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奶牛产奶量;部分接种后无症状,无抗体检出但有免疫力,犊牛可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山羊痘病毒属各成员间可形成交叉免疫保护力,从而实现异种动物体分离病毒制备疫苗免疫接种保护牛。如以列部分地区
(下转第52页)
补液水)预防。也可根据奶牛体质量,按0.02 g/kg,配成7%的水溶液,进行臀部肌肉注射,隔15 d注射1次。
4.3 灭蜱 由于蜱是奶牛焦虫病的传播媒介,因此,可从蜱这个介质上入手进行预防。在蜱大量活动的季节,在牛舍、牛活动的附近喷洒液,包括牛的食槽和墙体缝隙。同样,要消灭可能附在牛身上的蜱,一般用硫磷乳剂对牛体进行清洗。
钼铋系催化剂生产厂家
4.4 加强牛舍环境卫生管理 要定期对牛舍进行卫生消毒,特别是在焦虫病的流行季,最好7 d大范围进行1次清理;对病牛及其粪便、排泄物以及病畜尸体等可能传播病原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而且应远离牛进行处理。
4.5 加强饲养管理 为防止牛易感染病原,可提高牛的饲料营养价值,合理搭配奶牛日粮精饲料、粗饲料、青贮饲料,并且合理搭配牛的饲养方式,以提高牛的抗病能力。
5 结语
奶牛焦虫病以蜱为传播载体的,而且焦虫病的发病时期与蜱的活动时间大致相同,多为炎热季节(7-8月),而此时奶牛因受天气影响体质较弱,抗病能力下降,给了焦虫可乘之机。因此,在这一多发季节,养殖户要对牛场进行定期的卫生清理,如定期喷洒杀虫剂、及时对食槽进行清理、加强牛排泄物处理等,可对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在该病多发期,饲养员要针对性加强对奶牛的营养供给,以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有效保障奶牛成活率,提高奶牛的生产值,保障奶牛业可持续发展。另外,为降低焦虫病的发病率,养殖户可在春季驱虫。因为春季气温回暖,虫卵迅速生长繁殖,春季驱虫会大大减少寄生虫数量,从而可以降低奶牛的受感程度,保障奶牛的成活率,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促进奶牛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辉,何德肆,胡述光,等.奶牛焦虫病病原体诊断的
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7(2):40-43. [2]牛彦兵,柳旭伟,郭庆河.奶牛焦虫病的诊断和[J].
黑龙江畜牧兽医综合指导版,2012(44):89.
[3]郑崇春,谢修齐.奶牛焦虫病的临床诊断和[J].浙江
畜牧兽医,1984(1):26.
采用绵羊痘弱毒疫苗接种阻止疫情蔓延,但也存在不良反应。对不同地区传播媒介进行调查有助于疾病防控,应根据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进行深入调查,实施有针对性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为疾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3.2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策略 若已发现病毒,为避免其在全国范围扩散,可以采取紧急捕杀、无害化处理等方式,并对疾病发生的地区进行消毒、灭蚊蝇,斩断疾病传播扩散的媒介,并采用山羊弱毒活疫苗对疫情周边地区的牛进行紧急免疫。同时,要调查流行病学,对疾病来源进行确认,消除隐患。对于与我国贸易频繁的国家进行疾病发生情况调查,严守国门,避免疾病入侵。加大对疾病相关的各种疫苗的研发力度,并对疾病传播媒介阻断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从源头上斩断疫情。
3.3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建议 增强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提高重视,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疫情。针对发生疫情的地区,采取积极果断的阻断传播措施,按一类疾病对该病进行防控,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早处理的原则,将该病害扼杀在萌芽状态。提高对捕杀和无害化处理的补偿标准,以利于病情的及时发现与报告,避免瞒报、漏报等行为导致疫情扩散。对发病同牛的处理进行明确和规范,减小疫情控制难度。提升标准化的疫病诊断技术水平,完善疫情确诊流程,保证疾病及早得到诊断与处理,降低漏诊概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牛的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危害巨大的流行性疾病,针对该病的处理,及时发现和报告非常关键。应采用可靠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测,并对疫情采取可靠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疫情蔓延。同时,还应大力开展对疫病防控的研究,提升疾病诊疗水平,促进牛的养殖向着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丽萍,宋建德.2013-2016年全球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
状况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7,34(9):19-22,
49.
[2]柴茂,冉晓龙,刘礼杰,等.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与疫情
热风炉燃烧器处置[J].畜禽业,2019,30(11):109.
(上接第50页)
铜包铝漆包线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6:3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752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疾病   进行   传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