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神州感知天地--专访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

遥看神州感知天地--专访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
徐菁;朱敏悦
【摘 要】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成立30多年来,启动和实施了一系列项目,促进了我国遥感、地理信息、导航、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重大工程的稳步实施,国家遥感中心在实现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为此,本刊记者对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进行了专访。
【期刊名称】《国际太空》电风扇扇叶
【年(卷),期】2013(000)010
【总页数】4页(P4-7)
【作 者】徐菁;朱敏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双层杯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成立30多年来,启动和实施了一系列项目,促进了我国遥感、地理信息、导航、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重大工程的稳步实施,国家遥感中心在实现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为此,本刊记者对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国家遥感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特别是成立30多年来,在促进我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景贵飞: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是在科技部高新司、合作司等支持下开展工作的,工作主体是空间遥感领域的研发,随着空间遥感领域的不断变化,国家遥感中心调整了领域的发展方向,目前有五个工作方向,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空间探测和卫星通信。我们主抓两件事,一是对科技计划的过程性管理,负责承担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年度检查、中期检查、课题验收、成果总结及宣传等领域管理工作;二是促进五个方向新技术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及知识产权监管测试。
国家遥感中心以小核心、大网络的组织架构,与国内各部门、地方最具有实力的空间遥感单位组成一个整体体系,形成本部和业务部的工作格局,相互之间业务上密切配合、成果
共享,是一个扁平化的网络。各业务部实力非凡,拥有陆地、气象、海洋卫星、北京-1小卫星及国外卫星等地面接收站,从可见光、红外到微波波段的近20种航空遥感器、多架航空遥感飞机及数十架无人机平台,各种地面遥感测量仪器,各种遥感数据处理分析设备。同时,国家遥感中心还拥有卫星导航地面测试场、卫星导航信号处理及体制设计技术、导航终端产品、惯性导航技术平台等各种装备。各业务部所从事的研究开发活动基本包括了从卫星总体系统研究、有效载荷设计研发到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分析,系统集成,到遥感在农业、林业、气象、海洋、国土资源、灾害、水利、环保、测绘、城市等行业的应用,以及从导航信号处理及体制设计、导航芯片设计与制造到导航测试与应用等方面。另外,国家遥感中心还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导航专业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及行业应用软件,并在多个行业建立示范工程进行推广应用,造就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国家遥感中心与各业务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技术体系,以及我国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的整体力量,成为国内技术力量、研发能力、应用领域、自主创新水平等方面最强的一支力量。
可以这样说,我国遥感领域的科技进步与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合成孔径雷达,高光谱、高分辨率相机等技术研制,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国家遥感中
心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空间遥感行业中的研究院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每天都会有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产生,国家遥感中心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要使这些新技术实现转化,然后应用到各个行业部门和企业,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造纸废水处理工艺
记者:近几年来,国家遥感中心在卫星导航定位及空间探测领域启动了哪些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的进展如何?tomgro
景贵飞:在卫星导航领域,“北斗”科技重大专项取得了很大进展,区域卫星导航星座已经建成并投入服务运行。在开始研究“十二五”规划之初,国家遥感中心就与重大专项管理部门达成共识,我们主要抓“后北斗”的事情,也就是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之后需要做的事。
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基本上确定了两个方向:一是全空域高精度导航,现在卫星导航系统只能覆盖室外环境,无法做到室内定位,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到解决室内导航问题上;而且卫星导航与手机的融合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要解决如何将导航系统集成到手机上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未来就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室内外高精度导航。另一个方向是探索卫星导航之外的新型导航方式,例如,在惯性导航方面,以前惯性导航设备既笨
重,价格又昂贵;现在,正在研究量子惯性导航,可以把惯性导航设备做得很小,而且价格便宜,精度高,并能集成到手机上。
在空间探测领域,国家遥感中心还在深入分析工作方向,主要是希望能够到具有先进性的项目,并与欧美等国家的计划形成互补,共同促进人类对空间探索的进展。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是加强对空间环境的研究,例如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探测的研究、对光学合成孔径望远镜的研制等等。
记者:我国地球观测领域最大的科技合作项目是“龙计划”,请您详细谈谈该计划的启动背景、主要内容和进展情况。
景贵飞:中国和欧洲很早就开始遥感领域的合作,中欧双方互有需求,互惠互利。2002年欧洲航天局成功发射了“环境卫星”(ENVISAT),欧洲想将这颗卫星作为一个合作的起点,整合欧洲的科研力量与中国进行合作;同时,我们也希望能与欧洲有一揽子合作,提升双方合作级别。于是,中欧双方在2004年启动了“龙计划”,主要在地球观测应用研究、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目标是建立一支中欧联合研究队伍,促进双方遥感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龙计划”第一期,我国有20多家单位参与,中欧双方合作得比较愉快,通过这项合作计划,欧洲地球观测卫星的数据产品在全球推广应用,同时,中国卫星数据也在欧洲得到应用。在“龙计划”第一期实施的4年时间内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中欧双方也越来越感觉到合作的重要性,于是2008年启动了“龙计划”第二期,参与的单位扩大到50多家,确定的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并实现了双向的、对等的合作。国家遥感中心每年都会围绕“龙计划”召开大型交流研讨会,提供了互通有无的渠道,对该计划的实施发挥了很大推动作用。2012年,“龙计划”第三期已经启动,标志着中欧遥感科技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合作阶段,这必将带动中国和欧洲航天局在地球观测遥感领域合作再上新水平。
记者:2013年科技部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这个报告的发布有什么重要意义?
景贵飞:《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的发布是我国遥感界在国际上第一次系统性地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使我们对各国、各大洲乃至全球的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水域分布等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声音。
报告由《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陆表水域面积分布状况》两个分报告组成,分析了2011
年全球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30年(1982-2011年)动态变化,以及2010年全球陆表水域空间分布状况和2001-2011年典型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等,进一步揭示了全球生态环境(植被、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报告形成的结果不仅对全球变化研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将为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数据支撑。衣帽
今后,我国每年将针对不同内容发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若干年后形成综合性报告。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相关战略研究,并针对粮食作物长势和城市用地等发布报告。
记者:从2003年开始,我国和欧洲开展了“伽利略”计划的合作,到2013年已经有10年了。10年来,中欧的“伽利略”计划合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绩?未来的合作前景如何?举宫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2:2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428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导航   中心   国家   合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