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至心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根据本证的临床特点,主要与西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暂时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还包括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月第二版)
    1胸痹以胸部闷痛为主症,患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
    2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
冷,面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危侯,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情志刺激,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鉴别诊断]
1胸痹与胃脘痛:心在脘上,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一起不为相近。胸痹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胸闷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有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2胸痹与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见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
[辨证论治]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
月第二版,《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北医出版设,20026月第一版,同时结合本科经验。
(一)心绞痛的中医
1气阴两虚兼血瘀
症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重,口干口苦,五心烦热,夜寐差,便秘,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薄白或少苔,舌下系带紫暗,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参芪活血汤
组成:黄芪二代身份证验证系统30g  麦冬20  白术 20 太子参20g
      茯苓15g  远志15g    丹参15g  桃仁20g
      红花 20g 五味子15 g  柏子仁15 g 甘草15g
用法:每次100ml,每日2次口服。
辨证论治依据:胸痹日久,气阴两虚,气虚无以行血,阴虚则脉络不利,均可使血行不畅,气血瘀滞,故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脉失养,故见心悸。气虚故见短气,倦怠懒言,面少华。阴虚阳亢故见头晕目眩。虚不耐劳,遇劳则甚。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薄白或少苔,舌下系带紫暗,脉细弱无力或结代。均为气阴两虚兼夹於之侯,属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血瘀为标,病位在心。
2 痰浊血瘀
症候: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痰多,肢体沉重,形体肥胖,腹满,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舌苔浊腻,脉弦滑。
治法:豁痰行气,活血化瘀
方药;通脉降浊方或祛痰化瘀颗粒
组成:柴胡15g  枳实15g  黄芩15g  大黄10g
      半夏10g  白芍20g  丹参20g  茯苓20g
      陈皮20g  甘草10g
用法; 每次100ml,每次2次口服。
辨证论治依据: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故胸闷如窒而痛。痹阻脉络,故痛引肩背,气机痹阻不畅,故见气短喘促。脾主四肢,痰浊困脾,脾气不运,故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舌苔浊腻,脉弦滑。均为痰浊壅阻之征。舌质暗红,为兼有夹瘀之象。
3气虚血瘀
症候:胸部刺痛,固定不移,时作时止,气促乏力,心悸自汗,神疲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益气通脉煎
组成:党参20g  黄芪30g    白术20g    茯苓15g
当归20g  赤芍药15g  川芎10g    桃仁20g
红花15g  鸡血藤20g  丹参20g    炙甘草10g
用法:每次100ml,每次2次口服。
辨证论治依据:胸痹日久,气虚无以行血,瘀血内停,络脉不通,故见胸部刺痛。血脉凝滞,故痛处固定不移,时作时止,心脉失养,故见心悸,气虚故见短气,倦怠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脉细涩。均为气虚血瘀之征。
4阳虚血瘀
症候: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晨寒肢冷,心悸汗出,腰酸乏力,面苍白,唇甲灰白或紫暗,脉沉细或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温阳通脉汤
组成:人参15g  附子10g  桂枝15g  熟地15g
      杜仲20g  丹参20g  当归15g  山茱萸15g
      红花20g  赤芍15g
用法:每次100ml,每次2次口服。
辨证论治依据: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故见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阳不振,故见晨寒肢冷,心悸汗出,肾阳虚衰,故见腰酸乏力。面苍白,唇甲灰白或紫暗,脉沉细或脉微欲绝,均为阳气虚衰,瘀血内阻之征。
5气滞血瘀
症候:胸部刺痛,固定不移,时或心悸,善太息,胸胁胀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加减血府逐瘀汤或行气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  枳壳15g  环视制作者桃仁15g  红花15g
      赤芍15g  地龙15g  丹参15g  牛膝20g
      川芎15g  桂枝20g  甘草10g
用法:每次100ml,每次2次口服。
辨证论治依据:情志失调,肝失调达,厥阴肝经布于胸胁,以致血行不畅,脉络不利,故见时或心悸,善太息,胸胁胀满;气血瘀滞,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均为气滞,瘀血内阻之征。
(二)1、中成药
    1.1速效救心丸,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舌下含服,每次5-10粒,5分钟后无效可重复,若2次不能缓解心绞痛症状,可改用。
    1.2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益气强心,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或症状发作时舌下含服。
1.3复方丹参滴丸,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舌下含服,每次10粒,5分钟后无效可重复,若2
次不能缓解心绞痛症状,可改用。
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可作为心绞痛发作期的中成药物。
    2中药针剂
    2.1苦碟子注射液20-4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防火拉链1次,疗程1-2周。
    2.丹红注射液1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2周。
2.3舒血宁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4可根据情况选用其他活血化瘀以改善心脏供血的中成药针剂。
(三)贴敷法
一、穴位敷服就是将中药贴服于皮肤穴位表面,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与调节,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1、选穴:心俞穴、膻中穴、内关穴(根据症候可选加肺俞、关元、足三里等
2、贴敷中药:宏嘉焊锡制附子15g,桂枝15g,乌药15,丹参10g,三七10g,冰片10g,半夏15g。粉碎研磨后储瓶备用。方中桂枝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乌药行气散寒止痛,丹参、三七活血行瘀、理气止痛,冰片芳香走窜,透肌而入,半夏化痰开结,宣痹止痛诸药予以姜汁调和,使经脉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
3、贴敷法:用时取药粉0.5g,清水调敷在所选穴位上,用纱布胶布固定,每天1次,每次1-2小时,10天为1疗程。
二、耳穴压籽 
取穴:心、交感、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肾。
用法:每次取一侧耳穴,双耳交替施治。耳廓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所选的穴位上,边贴边按摩,直至出现胀痛感和耳廓灼热感为止。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仿真溜冰场
2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2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699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故见   穴位   症状   舌质   心绞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