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污水应急疏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市政污水处理的污水,是一种水质变化大,需要经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而污水总溶解固体、cod、bod、全桂、氨和一些其他的污染物浓度变化非常频繁。特别是在一些暴雨天气,由于水流量大,而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量为一定的,只能通过加大排水实现快速的水处理工作,但是这种方式会让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到自然水体中,导致环境的污染。
3.现有技术中,采用关闭部分工业或居民的排水管路,将应急排水管道与排水管路对接后,再开启工业或居民的排水管道,将工业或居民的排水管道进行暂存,再在水流量小时,将暂存的待处理工业或居民废水进行污水处理后排放。但此方式需长时间拆卸和对接工作,对工业的生产或居民生活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在需应急处理污水排水时,可快速将待处理污水分流至暂存池,避免因对接应急管道。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其包括连接管,设置在相邻的上游排水管和下游排水管之间,用于将部分上游的污水排入应急管道;第一对接体,设置在所述上游排水管和所述连接管之间,用于承接所述上游排水管的污水流向连接管;第二对接体;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应急管道之间,用于将所述连接管内的污水引入应急管道;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且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体,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对接体;所述连接管包括固定部和翻转部,所述翻转部枢转连接于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二对接体的一端;通过驱动所述连接装置驱使所述翻转部连通或关闭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应急管道之间的通道。
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内有自形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沿所述连接管轴向贯穿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驱动部、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部上的转轴、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旋转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翻转部与所述转轴之间的弹性体;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对接体卡接,并沿所述第一对接体径向移动;
所述转轴枢转连接在所述固定部的容纳腔内,且所述转轴的轴心设置在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翻转部的一端;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翻转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容纳腔中;所述弹性体随所述转轴的旋转而拉紧所述翻转部。
8.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容纳腔向所述翻转部逐渐延伸,形成自所述固定部一端向所述翻转部一端逐渐扩大的锥台形;且所述翻转部与所述固定部外径相等。
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部为沿所述转轴轴心旋转的旋转板;在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应急管道之间关闭时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翻转部间隔设置;随着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翻转部抵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应急管道之间的管道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板为长条形板。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具体为驱动板;所述第一对接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旋转板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旋转板可随所述第一对接体旋转运动。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体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所述连接管以及所述上游排水管设置在所述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之间;所述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通过压紧装置固定紧固。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接体包括与所述固定部呈角度设置的承接管;所述翻转部可翻转后抵接于所述承接管的内壁;沿所述承接管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一端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相贴合的翻边;部分所述翻边还与所述下游排水管搭接,在所述翻边上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对接体与所述固定部的紧固卡箍。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接体与所述固定部、所述下游排水管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对接体与所述上游排水管、所述连接管之间均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1)本实施例中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通过在收集工业污水、居民污水以及雨水的管路与输送上述的污水至污水处理设备之间的管路之间设置该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利用第一对接体连接上游排水管和连接管,利用第二对接体将连接管与应急管路连通,连接管与下游排水管连通。通过驱动连接装置驱使翻转部连通或关闭连接管与应急管道之间的通道,在不需要应急排水时,上游排水管中的污水自下游排水管排出,并流向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排放;在需要应急排水时,上游排水管中的污水可经流应急管道分流至暂存区,从而避免大量污染污水或含污染物的雨水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中,避免了环境污染。
16.(2)另外,该污水应急处理装置还可以用于多条不同类别的污水与污水处理设备之间的排水管中,用以在应急处理中,根据需要可疏导任一条排水管中的污水至暂存区,且无需对排污管路进行拆卸和对接的工作,提高在流水量大于正常的污水处理量时的应急措施。
17.(3)为了进一步保障第一对接体带动驱动部旋转,驱动板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
卡耳,在上连接体或下连接体上设置有与卡耳相适配的卡耳凹槽,并保证驱动板可在卡耳凹槽内沿上连接体或下连接体的径向移动,以保证驱动板不会脱离第一对接体,进而保证该污水应急处理装置的有效使用。
18.(4)本装置结构简单,可灵活应用于不同流水量的分流使用,并便于安装,不仅避免了管路拆卸和对接的繁琐工作,还提高了应急时污水排水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不包含第二对接体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的b-b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2的c-c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2的d-d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管;2、第一对接体;3、第二对接体;4、连接装置;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应急管道;8、上游排水管;9、下游排水管;101、固定部;102、翻转部;103、阻尼器;104、穿销;201、上连接体;202、下连接体;203、紧固螺栓;301、承接管;302、翻边;303、紧固卡箍;401、驱动板;402、转轴;403、长条板;404、铰接块;405、弹性体;1011、支撑板;1021、u形块;2011、凹槽;2012、上压紧平台;2021、下压紧平台;4011、卡耳。
具体实施方式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上游排水管即收集的工业污水、居民污水以及雨水的管路,下游排水管即向污水处理设备输送的管路,在不需应急时,其为连通的管路。
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6.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包括连接管1,设置在相邻的上游排水管8和下游排水管9之间,用于将部分上游的污水排入应急管道7;第一对接体2,设置在上游排水管8和连接管1之间,用于承接上游排水管8的污水流向连接管1;第二对接体3;设置在连接管1与应急管道7之间,用于将连接管1内的污水引入应急管道7;连接装置4,设置在连接管1内,且一端延伸至第一对接体2,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对接体3;连接管1包括固定部101和翻转部102,翻转部102枢转连接于固定部101靠近第二对接体3的一端;通过驱动连接装置4驱使翻转部102连通或关闭连接管1与应急管道7之间的通道。
27.本实施例中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通过在收集工业污水、居民污水以及雨水的管路与输送上述的污水至污水处理设备之间的管路之间设置该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在施工前和施工后,均需将上游排水管8的截止阀关闭,以便于本实施例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的安装。
28.本实施例中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利用第一对接体2连接上游排水管8和连接管1,利用第二对接体3将连接管1与应急管路连通,连接管1与下游排水管9连通。通过驱动连接装置4驱使翻转部102连通或关闭连接管1与应急管道7之间的通道,在不需要应急排水时,上游排水管8中的污水自下游排水管9排出,并流向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排放;在需要应急排水时,上游排水管8中的污水可经流应急管道7分流至暂存区,从而避免大量污染污水或含污染物的雨水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中,避免了环境污染。
29.另外,该污水应急处理装置还可以用于多条不同类别的污水与污水处理设备之间的排水管中,用以在应急处理中,根据需要可疏导任一条排水管中的污水至暂存区,且无需对排污管路进行拆卸和对接的工作,提高在流水量大于正常的污水处理量时的应急效果。
30.基于以上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上游排水管8和下游排水管9为现有技术中的管路,可以为圆形或矩形,第一对接体2与上游排水管8的外形相适应,连接管1与下游排水管9连通,采用现有技术的热熔或卡压等连接方式连接;本实施例的连接管1、第一对接体2、第二对接体3的材质可采用与上游排水管8以及下游排水管9相同的材质制作,为了适应污水环境,连接装置4的材质可与排水管使用相同材质,确保其不因污水污染造成锈蚀或卡滞。且第二对接体3具有与现有的应急管道7相适配的内壁,应急管道7套接在第二对接体3外部并压接密封,避免泄露发生。
31.此外,连接管1内有自形成的容纳腔;容纳腔沿连接管1轴向贯穿设置。具体结构上,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管1外径与上游排水管8的外径相同,在连接管1内形成的容纳腔与上游排水管8和下游排水管9均连通,并且还与第二连接体连通,为了提高排水效果,尽可能的将容纳腔内径设置大于或等于上游排水管8以及下游排水管9的内孔管径。
32.为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排水效果,位于固定部101的容纳腔向翻转部102逐渐延伸,形成自固定部101一端向翻转部102一端逐渐扩大的锥台形;且翻转部102与固定部101外径相等。具体结构上,如图3至图5所示,在固定部101靠近翻转部102的一端设置固定有铰接块404,在翻转部102上与铰接块404相对的位置设置有u形块1021,u形块1021插接到铰接块
404上,在铰接块404与u形块1021上有同轴心的并分别贯穿两者的穿孔,穿销104插入穿孔内,将铰接块404与u形块1021连接,并在u形块1021外侧固定连接有阻尼器103.本实施例中的阻尼器103采用阻力为0.7nm的双向阻尼,其内孔为正方形孔,且穿销104外形为与阻尼器105内孔相适配的方形,铰接块404上的穿孔为第一穿孔,为与穿销103相适配的方形孔;贯穿u形块1021的穿孔为第二穿孔,其为圆形孔,可容纳穿销103在孔内转动。当驱动力小于0.7nm时,翻转部102不产生转动,当驱动力超过0.7nm力时,翻转部102可带动穿销103相对固定部101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阻尼器103的阻值可以依据管路压力而定。阻尼器103的设置保证在不转动翻转部102时,翻转部102不因污水冲力而翻转。
33.将固定部101与翻转部102固定。如图5所示,翻转部102具体结构为自固定部101分离出的圆弧形,其闭合时,固定部101和翻转部102组合为一个完整的圆柱形管道。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翻转部102远离其铰接点的一端具有悬臂式凸出1021,该凸出1021于翻转部102关闭时搭接在固定部101上,以使固定部101和翻转部102组合为一个完整的圆柱形管道。
34.另外,连接装置4包括驱动部、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部上的转轴402、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402上的旋转部以及设置在翻转部102与转轴402之间的弹性体405;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对接体2卡接,并沿第一对接体2径向移动;转轴402枢转连接在所述固定部101的容纳腔内,且转轴402的轴心设置在固定部101靠近翻转部102的一端;旋转部设置在翻转部102与固定部101的容纳腔中;弹性体405随转轴402的旋转而拉紧翻转部102。
35.具体结构上,如图2至图6所示,旋转部为沿转轴402轴心旋转的旋转板,旋转板为长条板403;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板为矩形的长方体,且其两端为圆弧过渡;便于在旋转过程中与翻转部102圆滑过渡,无卡滞或跳动现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板可以依据管道内腔调整为其他结构。当应急管道7关闭时旋转板与翻转部102间隔设置;随着旋转板旋转并与翻转部102抵接,翻转部102随旋转板的推动而使连接管1与应急管道7之间的管道连通。在翻转部102与固定部101连接的两端均设置密封条,用以实现在翻转部102关闭时连通管密封无泄漏。
36.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体405包括第一弹性体4051和第二弹性体4052以及固定架4053。固定架4053焊接固定在翻转部102上,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在无分流时将翻转部102拉紧在固定部101上,本实施例的固定架4053设置在靠近翻转部102的铰接点处。继续如图5所示,第一弹性体4051和第二弹性体4052一端固定在上述的固定架4053上,第一弹性体4051的另一端固定在转轴402的外圆周上,第二弹性体4052的另一端固定在转轴402的外圆周上,并与第一弹性体4051的固定点之间的长度形成转轴402的直径。
37.仍如图5所示,在翻转部102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即翻转部101打开时,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体4051和第二弹性体4052处于自由状态,当翻转部102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也即翻转部102关闭时,第一弹性体4051或第二弹性体4052随转轴402的旋转而缠绕在转轴402上,并处于拉伸状态,从而进一步加强翻转部101的密封。
38.驱动部具体为驱动板401;第一对接体2内设置有与驱动板相适配的凹槽2011;驱动板可随第一对接体2旋转运动。具体结构上,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对接体2为圆环形,其
左端设置有与上游排水管8外周相适配的孔形,其右端设置有与连接管1外周相适配的孔形。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对接体2与上游排水管8和连接管1的外形可能为方形、不规则形等,主要依据与其对接的管路外形制作。此外,由于驱动板的旋转中心即转轴402中心与固定部101不同心,在工作人员驱动第一对接体2转动时,驱动板在凹槽2011内边旋转边沿第一对接体2的径向移动,故,凹槽2011的深度依据驱动板的伸缩行程设置。
39.在固定部101的内壁上有沿径向向转轴402延伸的支撑板1011,支撑板1011与固定部101一体成型,在支撑板1011上有用于转轴402通过的圆形通孔,并在圆形通孔与转轴402之间设置铜套或无油轴承,用以增加转轴402转动的灵活性。另外,驱动板401与转轴402螺纹连接,两侧用螺母固定。旋转板有与转轴402相适应的圆形通孔,旋转板套设在转轴402上,在转轴402上,旋转板两端面的位置上,有两个卡接的轴用挡圈,用以限制旋转板轴向移动;在旋转板403向转轴402轴心方向有用于固定的顶丝,通过顶丝限制旋转板403与转轴402相对转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旋转板403与转轴402焊接或螺纹连接进行固定。
40.此外,第一对接体2包括上连接体201和下连接体202;连接管1以及上游排水管8设置在上连接体201和下连接体202之间;上连接体201和下连接体202通过压紧装置固定紧固。具体结构上,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连接体201为内圆向下的半圆环形,下连接体202为内圆向上的半圆环形,且上连接体201的外圆两侧设置有上压紧平台2012,下连接体202的外圆两侧设置有下压紧平台2021上,两端的上压紧平台2012上均设置有贯穿的圆形通孔,下压紧平台2021上有对应圆形通孔位置并贯穿的螺纹孔。
41.仍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紧装置即六角头螺栓或圆柱头螺栓,采用螺栓将上、下连接体202紧固。此外,上连接体201和下连接体202的压接面之间有1-3mm间距,第一对接体2与上游排水管8、连接管1之间均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用以第一对接体2对上游排水管8和连接管1进行紧固并密封。在第一对接体2上,设置有用管钳或卡口扳手扳动的卡接平台,方便随时调整旋转板403的角度,来调整翻转部102的开合及其开合角度,达到需要的出水流量。
42.另外,第二对接体3包括与固定部101呈角度设置的承接管301;翻转部102可翻转后抵接于承接管301的内壁;沿承接管301于连接管1连接的一端的边缘设置有与固定部101相贴合的翻边302;部分翻边302还与下游排水管9搭接,在翻边302上有用于固定第二对接体3与固定部101的紧固卡箍303。具体结构上,如图1所示,在固定部101上依据固定部101外圆周,承接管301与固定部101的压接处设置有与固定部101外圆周相适配的圆弧形对接,承接管301压接在固定部101上,翻转部102在承接管301内腔翻转至抵接于承接管301内壁。第二对接体3与固定部101、下游排水管9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用以密封承接管301翻边302于固定部101外周的密封,并采用紧固卡箍303紧固。
43.本实施例的连接装置,基于图1至图5所示,驱动板401固定连接在转轴402左端,转轴402贯穿并枢转于支撑板1011上,在翻转部102下方有固定连接在转轴402右端的旋转板403,驱动板401对应设置在上连接体201的凹槽2011内,通过从外部使用扳手驱动第一对接体2转动,从而带动驱动板401转动,当驱动第一对接体2转动的扭矩大于阻尼器103的阻值时,使旋转板403随驱动板401转动,直至旋转板403将翻转部102推开。污水可流入应急管道
7内。
44.需要注意的是,当翻转部102翻转开启时,与固定部101铰接的一端由于翻转过程会存在与固定部101之间的间隙,但,由于承接管301的翻边302扣压在整个固定部101外周并覆盖翻转部102,从间隙中流出的污水不会泄露固定部101,且部分翻边302压接在下游排水管9上,可降低固定管与下游排水管9之间出现泄露的情况。为了避免承接管301处泄露污水,还可以在承接管301外部扣压盖子,在承接管301不与应急管道7连接时进行密封,需要连接应急管道7时打开,盖子可以采用密封管螺纹或缠绕密封条的方式与承接管301密封。
45.本实施例的所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步骤如下:在制作排水管道时,在每一个排水管道上安装该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将上连接体201的凹槽2011对准驱动板401,将下连接体202与上连接体201螺栓连接,通过螺栓压紧。在正常排水量时,旋转板不与翻转部102抵接,翻转部102与固定部101外圆周平齐,污水从上游排水管8流入下游排水管9;当排水量增大,需要分流时,先将应急管道7与承接管301连接并密封;再松开上、下连接体202的紧固螺栓203到可以转动即可,不要完全松开;使用扳手或管钳转动第一对接体2,将旋转板旋转,远离转轴402中心的一端将翻转板顶起,并靠向承接管301内壁,从而实现污水流入应急管道7。
46.当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装置4设置在连接管1内腔,如果污水污染会引起连接装置4腐蚀的情况,可以将连接装置4设置在连接管1外部,转轴402穿过承接管301,使旋转板设置在承接管301内,并向下抵押翻转部102,使其打开连接管1与应急管路的通道,也可以实现分流的效果。
47.本实施例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通过驱动连接装置驱使翻转部连通或关闭连接管与应急管道之间的通道,在不需要应急排水时,上游排水管中的污水自下游排水管排出,并流向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排放;在需要应急排水时,上游排水管中的污水可经流应急管道分流至暂存区,从而避免大量污染污水或含污染物的雨水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中,避免了环境污染。
48.本实施例的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并且便于携带,应用场所灵活,装卸工具为常用工具,适用于户外作业。本实施例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的方法简单易于实施。
49.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污水应急处理装置,采用两个连接装置4和两个应急管路,按照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驱动第一对接体2进而驱动连接装置4,使两个翻转部102开启或关闭的过程,其达到的效果为多个支路的分流,用以不同的使用需求。
5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在固定部的圆周部位开设多个翻转部102,以增加该污水应急处理装置的灵活性。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1),设置在相邻的上游排水管(8)和下游排水管(9)之间,用于将部分上游的污水排入应急管道(7);第一对接体(2),设置在所述上游排水管(8)和所述连接管(1)之间,用于承接所述上游排水管(8)的污水流向连接管(1);第二对接体(3);设置在所述连接管(1)与所述应急管道(7)之间,用于将所述连接管(1)内的污水引入应急管道(7);连接装置(4),设置在所述连接管(1)内,且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体(2),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对接体(3);所述连接管(1)包括固定部(101)和翻转部(102),所述翻转部(102)枢转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01)靠近所述第二对接体(3)的一端;通过驱动所述连接装置(4)驱使所述翻转部(102)连通或关闭所述连接管(1)与所述应急管道(7)之间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内有自形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沿所述连接管(1)轴向贯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4)包括驱动部、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部上的转轴(402)、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402)上的旋转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翻转部(102)与所述转轴(402)之间的弹性体(405);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对接体(2)卡接,并沿所述第一对接体(2)径向移动;所述转轴(402)枢转连接在所述固定部(101)的容纳腔内,且所述转轴(402)的轴心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01)靠近所述翻转部(102)的一端;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翻转部(102)与所述固定部(101)的容纳腔中;所述弹性体(405)随所述转轴(402)的旋转而拉紧所述翻转部(1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固定部(101)的容纳腔向所述翻转部(102)逐渐延伸,形成自所述固定部(101)一端向所述翻转部(102)一端逐渐扩大的锥台形;且所述翻转部(102)与所述固定部(101)外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为沿所述转轴(402)轴心旋转的旋转板;在所述连接管(1)与所述应急管道(7)之间关闭时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翻转部(102)间隔设置;随着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翻转部(102)抵接,所述连接管(1)与所述应急管道(7)之间的管道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为长条形板。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具体为驱动板(401);
所述第一对接体(2)内设置有与所述旋转板相适配的凹槽(2011);所述旋转板可随所述第一对接体(2)旋转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体(2)包括上连接体(201)和下连接体(202);所述连接管(1)以及所述上游排水管(8)设置在所述上连接体(201)和下连接体(202)之间;所述上连接体(201)和下连接体(202)通过压紧装置固定紧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体(3)包括与所述固定部(101)呈角度设置的承接管(301);所述翻转部(102)可翻转后抵接于所述承接管(301)的内壁;沿所述承接管(301)于所述连接管(1)连接的一端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101)相贴合的翻边(302);部分所述翻边(302)还与所述下游排水管(9)搭接,在所述翻边(302)上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对接体(3)与所述固定部(101)的紧固卡箍(303)。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需应急排污的排水管道上安装该污水应急处理装置;步骤二:将上连接体(201)的凹槽(2011)对准驱动板(401),将下连接体(202)与上连接体(201)螺栓连接,通过螺栓压紧;在正常排水量时,旋转板不与翻转部(102)抵接,翻转部(102)与固定部(101)外圆周平齐,污水从上游排水管(8)流入下游排水管(9);步骤三:当排水量增大,需要分流时,先将应急管道(7)与承接管(301)连接并密封;再松开上、下连接体(202)的紧固螺栓(203)到可以转动即可;使用扳手或管钳转动第一对接体(2),将旋转板旋转,远离转轴(402)中心的一端将翻转板顶起,并靠向承接管(301)内壁,从而实现污水流入应急管道(7)。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应急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连接管,设置在相邻的上游排水管和下游排水管之间用于将部分上游的污水排入应急管道;第一对接体,设置在上游排水管和连接管之间用于承接上游排水管的污水流向连接管;第二对接体;设置在连接管与应急管道之间用于将连接管内的污水引入应急管道;连接装置,设置在连接管内,且一端延伸至第一对接体,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对接体;连接管包括固定部和翻转部,翻转部枢转连接于固定部靠近第二对接体的一端;通过驱动连接装置驱使翻转部连通或关闭连接管与应急管道之间的通道。本发明通过连接的连接管中的连接装置驱使翻转部连通或关闭,避免污染污水或含污染物的雨水排放至自然水体中,避免环境污染。避免环境污染。避免环境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

魏亚军 于京 金湓 安宗爱 刘伊婷 孟思危 潘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西北民族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9.06

技术公布日:

2022/11/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40: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43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污水   排水管   转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