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交通衔接规划研究

城市 轨道交通 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交通衔接规划 研究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停放、检修、维护、运营调度的场所,体量巨大,易造成对城市生活空间的隔断和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对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进行盖上物业开发,通过人工造地9米的盖板及周边白地区域,统筹轨道交通枢纽、居住、商业、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形成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空间形态丰富、具有活力的轨道TID综合体。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资源,实现立体开发,形成新的城市空间,使城市结构连续向外拓展,而合理有序的立体交通组织是上盖综合开发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立体交通组织
引言
随着城市开发用地紧张程度的加剧和土地集约开发的发展趋势,通过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与其他非交通开发项目在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等环节统筹考虑,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功能空间需求,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兼具为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的功能,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空间开发模式。
1 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类型
1.1 上盖屋顶绿化
通常用于对环境、景观要求特别严格的地区,或者针对某些特定功能服务,主要为改善环境,减少对城市生活空间的隔断和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如北京万柳车辆段、深圳深云车辆段。
电话控制器1.2 库区上盖开发
在轨道车辆基地联合车库、运用库、咽喉区等轨道功能区域,通过人造9米盖板复合利用土地,分层设立土地使用权。上盖区0米到9米板之间为轨道功能区,设置轨道车辆检修运营等功能。9米板至15米板之间设置小汽车停车位,最终在首层盖板以上实现绿化、教育、居住、停车等多种用途。如北京市五路车辆段、上海徐泾车辆段、广州官湖车辆段、深圳前海车辆段、杭州市七堡车辆段、佛山林岳车辆段等。
目前我国车辆基地上盖综合科开发还处于开发探索的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规划体系及相关设计规范要求。为保障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建设,明确各阶段规划
设计要点及报批报建审批流程,国内先进城市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
1.3 白地落地开发
白地落地开发指将车辆基地自身轨道功能用地压缩,或统筹车辆基地周边土地,在白地区域进行物业开发或引入其他城市功能[1]。白地落地开发是最经济且对轨道功能影响最小的开发方式,不受轨道工艺影响,对开发方案和建设周期没有特定的限制要求,便于分布实施,是车辆基地开发的最佳方式。目前国内进行综合开发的车辆基地多数都含有部分落实开发区域。
1.4 结合轨道车站开发
摄像头测试
通过加站或者优化线站位的方式,在车辆基地周边设置地铁车站,与车辆基地一同进行涵盖地下、地面、上盖的多维开发。通过引入地铁车站可以充分发挥地铁开发的交通优势,弥补常规车辆基地选址偏僻及交通不便的问题,提高物业开发的竞争力。但由于与车辆基地距离较近,设站受到线路条件制约。
2 上盖综合开发交通衔接规划原则挂链
2.1 交通分流
在同一空间或通道中混合各种类型的交通将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从而降低交通效率并产生不安全因素。为梳理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不同交通出行方式及立体交通组织衔接关系,应将不同分层交通出行及各层之间衔接一体化规划设计,形成高效便捷的系统交通组织体系。具体交通衔接关系包括:上盖综合开发出行与城市交通之间衔接、上盖综合开发与盖下轨道特殊车辆之间交织、上盖综合开发特殊交通出行(消防、学生接送)等。
2.2 立体交通
通过不同平面交通出行方式的一体化统筹,形成立体化综合运输网络格局,就地便捷换乘、中转或配送,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交通能耗,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2.3 建筑交通一体化
建筑交通一体化是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三维一体化。通过开发集中、高密度的建筑,可以有效组织城市建筑和交通系统中人员、车辆的有序流通和疏散,实现建筑内部交
通与外部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构建便捷、顺畅、安全、高效的统一体。这是一种新的空间组织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建筑空间的潜力,极大地发展城市交通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上盖项目的整合模式具体包括:空中步行走廊与上盖开发及落地公共建筑相连接;人行天桥与上部平台连接;上盖夹层车库与上盖建筑的核心筒连接;轨道交通车站与上站台直接相连;公交枢纽与上层站台连接;车辆段上盖的发展本身反映了交通和建筑空间的整合[2]
2.4 绿交通
绿交通是指为了减低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3 车辆基地综合开发关键因素
汽车夜视仪3.1 物业开发空间模式
车辆基地的物业开发模式包括三种类型:地下模式、地面模式和高架模式磁悬浮鼓风机原理[3]。截至2020年6月,共有41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13条,总长度达6917.6公里。全国城市轨
道交通累计投运车站总计4102座,累计投运车辆段和停车场共计321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开发或已批待建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项目超过50个)
1.
地面模式。即传统车辆段位于地面,通过人造9米盖板平台实现上盖综合开发。在此模式下,上盖物业开发的车辆和行人在不同高度上运行,上盖物业开发车辆通过上下坡道衔接外部市政道路,上盖物业行人通过垂直交通核、慢行抬升连廊衔接,同时上盖区域可通过二层连廊快速衔接高架地铁车站。如品秀星图是由广州地铁与越秀集团合作打造的TOD项目,位于地铁13号线官湖站及官湖停车场上盖。 2017年底,广州地铁以131亿元获得地块,净用地面积约32.33万平方米,容积率2.81,计容面积87.7万平方米。0至9米为盖下轨道车辆基地空间,9至15米为社会停车场,15米以上为上盖综合开发,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此项目由市级主导,提前土地收储,一体化设计,纳入规划导则,土地出让要求开发商配建车辆段、枢纽等轨道交通工程,由土地竞得人出资,实现实现车辆段、交通衔接设施、综合开发一体化建设。
2.
跑步机控制器地下模式。是将轨道车辆基地主要功能布置于地下,上盖综合开发位于地面层。例如成都崔家店停车场综合开发项目,地下为双层轨道交通停车场,地面层及以上为上盖综合开发区域。崔家店停车场综合开发项目是成都市第一宗地铁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用地项目[4],规划用地面积约8.7万平米。在这种模式下,物业综合开发交通与外部市政交通衔接便捷,避免了上盖区域与城市道路之间较大的高差衔接问题,城市界面及景观较好,但车辆基地地下模式由于工程量较大,建设成本造价较高,且地下模式涉及特殊消防设计、排水、采光、防灾应急等问题,需结合项目整体经济测算及相关特殊设计综合研判。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6: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48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开发   车辆   上盖   交通   综合   基地   城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