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中村微改造更新策略探析

15
2022.10 / Rural Drganic Regenera 乡村有机更新民变市民、户口由农村转非农、行政管理由村委会改居委会等内容。绿中村因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限制,村庄的集体土地失去收储、开发增值的价值,绿中村不能照搬城中村改造模式,加上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因此绿中村的更新发展缺乏动力。
2绿中村的现状问题
2.1基础设施老化,生态保护不足
绿中村拥有丰富的山体、水系、林草、农田、湖沼、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生态资源极易被破坏。尤其是地处城市发展区内的绿中村,城市发展区的水、电、气、路等配套已达控制线边缘,其土地价值逐步显现,村外商户、租户开始入驻,而村庄既有基础设施并未做相应提升,污水随意排放增加了村庄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绿中村长期以来缺乏村镇规划,加上监管不到位,村民在村内私搭乱建,占用农田或侵占水体蓝线的违规建设的现象也很普遍。
2.2经济平衡难,市场融资渠道狭窄
各大城市出台的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明确提出,生态控制线内的新建项目有严格的准入限制,这就决定了绿中村改造的可选项目类型偏少、融资渠道狭窄。现有的绿中村改造项目多由政府和旅游投资公司出
资支持,绿中村项目因为成本投入与产出难以做到经济平衡,所以政府及旅游投资公司会较少介入[2]。绿中村如果全按搬迁、腾退的标准予以清理,涉及的资金量大,再加上实施时往往会出现坐地起价的情况,资金预算不可控,以上两方面原因造成绿中村项目市场融资难上加难。
2.3村庄改造多年停滞,管理困难
生态控制区在既往实践中往往重视保护而轻视发展,“重搬迁、重腾退”的模式基本无法实现经济平衡,导致生态控制线内的村庄改造工作多年停滞不前。尤其是控制线边缘的村庄,往往一路相隔的村庄按城中村改造模式旧貌换新颜,而处于生态控制线内的村庄的土地价值却无法变现。“生态线外美如画,生态线内脏乱差”的现象形成生态控制线“邻避”效应,不利于村庄整体规划和建设,阻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普及与发展。在绿中村改造无法推进时,村民或承租户受利
摘要 目前,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重视保护而轻视发展,“绿中村”受政策限制不能开发建设,改造工作停滞,并引起了新的城市管理问题。本文分析了绿中村的现状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适当保留原村庄的解决思路,并阐述了微改造理念。基于绿中村生态保护、文化重构、社会参与的三个更新目标,本文提出了微改造理念在绿中村更新实施的六个步骤,通过导入新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分类修缮房屋、导入外部人才等措施促进绿中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生态控制区;微改造;融合共生;房屋修缮中图分类号 TU984.14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jki.csjz.2022.10.05
Abstract The basic ecological control area of the cit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but ignores the development. The “Green Village” can’t be developed and constructed due to the policy restrictions, and the stagnation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Green Village” cause new urban  management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een Village” and its reasons,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of preserving the original village appropriately, and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micro-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three renewal goal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ix steps of  micro-reconstruction concept in the renewal of “Green Village”, and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 Village" through introducing new industries,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classifying repairing houses, and introducing external talents.
Key words ecological control area;  micro-reconstruc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house repair
1基本生态控制区与绿中村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快速扩张导致大量“城中村”的产生,也出现了诸多生态失衡的问题。为控制城市无限扩张、保护生态环境,部分大城市提出了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概念,并出台了相关规划和管理规
定,对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新建项目及既有项目设定不同等级的限制,这种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城中村就是“绿中村”[1]。
经过多年的实践,各地的城中村改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核心支撑是土地开发增值额能覆盖原村庄拆迁补偿的总成本,城中村改造一般包含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村
作者简介:龚洪波(197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作者单位:湖北省鄂旅投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绿中村微改造更新策略探析
Analysis on the Micro-Re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Green Village”
龚洪波
Gong Hongbo
16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10
益驱动,往往会自发进行粗放建设,这种行为不断冲击生态监管的底线,带来新的城市管理问题。
3绿中村融合与微改造理念
3.1绿中村融合共生、突破发展瓶颈
生态控制区重视保护而轻视发展的做法,使绿中村的发展出现瓶颈。在与绿中村类似的“景中村”(即位于风景名胜区的村庄)的研究中,有学者指出,景中村改造的问题可归结为“景”与“村”的对立问题,认为前期改造过于强调景中村农村居民点对生态资源的挤占和影响,而忽略了村庄作为旅游景点或旅游服务点的可能性,建议可适当保留村庄,让“景”“村”二者的对立关系调整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二者能共生共存[3]。同理,对于绿中村,“村”的存在既是内在村民的民生需求,也是“绿”的外在生态控制区的功能提升需求,“绿”与“村”二者可共存发展。ca3780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可以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并要求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这给绿中村更新保留并充分利用原有房屋开辟了政策通道。
3.2微改造理念
led斗胆灯微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种理念,是指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物功能置换、建筑保留修缮、局部拆建,以及建筑外环境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实施的更
新方式[4]。过去,我国经历了一波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当前城市建设已经从增量阶段转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2017年国家住建部提出“城市双修”行动,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这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微改造”成为当下背景下解决城市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位于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下的村庄,客观上成为生态修复的重要阵地。以微改造理念为指导的绿中村更新是村庄不进行大量搬迁、腾退的更新,“微”是相对于村庄整体搬迁、腾退的改造模式而言的,是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处理、逐步解决的原则,根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来分类处理,对现状建设格局进行逐步更新。微改造理念是建立在保护生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绿中村更新发展的可行选择。
4绿中村更新目标
4.1严守生态底线、发展绿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发展是绿中村更新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绿中村发展停滞的起因是生态控制,同时支撑绿中村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其所处地区的生态资源。绿中村更新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绿产业,其增值额尽可能达到覆盖村庄改造及运营总成本的目标。其经济结构转型可将文化旅游产业和绿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突破口,以“绿”谋发展、以“绿”作文章,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的致富靠山,为可持续发展开辟新天地。更新改造时应坚决拆除违建,腾退更多绿空间,确保山体、水系、
林草、农田、湖沼、湿地等生态要素不受破坏,维护区域生态框架完整,保证基本生态控制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能发挥其生态功能。
4.2保护村庄特文化,培育新的文化产业
绿中村更新要强调历史文化的延续,在保护村庄特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培育新的文化产业,让老旧村庄重新焕发生机。村庄特有的风土环境及自然风景,容易激发久居城市的人返璞归真的天性;村庄所在地特有的物产和地方风俗,增强了村庄的独特魅力和旅居体验。对于村庄既有的丘陵、湖泊、田园等自然景观资源,要进行生态修复并提升,以彰显其生态特;对于村庄原有房屋,要深入挖掘地方文脉、塑造个性,确定房屋拆留及修缮原则,使风土人情充分融入村庄建设中。
4.3 改造成果共享,强调社会参与
村庄改造的目标是提升区域形象,这需要政府来引导;村庄改造要提高村民生活品质,这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商户(租户)等利益体休戚相关,需要多方的支持配合。绿中村融合共生也是丰富生态控制区文化内涵,以及完善旅游配套服务的有效方式,需要旅游投资公司的参与。绿中村更新工作要建立多方参与、共享共建的行动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保障村庄改造能够顺利进行。
5绿中村微改造理念的实施步骤
5.1确定改造主体,共享共建
绿中村更新首先要确定改造主体,首选村民委员会作主导。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基层众性自治组织,代表村民集体经济利益,有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的职责。村民委员会可在政府的指导下,引入专业的旅游投资公司或涉农企业等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入股成立项目公司作为改造主体单位。改造主体单位应厘清相关利益体的诉求,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
5.2精准摸査,现有项目分类处置三维打印
项目公司应对绿中村内的建筑、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人口构成、土地性质、产业状况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弄清绿中村内土地、水体、建筑的产权关系,以及上位规划要求,重点清理占用农田水体的违建建筑。对于村集体土地,要按照土地用途,对农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建设用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既有性质进行测绘统计。综合考虑原有项目对生态的影响程度、用地性质、实际情况,
17 2022.10 / Rural Drganic Regenera乡村有机更新
以及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合规,将原有项目分为迁移型、整改型和保留型三种类型[5]。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项目要坚决迁移,在具体实施中要精准计算涉占耕地、水体,以及涉拆建筑的面积,参照同区域类似项目的拆迁标准制定合理合规的安置补偿标准,及时与涉拆村民签订相关协议并尽快兑现落实。要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对整改型项目制定整改方案,并组织报送相关审批部门批准确认。对保留型项目要做好现状建筑物测绘、结构安全检测,以及建档工作。
5.3科学规划,引入新产业
村庄的发展离不开新经济、新产业的推动,要根据绿中村的现有状况,搜集片区上位规划,寻村庄合适的发展方向,邀请专业团队制定产业规划。绿中村集体农用地一般以耕地为主,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已发文严禁耕地“非农化”行为,因此产业规划的方向一般以农业多功能性为基础推进横向融合。例如,可以依托特农业资源,深入挖掘农业文化和民俗风情,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以充分发挥农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再如,可以推进发展现代特农业示范区,体现农业培训展示、农科体验和农庄休闲观光的试验示范作用[6]。
5.4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整治农田
绿中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做好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的水、路、电、气配套设施,做好村庄垃圾分类收集,实现村庄的硬化、美化和亮化,为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多样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做
好信息化建设,对绿中村通信网络和宽带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使“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能覆盖全村,拓宽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
胶衣树脂
绿中村农田基础建设要兼顾农业生产与三产融合的要求。在既往承包到户的政策下,农田往往缺乏统筹管理,田园景观较为凌乱。首先,要平整耕地,小田并大田,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其次,对田间道路进行扩建与整治,以满足生产需要,适度美化绿化,使其兼具旅游步道功能;最后,可根据新产业规划要求,布局适量的农产品生产与研发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园、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满足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等新产业的要求。
5.5充分利用原有房屋,微改造修缮赋予新功能
按照基本生态控制线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的要求,绿中村内原则上不得新建房屋,这决定了被引进的新产业及功能应与原有房屋的平面格局匹配,而不是按业态定制新建的模式。绿中村存量建筑大多为民宅,层数以2层或3层为主,内部空间功能以居住小空间为主,这类房屋的改造利用可连片使用,即相邻几户民宅通过廊道或院落连通,整合成较大规模的建筑落;也可植入功能类似的业态,如民宿、文创产业、特餐饮等;还可以通过改变经营模式适应原建筑功能,比如用作研学教室时,可结合房屋现状重新设计课程,课程中需要大空间的大班讲授环节可在室外场地进行,劳动实践环节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布在若干个小空间的房间中进行。
村庄中的民宅个性差异大、建造年代不同、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微改造设计前要对原有房屋做结构检测,按翻修、大修、中修、小修和综合维修五类对原有房屋编号进行分类,并参考导入新业态的运营要求,制定相应的修缮方案。鉴于大多数绿中村原建筑风貌不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微改造设计重塑建筑立面时可结合地缘文脉进行统筹规划,强化本土特,但要注意不得加层或超高。
5.6以三乡工程为依托,促进微改造更新持续进行
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普遍,绿中村也不例外。当前农业单位产值相对于工业、服务业而言过低,有点文化或有点手工艺技能的农民大都进城务工,留守人员素质偏低。从三产融合的趋势看,绿中村经济结构会调整,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也要提升,这就要求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鼓励、引导、支持城市居民、新知识阶层、在外成功人士和工商企业家,通过利用农村土地、空闲农房等闲置资源,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而促进绿中村微改造更新的持续进行。
6结语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中村正是实现美丽家园中国梦的理想载体。本文提出了基于保留原有村庄原则下的绿中村更新发展思路,阐述了微改造理念,并就绿中村微改造的实施步骤
做了设想。这种改造方式能贴合当下绿中村的实际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对生态底线区的保护也有积极作用,下一步还要结合具体的绿中村项目实践运用,通过总结案例经验,促进绿中村更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凯,龚君卓.武汉市绿中村和景中村建设模式研究[J].江苏城
市规划,2020(04):19-22.
[2] 朱教藤,丁博禹,洪亮平.景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以武汉东湖大
型采李村“微改造”实践为例[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
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
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441-445.
[3] 余俊.从割裂对立到融合共生:武汉东湖风景区景中村改造模式初
探[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风景环境规划)[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
市规划学会,2019:78-86.
[4] 郭瑞.城市微改造在城市进化过程中的运用研究[J].城市建筑,
2019,16(02):192-193.
[5] 熊涛,汤朝晖.基于现状的、微介入式的村落更新改造实践:崇
左市宁明段花山景区村落改造[J].华中建筑,2018,36(05):
81-86.石墨烯供暖设备
[6] 甘灿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30(06):26-3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3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397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改造   生态   村庄   发展   建设   项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