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2.摩托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正面会受到较大的风压作用,在风压作用下,驾驶者的身体都会受到强气流影响,例如强气流吹向眼部时会影响驾驶者的视野而造成安全隐患,而强气流吹向驾驶者的耳部会产生较大噪音,从而影响驾驶者对周围环境的判断,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为了降低风压作用对驾驶带来的安全风险,传统的摩托车会在车体的前部安装透明有机玻璃的风挡,利用风挡对驾驶过程中产生的强气流进行疏导。
3.虽然现有的风挡能够起到一定的挡风效果,但是当摩托车处于高速行进状态时,风挡受到的阻力会快速增大,因此对风挡的结构强度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且为了减少风挡受到的阻力,现有的风挡通常设计为流线型且风挡的顶部会向车体后部倾斜设置,这种结构使得经过风挡的强气流还是会吹向驾驶者的面部,现有技术中部分风挡设计的尺寸较大,可以完全将驾驶者面部的气流进行阻挡,但是此类结构对风挡的结构强度更高,而且风挡对驾驶者的面部进行完全阻挡,如果发生事故而造成风挡破裂,对驾驶者的面部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由此可见,对于处于高速行驶的摩托车,其风压作用产生的安全风险问题未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因风压作用而使驾驶者存在骑乘安全风险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包括风挡,风挡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将风挡处的气流引导至风挡上方的导流部,风挡的迎风面上连接有用于将风挡迎风面气流汇集至导流部的集流部。
6.本方案的原理是:本技术中,风挡是安装于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车体上的,通过导流部的引导作用,可以将车体行驶过程中风挡处产生的强气流向风挡的上方进行导流,从而在风挡的上方形成阻挡风幕,使得风挡顶部的气流方向是沿着导流部引导向上而不是直接吹向驾驶者的面部,减弱骑乘过程中风压作用造成的安全风险;同时,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集流部,使得车体行驶过程中风挡处的气流向导流部汇集,提升导流部处产生的导流效果,进一步减弱风压作用的影响。
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能够有效减弱风挡处的风压作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风挡结构中仍然存在因风压作用造成安全风险的情况,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导流部将风挡顶部的气流引导向风挡的上方,以避免风挡顶部的强气流直接吹向驾驶者的面部,从而有效减弱风压作用对驾驶者的影响,提升骑乘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车体的形式速度越快,导流部产生的导流效果越明显。
8.2.有效提升导流部的导流效果:本技术中,由于设置了集流部,利用集流部将风挡迎风面的气流向导流部的方向进行汇流,从而增大导流部产生向上的阻挡气流的强度,从而提升导流部对吹向驾驶者的强气流的削弱阻挡效果。
9.3.有效减少风挡侧面气流对驾驶者的影响:本技术中,在集流部的汇流作用下,使得风挡迎风面的气流定向向导流部汇集,减少强气流从风挡的两侧吹向驾驶者的强度,从而减少驾驶者身体受到风挡两侧气流的影响,以便更加安全且舒适地进行骑乘。
10.4.对风挡能够起到一定保护效果:本技术中,集流部是连接于风挡的迎风面上的,当车体前方有物体(例如碎石子等)砸向风挡时,集流部可以对风挡起到保护作用,减少风挡损坏的风险。
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集流部包括固定连接于风挡上的集流板,集流板与风挡之间设有集流间隙,所述集流板与风挡之间固定连接有左密封板和右密封板,左密封板和右密封板分别位于集流板的左侧和右侧。
12.本方案中,车体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车体前侧的气流进入到集流间隙,并由集流间隙向导流部汇集,结构简单且集流板能够与风挡形成稳定的连接。
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集流板的顶部向风挡的顶部倾斜设置,且左密封板的顶端和右密封板的顶端相互靠近设置,左密封板、右密封板、风挡和集流板围成上小下大的集流腔。
14.本方案中,左密封板、右密封板、风挡和集流板围成上小下大的集流腔,当气流沿着集流腔流向导流部时,由于流动截面积不断减小,使得流动至导流部的气流增大,导流部能够产生强度更大的阻挡气流,进一步减弱风压作用的影响。
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集流间隙的宽度范围为3-5cm。
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集流板与风挡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柱。
17.本方案中,利用支撑柱对集流板提供支撑,使得集流板能够更加稳定地与风挡连接。
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左密封板远离风挡的一侧,以及右密封板远离风挡的一侧均凸出集流板的迎风面之外。
19.本方案中,左密封板的一侧以及右密封板的一侧均延伸至集流板的迎风面之外,使得集流板是位于左密封板和右密封板之间的,采用此结构能够方便地安装固定集流板,同时左密封板以及右密封板凸出集流板之外的部分也可以将集流板迎风面的气流导流至导流部处,使得导流部能够产生强度更大的阻挡风幕,从而进一步减弱风压作用的影响;同时,由于左密封板以及右密封板的一侧凸出集流板之外,可以对吹向集流板迎风面的气流进行侧向阻挡,减弱气流由集流板的两侧吹向驾驶者头部以及手部的强度,也能减小驾驶者在骑乘过程中受到风压作用的影响,实现更加安全的骑乘。
2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流部包括由安装段和弧形导流段组成的导流板,所述安装段与风挡的顶部连接,弧形导流段凸出风挡的顶部且弧形导流段向车体上方弯曲设置。
21.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具有安装段和弧形导流段的导流板,安装段能够方便且稳定地与风挡连接,弧形导流段能够对风挡顶部的强气流进行准确导流。
2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段的底端与风挡的迎风面平滑过渡。
23.本方案中,安装段的底端与风挡的迎风面平滑过渡,从而使集流间隙内的气流吹向弧形导流段时更加顺畅。
2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集流部与导流部之间连接有加强部。
25.本方案中,通过在集流部和导流部之间连接加强部,利用加强部对导流部进行辅助稳固,使得导流部具有更大的抗阻力强度,使得导流部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进行导流。
2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加强部包括固定连接于弧形导流段和集流板之间的连接杆。
27.本方案中,利用连接杆可以方便地将弧形导流段和集流板连接起来,且连接杆对弧形导流段处的气流影响较小,确保弧形导流段能够起到良好的气体导流作用。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29.图2为本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风挡1、集流板2、集流间隙201、左密封板3、右密封板4、支撑柱5、导流板6、安装段601、弧形导流段602、倒角603、连接杆7、辅助引流板8。
32.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包括风挡1,风挡1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车体上的,车体向前行驶时是沿图1的由左至右方向,风挡1的右侧面为迎风面。风挡1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将风挡1处的气流引导至风挡1上方的导流部,且风挡1的迎风面上连接有用于将风挡1迎风面气流汇集至导流部的集流部。
33.结合图1和图2所示,集流部包括固定连接于风挡1迎风面上的集流板2,集流板2与风挡1之间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集流间隙201;同时,集流板2与挡风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左密封板3和右密封板4,其中集流板2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材质制得,左密封板3和右密封板4采用不锈钢或者铝合金材质制得,且左密封板3和右密封板4分别位于集流板2的左侧和右侧,且左密封板3的端部以及右密封板4的端部均延伸至集流板2的迎风面一侧之外。同时,为了提升集流板2与风挡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集流板2与风挡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多个不锈钢制支撑柱5,多个支撑柱5均布于集流板2与风挡1之间,结合图1和图2,为了使集流间隙201对气流的汇集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集流板2的底部相对于风挡1的顶部倾斜设置,由于风挡1是流线型结构,因此集流板2也设置成与风挡1适配的流线型结构,且在集流板2相对于风挡1倾斜设置的情况下,同一纵向截面中,越靠近集流板2的底端,集流板2与风挡1之间的距离越大,本实施例中,集流间隙201的宽度范围为3-5cm,即集流间隙201顶端靠近导流部的宽度为3cm,集流板2底端与风挡1的距离为5cm。同时,为了提升对集流间隙201内气流的增强,左密封板3的顶部以及右密封板4的顶部相互靠近设置,即左密封板3的顶部以及右密封板4的顶部均向风挡1中线方向倾斜设置,使
得左密封板3、右密封板4、风挡1以及集流板2围成上小下大呈金字塔形的集流腔,当气流由集流间隙201的底端向上吹向导流部时,可以增大气流的吹出速度。
34.如图2所示,导流部包括由安装段601和弧形导流段602组成的导流板6,安装段601通过螺钉与风挡1顶部固定连接,弧形导流段602的顶部凸出风挡1的顶部,结合图1,左密封板3的顶端以及右密封板4的顶端均延伸至与弧形导流段602相贴合,且弧形导流段602向车体上方倾斜设置。当车体处于水平状态时,弧形导流段602对集流间隙201以及弧形导流段602正面吹来的所有气流产生竖直向上或者向后的导流效果,且当弧形导流段602对气流的导流方向为向后时,气流流出弧形导流段602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10
°
。同时,为了使集流间隙201内的气流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动,安装段601的底端设有倒角603,倒角603与风挡1的迎风面平滑过渡,避免安装段601的底端对集流间隙201内的气流产生阻挡。
35.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当车体高速向前行驶时,车体前方的气流横向流向风挡1以及弧形导流段602,当部分气流流向风挡1时,由于风挡1呈向车体后方倾斜设置,使得气流沿着风挡1的迎风面向上流入到集流间隙201中,在集流间隙201的导流作用下向上高速吹向弧形导流段602,同时弧形导流段602也会接受正前方吹来的气流,所有气流沿着弧形导流段602的顶端竖直向上吹出或者斜向上吹出(气流具体吹出的方向与弧形导流段602的顶端的导流方向是竖直向上还是斜向上相关),从而在弧形导流段602的上方形成阻挡的风幕,利用该风幕可以减少驾驶者面部以及耳部受到强气流的作用,从而使驾驶者在高速驾驶车体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楚地判断周围环境,从而实现更加安全的骑乘。
36.同时,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呈金字塔形的集流腔,当气流由下至上沿着集流腔流出时,由于集流间隙201的顶部供气体流动的横截面积变小,使得集流腔内的气流能够高速流向弧形导流段602,从而使弧形导流段602形成强大的风幕而减少骑乘过程中风压作用的影响,而且当车体的速度越快时,集流腔对气流的增速效果越强,所产生的阻挡风幕的效果越好,更利于安全骑乘。
37.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集流部与导流部之间连接有加强部,加强部包括多个连接于弧形导流段602与集流板2之间的连接杆7,连接杆7可以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或者不锈钢材质制得,连接杆7的左端通过粘接或者螺钉固定连接的方式与弧形导流段602顶部位置相连接,连接杆7的右端通过粘接或者螺钉固定连接的方式与集流板2的顶端相连接。
38.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连接杆7,使得弧形导流段602能够承受更大横向压力作用,在车体高速行驶情况下,也能稳定地起到气流导向效果。
3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包括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挡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将风挡处的气流引导至风挡上方的导流部,风挡的迎风面上连接有用于将风挡迎风面气流汇集至导流部的集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部包括固定连接于风挡上的集流板,集流板与风挡之间设有集流间隙,所述集流板与风挡之间固定连接有左密封板和右密封板,左密封板和右密封板分别位于集流板的左侧和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板的顶部向风挡的顶部倾斜设置,且左密封板的顶端和右密封板的顶端相互靠近设置,左密封板、右密封板、风挡和集流板围成上小下大的集流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间隙的宽度范围为3-5c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板与风挡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柱。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密封板远离风挡的一侧,以及右密封板远离风挡的一侧均凸出集流板的迎风面之外。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包括由安装段和弧形导流段组成的导流板,所述安装段与风挡的顶部连接,弧形导流段凸出风挡的顶部且弧形导流段向车体上方弯曲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的底端与风挡的迎风面平滑过渡。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部与导流部之间连接有加强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固定连接于弧形导流段和集流板之间的连接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够提升骑乘安全的摩托车,包括风挡,风挡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将风挡处的气流引导至风挡上方的导流部,风挡的迎风面上连接有用于将风挡迎风面气流汇集至导流部的集流部。本发明专利通过设置集流部和导流部,使得风挡处的气流高速流向风挡的上方,避免气流高速吹向驾驶者的头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因风压作用而使驾驶者存在骑乘安全风险的问题。压作用而使驾驶者存在骑乘安全风险的问题。压作用而使驾驶者存在骑乘安全风险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吴斌 李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大隆宇丰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4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7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挡   气流   弧形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