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客室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客室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的座椅均可以通过驱动组件调节座椅的姿态,以方便乘客使用。但是当乘客通过驱动组件将座椅调整完毕后,若车辆停车断电、座椅不通电或者驱动组件失效的情况下,座椅就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不利于后续乘客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驱动组件失效或断电后无法使用座椅的缺陷。
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包括:
5.座椅本体,安装于座椅转架,在所述座椅本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靠背本体和腿托本体;
6.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且适于带动所述靠背本体以及所述腿托本体相对于所述座椅转架由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
7.复位组件,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在所述驱动组件解锁的情况下,所述复位组件适于带动所述靠背本体以及所述腿托本体相对于所述座椅转架由所述使用状态切换至所述初始状态。
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并将驱动组件设置成可带动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相对于座椅转架动作的形式,乘客可以通过驱动组件控制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由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此时乘客可以获得更好的乘坐体验。通过设置复位组件并将复位组件设置成可带动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相对于座椅转架动作的形式,当驱动组件解锁后,乘客可以通过复位组件控制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此时乘客可以在断电、驱动组件失效的情况下将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恢复至初始状态,方便后续使用座椅的乘客根据自身情况实现对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的调整。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10.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且适于带动所述靠背本体相对于所述座椅转架动作;
11.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且适于带动所述腿托本体相对于所述座椅转架动作;
12.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安装方向相反。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转架上设置有踏板,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还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踏板适于通过拉索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上的离合机构。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支架以及离合轴,所述离合支架和所述离合轴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拉索适于穿过所述离合支架并与所述离合轴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支架以及万向接头,所述靠背本体以及所述腿托本体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上的所述铰接支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上的所述万向接头分别铰接于所述座椅转架。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17.第一复位件,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且适于连接于所述靠背本体;
18.第二复位件,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且适于连接于所述腿托本体。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
20.第一缸体,铰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的铰接支架;
21.第一复位杆,插设于所述第一缸体并与所述靠背本体连接;
22.所述第二复位件包括:
23.第二缸体,铰接于所述座椅转架;
24.第二复位杆,插设于所述第二缸体并与所述腿托本体连接。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安张宇所述座椅本体且适于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2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客室总成,包括客舱,所述客舱内设置有上述的座椅。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客室总成,通过设置上述的座椅,不仅仅能够实现在断电、驱动装置失效的情况下对座椅的调节,还方便维护人员对座椅进行复位检修。
28.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或者上述的客室总成。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座椅或者上述的客室总成,能够提高乘客的使用便利性,方便维护和检修。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并将驱动组件设置成可带动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相对于座椅转架动作的形式,乘客可以通过驱动组件控制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由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此时乘客可以获得更好的乘坐体验。通过设置复位组件并将复位组件设置成可带动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相对于座椅转架动作的形式,当驱动组件解锁后,乘客可以通过复位组件控制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此时乘客可以在断电、驱动组件失效的情况下将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恢复至初始状态,方便后续使用座椅的乘客根据自身情况实现对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的调整。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客室总成,通过设置上述的座椅,不仅仅能够实现在断电、驱动装置失效的情况下对座椅的调节,还方便维护人员对座椅进行复位检修。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座椅或者上述的客室总成,能够提高乘客的使用便利性,方便维护和检修。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的示意性结构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转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复位组件以及座椅转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驱动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40.附图标记:
41.100、座椅本体;102、座椅转架;104、靠背本体;106、腿托本体;108、第一驱动件;110、第二驱动件;112、踏板;114、拉索;116、离合支架;118、离合轴;120、铰接支架;122、万向接头;124、第一缸体;126、第一复位杆;128、第二缸体;130、第二复位杆;132、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00、靠背本体104、腿托本体106、驱动组件以及复位组件;其中,座椅本体100安装于座椅转架102,在座椅本体100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靠背本体104和腿托本体106;驱动组件安装于座椅转架102且适于带动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由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复位组件安装于座椅转架102,在驱动组件解锁的情况下,复位组件适于带动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并将驱动组件设置成可带动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的形式,乘客可以通过驱动组件控制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由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此时乘客可以获得更好的乘坐体验。通过设置复位组件并将复位组件设置成可带动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的形式,当驱动组件解锁后,乘客可以通过复位组件控制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此时乘客可以在断电、驱动组件失效的情况下将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恢复至初始状态,方便后续使用座椅的乘客根据自身情况实现对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的调整。
49.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5,座椅本体100主要用于承载乘客,在座椅本体100上相对的两侧分别铰接有靠背本体104和腿托本体106,可以理解的是,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分别与乘客的后背以及腿部相对应并分别用于支撑乘客的后背以及腿部。其中,座椅本体100安装于座椅转架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本体100还可以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例如座椅本体100可以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在座椅转架102的长度方向上动作,或者可以相对于座椅转架102转动。
50.驱动组件用以带动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以使得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由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提及的初始状态是指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均未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发生动作时所处的状态,使用状态是指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发生相对动作时所处的状态。也即,当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处于初始状态时,乘客可以通过对驱动组件的控制将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调整至所需状态,这样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
51.复位组件用以带动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以使得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也即,当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处于使用状态时,乘客或者维护人员可以通过对复位组件的操作将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调整至初始状态,这样可以方便后续使用该座椅的乘客,也方便维护人员对座椅进行检修。
5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驱动组件失效或者断电时,乘客或者维护人员依旧可
以通过复位组件将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复位组件,使得驱动组件失效或者断电时,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依旧可以恢复至初始状态。
53.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驱动组件将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后,若此时驱动组件失效或者断电,后续使用该座椅的乘客还可以通过复位组件将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由初始状态调整至使用状态。
54.参见图3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其中,第一驱动件108用于驱动靠背本体104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第二驱动件110用于驱动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可以使用电机,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均安装于座椅转架102。通过这样设置,当乘客需要调整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的位置时,可以分别控制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以实现上述目的。
55.如前所述,由于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分别设置在座椅本体100上相对的两侧,因此,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的安装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件108的输出轴以及第二驱动件110的输出轴可以朝向相反的方向,也即,第一驱动件108的输出轴可以朝向靠背本体104,第二驱动件110的输出轴可以朝向腿托本体106。另外,通过将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设置于座椅转架102还能够避免乘客或者保洁人员误碰到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
56.参见图2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座椅转架102上设置有踏板112,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上还设置有离合机构,踏板112适于通过拉索114连接于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上的离合机构。
5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踏板112可以铰接在座椅转架102上,在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上分别设置有离合机构,当乘客踩动踏板112时,踏板112相对于座椅转架102转动,踏板112带动拉索114的第一端动作,拉索114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上的离合机构。拉索114的第一端动作时,拉索114的第二端能够将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上的离合机构拉动,进而实现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的解锁,此时,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均不再对靠背本体104和腿托本体106施加外力。乘客或者维护人员就可以通过对复位组件的操作使得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
58.参见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离合机构包括离合支架116以及离合轴118,离合支架116和离合轴118分别安装于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拉索114适于穿过离合支架116并与离合轴118连接。
5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第一驱动件108上的离合机构为例,在第一驱动件108上安装有离合支架116,在离合支架116的下方设置有离合轴118,离合轴118插入于第一驱动件108的内部,在离合支架116上开设有通孔,拉索114穿过离合支架116上的通孔后与离合轴118连接。通过设置离合支架116能够防止乘客或者保洁人员误碰离合轴118致使第一驱动件108无法正常工作。
6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支架120以及万向接头122,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分别铰接于第一驱动件
108和第二驱动件110上的铰接支架120,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上的万向接头122分别铰接于座椅转架102。
61.参见图5,以第一驱动件108为例,在第一驱动件10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支架120以及万向接头122,靠背本体104铰接于第一驱动件108一端的铰接支架120上,二者之间可以采用铰接轴的形式连接。座椅转架102铰接于第一驱动件108另一端的万向接头122上,二者之间同样可以采用铰接轴的形式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当第一驱动件108动作时,能够带动靠背本体104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
62.同理,在第二驱动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支架120以及万向接头122,腿托本体106铰接于第二驱动件110一端的铰接支架120上,二者之间可以采用铰接轴的形式连接。座椅转架102铰接于第二驱动件110另一端的万向接头122上,二者之间同样可以采用铰接轴的形式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当第二驱动件110动作时,能够带动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
6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其中,第一复位件安装于座椅转架102且适于连接于靠背本体104;第二复位件安装于座椅转架102且适于连接于腿托本体106。
64.参见图4,第一复位件安装于座椅转架102上,且第一复位件还与靠背本体104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当第一驱动件108带动靠背本体104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时,能够同步带动第一复位件发生形变,此时,第一复位件可以是被拉伸也可以是被压缩。第二复位件安装于座椅转架102上,且第二复位件还与腿托本体106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当第二驱动件110带动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时,能够同步带动第二复位件发生形变,此时,第二复位件可以是被拉伸也可以是被压缩。这样一来,当第一驱动件108、第二驱动件110失效或者断电时,由于第一复位件以及第二复位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形变,因而能够分别对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施加一定的外力,由此,靠背本体104以及腿托本体106就能够分别在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由使用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
65.参见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复位件包括第一缸体124和第一复位杆126,第二复位件包括第二缸体128和第二复位杆130,其中,第一缸体124铰接于第一驱动件108上的铰接支架120;第一复位杆126插设于第一缸体124;第二缸体128铰接于座椅转架102;第二复位杆130插设于第二缸体128并与腿托本体106连接。
66.通过这样设置,当第一驱动件108带动靠背本体104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时,也即,当第一驱动件108带动靠背本体104由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时,靠背本体104能够同步带动第一复位杆126动作,进而使得第一复位杆126相对于第一缸体124的位置发生变化,当第一驱动件108失效或者断电后,第一复位杆126能够相对于第一缸体124反向动作以带动靠背本体104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
67.同理,当第二驱动件110带动腿托本体106相对于座椅转架102动作时,也即,当第二驱动件110带动腿托本体106由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时,腿托本体106能够同步带动第二复位杆130动作,进而使得第二复位杆130相对于第二缸体128的位置发生变化,当第二驱动件110失效或者断电后,第二复位杆130能够相对于第二缸体128反向动作以带动腿托本体106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
6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控制面板132,控制面板132安张宇座椅本
体100且适于电连接于驱动组件。
69.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客室总成,包括客舱,客舱内设置有上述的座椅。
7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客室总成,通过设置上述的座椅,不仅仅能够实现在断电、驱动装置失效的情况下对座椅的调节,还方便维护人员对座椅进行复位检修。
71.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或者上述的客室总成。
7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座椅或者上述的客室总成,能够提高乘客的使用便利性,方便维护和检修。
7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本体(100),安装于座椅转架(102),在所述座椅本体(100)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靠背本体(104)和腿托本体(106);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102)且适于带动所述靠背本体(104)以及所述腿托本体(106)相对于所述座椅转架(102)由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复位组件,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102),在所述驱动组件解锁的情况下,所述复位组件适于带动所述靠背本体(104)以及所述腿托本体(106)相对于所述座椅转架(102)由所述使用状态切换至所述初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108),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102)且适于带动所述靠背本体(104)相对于所述座椅转架(102)动作;第二驱动件(110),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102)且适于带动所述腿托本体(106)相对于所述座椅转架(102)动作;所述第一驱动件(108)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件(110)的安装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转架(102)上设置有踏板(112),所述第一驱动件(108)和所述第二驱动件(110)上还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踏板(112)适于通过拉索(114)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上的离合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支架(116)以及离合轴(118),所述离合支架(116)和所述离合轴(118)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08)和所述第二驱动件(110),所述拉索(114)适于穿过所述离合支架(116)并与所述离合轴(11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08)和第二驱动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支架(120)以及万向接头(122),所述靠背本体(104)以及所述腿托本体(106)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08)和所述第二驱动件(110)上的所述铰接支架(120),所述第一驱动件(108)和所述第二驱动件(110)上的所述万向接头(122)分别铰接于所述座椅转架(10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复位件,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102)且适于连接于所述靠背本体(104);第二复位件,安装于所述座椅转架(102)且适于连接于所述腿托本体(10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第一缸体(124),铰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08)上的铰接支架(120);第一复位杆(126),插设于所述第一缸体(124)并与所述靠背本体(104)连接;所述第二复位件包括:第二缸体(128),铰接于所述座椅转架(102);第二复位杆(130),插设于所述第二缸体(128)并与所述腿托本体(106)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面板(132),所述控制面板(132)安张宇所述座椅本体(100)且适于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9.一种客室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客舱,所述客舱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或者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客室总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座椅领域,提供一种座椅、客室总成及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安装于座椅转架,在座椅本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靠背本体和腿托本体;驱动组件,安装于座椅转架且适于带动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相对于座椅转架由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复位组件,安装于座椅转架,在驱动组件解锁的情况下,复位组件适于带动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相对于座椅转架由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该座椅可以通过驱动组件控制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的动作,通过复位组件控制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复位,方便乘客在断电、驱动组件失效的情况下对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进行调整,方便后续使用座椅的乘客根据自身情况实现对靠背本体以及腿托本体的调整。腿托本体的调整。腿托本体的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

郭小峰 胡亚锋 朱龙龙 夏冰 于沛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19

技术公布日:

2022/7/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5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73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本体   座椅   所述   靠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