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

树花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
作者:盛嘉俊 邹艾一 何建辉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20年第08期
        该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灰树花发酵工艺的技术研究,以灰树花菌种选育、液体发酵及固体发酵为切入点,阐明并总结了灰树花发酵工艺的现状,期望能给灰树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灰树花;菌种选育;液体发酵;固体发酵
        近年来,菌类作为功能性食品和有益健康的药物来源变得很有吸引力。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又称舞茸、云蕈、千佛菌,在日本、欧洲、北美和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它的报道[1]。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率先开发出灰树花人工栽培技术后,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被报道,这些研究成果都表明灰树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2-5],加之酥脆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被认为是十分珍贵的药食用真菌,有着“菌中王子”的美称。由此也导致了对灰树花的需求量上涨。
        随着发酵技术在灰树花产业中的运用,关于灰树花的发酵研究也被陆续报道,现今已发现灰树花菌丝体与子实体在药理和化学上的差异性较小[6],运用发酵技术开发灰树花是可行的。为此,该文整理了近年来灰树花发酵工艺的技术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期望能给灰树花的工业化生产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促进灰树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灰树花菌种选育小家电控制板
延时开关电路        优良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显著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目前获取优良菌种的方式主要有自然选育和诱变选育,诱变选育与自然选育相比,突变的频率和变
异的幅度要高很多[7]。正是如此,灰树花的菌种选育大多采用诱变育种。
挡板砖        据陈石良等[8]报道,对灰树花实施连续紫外诱变后,得到的菌株能在液体培养基中快速生长,提高菌丝体含量和多糖总量的幅度分别有129.1%和75.6%。又有张建[9]经过试验得出灰树花紫外诱变时间为30 s,微波诱变时间为10 s,在20 L发酵罐中培养后,多糖含量和菌丝体产量都大大提高。郭嘉瑞[10]也采用类似的方式,先对灰树花菌丝进行70 s微波辐照,再进行15 min紫外线照射,选育了一株高产多糖的菌株,其胞内外多糖产量与菌丝体生物量都有较大提高。还有Chen Zhao等[11]将灰树花菌丝打碎后利用宇宙射线获得了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
        此外,还有利用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的报道。全卫丰[12]利用2%溶壁酶对灰树花菌丝进行酶解,发现酶解温度32 ℃,酶解3 h是制备灰树花原生质体的最佳参数,接着在距离样品20 cm处,用15 W紫外灯管照射60 s,最终菌丝体干重和胞内多糖含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徐志祥[13]等也采用类似方法成功筛选出高产多糖的菌株。
        灰树花液体发酵工艺
        液体发酵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此后被广泛运用于药食用真菌的培养,灰树花也不例外。
        在摇床培养阶段,一般以确定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为主。杨箐[14]和张医芝[15]通过优化培养基,都显著提高了菌丝体和多糖含量。杨浣漪[16]也通过培养基优化,提高了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1.9倍、胞内多糖含量0.75倍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力2.71倍。具体摇床发酵工艺见表1。
刮刀钻头
        在小型发酵罐培养阶段,Lee等[17]采用自定向优化技术对5 L搅拌式发酵罐培养灰树花进行了优化,得出pH值 5.06、通气量1.16 vvm、搅拌速度166 rpm为最佳条件。继续培养发现pH值、溶氧和流体力学对菌丝形态有显著影响,进而会抑制胞外多糖产生。当菌丝形状为羽状菌丝团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能得到最大生物量16.8 g/L,胞外多糖5.3 g/L。在5 L气升式发酵罐中进一步培养,也发现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均低于搅拌式发酵罐。对于发酵罐类型如何选择,李炳功等[18]也有类似报道。Shih等[19]对5 L搅拌式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和分批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低于5 g/L时,进行葡萄糖分批补料,可大大增强灰树花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积累,且两者高于分批发酵。
        有时添加一定量果蔬汁、中药提取物、植物油、滑石粉和氧化铝等也可以提高产物含量。吴林秀[20]向灰树花液体培养基中加入果蔬汁,提高了菌丝体生物量。侯晓梅[21]等发现一定量的中药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灰树花胞外多糖。雷德柱等[22]往灰树花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多种植物油,发现较低浓度的橄榄油可促使胞外多糖的形成,而较低浓度的豆油则可提高菌丝体含量。Hsieh等[23]证实在不同氧浓度下,添加橄榄油可提高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在2008年,Hsieh等[24]又报道红花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都有利于灰树花菌丝生长,而红花籽油和葵花籽油却会抑制胞外多糖产生。然而Shih等[19]发现所有植物油都不能提高灰树花胞外多糖产量。杨箐[14]也于2009年提出1%的葵花籽油不利于形成灰树花多糖。还有报道通过滑石粉和氧化铝来提高灰树花菌丝体和多糖的[25,26]。这些都说明一定量的不同添加物对产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通过磁场辅助、改进发酵设备来提高灰树花液体发酵工艺也被证明是有效的[27,28]。
不干胶标贴        灰树花固体发酵工艺
        相比液体发酵,固体发酵基本不含游离水并且微生物在接近自然状态的情况下生长,
可产生一些在液体发酵中不产生的酶或者其它代谢产物。Huang等[29]通过固态发酵,发现灰树花含有很高的植酸酶活性。当利用糙米作为培养基质时,显著的抗氧化特性会体现出来,同时黄酮类化合物和总酚含量也会提高。因此,利用菌类分解植酸,可以增加肌醇含量,提高发酵产物的生理活性。2008年,Svagelj等[30]提出濕度大于70%有利于灰树花菌丝在固体基质上的生长和多糖产生。刘伟民等[31]在2010年也提出水分和pH值对灰树花固体发酵的有很大影响。此外,根据Vaher等[32]的研究,Postemsky等[33]发现利用固态发酵含灰树花菌丝的麦麸可增强麦麸的抗氧化活性,这也说明利用固态发酵灰树花可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
        灰树花作为一种珍贵的药食用真菌,其药食用价值已得到认可。但灰树花产业在发酵工艺方面还有很多地方亟需完善,比如提高优良菌种选育的概率,发酵放大工艺、发酵过程技术等。不管何种方式,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开发灰树花的药食用价值。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已有很多灰树花产品被开发出来或者正在被开发,如灰树花保健饮料[34],抗肿瘤药膳等[35],这都表明该产业良好的发展趋势,相信该产业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Takashi Mizuno, Cun Zhuang. Maitake, Grifola frondosa: Pharmacological effects[J]. 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 1995, 11(1): 135-149.
        [2]Hiroaki Nanba, Noriko Kodama, Douglas Schar, et al. Effects of Maitake (Grifola frondosa) gluca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J]. Mycoscience, 2000, 41(4): 293-295.
        [3]Zhang Yanjun, Mills Gary L, Nair Muraleedharan G. Cyclooxygenase inhibitory and antioxidant compounds from the mycelia of the edible mushroom Grifola frondosa[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2, 50(26): 7581-7585.
        [4]Kodama N, Komuta K, Nanba H. Effect of Maitake (Grifola frondosa) D-Fraction on the activation of NK cells in cancer patients[J].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003, 6(4): 371-377.
        [5]Mau J L, Chang C N, Huang S J, et al.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methanolic extracts from Grifola frondosa, Morchella esculenta and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mycelia[J]. Food Chemistry, 2004, 87(1): 111-118.
        [6]周昌艳,郭倩,白韵琴,等.灰树花子实体与深层发酵菌丝体营养组分分析[J].食用菌学报, 2001, 8(1): 10-14.
        [7]俞俊棠,唐孝宣,邬行彦,等.新编生物工艺学(上册)[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8]陈石良,谷文英,陶文沂.深层发酵灰树花菌株的诱变筛选[J].食用菌, 2000, (2): 7-8.
        [9]张建.物理法诱变灰树花液体发酵米糠麸皮产多糖的研究[D]. 江苏大学, 2010.
        [10]郭家瑞.灰树花多糖高產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特性研究[D]. 河南工业大学, 2011.
        [11]Chen Zhao, Xue-Mei Tian, Guang-Yuan Wang, et al. High-Level Produc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s by a Cosmic Radiation−Induced Mutant M270 of the Maitake Medicinal Mushroom, Grifola frondosa (Agaricomyce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 2016,18(7), 621-630.
        [12]全卫丰,郑惠华,刘广建,等.灰树花多糖高产菌株诱变选育研究[J].食用菌, 2017, 39(5): 31-35.
        [13]徐志祥,李刚,李宝健.灰树花紫外诱变育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 84-87.围墙铁丝网
        [14]杨箐.灰树花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发酵液成分的初步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 2009.
        [15]张医芝.灰树花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工艺优化及降血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 2017.
        [16]杨浣漪,崔美林,金成日,等.灰树花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和胞内多糖培养基及条件优化[J].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17(5): 90-98.
        [17]Lee B C, Bae J T, Pyo H B, et al. Submerged culture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ycelial biomass and exopolysaccharides by the edible Basidiomycete Grifola frondosa[J]. Enzyme &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4, 35(5): 369-37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2:3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675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树花   发酵   多糖   提高   菌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