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下来的蒿芩清胆汤,是口苦胸闷吐酸失眠的良药

古人传下来的蒿芩清胆汤,是口苦胸闷吐酸失眠的良药
沈元良,右上角点“关注”,带你走进中医的神圣殿堂。rc延时电路图
蒿芩清胆汤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效,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脉数而右滑左弦。
此方包涵了试验中与“清”“透”“利”“调”“和”相关的诸多药效作用,使“和解法”的科学内涵和挖掘中医药综合生物效应的优势相结合,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
蒿芩清胆汤源于《通俗伤寒论》,为清代俞根初之名著。俞根初,名肇源,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俞氏为临床实践家,著述不多,《通俗伤寒论》是其唯一的传世之作。此书自清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经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数代校勘编修初订增补,今又连建伟三订,使其内容得到进一步阐发和充实,系统地反映了俞氏一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成就。
《通俗伤寒论》全书以伤寒为中心,统论一切外感热病的因证脉治,师古而不泥,疏而不漏,
刷毛辊
翔实可信,切合实用,后人称誉为“酌古研今,通变宜俗”的佳作。俞氏学术思想又受温病学派的影响,融古汇今,知常达变,博采众长,参以己意,在清代伤寒学派中,消除寒、温之疆界,熔伤寒、温病为一炉,为统一中医外感病学的先行者。蒿芩清胆汤是其“六经方药”和解剂之名方。笔者传承绍派伤寒,诠释经典名方,临证心悟良多,阐述如下。
方证释义
蒿芩清胆汤与《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同治邪在少阳证。蒿芩清胆汤方证病机为湿遏热郁少阳,三焦气机不畅,胆热偏重犯胃,液郁为痰,胃失和降,出现“三焦湿热,胆热痰阻”的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胁痛,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脘痞、烦渴、小便黄少、舌红苔腻、脉弦滑而数之湿热痰浊之象,故立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法,俞氏列和解剂,设蒿芩清胆汤之方。
本方针对少阳热重、湿热痰浊中阻之证,故在组方上仅保留了小柴胡汤中的黄芩、半夏、甘草,以青蒿伍黄芩共清解少阳胆热为主,复用温胆汤(以枳壳易枳实,赤苓易茯苓)清热化痰,和胃降逆,碧玉散清利湿热,导邪下行,说明蒿芩清胆汤实为小柴胡汤、温胆汤、碧玉散相合化裁而成。何秀山谓:“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
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何廉臣谓:“青蒿脑清芬透络,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虽较疏达腠理之柴胡力缓,而辟秽宣络之功,比柴胡为尤胜。故近世喜用青蒿而畏柴胡也。”
箱式高温煅烧炉病案举隅废渣4
不寐案
患者某,男,50岁。2013 年3 月4 日初诊。失眠半年,长期服用中成药朱砂安神丸、乌灵胶囊等,经常每晚只能睡3~5 小时,甚则需服2 片方能入睡,醒后难以入眠。精神紧张,性急易躁。来诊时症见患者形体消瘦,烦躁不安,心烦、失眠、口苦,晨起尤甚,苔白腻,质红,脉弦滑数。辨证为胆热痰阻、痰火扰心。治宜清胆和胃,化痰安神。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药用:青蒿12 克,黄芩12 克,淡竹叶10 克,合欢皮12 克,姜半夏9 克,炙远志9 克,碧玉散(包煎)15克,煅牡蛎(先煎)30 克,石菖蒲24 克,生薏苡仁、焦薏苡
仁各15 克,姜竹茹12 克,茯苓15克,夜交藤 15 克,煅龙骨(先煎)15 克,白豆蔻(后下)10 克,7 剂,水煎服。
二诊(2013 年3 月12 日):药后睡眠好转,心烦、口苦明显减轻,偶觉乏力,舌脉如前。前方加郁金15 克,炒山药15 克,7 剂,水煎服。
三诊(2013 年3 月19 日):药后睡眠明显好转,心情转佳,自述比前不易发脾气,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苔白,脉弦细。守前方再服7 剂而瘥。
按:《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此患者除失眠外,尚见烦躁不安,心烦,口苦,参合舌脉,辨为胆热痰阻、痰火扰心,故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之。方中青蒿、黄芩清泄胆火;淡竹叶、姜竹茹清心利尿安神;碧玉散、生薏苡仁、焦薏苡仁、石菖蒲、白豆蔻健脾化湿,使邪有出路;姜半夏、茯苓化湿和胃安神,并配以合欢皮、炙远志、煅龙牡、夜交藤加强安神之力。
盗汗案
防爆电磁线圈
患者某,男,40 岁。2011 年6 月10 日初诊。近1 周来,无明显诱因每于天亮之前寐中汗
出涔涔,醒后湿透,身微热,口苦易怒,两胁胀满,呕逆纳呆,小便短少,大便欠畅。苔黄腻、舌质偏红、脉弦滑。辨证属湿热郁遏少阳。治拟清热利湿、疏泄少阳。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药用:青蒿、山楂、滑石(包煎)、糯稻根各15 克,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24 克,黄芩、陈皮、枳壳、木香各10 克,竹茹、姜半夏各9 克,赤茯苓15 克,麦芽30 克,青黛(包煎)、黄连各6克,甘草6 克,7 剂,水煎服。并忌恣食肥甘油腻之品。药后,盗汗已明显减轻,上方去煅龙骨、煅牡蛎,续进7 剂,则盗汗止,余症悉平。
按:盗汗不独阴虚,临床上湿热所致盗汗亦不在少数。本例患者系内伤饮食,积滞生湿化热,湿热交蒸,入于阴分,正邪纷争,营阴失守,迫津于外,盗汗发生。而寅卯之时乃少阳之气生发较旺之时,少阳气机为湿热所遏,枢转受阻,故汗出于天明之前。《伤寒明理论》云:“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而胁肋胀满、口苦喜怒、呕逆纳呆、小溲短少为一派湿热郁阻少阳、三焦气机不畅之象。本例呕逆纳呆有积食夹杂,故以蒿芩清胆汤合消食导滞之品同用,方可切中病机而取效。
痞满案
患者某,女,41 岁。2013 年5 月13 日初诊。腹胀3 个月,心下痞闷,嗳气,口苦,寐差,环氧树脂涂层
纳可,大便不实。胃镜显示:浅表性胃炎伴胆汁滞留;腹部B 超显示:脂肪肝,副脾;苔薄腻,质红,脉细滑。辨证属肝胃不和,湿热不化。治宜蒿芩清胆汤出入。药用:青蒿15 克,姜竹茹15 克,石菖蒲15 克,省头草15 克,香橼皮12 克,浙贝母12 克,海螵蛸15 克,碧玉散(包煎)15克,茯苓24 克,焦薏苡仁30 克,黄芩12 克,合欢花10 克,姜半夏12 克,柴胡12 克,炒白芍12 克,枳壳12 克,白豆蔻(后下)9 克,7 剂,水煎服。
二诊(2013 年5 月20 日):药后腹胀明显减轻,夜寐稍好,口苦仍有,大便转实,苔腻稍退,脉细滑。前方加枳壳10 克,炙远志10 克,北秫米30 克,7 剂,水煎服。
三诊(2013 年5 月27 日):药后矢气频作,腹胀大减,余症亦减,用前方加减服用20 余剂而愈。
按:《重订通俗伤寒论》云:“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患者因气机失畅,痰热与郁气互结于中焦而出现以上诸症。故以蒿芩清胆汤清热化痰为主;配以石菖蒲、香橼皮、白豆蔻行气化湿,用省头草、
焦薏苡仁加强化湿之力;海螵蛸、浙贝母、炒白芍制酸和胃;合欢花养心安神;二诊时再加远志、北秫米安神和胃,心气得安有助于胃的顺降。诸药合用,相得益彰,使郁结开,痰热清,中焦利,痞满除。
胃脘痛案
患者某,男,48 岁。2008 年9 月11 日初诊。自诉胃脘痛病史2 年,曾做胃内窥镜检查提示胆汁返流性胃炎。经中西药物收效甚微,反复发作。近日因饮食不节,胃脘部疼痛,伴有嗳气,泛酸,时有腹胀,纳少,小便黄,大便干结。苔黄腻,舌质红,脉弦细滑。西医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属胆胃郁热,治法清胆和胃。方拟蒿芩清胆汤加减。药用:青蒿12 克,黄芩12 克,姜半夏10 克,枳实10 克,沙参10 克,黄连3 克,绵茵陈20 克,姜竹茹10 克,陈皮10 克,生大黄(后下)6 克,炙甘草6 克,7 剂,水煎服。
二诊(2008 年9 月18 日):上药服后,胃脘痛减,胀消,嗳气除,泛酸减轻。上药增损,服药1 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示:无胆汁返流,胃黏膜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胆汁返流性胃炎,呈由各种原因引起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胆汁返流入胃,胆酸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改变。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反”“呕吐”等范畴。《灵枢·四时气篇》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胆热犯胃,胃气上逆,故胃脘部疼痛,伴有嗳气、泛酸,时有腹胀,纳少,小便黄,大便干结,苔黄腻,舌质红,脉弦细滑。蒿芩清胆汤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效,主治湿热内蕴三焦,枢机失和之证。以蒿芩清胆汤加减,胃脘痛(胆汁返流性胃炎),关键抓住六腑以通为用,通下为顺,上返为逆,腑气胆(肠)道通畅,胆液顺常道排泄,使胃免受侵蚀。方中用青蒿、黄芩、黄连清胆热,陈皮、半夏、姜竹茹降逆止酸,枳实行气消积,为胃动力之药,减少胆汁逆流,生大黄助通腑泄浊,沙参养阴生津,甘草和中,并能增强胃的黏液合成、护膜,减轻胆汁的损害,诸药合用,共奏其效。
临证心悟
笔者对蒿芩清胆汤古今文献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认为其在适应症基础上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目前,该方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5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580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少阳   胆汁   口苦   治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