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导则(DB3702FWJT023—2017)

DB 青岛市服务业标准规范
DB 3702/ FW JT 023—2017 青岛市常规公交轨道交通衔接导则减温减压装置撬装重心
2017-11-01发布2017-12-01实施
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青岛市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昌友、林积恩、王在峰、徐泽洲、栾长飞、房涛。
青岛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岛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基本要求、需求分析与评价指标、公交线路衔接、公交中途站衔接、公交场站衔接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青岛市各轨道线开通前后常规公交衔接方案的制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T 15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ggtv5
DB 3702/FW JT 016—2017 青岛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 3702/FW JT 016—2017中界定的中途站、首末站、港湾式中途站、非港湾式中途站以及下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轨道交通直接吸引范围direct attract sphere of rail transport
轨道站点周边可通过步行衔接的区域范围称为轨道交通直接吸引范围,一般取轨道站周边500米~800米半径范围。
3.2
轨道交通间接吸引范围indirect attract sphere of rail transport
轨道站点周边直接吸引范围以外,主要通过公交、非机动车等方式接驳的区域范围为轨道交通间接吸引范围。一般取轨道站周边3000米半径以内且直接吸引范围以外区域。
电磁大锅灶3.3
轨道交通接驳rail transport connection
实现轨道交通进出站的乘客与其他地面交通进行有效转换的交通方式。
3.4
竞争性公交线路competitive bus line
轨道交通直接吸引范围内,与轨道交通存在一定客流竞争的常规公交线路。
3.5
接驳性公交线路connecting bus line
常规公交站点设置于轨道交通直接吸引范围内,能为垂直于轨道交通线路方向居民出行提供接驳功能的常规公交线路。
3.6
换乘距离transfer distance
乘客在一次换乘中的步行距离。
3.7
cn-m发车间隔departure headway
同一线路的相邻两车次驶离起点站的时距。
3.8
高峰小时满载率loading rate during peak hour
在高峰小时内,通过最大客流断面的各车次载客量之和与额定载客量之和之比。
3.9
公共交通覆盖率the covered area rate of public transport
破窗锤公共交通覆盖面积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
4 基本要求
4.1 基本内容
4.1.1 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应包括公交线路衔接、公交中途站衔接及公交场站衔接。
4.1.2 依据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功能关系,常规公交应分为竞争性公交线路与接驳性公交线路。
4.2 基本原则
4.2.1 应遵循优势互补、适度竞争的原则。应准确把握各个阶段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关系,从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的角度出发,对常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
4.2.2 应遵循“分区域、分阶段、差异化”衔接优化的原则。应体现差异化衔接优化方式,以满足城市不同区域、轨道交通不同发展阶段对地面常规公交的接驳换乘需求。
4.2.3 应遵循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应在尊重居民出行习惯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公交衔接优化调整;且优化调整线路的设置形式与车型选择等宜依据居民出行需求,采用多样化形式,以满足居民出行的多样性需求。
4.2.4 应遵循“着眼现状,适度考虑近期”的原则。衔接方案的制定应以现状为基础,在满足轨道交通运营后居民出行接驳需求的同时,适度考虑近期。
4.2.5 应遵循“与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现状及规划相协调”原则,保障衔接调整方案的可实施性。
4.2.6 应重点考虑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需求,兼顾其他在建轨道交通线路。
5 需求分析与评价指标
5.1 公交客流转移预测
5.1.1 公交客流转移预测应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影响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客流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出行时耗、出行费用、舒适度、安全性、可靠性。
5.1.2 公交客流转移预测应以城市公共交通客流模型输出的公共交通线路客流预测结果为基础,通过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模型,预测现状公交线网在轨道交通线路通车运营初年的公交客运量,对比分析竞争性公交线路在轨道运营前后的公交客流量转移情况,按公式(1)计算。
BS Bb Q Q γ=,
BS Bb Ba Q Q Q =-              ………………(1) 式中:
γ ——公交线路客流转移比;
BS Q ——公交线路日均客流转移量;
Bb Q ——轨道运营前一年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
Ba Q ——预测轨道运营后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
5.1.3 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预测模型研究范围应与常规公交所衔接的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研究范围一致。模型数据应由公交客流数据、公交系统空间数据、居民出行特征数据及道路网络等数据构成。在对现状及规划相关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满足各层面要求的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预测模型。
5.2 轨道站点接驳运能匹配度分析
轨道站点接驳供需水平应采用各轨道站点高峰小时公交接驳运能匹配度H 进行量化分析,按公式(2)计算,具体计算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 。
RB BR Q H Q =
…………………………(2) 式中:
H  ——轨道站点高峰小时公交接驳运能匹配度;
RB Q ——高峰小时内轨道线路到达车站换乘的公交客运量;
BR Q ——高峰小时内常规公交线路能为轨道交通提供的客运能力。
5.3 公交衔接评价指标
木纹扣板5.3.1 常规公交衔接评价指标应包括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竞争性评价指标和接驳性评价指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5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425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公交   轨道交通   衔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