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word精品文档11页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梁延淼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金属弹片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教员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学生姓名
教学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西南石油大学
  .............................................................. 2
1、浮头式换热器设计概述 ............................................ 3
2、浮头式换热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3
3光端机箱、几种换热器比较 .................................................. 4
4、设计研究技术路线和目标 .......................................... 5
5、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6
6、计划安排和预期成果 .............................................. 6
7、参考文献 ........................................................ 8
1、浮头式换热器设计概述
换热器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随着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能源问题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已普遍把石油化工深度加工和
能源综合利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换热器因而面临着新的挑战。换热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热回收率已达96%。换热设备在现代装置中约占设备总重的30%左右,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绝对的优势,约70%。其余30%为各类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新型热管热泵和蓄热器等设备,其中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以及各类高效传热元件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继续提高设备热效率的同时,促进换热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并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浮头式换热器属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范畴,管壳式换热器仍然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换热设备,其可靠性和可能性已被充分证明。特别是在较高的参数的工况条件下,管壳式更显示其独有的长处。
2、浮头式换热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各国在提高管壳式换热器性能所开展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适应高参数和各类有腐蚀介质的耐腐蚀材料以及为大型化的发展所作的结构改进。
多孔管
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增大传热温差是强化传热的三种途径。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当今强化传热的重点。它包括有源强化(即利用外部能量的机械和流体振动,电场、磁场冲击的办法,改善流动状态而强化传热)和非源强化(即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和便面处理方法,获得粗糙表面和扩展表面;也有用内插物增加流体本身的扰流来强化传热)两种。目前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多数采用非源强化的办法。
采用强化传热管提高传热强度,减少换热面积,使换热器提高紧凑程度,节省材料,减缓结垢速度。
国内外换热器用强化传热管通常使用螺纹管和低翅管,我国螺纹管的翅化率一般滤波插座3,该类管子适用于管内介质给热系数比管外介质的给热系数大于2倍以上的换热器,试验证明可以提高传热系数30%左右。德国Hde公司的螺旋槽管,当2300效率比光管提高2.222倍,充分证明对于粘性介质Re不太高的条件下,使用
螺旋槽管有明显的效果。瑞典ALLARDS公司生产的螺旋扁管换热器,起换热管经压扁再扭转加工成型,管子的横截面均为长圆形。改换热器管束设计有两种布置:一种为混合管束;一种为纯螺旋扁管束。前者用33%的螺旋扁管和67%的光管混合排列组成。使用扁管
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用管子压扁的程度来满足管内介质锅中流量下的适应的流通面积,以保证一定的管内流速,使换热器两侧的流动达到较
理想的状态。这种管束不仅有利于提高传热率,同时混合管束的排列能使相邻的管子接触良好,互相支撑,从而提高了抗振能力。
改善换热器壳侧的传热。
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流体在壳侧流动存在着转折和进出口两端涡流的滞留区,影响了壳侧的给热系数。为改善壳侧的流动状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研究:采用折流杆式换热器。美国在70年代初为解决换热器管束振动开发了这种结构的换热器。目前美国已直接应用强化传热管设计制造折流杆式换热器,如菲利普公司使用螺纹管作为换热管,不仅解决了振动问题,而且由于壳侧的流动的改善使折流杆换热器比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传热系数提高了人工天竺黄30%左右。管束的压降减少50%。因而这种换热器在各国的应用日趋广泛,且多数用于炼油厂,到90年代初至少有1000余台投入运行。采用纵流管束换热器。德国GRIMMA公司制造了一种整圆形折流板换热器,起结构为折流板上横排管孔,以四个孔为一组将管桥出铣通,壳侧流体在管桥处沿着轴向流动,避免了流体因转折引起的滞留区。该公司用
不同粘度的甘油和水混合物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中、低粘度范围内纵流管束换热器传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圆缺形折流板换热器。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7:2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686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传热   强化   提高   管束   设备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