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型存储卡的区别与差异

各类型存储卡的区别与差异
联合数码实验室 水波古一
  现如今的科技发展速度之快,不由不让我们惊奇,存储设备的尺寸已经做得像指甲盖一样大了,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了微型的高速大容量存储卡。绝大部分的数码相机、PDA和智能手机都采用了存储卡作为了存储设备,随着数码相机的高速普及速度,其相关配件存储卡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
  然而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存储卡,我们怎么去区分和选择呢?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异和共同点呢?下面我们就把市面上所有主流的存储卡的来历和格式向大家详细道来。
  闪存按照规格又分为CF卡、SM卡、MMC卡、SD(包含原来的TF卡)卡、MS卡(记忆棒)、xD卡等等,我们先从CF卡开始。
CF卡
  CF卡可能是影无忌网友最熟悉的一种卡了,现今市场上单反数码相机大多数的还是采用了CF作存储,只有为数不多的采用了SD卡,如尼康新出机型D40、D80,还有D50,松下新出的L1,宾得K10D等。虽然我们平时很熟悉CF卡,但是我们不见得熟悉其来龙去脉,下面我们先介绍一下CF卡的历史。
SanDisk第三代CF卡,具有读写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
  CF卡(Compact Flash)是1994年由SanDisk最先推出的。CF卡具有PCMCIA-ATA功能,并与之兼容;CF卡重量只有14g,仅纸板火柴般大小(43mm x 36m x m3.3mm),是一种固态产品,也就是工作时没有运动部件。CF卡采用闪存(flash)技术,是一种稳定的存储解决方案,不需要电池来维持其中存储的数据。对所保存的数据来说,CF卡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安全性和保护性都更高;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及Ⅲ型PC卡的可靠性高5到10倍,而且CF卡的用电量仅为小型磁盘驱动器的5%。这些优异的条件使得大多数数码相机选择CF卡作为其首选存储介质。
  虽然最初CF卡是采用Flash Memory的存贮卡,但随着CF卡的发展,各种采用CF卡规格的非Flash Memory卡也开始出现,CFA后来又发展出了CF+的规格,使CF卡的范围扩展到非Flash Memory的其它领域,包括其它I/O设备和磁盘存贮器,以及一个更新物理规格的Type II规格(IBM的Microdrive就是Type II的CF卡),Type II和原来的Type I相比不同之处在于Type II厚5mm。
  CF卡同时支持3.3伏和5伏的电压,任何一张CF卡都可以在这两种电压下工作,这使得它具有广阔的使用范围。CF存贮卡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它把Flash Memory存贮模块与控制器结合在一起,这样使用CF卡的外部设备就可以做得比较简单,而且不同的CF卡都可以用单一的机构来读写,不用担心兼容性问题,特别是CF卡升级换代时也可以保证旧设备的兼容性。
  CF卡有相当多的平台支持,包括DOS,Windows 3.x,Windows 95、98、XP,Windows CE,OS/2,Apple System 7,Linux和许多种UNIX都能够支持。
  CF卡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存储行业标准,保证CF产品的兼容,保证CF卡的向后兼容性;随着CF卡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各厂商积极提高CF卡的技术,促进新一代体小质轻、低能耗先进移动设备的推出,进而提高工作效率。CFA总部在加拿大的Palo Alto,其成员有权免费得到CF卡、CF商标和CF技术详情。CFA成员包括3COM,佳能、柯达、惠普、日立、IBM、松下、摩托罗拉、NEC、SanDisk、精工(爱普生)和Socket Communications等120多个。而且其中的主要数码相机生产研发厂商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组织,从事于CF产品的开发。
  我们可以再来看看CF卡的工作原理:
  对闪存产品有所了解的网友一定会说,这样看来,CF卡很像现在满地皆是的闪盘。的确,虽然形状不同,但CF卡和闪盘结构相似,有许多相同之处,不过它们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二者的管理和工作方式
  现在的CF卡和闪盘基本都使用NAND型flash,NAND Flash自身是没有存储控制器的,其结构可看作是由许多的小区块组成的,每块都能存储一定数量的信息,类似于硬盘的簇。NAND型flash的读写也是以块和页为单位来进行的,使用8bit的I/O端口存取数据。
AT89S52与CF卡的接口设计
  NAND型flash容量大、成本低、可以达到比较高的速度,所以应用较为广泛,不过它也有些比较明显的缺点。NAND型flash的基本工作方式是按顺序读取,一个区块写入或读取结束再接着下一个,是“串行”方式而不是“并行”方式,操作上也是如此,比如区块上已有信息,就一定要先擦除,再写入,其它操作也是一样的。另一个问题就是NAND型flash需要一定的存储空间来存放目录等信息来管理所有的资料,进行任何操作都需要使用这一部分,大部分闪盘的控制芯片都使用固定区块,所以其使用次数远高于其它区块,不管闪存是号称10万次擦写寿命也好,100万次擦写寿命也好,如果使用很频繁,即使每次只用一点点存储空间,也可能因为目录区损坏及缺乏有效扫描除错手段而造成数据丢失,需要格式化才能解决问题。
  从NAND型闪存的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类存储器需要的是什么的,在拥有大容量、低成本的存储介质之后,还需要先进的控制器及程序来驱动及使用才能够使存储器具有比较好的性能及可靠性,否则不但性能低下,使用寿命也短。
  CF卡比闪盘之类的存储器更加接近硬盘,CF卡内部控制器设计完全模拟硬盘,而且使用标准的ATA/IDE接口界面,可以很容易的通过IDE接口与电脑连接,而且早已实现无驱动设计,使用非常方便。CF卡最初一般是配备PCMCIA适配器在笔记本电脑的PCMCIA插槽上使用,现在还有了许多USB、IEEE1394读卡器等各种各样的CF适配器,使CF卡与电脑之间的信息传输变得更加方便。由于Windows 95以上的所有操作系统都内置PCMCIA接口的IDE硬盘控制器驱动程序,Windows ME以上的操作系统也加入了对USB、IEEE1394接口移动磁盘的支持,所以只要为CF卡加上一个简单的接口控制器(转接器),就可以直接在电脑上使用,移动版的Windows Mobile也早已加入对CF/CF+的支持,连转接器都免了。由于CF卡内置控制器和仿硬盘的设计,也简化了CF适配器的设计,只不过由于CF卡本身体积比SD等存储卡要大,针脚也多得多,所以相对来说往往还是CF适配器要大一些。
CF卡和SM卡的大小规格对比表
  CF卡在自身设计上也作出了软硬件两方面的配合:一是硬件提供判断条件。CF卡在自身电路上提供了两个用来检测CF卡是否存在的管脚(暂称CD1和CD2)。CD1和CD2的有效电平均为低电平,当主机检测到与其相连的CD1和CD2两个管脚同时为低电平时,可判断出CF卡与主机相连;当主机检测到与其相连的CD1和CD2有一个管脚不为低,则可判断出CF卡未与主机相连。二是软件。首选定义全局变量(如:IsExist)用于记录CF卡是否与主机相连,当IsExist为0时表示CF卡未与主机相连;当IsExist为1时表示CF卡与主机相连。然后,在每次操作CF卡时都先检测CF卡的CD1和CD2管脚,当检测到CD1和CD2管脚为低电平且IsExist为0时复位CF卡,重新检测CF卡的FAT表统计还剩余多少空间可以分配,检测完FAT表后置变量IsExist为1;当检测到CD1和CD2管脚为低电平且IsExist为1时,继续CF卡的正常操作;当检测到CD1和CD2为高时,停止CF卡操作,置变量IsExist为0。
氢氧化钙生产
  通过软硬结合、内外配合,CF卡具备热插拔、即插即用、无须驱动的功能,也可以用来作为移动存储器使用。
  前面我们说到NAND型flash使用8bit端口就可以完成页操作,CF卡的寄存器也都是8bit的,只有数据寄存器是16bit。 CF卡控制器中包含两组寄存器:命令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这两个寄存器组通过REG信号进行区分。CF卡工作在存储器方式时,按照ATA标准以寄存器方式传送数据、命令和地址,命令寄存器用来接受命令和传输数据,控制寄存器用来进行磁盘控制。当CF卡工作在I/O方式时,控制寄存器组主要用于控制CF卡的工作方式;命令寄存器组被分配在与ATA标准兼容的地址空间。当CF卡工作在I/O方式下,命令寄存器组的地址空间为IF0H~1F7H和3F6H~3F7H;当CF卡工作在寄存器方式下,命令寄存器组的地址空间为1F0H~1FFH。
  CF卡的寄存器包括:数据寄存器(R/W),用于对扇区的读写操作。主机通过该寄存器向CF卡卡控制器写入或从CF卡控制寄存器读出扇区缓冲区的数据;错误寄存器(R)和特性寄存器(W),错误寄存器反映控制寄存器在诊断方式或操作方式下的错误原因。特性寄存器一般情况下不使用。扇区数寄存器(R/W),用来记录读、写命令的扇区数目;扇区号寄存器(R/W),用来记录读、写和校验命令指定的起始扇区号;柱面号寄存器(R/W),用来记录读、写、校验和寻址命令指定的柱面号;驱动器/磁头寄存器(R/W),记录读、写、校验和寻道命令指定的驱动器号、磁头号和寻址方式(CHS模式或LBA模式);状态寄存器(R)和命令寄存器(W),状态寄存器反映CF卡驱动器执行命令后的状态,读该寄存器要清除中断请求信号,命令寄存器接收主机发送的CF卡工作的控制命令。
  CF卡的扇区寻址有两种方式:物理寻址方式(CHS)和逻辑寻址方式(LBA)。物理寻址方式使用柱面、磁头和扇区号表示一个特定的扇区,起始扇区是0磁道、0磁头、1扇区,接下来是2扇区,一直到EOF扇区;接下来是同一柱面1头、1扇区等。逻辑寻址方式将整个CF卡同一寻址。逻辑块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为:LBA地址=(柱面号×磁头数+磁头号)×扇区数+扇区数-1?
带有Write Acceleration(WA)加速存写技术的Lexar CF卡支持相机更快的存储速度
  在CF卡上写入一个文件的过程是这样的,在CF卡初始化后(CF卡上电复位和统计剩余空间等工作已经完成),控制器中DSP开始向CF卡的一些寄存器填写必要的信息,如向扇区号寄存器填写读写数据的起始扇区号(LBA地址)和扇区数寄存器填写读写数据所占的扇区个数等,然后向CF卡的命令寄存器写入CF卡操作的命令,如写操作则向CF卡的命令寄存器写入30H,读操作向CF卡的命令寄存器写入20H等。删除或者再编程的过程相似。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发现了CF卡与硬盘越来越多的相似之处,不过有一点是完全不同的,那就是CF卡没有机械结构,所以一些操作是以虚拟方式进行。CF卡工作时一般采用逻辑寻址方式,它没有磁头和磁道的转换操作,因此在访问连续扇区时,操作速度比物理寻址方式快。 CF卡与可以完全像硬盘一样使用,不过由于和硬盘仍有许多不同之处,某些原本为硬盘设计的测试软件并不适合用来测试CF卡。
硫铁矿制硫酸CF卡有以下缺点:
  1、体积较大。与其他种类的存储卡相比,CF卡的体积略微偏大,这也限制了使用CF卡的数码相机体积,所以现下流行的超薄数码相机大多放弃了CF卡,而改用体积更为小巧的SD卡。
  2、性能限制。CF卡的工作温度一般是-24-85摄氏度。因此在一些极端的环境中,数码相机基本可以说变成了“废物”。即使是专业机也不能幸免。虽然目前军用的CF卡耐寒能力达到-40摄氏度,可是什么时候普及,价格什么时候跌到普通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地步还不得而知。MMC卡
  MMC(MultiMedia Card)卡由西门子公司和首推CF的SanDisk于1997年推出。1998年1月十四家公司联合成立了MMC协会(MultiMedia Card Association简称MMCA),现在已经有超过84个成员。MMC的发展目标主要是针对数码影像、音乐、手机、PDA、电子书、玩具等产品,当时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Flash Memory存贮卡,尺寸只有32mm x 24mm x 1.4mm。虽然比SmartMedia厚,但整体体积却比SmartMedia小,而且也比SmartMedia轻,只有1.5克。
  MMC也是把存贮单元和控制器一同做到了卡上,智能的控制器使得MMC保证兼容性和灵活性。
  MMC卡也叫多媒体卡,他在手机中有着非常不错的前景,尤其是06年之前,他是诺基亚手机最坚定的支持者。很多高端的,带扩展卡的诺基亚手机都用mmc卡。也由于MMC卡可以兼容SD卡设备中,所以他依旧在这几年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何况目前三星极力推出mmc卡小型高速版:mmc micro。也显示出他有不错的前景。他的细分种类:MMC\MMC PLUS\RSMMC\MMC MOBILE(双电压RSMMC:1.8V/3.3V)\MMC MICRO。
  MMC存贮卡可以分为MMC和SPI两种工作模式,MMC模式是标准的默认模式,具有MMC的全部特性。而SPI模式则是MMC存贮卡可选的第二种模式,这个模式是MMC协议的一个子集,主要用于只需要小数量的卡(通常是1个)和低数据传输率(和MMC协议相比)的系统,这个模式可以把设计花费减到最小,但性能就不如MMC。
  MMC的操作电压为2.7伏到3.6伏,写/读电流只有27mA和23mA,功耗很低。它的读写模式包括流式、多块和单块。最小的数据传送是以块为单位的,缺省的块大小为512bytes。
速度达到200X的威刚1G MMCplus卡
  MMC mobile和MMC plus是MMCA(多媒体卡协会)最近发布的新的高速存储标准(4.x版本)。新的标准允许更大的总线宽度(1位,4位或8位),也适度地增加了时钟频率(从此前最大20MHz到现在的52MHz),从而使最高数据传输率从现有的2.5MB/s飞速提高到52MB/s。除了传输率的极大改进,MMCplus和 MMCmobile标准更率先支持双电压功能。这使存储卡既能运行在现有的2.7-3.6V电压环境下,也能胜任更低的1.65-1.95V电压,更低的电压意味着更低的功耗,也就意味着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对于移动应用日趋广泛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MMCplus卡的背面针脚
  ATP的MMC Plus卡基于MMC4.x标准,不但在容量方面突破了普通MMC卡128MB的上限,更是在传输速度上有了成倍地提高,据称读取速度和写入速度分别可达20MB/s和15MB/s,并向下兼容,只要支持SD/MMC卡的的设备,都能使用MMC Plus卡。
  RSMMC卡又叫迷你MMC卡,Reduced Size MultiMediaCard的简称,由MMCA协会发布。RSMMC卡继承了MMC卡的低耗电特性,其形状正好是MMC卡的一半,体积为24mm x 18 mm x 1.4mm,重量仅0.8克,是目前最小最轻的存储卡之一。它的特性和MMC卡相同,也是7个针脚,通过在后面安装专用适配器可以当作MMC卡一样来用。RSMMC卡目前也已经得到了手机厂商的广泛支持。
SD卡
  SD卡因为其小巧的体积和不错的性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影像厂家采用,其中甚至还有高端的数码单反相机,如佳能1D Mark II N系列机型就同时提供了SD卡存储方式,还有宾得的部分数码单反。而且现在大多数的DC采用了SD卡。甚至笔者可以肯定,几乎在影无忌泡论坛的网友都使用或者接触过SD卡。
金士顿新推出的133X极速SD卡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在24mm×32mm×2.1mm的体积内结合了SanDisk快闪记忆卡控制与MLC(Multilevel Cell)技术和Toshiba(东芝)0.16u及0.13u的NAND技术,通过9针的接口界面与专门的驱动器相连接,不需要额外的电源来保持其上记忆的信息。而且它是一体化固体介质,没有任何移动部分,所以不用担心机械运动的损坏。
  SD卡数据传送和物理规范由MMC发展而来,大小和MMC差不多,尺寸为32mm x 24mm x 2.1mm。长宽和MMC一样,只是厚了0.7mm,以容纳更大容量的存贮单元。SD卡与MMC卡保持着向上兼容,也就是说,MMC可以被新的SD设备存取,兼容性则取决于应用软件,但SD卡却不可以被MMC设备存取。(SD卡外型采用了与MMC厚度一样的导轨式设计,以使SD设备可以适合MMC)
SANDISK Extreme III系列储存卡采用了ESP技术,可以让数据的传送速率更高。ESP是复数设置数据传送管道,以提高速度的技术。
  SD接口除了保留MMC的7针外,还在两边加多了2针,作为数据线。采用了NAND型Flash Memory,基本上和SmartMedia的一样,平均数据传输率能达到2MB/s。
  SD卡的结构能保证数字文件传送的安全性,也很容易重新格式化,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音乐、电影、新闻等多媒体文件都可以方便地保存到SD卡中。因此不少数码相机也开始支持SD卡。
  SD卡的系列有多种细分类。 马铃薯馒头
  最新推出的SDHC卡是以SD存储卡的上位规格支持2GB以上容量和SD存储卡Ver. 2.00的存储卡。该产品支持FAT32文件系统,且只能使用在支持SHC的数码仪器上。反之,在支持SDHC的数码仪器上可以使用SD存储卡(Ver. 1.000, Ver 1.10)。因此使用读卡器的时候只能采用支持SDHC的。这种卡最大的特点就是容量大,现在笔者手里就拿了两张4G的SDHC卡。
  笔者觉得最近两年SD卡的发展势头实在很迅猛,甚至还有MiniSD的出现,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SD卡,我们已经知道SD卡的体积比较小巧了,但是在这个基础miniSD卡竟然做得更小,其外形尺寸为20mm×21.5mm×1.4mm,封装面积是原来SD卡的44%、体积是原来SD卡的63%。miniSD卡的接口比SD卡的9个还多2个,有11条信号线。多出的2条信号线是为未来扩展性能准备的。比如,可用于非接触型IC等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天线连接等。剩下的9条信号线是与原来SD卡相同标准的信号线。
  但是笔者认为在这样小的存储卡要想获得更快的速度似乎很难。
  另外,micro SD卡即TF卡,2005年2月,SDA协会正式将Trans flash更名为microSD,列入SD系列产品之一。更是壮大了SD卡系列的势力。
  目前市场上SD卡的品牌很多,几乎涉足于闪存的厂家都在生产SD卡,使得SD卡的价格越来越便宜,这也是消费者所期望的。相对现在的价格来说,几年前的SD卡属于天价。
SM卡
  SM(Smart Media)卡是由东芝公司在1995年11月发布的Flash Memory存贮卡,三星公司在1996年购买了生产和销售许可,这两家公司成为主要的SM卡厂商。为了推动SmartMedia成为工业标准,1996年4月成立了SSFDC论坛(SSFDC即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实际上最开始时SmartMedia被称为SSFDC,1996年6月改名为SmartMedia,并成为东芝的注册商标)。SSFDC论坛有超过150个成员,同样包括不少大厂商,如Sony、Sharp、JVC、Philips、NEC、SanDisk等厂商。SmartMedia卡也是市场上常见的微存贮卡,一度在MP3播放器上非常的流行。但是目前新推出的数码相机中都已经没有采用SM存储卡的产品了,属于已经被淘汰的技术,不多介绍了。笔者好不容易在一个东芝的采访机中发现一张SM卡:
雷达信号
采用3.3伏的8MB容量老式SM卡
  SM卡的尺寸为37mm×45mm×0.76mm,由于SM卡本身没有控制电路,而且由塑胶制成(被分成了许多薄片),因此SM卡的体积小非常轻薄,在2002年以前被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当中,比如奥林巴斯的老款数码相机以及富士的老款数码相机多采用SM存储卡。但由于SM卡的控制电路是集成在数码产品当中(比如数码相机),这使得数码相机的兼容性容易受到影响。
  SmartMedia采用了东芝NAND型Flash Memory,因此体积做得很小:45mm x 37mm x 0.76mm,非常薄,仅重1.8克,具有比较高的擦写性能。
SM卡的卡仓 线切
  SmartMedia为了节省自身的成本,存贮卡上只有Flash Memory模块和接口,而并没有包括控制芯片,使用SmartMedia的设备必须自己装置控制机构,因此兼容性就相对较差。
  SmartMedia采用了22针的接口,使用了物理格式和逻辑格式,其中物理格式确保不同设备模型之间的兼容性,是系统和控制厂商所必须遵从的。物理格式基于ATA和DOS文件的FAT标准,以使得不同的系统间交换数据容易一些,但物理格式的配置会在页面大小上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内存的类型和存贮卡的容量。至于逻辑格式则采用了DOS-FAT格式,就是柱面磁头扇区参数、主扇区和分区等。SmartMedia也具有3.3伏和5伏两种工作电压,但不可以同时支持两种电压。
工业合成氨
记忆棒
  Memory Stick记忆棒,是Sony公司开发研制的,尺寸为:50mm x 21.5mm x 2.8mm,重4克。采用精致醒目的蓝外壳(新的MG为白),并具有写保护开关。
这次参与评测的三张记忆棒
  和很多Flash Memory存储卡不同,Memory Stick规范是非公开的,没有什么标准化组织。采用了Sony自己的外型、协议、物理格式和版权保护技术,要使用它的规范就必须和Sony谈判签订许可。Memory Stick也包括了控制器在内,采用10针接口,数据总线为串行,最高频率可达20MHz,电压为2.7伏到3.6伏,电流平均为45mA。可以看出这个规格和差不多同一时间出现的MMC颇为相似。
  Sony强调其带独立针槽的接口易于从插槽中插入或抽出,不轻易损坏;而且绝不会互相接触,大大减低针与针接触而发生的误差,令资料传送更为可靠;比起插针式存贮卡也更容易清洁。
SONY的高速1G记忆棒
  除了外型小巧、具有极高稳定性和版权保护功能以及方便地使用于各种记忆棒系列产品等特点外,记忆棒的优势还在于索尼推出的大量利用该项技术的产品,如DV摄像机、数码相机、VAIO个人电脑、彩打印机、Walkman、IC录音机、LCD电视等,而PC卡转换器、3.5英寸软盘转换器、并行出口转换器和USB读写器等全线附件使得记忆棒可轻松实现与PC及苹果机的连接。
  记忆棒推出后,三星、爱华、三洋、卡西欧、富士通、奥林巴斯、夏普等一系列公司已表示了对此格式的支持。索尼公司目前还在寻求家用电子行业和IT行业对记忆棒格式的认同。Sony将在今后把更多代表记忆棒最新发展的产品介绍到国内市场。
  记忆棒的优点:首先,记忆棒的外形根据人体工程力学原理设计,使用者可以轻松从其底部区分前面与背面,以免因误用而导致意外地丢失数据的事情发生,其小巧的尺寸同样适应小型便携产品的发展。第二是记忆棒的可靠性很高,因为其采用了无移动空间的电晶体结构,所以记忆棒的设计具有高度抗震动能力。其连接部位与插脚都得到很好的抗震处理,并且记忆棒仅有10个插脚,更长的长度可以更好地确保数据交换的可靠性。并且记忆棒的外形使它易于插入产品,更有利于数据交换的可靠性。第三是记忆棒具有自洁式设计,由于其导向式插槽是倾斜的,因此当记忆棒被插入插槽时,灰尘会被自动清除。而独特的导向式插槽可以防止用户直接接触到连接插脚,从而避免灰尘或静电对记忆棒造成的损坏。第四是通过拔动记忆棒背面的预防删除开关,可以使用户避免意外地丢失重要内容和数据。
  记忆棒的缺点:首先,技术封闭是记忆棒的一大缺陷,尤其是在2002年以前,记忆棒基本上只有索尼生产和销售,并只能在索尼的数字产品上使用,这种情况自2003年底记忆棒PRO发明后有了一定的改变,随着索尼开放式战略的推进,记忆棒的使用/生产/销售开始被授权给许多其他品牌。这使得记忆棒在数字消费市场中的进一步推广,例如三星/lexar/Sandisk/Apacer等企业现在也可以生产销售自有品牌的记忆棒产品。而更多厂商的电子产品也被授权使用索尼的记忆棒作为存储媒介,其中三星和柯尼卡不少数码相机产品均是采用双插槽设计。第二、价格过高也是大家在选购索尼记忆棒时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甚至影响到了索尼数码相机等产品的销售。
XD卡
  xD卡全称为xD-PICTURE CARD,是由富士和奥林巴斯联合推出的专为数码相机使用的小型存储卡,采用单面18针接口。xD取自于“Extreme Digital”,是“极限数字”的意思。xD卡是较为新型的闪存卡,相比于其它闪存卡,它拥有众多的优势特点。
富士公司提供评测的新型xD卡
  袖珍的外形尺寸,外形尺寸为20mm×25mm×1.7mm,总体积只有0.85立方厘米,约为2克重。优秀的兼容性,配合各式的读卡器,可以方便的与个人电脑连接。
  由于可以采用的产品不多,其量产显然不如SD卡,因此在价格上显然相对来说比较高一点。笔者在这次的评测中只拿到一张富士的512M xD卡,更多的细节我们去看看xD卡的评测。
微硬盘
  微硬盘(Microdrive)最早是由IBM公司开发的一款超级迷你硬盘机产品。其最初的容量为340MB和512MB,而现在的产品容量有1GB、2GB以及4GB等。与以前相比,目前的微硬盘降低了转速(4200rpm降为3600rpm),从而降低了功耗,但增强了稳定性。
IBM微硬盘
  可以使用CF卡的大多数设备大都可以直接使用Microdrive,如数码相机、手持电脑、MP3播放器等。笔记本电脑则通过PCMCIA适配器转接,由于Microdrive比起CF卡略厚,所以需要设备符合CFII标准,大容量的Microdrive(4GB)要求设备支持FAT32文件系统,和CF卡相比,Microdrive的最大优势是单位存储容量的价格更低。Microdrive采用的是硬盘技术,具有低成本高容量的特点。
  目前使用微硬盘的产品已经不多,因此我们就不多介绍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卡的整体大小与厚度的对比: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3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71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